-
1 # 子孤0000
-
2 # 這樣行了吧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康熙這個人,康熙的能力毋庸置疑的,千古聖君之一,以康熙對政治、政局的瞭解程度,自然是知道康熙後期朝廷存在的問題的。雖然康熙很早就立了太子,但是對太子的態度始終處在考察期的,對其他皇子也是從來沒有堵死這條路。讓老四老八等人頻繁參政,留住京師。給其他人留了希望,那太子的日子自然不好過。太子在和老八的鬥爭中,最不利的因素就是太子是明面上的,而老八是在暗處的。有些事老八能做,太子不能做,做了就會留下汙點。太子的任務是登上皇位,老八的任務是把太子拉下來,所以決定了老八和太子需要做的事是不一樣的。
老四進入康熙的考慮範圍應該是在第二次復立太子之後。其實這個時候康熙可能有把太子當靶子而保護老四的意思。有時候名頭太高真不是好事,就想三國時袁術自立為帝,立馬被圍攻乾死。太子現在就是吸引火力的,這其實是給老四成長的時間,但是老四這時候也不是絕對安全的,康熙對老四也是在考察,只是這次是懂得了保護考察物件了。
所以我覺得,太子可能不是能力最強的,但是也絕對不是庸才,只是被立為太子過早了,也就是被暴露的太早了,這樣要被很多人針對,而康熙又是超長待機的,換其他人在太子位上估計也待不了多長時間。這可能算是康熙的一個失誤吧。
-
3 # 濟世論事
感謝邀請。更多的是一種制衡作用,如果太子權力過大很容易對自己的權力形成威脅,康熙顯然不想看到這樣的局面出現,再一個就是康熙要進一步的觀察太子,到底有沒有容人之量,如果太子有能力管好這個國家排程有方處理得當,自然是接班人的不二之選,但如果太子無才,無德,又無能的話,那麼這幾個阿哥也可以作為儲君的備選,他們等於拿到了一張爭奪儲君之位的入場券。至於太子瘋了康熙有沒有責任,個人認為沒有康熙已經對太子百般寵愛,已經做到了一個父親所能夠做的一切,太子最終的結果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咎由自取,俗話說自作孽不可活。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4 # 逝去即歷史
《雍正王朝》中太子並沒有被逼瘋,只是太子行為瘋狂。
這裡面有康熙的責任,因為康熙就是故意在逼太子做出選擇,而且是讓太子進行了多次選擇,這其實也是在給太子機會,選擇對了就是皇位,選擇錯了就是萬劫不復。 可惜的是太子每次都沒有選擇對,真正的是無藥可救。
黃河發大水,康熙先問太子對策,太子支支吾吾說不出來。
太子舉薦的四阿哥胤禛江南賑災辦的不錯,想讓太子發表一下意見,結果太子又開始打壓四阿哥。
追比國庫欠款,胤禛弄的轟轟烈烈,結果太子不但賣官鬻爵,撈取好處,而且最後不經報告就草草結尾。
這些皇帝都忍了,卻發現太子和自己的妃子有染,而且還起兵造反(雖然最後證明是假的),結果康熙皇上被逼到牆角上,只有廢掉他這個太子。 皇上讓百官舉薦太子,結果又推翻不用,又將胤礽恢復了太子的名位。
康熙南巡,讓太子監國,太子卻和官員們算起了舊賬。
而且還想要得到《百官行述》控制百官。
結果被捅到康熙面前,事情敗露後又起兵造反。
結果再次被廢,被圈禁致死。如果太子有黃河賑災的對策;如果太子能夠不嫉妒四阿哥,而是胸懷寬廣;
如果太子不是想著自己撈錢;如果太子能夠幡然悔悟,好好監國,做出一番成就;
如果太子沒有想要謀奪《百官行述》,起兵造反。
有他的母親赫舍里氏皇后在天之靈,誰能撼動他的太子之位?
可惜,沒有如果!
-
5 # 湯裡放藥
康熙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主要的責任還是太子自己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在熱河木蘭秋獮的過程中,意外撞見太子和自己的妃子偷情,妥妥的給自己戴了一個綠帽子,康熙勃然大怒,要捉拿太子問罪。
結果太子沒抓到,卻收到了太子造反的手諭,這讓本來就生氣的康熙,更加生氣,要廢掉太子的位置,另立新的太子。
叛亂平息,失蹤的太子他被找到,大阿哥利用康熙給的特權詢問太子的時候,利用權利之便,逼瘋原本就非常的緊張的太子。
太子被逼瘋,康熙有責嗎?太子被逼瘋,康熙是有責。怪康熙活的太久,別人繼承皇位都是十幾二十歲的時候就繼承了,結果到了自己這裡當了30多年的太子,見到皇上還跟老鼠見到貓一樣。還不知道還要當多久的太子,是誰,誰都會瘋。
當然康熙也不是責,只能說有一點,主要原因還是太子的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本來安安靜靜幫康熙分憂,康熙一高興說不定就早點退休了,自己就能登基了,結果太子不安分一直闖禍,讓康熙非常的失望。
1.借國庫銀兩,賣官
太子花錢大手大腳,自己的那些俸祿根本不夠自己揮霍的,便從國庫中借銀兩,幾年下來已經接了50多萬,本以為沒人能發現,結果黃河發大水,事情敗露。
太子不想著填補缺漏,卻想著鋌而走險,賣掉了一些空缺的肥差,用賣官的錢填補了缺漏。
2.賣官,造成冤倆錯案
太子以為賣官也就賣了,填補自己的缺漏就好,結果東窗事發,賣官賣出了人命,康熙一查到底,查到了太子及眾多皇子頭上,康熙雖然知道名單,但是由於牽扯太多,放棄了追究。
3.偷情康熙妃子
太子和鄭春華偷情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結果卻被康熙直接撞上了,康熙被戴了綠帽子,加上這種事情非常的丟人,便對太子進行了處罰。
最終太子一手好牌自己打的稀巴爛,把自己逼瘋。
-
6 # 有得觀史
太子被逼瘋,康熙難脫乾洗,首先太子的很多毛病太子都是康熙教出來的,最後也都成他廢太子的理由。
康熙曾當著太子的面考太子的兩位老師湯斌和耿介,讓他們背誦詩詞,說出書中的典故,兩位老師對答不上,康熙一頓斥責,使兩位老師在學生面前顏面掃地。
更加悲催的是太子的另一位老師徐元夢。徐元夢是個旗人,一次太子練習騎馬射箭時他在場,康熙讓他拉弓,徐元夢本來是個文人,哪裡拉得開,因此遭康熙一頓責罵。徐元夢辯駁幾句,康熙大怒,一頓板子,打成重傷,史載“且走且打,所過處血皆遍地”,第二天徐元夢還要忍著傷痛為太子上課,並且康熙下令抄了他的家,把他的家人發配黑龍江。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1690年,康熙親征噶爾丹,到河北隆化突然發起高燒,心煩意亂中思念起自己的兒子,於是派人叫太子胤礽和三皇子胤祉前來探望。太子見了病中憔悴的康熙,毫不在意,既沒有憂慮之色,也沒有問候之語。康熙來氣把太子攆回了京城。
這才是康熙對太子不滿的開始。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帶眾皇子巡幸塞外,十八阿哥胤介病重,康熙十分焦慮,太子無動於衷,康熙對太子更是不滿。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康熙教育太子殘忍地對待老師,太子怎麼可能會有仁愛之心。太子成年後參與處理政務,不管對待年輕的還是年老的臣子,經常是非打即罵,這都是康熙培養的結果。
太子胤礽是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康熙與赫舍里氏情深意篤,赫舍里氏生胤礽時難產而死,他把對赫舍里氏的感情都轉給了胤礽。胤礽兩歲就被立為太子,康熙在胤礽身上投入了大量感情,但是他用情太過了。
胤礽從小嬌生慣養,康熙儘量滿足他的一切要求,為了他花錢方便,康熙安排胤礽奶媽的丈夫管理庫房,以便胤礽可以隨便支取錢物。這就養成了太子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後來太子胤礽從國庫支錢,賣官鬻爵,都是從小培養的結果。
康熙對太子的不滿,給太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太子擔心自己儲位不保於是急於取代康熙。
康熙不想交權當太上皇,當然會採取行動打擊太子,保護自己的皇位。
一方面,在親征噶爾丹凱旋歸來後,藉機把一幫兒子封了親王貝勒,讓他們參與政事,分散了太子的權力,康熙這些孩子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都有取太子而代之的可能,這也增加了對太子的壓力。
另一方面,康熙把太子黨的頂樑柱索額圖下獄餓死,對太子形成更大的壓力。
一邊是康熙的打擊,一邊是如狼似虎的兄弟和他爭,擔心當了三十多年太子,最後落得一場空,太子不被逼瘋才不正常。
回覆列表
康熙是有一定責任的。先從兩個角度來看,1父子之情,康熙對於太子的親情肯定是有的,首先是有對其母赫舍裡的感情遷移,其次是對胤礽從小到大培養的深情厚誼,雖然將胤礽作為了儲君,但其實康熙也始終在懷疑,甚至在防備,康熙不得不用一些事情來觀察,猜測這個太子的人品,德行,卻不會像雍正一樣始終力保弘曆。
2是君臣關係,康熙和胤礽即是父子,更是君臣,二人也形成了各自的利益集團,作為當政者和未來掌舵人,二人不可避免的有著猜測和勾鬥,老四和老八的擢升也是帝王制衡之術的一種,這樣一來,親情顯得不值一提,而這也在目光短淺,思量狹隘的太子那裡,又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
如此一來儘管太子發瘋,有自身的原因所在,但是康熙也是有一定責任的,作為父親,他同太子都心機,而不是付諸父子之情,作為君王,既然決定繼承人了,還處處防範,使其掣肘,當然不排除康熙此時已然失望至極,太子的存在只是緩解九子奪嫡的血腥。最是無情帝王家。同時也最是無奈,想必康熙內心也是無奈的。為了大清江山,他的一切精明顯得那麼無奈,在皇權,和父權的壓力下。胤礽瘋了,康熙又要為平息奪嫡而無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