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柔小刀的歷史故事

    留存下來的史書上並未有司馬家三千死士後續的記載,我們沒辦法去證實。

    另外,這批是陰養的死士,估計保密度極高,類似於特工組織,或者他們開始就沒有名字,只有代號。高平陵政變成功後又會以新名字,捏造一個新身份出來做官,那就更加不知道了。

  • 2 # 格局論壇

    中國古代是不會重用死士的。中國有名的四大刺客。還有越國的敢死隊,還有軍閥的陷陣營等。死士,顧名思義就是亡命之徒,為了獲得利益而出賣給軍閥,諸侯和權臣的。既然已經出賣,結局就是一個 “死”。

    魏晉時代,門閥士族豪強崛起。中國的黑暗時代。不會給寒門仕途機會的。鄧艾之死也是如此,更不要說地位卑賤的亡命之徒。

  • 3 # 秉燭讀春秋

    “高平陵政變”是司馬懿從大將軍曹爽手中奪回大權的關鍵一戰。曹叡死後,曹芳繼位,曹叡臨死前,讓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後來曹爽架空了司馬懿,明升暗降奪了他的大將軍的權利。司馬懿成了有名無實的太傅。

    Δ司馬懿

    司馬懿心中不服,表面還要裝傻、裝病麻痺曹爽,曹爽果然沒有司馬懿老謀深算,逐漸放鬆了對司馬懿的警惕。司馬懿暗中聚集力量,決定時機成熟時一擊即中打敗曹爽。

    司馬懿失去了兵權,沒有了調動軍隊的權利,於是他陰養了3000死士,【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意思是說,3000死士沒有養在身邊,有種說法是汲布替他養著。(這是軍事聯盟中的情節)。還有說是他的兒子司馬師養的。總之是偷偷摸摸的事。在曹魏,大臣私養士兵是殺頭之罪。

    司馬懿的3000死士都是什麼樣的人呢? 到底是誰陰養呢?

    從“散在人間,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這幾句話分析,。我認為是黑社會性質的亡命之徒,地方上的人。平常老百姓不會當“死士”。

    “散在人間”――顯然不是短時間內拼湊起來的。很可能司馬師在魏明帝青龍二年左右就開始秘密組建這支影子部隊的,那時候“死士”的數量可能沒有3000人?

    那時司馬師也不至於想到要利用這支部隊來推翻曹魏政權,其實也是不可能的。他只是打算建立一支可以依賴的私人武裝,在政局變化時有能力自保而已。

    實在想不到的是,高平陵政變用上了派場。司馬師可是個“玩”兵的老手,他曾是京城警備隊的中軍,後來曹爽掌權才把他“擼了”。從這點來看,我認為是司馬師陰養的3000死士。

    回到本題,3000死士在高平陵政變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司馬懿調動這隻私人武裝,這些亡命之徒以一當百,眼中只有主子,沒有皇帝和倫理道德,就像後來刺死曹髦的成濟一樣,主子指到哪殺到哪。那麼,後來3000死士中比較出名的有誰呢?

    我查了一下資料,由於是偷偷養的私人武裝,這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會被人授予口實,司馬懿怕人罵“非魏之純臣”故刪去了歷史記載。

    不過透過蜘絲馬跡,我認為後來刺殺蜀國丞相費禕的郭循是3000死士中的一員。在那個年代,除了死士不會做這種事。

    郭循(?-253年),涼州西平人。三國時代曹魏官員,官至中郎將。在公元253年,蜀漢丞相費禕於漢壽開辦歲首大會,郭循乘費禕酒至半酣時,親手殺死了費禕,自己當場也被蜀兵殺死。假如郭循不是死士,他在蜀國高官得坐、駿馬得騎,他為什麼要冒死殺蜀國丞相呢?

    郭循是如何成了蜀國官員呢?

    姜維在進攻曹魏西平城時,將魏之中郎將郭循俘獲,後來他成了姜維的心腹,姜提拔他為左將軍,這可是馬超曾經做過的位置。可見姜維對郭循不薄。為什麼姜維對一個曹魏降將如此重用呢?

    據《姜維傳》裴松之記載:“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意思是說姜維喜歡私養亡命之徒,這和司馬師做法一樣。

    郭循投降了蜀國,姜維肯定了解他的情況,姜維也是魏國投降過來的,是被諸葛亮智收過來的。諸葛亮死後,他成了諸葛亮的接班人,他繼承諸葛亮的遺志,堅持北伐,但是以丞相費禕為首的一班“鴿派”反對北伐,扭轉諸葛亮“北伐”的政策,他們意思是發展經濟,與民休養生息。這和姜維的“鷹派”做法相悖。丞相和大將軍產生了矛盾,姜維私養死士的目的昭然若揭,後來發生了郭循刺殺費禕的事情。

    從以上種種跡象說明,郭循肯定作過死士,他的時間節點也符合高平陵政變後的時間點,在魏國能夠做死士的並不多。

    郭循投降蜀國後,姜維正好需要郭循這樣的人才,於是加以提拔重用,讓他能夠近距離靠近目標一擊即中。郭循刺殺費禕最後得利的是姜維,自此以後,姜維九伐中原都沒人敢提反對意見,這也是他的一勞永逸的辦法。

    (大膽假設,積極求證,拋磚引玉,說出你的看法吧!)

  • 4 # 人皆可為舜禹

    司馬師

    三國時期曹魏的權臣,西晉的奠基人之一,乃是晉宣帝司馬懿之子。司馬師這個人是有著一些雄才大略的,遇到事情總是如此的沉著冷靜,早年與夏侯玄、何晏齊名。

    很多的人也許對司馬師並沒有太多的瞭解,但是在歷史上他確實是一個有實力的人,他也是個玩“兵”高手,其父親司馬懿讓曹爽明升暗降的沒有了實權,司馬懿是個野心勃勃的人,所以也是一直在尋找機會的搶回政權,但是又為了躲避曹爽的監視只能裝瘋賣傻。後來也是因為“高平陵政變”而奪回大權。

    三千死士

    司馬懿失去了軍權自然是沒有辦法再調動軍隊了,於是他兒子司馬師所陰養的三千死士便起了決定性作用。這群人大多是一群亡命之徒,所以他們的戰鬥力非常之高。司馬師早在魏明帝青龍二年左右便開始培養起這群人,只是當時的人數可能沒有達到如此之多。至於司馬師所養的三千死士也並非是為了奪取政權所需,而是為了自保。只是沒想到會在高平陵政變上發揮巨大的作用。

    郭循

    郭循乃是三千死士中比較出名的一位,蜀漢的丞相費禕開辦歲首大會,郭循趁他喝醉的時候冒死將費禕殺掉,最後也是被蜀漢士兵所殺。所以郭循是死士中的一員,不然也不會放著蜀漢的大官不做,而抱著必死之心去殺費禕。這也是三千死士中比較出名的一位了,於人才濟濟的蜀漢之中殺丞相。

    所以司馬師這個人雖然鮮為人知,但是不得不說在為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 5 # 狼的影子716

    ”秉燭讀春秋”的說法,基本上把司馬氏按照黑社會老大的路子在描繪,什麼“散處人間”的都弄出來了,其實根本就沒有那麼複雜,所謂的“三千死士”,不過就是司馬氏家族的部曲私兵罷了,小編“秉燭讀春秋”說漢朝大臣私養軍隊是死罪這個說法極不準確,漢末三國時期是門閥士族的天下,他們不僅壟斷了仕途,甚至連土地,人口,軍隊都成為私人財產,三國時期的大臣,將領養私兵部曲的現象比比皆是,比如曹操手下的李典,跟叔叔一起合宗族賓客數千家居乘氏,他本人就攜帶數千人加入曹操的軍隊,這幾千人就是李典的私兵,夏侯兄弟,曹仁兄弟都是帶著自己的私兵投奔曹操的,江東諸將都有自己的私兵,周瑜除了自己的私兵之外,孫策還“授兵千人”,這些部曲私兵在周瑜死後都由他兒子周胤繼承,甘寧自己有私兵三百,陸遜是江東名門,本來就有自己的私兵,後來討伐山越的時候又收編了不少部曲,諸葛恪,蔣欽,呂蒙,魯肅等人都有自己的部曲私兵,蜀漢的劉備除了集團共有的軍隊之外,也蓄養了不少私兵,就是蜀漢最精銳的“白眊兵”,陳到,魏延,劉封都出自“白眊兵”,關羽成天掛在嘴上的炫耀的“本部五百校刀手”就是他自己的私兵部曲,孟達鎮守上庸的時候攜帶自己的宗族部曲四千餘家,即使是一戶一丁孟達也有四千軍隊,後來司馬懿斬殺孟達後,遷移孟達的部曲七千餘家,擒斬孟達的軍隊近萬人,這些都是孟達的私兵,司馬懿家族是河內望族,擁有大量的土地和依附於司馬家族的“非著籍人口”,這些人為了逃避戰亂,逃避政府的苛捐雜稅,情願拋棄戶籍,把自己及其家族“寄籍”於門閥士族的名下,於是這些人就不屬於國家的戶籍人口了,而是屬於門閥士族的私有人口,他們不向國家納稅,不服國家的兵役,他們租種宗主的土地,接受宗主的庇護,只向自己所依附的門閥士族~宗主繳納稅收,即使是當兵打仗也是為自己的宗主盡義務,如果老百姓依附的是比較強勢的門閥士族,他們即使觸犯法律也會得到自己宗主的庇護,地方官員往往都處置不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唐朝末年,《神探狄仁傑》中的“塢堡”就是這種門閥士族演變過來的,“塢堡”的主人~宗主,就是堡民所依附的門閥士族演變過來的。

    司馬家族蓄養的死士,說白了就是依附於司馬家族的“浮戶”子弟,司馬師利用自己擔任中護軍的職務便利,把他們招募進入軍隊,接受軍事訓練,獲得武器裝備,一旦有用兵之時,立即從各營聚集起來,使得司馬氏成功的進行兵變,控制了整個曹魏政權。

    弄清楚這些私兵部曲的來龍去脈,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這些人都是類似於門閥士族的家奴,出身低微,在那個門閥士族把持仕途和所有社會資源的時代,這些人想有出頭之日是比較困難的,能夠在軍隊中混到校尉,司馬之類的中下級軍官就已經不容易了,除非是非常出類拔萃的人才,才能夠脫穎而出,但是即使他們能夠成為出將入相的大人物,也始終比他們的原生宗主要低一頭。

  • 6 # 逍遙歷史交流閣

    這個不可考。

    這都是司馬懿家收養的死士。

    然後,高平陵之戰,就是靠這些人,由於曹爽害怕了,向司馬懿投降。

    大概就是這樣的事情。

  • 7 # 本人已存檔

    三國時期,魏國實力最為強大,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結果最終摘取勝利果實的乃是司馬家族,而曹家已然成為了傀儡,令人大跌眼鏡。至於說為何曹家的魏國會變成司馬家的西晉,原因則在於高平陵之變!

    高平陵之變

    司馬懿原本是魏國大臣,經歷了好幾代皇帝,深受重用,甚至於成為兩任託孤重臣,可見曹家對司馬懿是多麼的厚愛。可是司馬懿這人呢?心比天高,在和曹爽的鬥爭失利後,竟然起了歹心,想著一舉顛覆魏國,徹底掌控魏國大權!

    魏明帝曹叡去世前,雖然同時任命曹爽和司馬懿為託孤重臣,但很明顯,相比於司馬懿,曹叡更加信任曹爽,將軍政大權都交給了曹爽,所以說,在和曹爽的鬥爭過程中,司馬懿其實一直是處於弱勢的。剛開始曹爽忌憚司馬懿的權威,對司馬懿還是比較恭敬的,可等曹爽徹底掌控了大權,熟悉了政務以後,他便開始對司馬懿明升暗降了,而司馬懿這人也是出了名的老狐狸,知道自己明面上鬥不過司馬懿,便假裝認命,不再相鬥了,暗地裡卻讓司馬師陰養死士,意圖再戰!

    司馬懿雖然表面上認命了,不想再和曹爽鬥了,但是他內心裡其實是非常不服氣的,仍然想著殊死一搏,要拿到曹魏大權。於是在曹爽陪同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時,司馬懿果斷髮動了高平陵之變!而在這場變動中,司馬懿之子司馬師的這3000死士可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勞的!

    原本按照正常的規律,即便司馬懿佔領了洛陽,可皇帝、兵權都在曹爽身上,曹爽根本不用懼怕司馬懿,只需要調兵前來平叛即可,可曹爽被眼前的一切嚇傻了,竟然不敢反抗了,最終投降了司馬懿,遭到了誅殺。自此,曹爽大敗,司馬懿成為了魏國的掌權者!

    《晉書》中的3000死士

    在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之變中,3000死士發揮了不小的功能,因為當時的他已經賦閒在家了,根本沒有兵權,正是因為有了這3000人,所以他才能成功起兵借勢,讓別人看到他的希望,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他,和他一起反抗曹爽。而且在洛陽中,曹爽的親信也不少,他們勢必會阻攔司馬懿的行動,這個時候3000死士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總之一句話,在整個高平陵之變中,3000死士起了不小的作用!那麼有人會好奇了,這3000死士是哪裡來的呢?古代蓄養死士可是殺頭的罪啊?

    事實上,這3000死士確實是不能光明正大培養的,要是被朝廷知道了,司馬懿估計早就死了,這也是為何《晉書》中說,這3000死士是司馬師在暗地裡培養的!不過司馬師是司馬懿的兒子,和司馬懿穿同一條褲子,他的行為必定是受到司馬懿的指示的,所以本質上來說,蓄養死士的行為,也是司馬懿的意願。

    《晉書》: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根據《晉書》的記載,這些死士各自都不認識,其實這就可以看出,司馬師是如何蓄養這些死士的!

    司馬家族原本就是豪族,必定會有不少的亡命之徒投靠他們,以圖避禍。正常情況下,司馬家族為了少惹麻煩,是不會接納這些人的,但是司馬懿既然早有篡權的想法,肯定就會讓司馬師接納這些亡命之徒,把他們蓄養在民間,給他們提供合法的身份生活,等到需要的時候,再把他們召集在一起!

    而除了亡命之徒,這裡面勢必還有一批罪犯或者士兵,因為當時司馬師的職位就是中護軍。曾經他還因為選拔人才非常公道,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既然他掌握了選拔人才的升遷之道,他自然是可以幫助一些人逃脫懲罰,合理安排身份了。這裡面估計有不少的罪犯,也有不少犯了過錯計程車兵,反正只要這些人願意忠心於司馬師,估計他都收了。而由於這些人本身就是罪犯,會受到官府的捉拿,司馬師給他們提供合法身份,他們自然也不可能背叛司馬師,所以最終司馬師陰養了3000死士,而朝廷竟然毫不知情!因此這支軍隊非常神秘。

    結語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司馬懿之所以能成功贏得高平陵之變,司馬師的3000死士其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而這3000死士的組成,其實大多是罪犯和亡命之徒,根本不是尋常百姓,這3000死士不是一支普通的軍隊,而是一支特種部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蕨菜有什麼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