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南寶媽創業記

    1.燒香,過年那幾天村子裡不管走到哪裡都能聞到濃濃的香味。

    2.獻飯(當地方言),是我們的習俗,先給已逝的仙人吃已經做好的飯菜。

    3.燒紙錢,讓祖先保佑家裡人平平安安,大富大貴。

    4.潑水飯,做好的飯菜每一樣弄點,一起潑到外面給外面的孤魂野鬼吃,不要來打擾家裡的人,願家裡人平平安安。

    5.團圓飯

    6.回孃家,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姑娘回孃家團圓。

  • 2 # 絕版媽媽

    座標山西忻州,最喜歡家鄉(忻州靜樂縣)的過年習俗。

    首先上一段家鄉人年前備節的順口溜:

    二十三灶王爺爺上了天,

    二十四掃窯膩炕紮上刺(農村土炕鋪竹蓆子),

    二十五點豆腐,

    二十六饃饃蒸下兩排溜,

    二十七關住門門洗了腳(發jue音),

    二十八下峰嶺底(過去一個比較大的集鎮)胡拾掇,

    二十九拎上酒壺沽燒酒,

    三十吃扁食(餃子)。

    雷打不動的也是最具年味的是除夕中午的那頓飯:蒸莜麵(意味著蒸蒸日上),一口大鐵鍋,一籠熱氣騰騰的莜麵窩窩,配上番茄和羊肉兩樣葷素不同的臊子,再拌一盤黃瓜絲,美味爽口,一家人圍坐一起,歡聲笑語,吃的滿臉喜悅。

    除夕晚上女人們提前包好餃子,在灶臺上灶王爺的位置擺上果盤,棗山,焚香。然後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春晚守歲,十二點整大約春晚結束的時間,在院中擺放小供桌、供品,由家中男子對著天地祭拜俗稱祭神,祭神完畢點旺火,放爆竹。

    初一早晨,女人早早起來準備一大桌豐盛的早餐,煮餃子,餃子裡提前包一到二枚硬幣,誰吃到硬幣誰就是當年最有福氣的人,另外,大年初一忌說不好聽的話髒話不吉利的話,大人不許對小孩發脾氣。

    年味漸濃,願大家開開心心備年貨。

  • 3 # 伊南農夫

    這個問題說起話長。一,年前辦年貨。一進臘月,就有年味了。“舊曆的年底必竟很像年底,鉛灰色的天空不時爆出一聲脆響”。人們陸陸續續開始辦年貨。附近周圍鎮上的集貿會場一個比一個熱鬧。(不多說了)二,寫對聯。在印刷對聯沒興起時,寫對聯絕對是一浩大工程。買紙,裁紙,寫。以後集市上出現以寫對聯賺錢的人,現在已絕跡。即使一個村裡很難找出寫對紙的人了。我自家過去院子大,門多,找人寫麻煩,自個寫,孩子們都嫌麻煩,這些年也貼成千篇一律的印刷聯。(曾一年買了好紙,黑墨寫成貼上到下一年如新的一樣。聽說長年紅紙。現在不知有否?)。三,做吃的。準備好的食材在除夕前都做成成品或半成品。蒸饃,各種各樣的饃蒸的吃到元宵節,油炸的食品,油條,丸子,麻花,焦皮,豆腐。都是大盆小盆的。(如今超市啥都有,有錢就行。這也可能是沒年味的標誌之一吧)四,熬年。除夕夜,祭桌上擺滿各種食品,點上紅灶,拿出桌裙一一一年用一次。粗布上面印製過年的吉祥圖案,繫上。爐子燒的旺旺的。把買的鞭炮放在一邊炕一下潮氣。(過去的鞭不防潮)到五更在爐子上燒一個犁尖,燒的彤紅,端上一碗醋,從後堂屋一直往犁尖上灑,一直灑到大門口。不知啥道理,也不曾問過老人。到後來絕跡。(那種醋燻的味道可能是年味吧)。燒三遍香,然後祭天地。(都是長輩做,孩子們看。跟著嗑頭)在院子裡還燃起一堆大火,有燃柴,柏枝,大樹咯塔,烈火洶洶,才開始鞭炮齊鳴。這種習俗再也沒有了!最後,孩子們包括我在內,開始拾沒有炸響的炮。俗稱落捻。各家各戶跑著拾。(專門買一個手電簡)。吃過早飯,開始把拾來的落捻炮,放在石條上,折開,點著放。可一個一個,可圍成一圈,再放幾個會響的,很是好玩。這是五十年前的事了。這大摡是年味吧。穿新衣,戴新帽,現在還有,但再也沒有那時的味道。正像魯迅說的,再也沒吃過那夜似的好豆。再見,,我的老年味。

    時光荏苒,車輪向前,歷史不能倒退,但可留下美好記憶。我們嚮往未來。歷史不能斷代,。農耕生活是人們的嚮往,但工業化程序不能消滅農業為代價。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上,聽媽媽講昨天的故事…中華文明五千年,到現在還在吃著神農氏吃過的東西,享受著羿射九日的暖陽,中華文明的綿延不衰,是各朝各代的陳釀在攪和,發酵,散香。

  • 4 # 踏雪無痕7654381

    轉眼間,2019年的年關將至,春節也踏著春天的氣息翩然而至,回憶起以往的春節,感觸最深的一些過年習俗當屬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和燃放煙花爆竹了。

    上聯:喜居寶地千年旺

    下聯: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喜迎新春

    上聯:綠竹別其三分景

    下聯: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春回大地

    春聯是中華幾千年文化的傳承,在古代傳說是用來辟邪的,流傳到現在,已經成為了中國特有的一種春節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於春聯的講究也越來越高,又要寓意深刻,又能讓人感覺耳目一新。每年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少不了春聯,在一定意義上展示了人們對於春聯文化的推承,所以在貼春聯的時候,最好讓小孩也參與進來,一起解讀這悠久的歷史文化,並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再一個就是燃放煙花爆竹,目前在中國的很多地區的政府出於安全和大氣汙染的考慮採取了一系列禁放或限放措施,有不少網友反映,此措施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本濃厚的年味。細想起來,禁放也不無道理,但是不是也該考慮一下百姓的需求啊?畢竟春節就這麼幾天,適當的燃放一下也無關緊要,再說這也是對於春節的一種慶祝方式。

    對於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作為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如何安全的燃放,以及燃放鞭炮的由來,讓孩子們瞭解中國的鞭炮文化,並從心底裡懂得該如何文明,安全的燃放鞭炮。

  • 5 # 主如晨星陳長壽

    你好!謝邀。這也要按時代講·,我們小時候沒有電,由於貧窮,最難忘的是一,除夕夜,父親一邊包餃子,一邊講小l話(故事)。二,盼望殺豬,是春節前第一頓過吃肉癮。三,吃餃子,吃涼拌肉菜,頓肉熱菜,黃米蒸糕等。四,打掃全方衛生,包括一年僅一次的夾道。那時農村不知道貼春聯。五,晚輩到長輩家看望,那時沒拿禮,紅包風俗。六,老人給晚輩講傳統故事,民間傳說,抗戰故事,有文化的講大書(講書!使我感到驕傲自豪的是,過年期間,尤其夏天晚上涼熱時,好大的開闊沙灘上,父親成了明星似的,好多好多人,眾星捧月似的把他圍在中央,求他:快點,快點講一會兒,他卻故意賣關子說:不講了,不講了,今天太使了慌蘭(方言,累的意思),哎呀呀!真把人急得,說好話央求也不是,搖手拽腿愰腳都不是,只得再三哀告,由於輩份不一樣,稱呼也不一樣:四哥,四叔,四爺爺,講一個吧!昂一!拉著拖腔。父親故意說:哎!一,木鬧兒(沒辦法),少講一個點兒吧,這時人們都鬆了一口氣!留意聽,還能聽道有人長出了一口氣的聲音,因為

  • 6 # 使用者4754864815432

    作為出生於少數民族地區的我,最樂意回答這種習俗問題。

    侗族,聚居於湘黔桂交界地區,以貴州省錦屏縣為界,分為南侗、北侗。北侗地區受漢族文化影響較大,民族特色逐漸退化;南侗多生活於大山中,鼓樓、風雨橋、酸魚、糯食等侗民族文化氛圍濃郁。目前,大家透過網路媒體所瞭解的侗族,多數為貴州從江、榕江、黎平縣的侗族同胞。但現在我要向各位介紹的是廣西三江侗族過年習俗。我們三江縣有“百節之鄉”的美譽。

    2010-2014年期間,我曾多次到獨峒鎮高定村為畢業論文調研,有幸參與侗族村落最豐富且原始的過年習俗。在這個坐落於半山腰的侗寨,過年習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年初一的蘆笙踩蹚,和正月送新娘。

    高定侗寨

    蘆笙踩蹚是侗族最具代表性的集體歌舞,起源於原始祭祀,本質是一種娛神的祈福活動,祈盼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每年大年初一上午,高定村男女老少著節日盛裝,集中到鼓樓坪進行最重要的村集體活動-蘆笙踩蹚(舞)。

    (蘆笙踩蹚圖)

    一般是男女分為裡外兩圈,逆時針方向轉,男人在外圈吹蘆笙,女人一手撐紅紙傘,一邊舞動手帕前進。在外圍的群眾不時燃放鞭炮,熱熱鬧鬧。踩蹚舞畢後,大把的糖果灑向人群,歡聲笑語不斷。

    侗族婚禮多在正月前後,因為這是村人最集中。侗族接親,新郎帶一個伴郎半夜偷偷來迎新娘,俗稱“偷親”,源於古代搶婚習俗。新娘的幾個好姐妹會在出嫁當晚來家中陪聊,送其出閣。大約過半夜十二點之後,新娘獨自隨新郎和伴郞出門,路上儘量避人耳目。

    (新娘姐妹團在村口等候)

    送新娘的隊伍

    侗族特色酸魚-

    以上在過年期間幾乎是全村人參與的喜事,是侗寨春節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年味豐富。當然隨著經濟發展,這些淳樸自然的侗寨也加入了文化旅遊開發,很多過年習俗逐漸簡化,或許某天將消亡。

    如何傳承這些有價值的鄉土民俗,簡言之。一方面是政府政策的導向,另一方面應是鄉賢的引領,有意識地開展活動,記錄民族文化。

  • 7 # 中華戒酒的人

    守歲,誰年初一開門放炮仗誰就是當家人了,還有挑水放缸裡表明有進水,進水就是進財的意思,我是準時06.00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主機燒錄光碟機怎麼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