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肖先生的平凡之路

    古文人雅士自視風流,喜詠物明志吟詩作畫,尤好桃花,出現很多好詩句,如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更有風流才子唐伯虎的人盡皆知《桃花庵歌》。

    一,桃花栽種比較多,房前屋後均有栽種,從陶淵民的桃花源記可見一斑。常見故更有感情。

    二,桃花開放於春分農耕時節,有指導農民農事活動的參考作用,故在古人心中地位相對尊崇,有代表喜悅之情,故樂於頌揚。

    三,在古人命理文化中桃花有代表愛情含義,這在風流雅士心目中更是高看一籌,詠詩常與紅顏妙女一同出現,更顯風流。

  • 2 # 桃花島主何金寶

    其一、桃花算得報春花之一,讓春天有了芬芳之氣,有了豔麗之色。

    其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華人描繪了最理想的生活生存狀態。

    其三、桃李不言,下自成溪,桃花又被賦予了學高德厚之韻味。

    其四、華人都有入仕為官保效國家的情懷,俗官運財運桃花運之說,桃花又象徵了愛情幸福家庭美滿。

    詩經有言:“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說。

    故此,桃花被賦予了濃郁的中國文化意義,華人喜歡桃花自然天成了。

  • 3 # 鑰匙扣和小紐扣兒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為什麼古代文人韻士大都喜愛以桃花為題吟詩作賦?這是因為:

     

    第一、桃樹在中國古代就分佈很廣,中國古人對桃樹的開發利用歷史很早。

    史料記載,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就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對桃花、桃木有著實質性的利用,這種聯絡加深了古人對桃花的認識和熟知,桃花也因此成為最早進入古代文人視線而被寫進文化作品的物種之一。中國古典文學中,桃花意象被寫入詩歌最早開始於先秦時期,《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就產生在這個時期。自此以後,桃花作為古代文人韻士喜歡選用的自然意象,頻繁使用於各種文學創作中。

    桃花之所以深受古代文人韻士喜愛而被用於文學創作,主要是因為桃花是春天最早盛開、最早進入人們眼簾、花開起來最為花事盛大動人心魄的花。初春只要桃花一盛開,往往成為春天到來的象徵,她像一個熱情奔放的天使,裝點著寒冬剛剛過去的人間,代表著美好生活的開始。因此,桃花對人們承載了太多的美好寓意和意象象徵,讓歷代文人韻士對她情有獨鍾,千年吟詠。

     

    第二、桃花之美,熱烈似火,粲如錦綺,豔如紅霞,桃花怒放最是驚豔人間、打動人心。

    正是因為桃花的美,常被作為美麗女子的文學意象,被古代文人韻士所熱衷。百花之中,桃花熱烈而不失嬌媚,活潑而不失含羞,朵朵緋紅恰似少女春心萌動時的姣好面容,最能恰如其分展現女子柔美的情態。從《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開始,最早將女子與桃花聯絡起來。南朝詩人徐悱的“方鮮類紅粉,比素若鉛華”《對房前桃樹詠佳期贈內》,由眼前鮮豔的紅白花瓣的桃花,聯想到妻子臉上的胭脂和香粉;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大林寺桃花》,擬人化地將桃花比作天真頑皮、躲來躲去的美麗可愛的小女孩,給人以欣喜,給人以美好;唐代詩人崔護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斤依舊笑春風” 《題都城南莊》當屬最負盛名的桃花詩,將桃花的美豔與愛情的惆悵結合得天衣無縫,從此,桃花與人面遂成了一組經典的意象組合,長久地定格在歷代文人韻士的詩詞賦畫之中。

     

    第三、桃花的花期短,嬌弱易逝,容易引起文人韻士觸景傷懷。

    桃花雖美,但花期極短。桃花於三月綻放,時令一過,哪怕不是很大的風雨,都能讓桃花紛紛隕落。桃花易落,她的零落和她的盛開一樣,來的猛去得也快,這種特點很容易令人觸景傷懷,帶給人們特別是文人韻士濃濃的憐惜和愁緒,古代文人韻士便喜歡以桃花為題抒發這種感傷之情。從南朝詩人沈約的“詎誠當春淚,能斷思人腸”《詠桃詩》的感懷傷春的斷腸之嘆,到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竹枝詞·其二》借桃花衰敗抒發愛情失意之痛,都是這方面的代表。前不久有部電視劇《花謝花飛飛滿天》,名稱用的就是曹雪芹的名著《紅樓夢》中的詩句,“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林黛玉悽婉的葬花吟,是在吟歎自己的命運還是在吟歎桃花的零落呢?

     

    第四、桃花姿態清雅,寓意美好,是人們寄託精神情懷的首選文化意象。

    東晉文學家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向人們展現了一個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其實更是一種寄寓家陶淵先生內心美好向往的精神家園。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李將軍列傳》中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言,用“桃”的優良品格借指謙虛、低調的美好寓意,來藉此讚揚李廣將軍雖然取得了傑出的成就然而並不驕傲自滿。羅貫中的名著《三國演義》中,在“桃園三結義”章節裡,以“桃”作為情義的見證,桃便有了代表情義的精神象徵這層含義。“桃子”在祝壽時被作為壽桃祝福壽星健康長壽,就連西王母過生日也吃的是蟠桃。民間有諺語稱:“桃養人,杏害人,李樹底下埋死人”,說的是桃子格調大氣,即使人們貪嘴貪吃它也不生氣,不像杏子、李子吃多了便要付出代價。

     

     

  • 4 # 桃之夭夭老牛

    為什麼文人韻士都喜歡以桃花為話題呢?原因很多。

    一、桃花的自然狀態。

    1.桃花品種多,有油桃、蟠桃、壽星桃、碧桃。

    2.桃花花色多重瓣或半重瓣,有白、粉紅、紅等色。

    3.桃花歷史悠久,是中國原生水果,後來逐漸傳播到亞洲周邊地區,從波斯傳入西方, 桃花的拉丁名稱 Persica 意思就是波斯。

    4.桃樹在中國種植範圍極廣,東北除黑龍江的佳木斯、伊春以北,內蒙古布特哈旗、阿爾山以北地區,新疆除準噶爾盆地以北地區,華南除海南島及北緯23度以南地區不宜種植桃樹外,全國絕大多數省、直轄市、自治區均能栽培桃樹。

    這麼悠久的歷史,這麼大的範圍,這麼多的花色品種,能不引起文人韻士的青睞嗎?

    二,桃花的意境多樣。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詩經》中,桃的意象就不是單一的。

    1.《園有桃》“園有桃,其實之餚。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不我知者,謂我士也驕。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現實有較為清醒的認識,但不被人理解,因而鬱悶憂傷的心情。

    2.《桃夭》表現了對愛情、婚姻的祝福。宋·朱長文《次韻李子功留別之作》“採蘭無復養,嬰此終天悲。 家空弱妹長,恐失桃夭時。”

    3.春秋時期“二桃殺三士”的故事,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戰功彪炳,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要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結果三人都羞愧自殺。晏子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齊景公的三個威脅。這個故事也被寫進古詩。漢《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李白《懼讒》“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眾女妒蛾眉,雙花競春芳。”宋元明都有這個題材的詩作。

    4.東晉陶淵明寫了《桃花源記》虛構了一個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環境,以後桃花源也是詩人的喜愛題材。從南北朝時就有徐陵《山齋詩》“桃源驚往客,鶴嶠斷來賓。”庾信《詠畫屏風詩 》五 “逍遙遊桂苑,寂絕到桃源。” 唐朝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元稹、劉禹錫都有“桃源”的詩句。

    5.唐朝的崔護寫了一首《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用來用來形容想念故人的心情。後來這也成了一個桃花的意境。柳永《滿朝歡》“人面桃花,未知何處,但掩朱扉悄悄。”陸游《春晚村居雜賦絕句》“一篙湖水鴨頭綠,千樹桃花人面紅。”都是詩詞名句。

    6.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一個朋友家開個學館。朋友很支援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學館裡有一棵桃樹,一棵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後來就把老師稱作園丁,學生為桃李。唐盧綸《東潭宴餞河南趙少府》“可憐桃李樹,先發信陵門。”宋華嶽《上運管張平國》“願把恩風散寰宇,盛栽桃李作門生。”范仲淹《書海陵滕從事文會堂》“裁培盡桃李,棲止皆鸞皇。”都是這個意思。

    7.桃花自古是春天的象徵。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黃巢《題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8.有時桃李也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唐 李白《贈韋侍御黃裳》詩之一:“桃李賣陽豔,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白居易《酬劉和州戲贈》“莫怕長洲桃李妒,今年好為使君開”。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師戲贈》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再遊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桃花如此多的意境更是文人韻士喜歡的詩詞話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太祖朱元璋為何在元宵節狂殺一條街?馬皇后和此事有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