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樂就好

    當然是拼刺刀用的了,你看我們的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衝鋒槍的刺刀它又尖又長……嗯,平時也是摺疊的,拼刺刀的時候就開啟掰直了,殺!

    戰鬥機的長矛也一樣!人民空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敢與強敵較高下不向惡鬼讓分毫,歷來強調敢於近戰,刺刀見紅的英勇精神,當空戰中彈藥打光或者太近了不適合機炮導彈發揮的時候,難道我們就眼睜睜看著帝國主義飛賊逃出生天揚長而去嗎!

    我們可愛的戰士們的回答是,絕不!所以你可以看到當時的戰鬥機前面都有這樣一根長矛,這是飛機制造廠的工程師們應戰士們的強烈要求安裝的。當保衛祖國領空需要他們挺身而出的時候,他們就會把自己和自己心愛的戰鷹一起化作一杆上好刺刀的步槍,狠狠插進侵略者的胸膛,寧可同歸於盡也在所不惜!

    什麼?你說長矛上還有幾片小翅膀?看到了嗎,這些小翅膀是紅色的!想起來了沒?這就是紅纓槍上的紅纓啊!代表著刺刀都是用敵人的鮮血染紅的,讓敵人看到這紅纓就能想到我們保家衛國的堅強決心,想到華人民抵抗侵略的光輝歷史,嚇得敵人屁滾尿流狼狽而逃,再也不敢入侵我們的神聖領空!

    什麼是空速管呢?就是用來測量飛機在空中飛得多快的裝置。在空速管的正面和側面分別開了一組口子,正面叫“總壓管”或者“全壓管”,可以理解為測量正面風吹來的壓力;側面是“靜壓管”,測量“沒有風時‘靜止’空氣的壓力”。那麼兩者結合,就能計算出正面壓力裡有多大的成分是“由於飛機向前飛”帶來的“動壓”了,從而計算出飛機飛得有多快。其實和你騎腳踏車的時候靠臉感受風有多大估計車速一個原理,就是精密一點……

    不過這麼計算出的速度只能反映出“飛機在當地空氣中感受到的速度”,被稱為“錶速”或者“指示空速/示空速”(IAS)。這個“當地空氣”不是指飛機飛的地方比如說北京還是紐約這種地理上的地方,而是指的飛機周圍這裡的空氣的密度和溫度等等引數。錶速反映了你的飛機和周圍空氣的相對作用力,因此對飛機飛行動作影響是很大的——多大速度下轉彎半徑最小轉得最快,多大速度下拉筋斗不會在筋斗頂上速度不夠提供升力摔下來,多大速度可以安全降落,都得看錶速;飛機的起降速度、最小平飛速度之類的跟中低速飛行有關的速度指標,一般說的也是錶速。錶速根據空速管位置、飛機姿態等進一步修正以後的空速叫“修正空速”(CAS),是錶速的一個細化版本,現在說錶速一般都說的是修正後的CAS。

    至於你拿這個速度去算你從北京飛到紐約要多久,那是相當沒譜的——因為這個速度和你相對地面的速度差遠了。錶速需要根據氣壓修正——飛機周圍空氣的靜壓和標準大氣壓的換算,才能得到你相對周圍空氣移動的速度,稱為真空速(TAS)。

    真空速和錶速有什麼區別呢?如果你做物理題,把空氣視為一個座標系,那麼真空速就是飛機相對於這個座標系的速度了。但是由於空氣密度(也就是氣壓)是隨高度上升而越來越稀薄的,飛機得相對這個座標系飛得越來越快,才能達到相同的錶速,獲得相同的空氣動力來提供支援飛機飛行和機動的升力,以及各種改變姿態的舵面控制力。真空速一般是透過錶速和根據氣壓/溫度查大氣條件資料庫中的獲得的空氣密度共同折算出來的,通常而言在近海平面時環境和標準大氣環境相近的時候,錶速和真空速的值也基本一樣;要達到相同的錶速,高度越高需要的真空速越大。反過來說,錶速就是“根據大氣資料折算出在海平面標準大氣環境下能和當前大氣環境下的真空速產生相同氣動效果的速度”。

    和錶速與真空速相關還有個概念叫“當量空速”(EAS)或者“馬赫數”,也就是我們說到戰鬥機時常說的“馬赫”(Mach,M)。馬赫數沒有單位,因為它是指飛機真空速相對於當地(空氣密度和溫度下)的聲速的比值。之所以有這個概念,是因為空氣和水不一樣,是可以壓縮的——因此高速飛行時的速度計算需要把空氣的可壓縮效應考慮進去,表示壓縮效應的引數就是馬赫數了。飛得越快,由於壓縮性效應導致的氣動力影響也就越大,錶速對飛機飛行狀態反映的誤差也越大;同時隨著飛行高度的上升,真空速與錶速差距也越大,同時空氣溫度也越來越低聲速越來越慢,同樣錶速時的馬赫數也越來越大(空氣越稀薄越好壓縮了嘛),最後錶速看著還在極限範圍以內,馬赫數產生的壓縮激波效應就已經把飛機撕碎了,這也就是“音障”的來源。所以高空高速飛行的時候,馬赫數就取代表速成為了用來參考飛機飛行控制的速度引數了——一當達到一定的高度或者速度的時候飛行員就要從參考錶速換成參考馬赫數,有的空速表還有自動轉換功能,比如在真空速達到300節(kt,大約555km/h)或氣壓高度達到260FL(26000英尺ft,大約7800m)時自動把錶速顯示切換成馬赫數顯示,當然飛行員也可以自己切換。另外由於空氣越稀薄馬赫數越高,經常看到彈道導彈彈頭再入和高超聲速飛行器飛到M十幾二十,其實因為高度一般都很高,其實折算出來的真空速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高。

    回到真空速上,所以有了真空速就可以算出我開的飛機還有多久到北京了嘛?

    還是不太行,不過也差的不遠了——地球上是有風的,換句話說如果以你現在所在的這個空間位置作為空氣座標系的原點,真空速是你相對於這個原點的速度——但是這個座標系本身是會被風吹跑的!所以飛機相對地面的速度,也就是“地速”(GS),和真空速比起來相對而言還需要考慮你所在的地方(位置,高度)的風速向量合成,這兩個速度合起來才是你可以用來算里程的速度。比如你真空速500kph,然後一路順風風速100kph,那實際你一小時就跑了600公里路,反過來就只能跑400公里了。要是這100公里是橫風,你還得把方向往回修,勾股定理算算最後只能飛489公里了。地速和真空速、錶速的關係也可以回答另一個問題:理論上如果是在地面(差不多標準大氣壓),風大到比你的起飛錶速都大的話,你把飛機逆風一停是真的可以地速為0原地起飛的……(據說塞斯納的起飛速度只有七八十節140kph?刮颱風還真能達到呢……)

    由於風速很難測——靠地面氣象臺測的風速跟你的航線上的風速可能差老遠,所以地速其實……靠在地圖上算或者多普勒雷達直接測地速會更靠譜一點……

    最後關於速度說一下速度的單位。除了一般的公制(高度用米m,距離用公里或千米km,航空速度一般用公里每小km/h時,簡寫kph)和英制(高度用英尺feet簡寫ft,距離用英里mile,速度用英里每小時mile/h簡寫mph)以外,還有一個航海單位制(距離用海里 nmile簡寫nm,速度用節knot簡寫kt)。航海單位實際上也是公制的一部分,特點是單位以地球經緯計算為基礎來源——1海里等於沿著經線跑一個緯度分的平均距離,也就是地球周長的1/(360x60),各國取1.851km到1.856km之間,標準值是1.852km;1節也就是1海里每小時(1kt = 1nm/h),名字來源於古代水手用打結的繩子扔船後面拖水裡,數一段時間裡有多少個繩結被水的阻力拖下水來計算航速。航海單位好處就是以經緯度做基礎,結合航向和三角函式很方便計算地圖上兩個座標之間沿著直線(大圓航線)按一定速度要跑多久的問題,因此在繞著地球跑的航空和航海導航中廣泛應用,你開車導航就不用這麼高大上了……所以錶速真空速有用kph或者mph也有用kt的,但是算地速大家都喜歡用kt。

    所以可見飛機的速度是一個十分複雜的概念,從原始測量資料到最終實際資料的計算過程每一個環節都可以匯出一個讀數。我們開車看速度只用看一根針,開飛機要不超速不開過站得記倆限速看四根針(開車超速很可能被罰款,開飛機超速很可能會散架……)——做飛行動作看錶速,防超速看錶速和馬赫數,算里程看地速……這也是為什麼早期飛機的座艙都跟開鐘錶鋪一樣塞滿了各種儀表,飛長途特別是飛海上還需要專門的Navigator,因為不只是速度,高度航向姿態等等各種引數都有類似的一大攤,還有飛機各種裝置的狀態和控制……好在現在都用顯示屏可以在不同的時候選擇顯示不同的有用的引數了,但是作為飛行員還是得掌握很多的飛行計算的知識和方法,才能安全飛行,起落平安,然後還能殺敵衛國。

    至於空速管上的幾個小翼片,是用來測量飛機飛行姿態中的迎角和側滑角的。什麼叫飛行姿態呢?就是飛機相對於前方吹來氣流的姿態(而不是相對地球的),也就是飛機本身的軸指向與氣流向量反方向——也就是你的速度的指向——的差值。飛行姿態,繞空間三軸分為迎角(也叫攻角AoA)和側滑角,還有滾轉角——用來判斷你是不是在抬著頭飛或者低著頭飛,或者側著身子歪著飛,或者一邊肩膀高一邊肩膀低地飛。氣流吹動空速管上的幾個不同角度的小翼片,翼片順著氣流方向轉過一個角度,用翼片與沿著飛機設計軸線的空速管錯開的角度就可以測量出飛機的迎角和側滑角了。

    到了現代最新的飛機的設計,由於電子技術的進步、雷達探測能力和隱身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新型戰鬥機已經開始取消空速管,而採用分散在機頭不同位置的皮托管壓力感測器、迎角側滑角感測器組成的分散式大氣資料系統來綜合得出飛機的速度和姿態資訊了,不過基本的原理還是這些。當然,我們的空軍指戰員們的戰鬥精神,並不會隨著空速管的消失而有什麼變化的!(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愛貓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