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9879405901

    漢賦是流行於漢代的一種文學體裁,在表現形式上吸取荀子《賦篇》的體制和《楚辭》詞藻的華麗的特點,講究鋪排描摹、誇張渲染,遣詞造句繁複堆砌,有詩歌和散文的雙重特點。

  • 2 # 滄海一粟72240583

    漢賦分為騷體賦、大賦、小賦。騷體賦代表作為賈誼的《吊屈原賦》《鵩鳥賦》,它直接受屈原《九章》和《天問》的影響,保留著加“兮”的傳統,其語言是四言和散句的結合,表現手法為抒情言志漢初六十年是騷體賦的時期[2]。

    大賦又叫散體大賦,規模巨大,結構恢宏,氣勢磅礴,語彙華麗,往往是成千上萬言的長篇鉅製。西漢時的賈誼、枚乘、司馬相如、揚雄,東漢時的班固、張衡等,都是大賦的行家.小賦揚棄了大賦篇幅冗長、辭藻堆砌、捨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漢賦基本文采的基礎上,創造出篇幅較小、文采清麗、譏諷時事、抒情詠物的短篇小賦,趙壹、蔡邕、禰衡等都是小賦的高手。

    賦的產生

    中國漢代文體。作為文體名稱,它淵源於荀子的《賦》;作為哲學思想與文學體制,它直接受到屈宋楚辭和戰國恣肆之風的極大影響。由於漢帝國經濟發達,國力強盛,為漢賦的新興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而統治者對賦的喜愛和提倡,使文人士大夫爭相以寫賦為能事,漢賦遂成為漢代400年間文人創作的主要文學樣式。

    漢賦注重的是其“述客主以首引”這種“本於莊、列寓言”的虛擬,以及於鋪陳敘事中對神祗鬼物的暗喻。漢賦的虛構集中表現為:散體大賦習慣於鋪陳敘事中暗喻神祗鬼物; 騷體賦習慣於體物抒懷中追慕人神同遊的超脫;某些漢賦直接以祭神和頌神為主題內容;個別漢賦甚至直接涉及人鬼交通的文化題材。漢賦表現出一種體物寫實與神話想象相結合的審美取向。這種神話與現實交錯並舉的手法, 確實產生了“窮山海之瑰富,盡人神之壯麗” 的藝術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順治真的送了弟弟襄親王一頂“綠帽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