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806431046

    每個朝代都一樣,幾百年一輪迴!上下五千年都是這樣,不是誰的責任,歷史的巨輪沒有人可以阻擋。所以我們不要噴,因為換做是滴還不如人家,不要站著說話評論前人,因為你沒有經歷人家經歷的,古人沒有電話一樣活出孔孟之道來,現在什麼都有,不還是道德淪喪

  • 2 # 以史為鏡正視歷史同學

    清朝做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由強轉弱,直到滅亡的原因其實非常多,我們先說說清政府是如何達到頂峰的!

    清政府經過聖主康熙皇帝的治理已經是相當穩定的一個局面。除鰲拜,平三番,收臺灣,滅準格爾都大大鞏固了中央政權!興農業,促經濟,大力發展農業,人口數量的增加,全國一片欣欣向榮!雍正皇帝的去火耗,反貪腐,使清朝的財政收入大大提高,百姓生活質量都提高了!

    前兩任皇帝都是進取心很強的皇帝,到了乾隆,國家一片大好。乾隆開始出現享樂的跡象。到嘉慶時候,國家的貪腐越來越嚴重,這時候西方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已經開始,並且蓄意向外擴張!清政府仍然出租閉關鎖國的狀態,除了跟日本,北韓,俄羅斯有一定的聯絡以外,完全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認為天朝上國,老子最強大!

    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讓清政府認識到了自己的落後,這時候出現第一批開眼看世界的人,認識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其中有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手握大權的人!他們開展了一系列以自強為口號的洋務運動,李鴻章籌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籌辦的漢陽鐵廠,福州的船政學堂等等就是在這段時間辦起來的,先後派出幾批留學生出國學習。加上後期李鴻章籌辦的北洋水師也是洋務運動的結晶。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清政府覺醒了,開始奮發圖強的時候,這頭沉睡的獅子只是睜開眼睛看了看,打了個哈切又睡回去了。清政府的洋務運動是不徹底的運動,洋務派和頑固派存在矛盾。最終導致洋務運動沒有讓清政府走向富強的道路!

    同時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日本也開始了他們的明治維新。而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兩者的區別又在哪裡呢?這要說一說日本的國情問題,日本是一個非常崇拜強者的國家,比如日本以前就非常崇拜唐朝!你比他強,他叫你爸爸都可以那種,它自身的文化底蘊不深,國小民弱,窮則思變!而清朝不一樣,經過康乾盛世,百姓生活安逸,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又比較排斥外來的東西,絕大部分百姓對於洋務運動沒有概念,認為不關自己的事,甚至破壞阻繞,所以使得洋務運動進展緩慢!

    日本經過幾十年明治維新,國力漸漸強勝!土地貧瘠的日本開始萌發了向外擴張的大陸政策!清政府的北洋水師在一定程度上也極大刺激了明治天皇,明治天皇下決心以舉國之力購買軍艦,一定要讓日本聯合艦隊超過清朝北洋水師!當時明治天皇帶頭捐款,全國上下紛紛響應。日本政府以每年一艘軍艦的速度追趕北洋水師!而清政府當時的財政收入有5000萬兩白銀,一艘最先進的鐵甲艦不過幾十萬兩一艘!而就在此時清政府停止了購買軍艦,不進則退!清政府的腐敗最終導致了北洋水師發展的停滯,終於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日本有了和北洋水師一較高下的能力!

    清政府最大的痛——甲午戰爭!曾經一度世界排名第四的海軍——北洋水師從這次海戰中退出世界舞臺!1894年前,日本聯合艦隊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終於有能力和清政府停滯發展的北洋水師有了一較高下的能力!聯合艦隊開始尋找戰機和北洋水師決戰,一舉消滅這支號稱曾經世界第四的海軍。其實日本也沒有把握能打贏這場海戰,但是日本想要擴張就必須要賭,要擴張就必須要消滅北洋水師,他是在拿國家的命運在做賭注,打輸了他就全力退守本土,打贏了他就有了向外發展的機會!終於……

    終於在1894年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和北洋水師在海上相遇,一場史無前例的海上蒸汽鐵甲艦大戰打響了!這就是甲午海戰,這場戰爭北洋水師以全軍覆沒的代價結束!而日本的艦隊只用了幾天的時間維修又出現在了中國的領海!大大震驚了世界,慈禧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向日本求和,1895年李鴻章含恨在馬關條約上籤上名字!清政府以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割讓澎湖列島,臺灣列島等代價簽下了這份不平等條約。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不平等馬關條約的影響。2億兩是什麼概念?中英天津條約才賠款400萬兩,中法天津條約才200萬兩,北京條約才400萬兩。而小日本一開口就是3億兩,後來李鴻章在日本遇刺小日本降到2億兩!可見小日本的狼子野心,這是要把清政府挖空,讓中國的老百姓背上沉重的負債!西方簽訂的賠款條約基本上是戰爭消耗賠款,他們打戰是為了輸送商品,常年通商,土地也是租借形式!而小日本的野心是挖空清政府,永久割讓臺灣澎湖,這些才是真正要命的地方!拿到戰爭賠款的日本舉國狂歡,戰爭賠款直接刺激了日本本土的經濟發展,讓日本的國力得到空前的提升,強行擠進了世界強國的行列。也給之後的中華民族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馬關條約簽訂以後,全國各地的有學之士認識到了清政府的無能,而清政府每年要向日本賠款,這些錢全部都要從百姓身上收刮,使得百姓民不聊生!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孫中山宣佈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武昌起義打響第一槍後,全國各地紛紛響應起義!1912年2月清政府頒發退位詔書,歷時267年清政府王朝轟然倒臺!

    清王朝的倒臺標誌著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倒臺,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

  • 3 # 東江宴翁

    最直接的原因,中國沒有出現工業革命。

    工業國打農業國,一打一個準。

    再來探討工業革命為什麼出現在西歐而不是中國。

    工業革命之前經歷了三次醞釀。

    1大航海,大航海最大的兩個作用,一是美洲的土豆玉米傳入歐洲,極大限度解決了生存問題,二是金銀礦產的發現給資本主義打了一濟強心針,橡膠的發現為工業革命提供了物質基礎(蒸汽機得用橡膠才能把封閉性做好)。

    2文藝復興,文藝復興使古希臘時期的哲學民主等很多上層建築傳播於知識分子,也為宗教戰爭科學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

    3宗教戰爭,宗教戰爭最直接的作用,,,知識分子(伽利略開普勒牛頓。。。)對於宗教的失望轉而去研究自然科學(出自羅素西方哲學史)。潛在作用也為資本主義提供了宗教支援。

    為什麼這三個歷史都沒有出現在大清呢?我思考了一下,就是因為國家太統一了。凡是都有正反兩面,統一性太強好的方面,戰爭少,領土廣。壞的方面,進步慢。

    以西班牙葡萄牙為首的西歐各國為什麼爭著大航海?因為奧斯曼土耳其把地中海給堵了。為什麼會有文藝復興?因為奧斯曼土耳其把君士坦丁堡給攻陷了,同時把穆斯林儲存的古希臘書籍帶到了當地,直接催生了文藝復興。

    可見戰爭也有其進步的一面,雖然我是戰爭絕對的反對者。

  • 4 # 華語歷史

    大方面說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西方國家槍大炮工業已經發展起來。大清帝國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封建制度的腐朽,人民的痛苦積累到無法忍受的程度,這是內因。外因帝國列強對中國的入侵,中國被割的四分五裂。人民必然奮起反抗,推翻封建社會,建立新中國。

  • 5 # 斧影燭聲

    在我看來,清王朝滅亡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袁世凱逼宮,用武力逼迫溥儀退位,就此清王朝徹底結束了它長達270多年的統治。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全國各地紛紛宣佈脫離清王朝的統治,進行革命建里民主共和國,但由於反對勢力十分強大,革命黨人發展還極不充分,在於反對勢力對抗時處於下風,其中清政府擁有袁世凱的新兵,而革命黨人害怕的也是袁世凱的新軍,所以革命黨與袁世凱商討,最後革命黨把總統之位讓給袁世凱,袁世凱才答應去逼迫溥儀退位。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逼清帝遜位,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下詔袁世凱組建中華民國,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宣告終止。同期,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改總統制為內閣制,大大削減袁世凱的權力,但袁堅持於3月10日在北京就職中華民國大總統。

    而清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封建君主專制。清王朝的滅亡也標誌著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徹底結束。為什麼說封建君主專制是清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呢?因為這個制度是權力高度集中於皇帝,而且清朝又是滿族的統治,皇帝治國的基本就是要維護滿族的統治,所以出現了文字獄、閉關鎖國等等不利於中國發展的措施,而其中,閉關鎖國導致了中國錯失近代化的機會,也就是錯失了由農業國向工業國轉型的機會。而工業化又需要穩定的政治環境和政治支援,顯然,君主專制是不能給予中國工業化的,這也就導致了清王朝徹底落後與西方工業國家,最後也是西方工業國家的衝擊、侵略讓清王朝大廈傾覆。

  • 6 # 寅哥解惑

    清朝入關後八旗迅速墮落,綠營兵成為主力,後來綠營兵也不行了才有了曾國藩的湘軍等漢族地主武裝,再後來洋務遠動組建了新軍,但權力都在了袁世凱的北洋軍閥手中!槍桿裡頭出政權!沒有了軍隊的後援,清王朝滅亡板上釘釘了!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還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官僚保駕護航,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官僚世紳接受了新思想,對清政府沒有了孝忠之心。讀書人讀的都是西方國家的新文化和科技,思想傾向於西方的民主自由。清政府獨裁之路到了盡頭了!

    西方國家已經掌握了清政府的經濟命脈,清政府執行必要的資金鍊已經斷裂了。這就是一個空殼子,這樣的政府能夠不滅亡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氣太熱了。不想出門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