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壬辰倭亂也只是依靠明朝的軍事援助才取得慘勝,歷史上的韓國軍事實力為何如此羸弱
5
回覆列表
  • 1 # 集賢院居士

    北韓半島和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恩怨

    戰國時期燕昭王佔領箕子北韓

    箕子北韓(公元前1120 ~公元前194 ),商代末代帝王紂王的叔父箕子,棄商投周,在牧野之戰後,被武王分封在北韓,侯爵,是周王朝的諸侯國,史稱“箕子北韓”或“箕氏侯國”。一般認為定都在大同江流域今平壤一帶,疆域最大時延伸到了北韓半島南部。而現在北韓南韓人的祖先真正祖先三韓人(辰韓馬韓弁韓),馬韓最大,那個時候還是野蠻人狀態,只有北韓半島南部狹小的範圍內,還沒有形成國家的狀態。南韓人所謂的辰國,當時也只是一個部落聯盟而已。

    戰國時期燕昭王奮發圖強,築黃金臺(幽州臺)廣攬天下英才。箕子北韓沒有看清形勢,當時還叫囂要出兵攻打燕國。燕昭王馬上派大將秦開進攻箕子北韓,取地二千餘里,至滿番汗(今北韓安州一帶)為界。箕子北韓於是和真番一同歸屬燕國。雖然這本質上還是中國諸侯國之間的內部攻伐,但是從地緣政治北韓和中國的關係上來說,還是有很多借鑑意義的。

    西漢衛滿北韓的興起和滅亡

    西漢初年惠帝年間,燕華人衛滿(衛國宗室後裔)投靠箕子北韓。後來衛滿驅逐了君主箕準,自立為王,定都王險城,建立衛氏北韓政權。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是華人自己建立的國家,一次改朝換代而已。箕子北韓的王室箕準在衛滿的打擊下曾經南逃征服三韓,並曾以“辰王”自稱並宣佈對整個三韓擁有主權(其死後三韓人重新使三韓人為王)。三韓居民是中國周朝箕子北韓南遷的遺民與辰國土著居民融合而成。

    到了漢武帝時期,因為衛滿北韓不再向漢朝朝貢,總是阻撓三韓到漢朝朝貢,還出兵殺害遼東東部都尉涉何,在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漢武帝發兵派楊僕荀彘[zhì]遠征北韓,滅衛滿北韓,設定樂浪郡、真番郡、臨屯郡及玄菟郡四郡。

    北韓半島的前三國時代

    從漢朝到三國時期,北韓半島南部一直處於大分裂時期,當時大致有七十八個小國。他們是現在北韓族的直系祖先,也是如今南韓國名得來的原因。公元4世紀中國南北朝時期,發源于吉林的中國少數民族高句麗在鴨綠江流域興起,佔據了北韓半島北部。在南部,扶余人(夫餘王為吳國夫概子孫)南下建立的百濟消滅了馬韓54國。辰韓也由12國合併為新羅,新羅才是大多北韓族的真正祖先。北韓半島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

    高句麗自一開始就對周圍地區極具侵略性和擴張性,不服中原政權管轄,多次和中原政權交戰。漢,曹魏,前燕都曾和高句麗作戰並取得勝利,後來和北魏抗衡已經不落下風,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使南部的百濟和新羅臣服。因為高句麗數次侵略威脅遼西地區,隋煬帝三次大規模征討高句麗,第一次慘敗,第二次因為楊玄感叛亂半途而廢,第三次因為高句麗假意投降而退軍。

    唐代貞觀年間,新羅遣使入朝,述說高句麗圖謀斷絕其唐朝的通路。公元645年,唐太宗御駕親征征討高句麗,攻佔十多座大城,斬殺高句麗兵四萬餘人,徙遼、蓋、巖三州戶口七萬人到中國,唐軍僅僅損失兩千人,只是因為冬天糧草不濟無奈退兵。某部南韓電影裡李世民被射成獨眼龍的情節大家千萬別當真。後來唐太宗時期,又多次出偏師進攻高句麗,都取得了勝利。名將李績,薛萬徹,蘇定方,薛仁貴都曾血戰高句麗。公元661年,唐高宗派名將蘇定方和契苾何力率大軍進攻高句麗,連戰連捷殲敵無數,卻因冬天寒冷從平壤城下撤軍。公元666年,唐高宗再派李績和契苾何力大舉進攻高句麗,到了668年,終於攻佔平壤,俘獲末代高句麗國王高藏,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高句麗貴族及大部分富戶與數十萬百姓被遷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國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遼東,成為渤海國的臣民,而其餘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羅。自此,高句麗國家不再存在於世。

    公元660年,因為百濟聯合高句麗,阻礙新羅和唐朝交通與進貢事宜,唐高宗派大將蘇定方滅百濟,設定熊津等五個都督府。後來百濟在倭國的支援下試圖復國,公元663年,白村江之戰後,唐朝和新羅聯軍擊敗了倭國和他支援的百濟復興勢力,百濟全境成為唐朝的羈縻地區。

    新羅叛唐

    從上一篇可以看出,北韓半島唐代以前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主要是北韓半島北部華人和中國境內少數民族扶余建立的國家的歷史,半島南部的政治聲音和力量一直比較微弱。一直到唐高宗年間一舉滅亡了高句麗和百濟這兩個新羅的世代仇敵後,現代北韓族的主要祖先新羅才有機會漸漸強大起來。不過新羅並不對唐朝滿懷感恩,取而代之的是擴張的野心和忘恩負義,就和現在一樣。

    公元670年,高句麗滅亡僅僅兩年之後,新羅國王金法敏聯合了以前高句麗和百濟的殘存勢力,悍然派兵渡過鴨綠江進攻唐朝。唐朝對此則派高侃率兵進行反擊,擊退了新羅軍隊。從此唐朝和新羅的同盟關係破裂,當時苦苦哀求唐朝派兵一起滅掉高句麗和百濟是新羅,滅掉兩國後扶持兩國反唐勢力一起反咬一口的也是新羅。

    同時,新羅還主動進攻唐朝在百濟和高句麗的駐軍,因為當時唐軍駐紮百濟熊津都督府的軍隊不多而且多是百濟人,所以新羅很快攻佔了以前百濟的大部分地區。當時駐紮在北韓的唐軍主要被前高句麗的反對勢力糾纏,無暇顧及百濟故地。新羅比以前的高句麗還要狡猾,他們在攻打百濟的同時,還假惺惺的派人去長安“謝罪”,唐高宗根本不理新羅人的這套把戲,扣留了很多新羅使者,只放走一人帶回“百濟舊地,總令割還”的詔令。不過因為當時吐蕃威脅唐朝西部,唐高宗不得不從北韓把名將薛仁貴和重兵調到西線對付吐蕃人,否則新羅人沒有那麼容易得到百濟。

    因為新羅一意孤行,唐高宗忍無可忍,公元674年,劉仁軌和薛仁貴率唐軍進攻新羅。唐軍在阿達城、七重城,石峴城、赤木城、買肖城都大敗新羅軍。金法敏害怕了,又派使臣向唐朝進貢並且謝罪。唐高宗因為要對付吐蕃,就答應了新羅的藩屬要求,撤走了大軍。唐軍前腳剛走,新羅後腳就繼續蠶食高句麗和百濟故地。735年,唐玄宗詔令新羅出兵進攻渤海國,新羅奉詔出兵,但在途中新羅軍隊卻因雪災而被凍死大半,之後玄宗一方面為了補償新羅,一方面出於制衡渤海國,就把高句麗在大同江以南的高句麗故土賜給新羅。北韓半島平壤以南地區第一次由新羅完成了統一。

    王氏高麗臣服遼金元

    中國唐末五代時期,北韓半島又重新分裂為新羅後高句麗後百濟的“後三國時期”。公元918年,後高句麗建立者弓裔的部將王建被下屬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今開城,改國號為“高麗”。公元935年,滅新羅;公元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史稱“王氏高麗”。

    高麗當時的外交政策是結盟北宋對抗契丹,契丹曾在公元993年出動八十萬大軍進軍高麗,但是遭到高麗的頑強抵抗戰果不大。在高麗同意斷絕與宋的聯盟後,契丹撤退,並將鴨綠江以東土地贈送給高麗。雙方建立了友好的睦鄰關係。1009年,契丹趁高麗政變再次發動四十萬大軍入侵,佔領首都開城後擔心戰線太長開始撤軍,被高麗追擊打得大敗。1018年,契丹派識萬大軍捲土重來,但不敵高麗軍隊。雙方之後談和,高麗顯宗中斷使用宋朝年號,轉而使用遼國年號,與契丹人簽訂合約,以後契丹再也沒有徵伐高麗。

    女真人崛起後,高麗曾主動出擊北韓半島東北部的女真曷懶甸部,但是被擊退。後來金華人攻入高麗,高麗不敵,於是又向金國稱臣。

    公元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 國王投降,元朝建立後,高麗成為元朝的內屬國,後被改為元朝的一個行省,即徵東行省。

    李氏北韓

    元代末年,高麗趁元朝內部起義,逐漸擺脫了元朝的統治。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剛剛建立的明朝遼東地區,李成桂不願意和明朝為敵,於是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李成桂將兩個待選國號“北韓”(箕子所建古國名)、“和寧”(李成桂誕生之地)上奏明太祖朱元璋裁定,朱元璋御筆欽定為“北韓”,取“朝日鮮明”之意。李成桂定都漢陽(今南韓首爾),史稱李氏北韓。 李成桂確立了對明朝事大的基本國策,李氏北韓始終和明朝保持的良好的藩屬關係。

    其後,日本豐臣秀吉於1592年和1597年兩次入侵北韓,明朝萬曆皇帝下令出兵援朝,大敗日軍,使北韓免於亡國於日本的滅頂之災。北韓史稱“壬辰倭亂”,中國稱“萬曆北韓戰爭”。

    投桃報李,1618年,明朝後金作戰,北韓派兵協助明朝。1636年,後金攻佔北韓全境,北韓國王李倧投降,改向後金朝貢,被迫成為清朝的附屬國。清代以後的的北韓歷史都很清楚了,這裡就不講了。

  • 2 # 澹奕

    首先,高句麗這個曾經讓中原王朝困擾的政權與如今的南韓並沒有半毛錢關係,是有人亂認祖宗。北韓半島上的土著政權實力單薄,即便是中原人入主建立的箕子北韓、衛滿北韓也無力抵抗。唐朝時期,唐朝輕易滅掉了百濟;遼代,契丹人迫使高麗臣服,而後對於金、元,高麗依舊稱臣;明朝,日本侵入;清朝更是兩次攻入北韓半島。北韓半島地方狹小,人口不多,在歷史上,偏偏周圍強鄰環繞,除了中原對物產貧瘠的半島不感興趣,西部的遊牧民族與東邊的島國,都對北韓半島虎視眈眈。

    冷兵器時代,半島上的政權國力微弱,而廣大遊牧民族的侵擾,中原王朝尚且疲於應付,更何況區區之地呢?而日本雖然小,但是相對於北韓半島,國力要強的多。後來,加上明朝的“溺愛”,北韓王朝軍隊廢弛,國內幾乎沒有像樣的軍隊,以至於日本人能夠長驅直入。

  • 3 # 喜歡喝蘇打水

    因為你說的被外族侵略僅限於懦弱無能的北韓王朝時代。在北韓王朝時代,不管是誰侵入南韓,都能打敗它。不過在北韓王朝之前的高麗王朝時代,他們打退過女真、蒙古的侵略,與蒙古抗戰80年,最後以取蒙古公主的代價下,讓高麗王朝保持了自個的傳統與文化,並沒有像南宋那樣被滅國滅族。高麗王朝之前,南韓的戰鬥力更高。新羅統一三國時,曾經打敗了數十萬唐軍。在高句麗時期,更是打敗了隋煬帝等。所以很多人渴望高句麗不是南韓歷史,其實無論是中國古代歷史書還是南韓古代歷史書都同樣記載高句麗為南韓古國。高句麗之前就不知道了。畢竟中國古代史書只記載跟中國有關係的外族歷史,高句麗頻繁侵略中國之前,其實中國也沒必要特意去記載南韓祖先的歷史。而南韓人本身也沒有記載歷史的習慣,直到高句麗時期,他們才開始記載歷史,只不過年代久遠,如今現傳的也就高麗王朝時期的三國史記而已。

  • 4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南韓(更確切的說法是高麗或北韓)有史以來一直是一個杯具角色——以其疆域、人口、經濟、軍力而言放眼全球都不能算弱國。事實上在西方國家透過工業革命崛起前東亞中、日、韓三國極有可能是全球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國,就連曾令西方國家戰戰兢兢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最鼎盛時期也不過二十餘萬,而在壬辰戰爭中中、日、韓三國任何一國能排程的兵力都在此之上。身為海上強國的英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的全部戰艦加起來甚至不及中、日、韓三國任何一國的戰艦數量。

    本來以當時北韓王朝的實力如果身處東南亞或者歐洲都不是一個可以任由人欺負的小國,偏偏卻處在中、日兩大國之間,北面則是彪悍尚武的遊牧民族。以日本為例:無論國土、人口幾乎都比北韓多出一倍左右。縱觀歷史:中國強,北韓半島就是中國的附屬國;日本強,北韓半島就是日本的殖民地。而北方的契丹、女真、蒙古等遊牧民族也時不時跨過鴨綠江,進入半島。

    漢朝時漢武帝滅衛氏北韓;唐朝時平定百濟;遼、金、元三代皆曾征伐高麗;明朝時日本豐臣秀吉入侵;清軍入關前兩次征伐北韓;甲午戰後日本積極在北韓擴張並最終成功將半島變成自己的殖民地;半島光復後又成為美蘇冷戰的最前沿,被人為分裂成兩個國家。說到底這裡的地緣位置實在過於糟糕了——身處大國包圍之中,自身實力又完全不足以與之抗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軟裝家居中,怎麼根據傢俱的樣式,紋理等定位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