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的孩子今年五歲半,是個小話癆,但是很多時候大人問話會答非所問,或者就乾脆不回答自己說自己的。但是我和孩子的爸爸問他話的時候他基本上都能理解並回答。在幼兒園也會主動和別的同學一起去玩,就是每次見到我姐姐姐夫的時候總是會躲起來不和他們打招呼,又喜歡自己和小汽車小球說話,家裡人就擔心孩子會不會是自閉症?
8
回覆列表
  • 1 # 教育秀秀看

    那麼家長您好,透過您的問題能感受到,您對孩子這方面問題的擔憂,也能感受到你是一個非常細心的家長。鑑於您問題中所提到的情況,你也不要過於擔心,五歲多的孩子是小話癆這個現象是非常正常的。關於孩子見人躲起來,不主動打招呼,可能跟孩子平常在家庭教養的過程中被限制過多有關係,另外就是,跟您平常對孩子有限的陪伴,沒有太多的交流,也存在關係。當然客觀的來說,您可以帶著孩子去找醫生諮詢一下,是否有您所擔心的情況。從你的問題中看,孩子的語言能力還是很不錯的,同時也很有表達的慾望,他會面對著玩具說話的表現,說明孩子可能在模仿性交流,孩子能主動和其他小朋友玩,說明孩子還是很有社交能力的孩子,有的時候可能會對別人的問題不予理睬,自己說自己的,也有可能是孩子對於其他人的問題內容或者提問題的方式沒有興趣,或者是不喜歡,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孩子會自顧自的說,那麼這就需要我們家長給孩子耐心溝通,並重復的溝通。朋友的內容,你可以透過反覆給孩子講同一個故事來給孩子重複,強化資訊。當然講故事的過程中,你可以聲情並茂,並且能夠跟孩子互動起來,會更好,這樣會讓孩子感受到互動的樂趣。還有就是,語言遊戲也很重要,比如你一句我一句,相互接招。比如當你說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時候,孩子就可以接下一句。對,就是這樣,同時還可以變化節奏時快時慢,這樣可以增強趣味性。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可以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多用談話的形式,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另外就是可以找禮貌用語的繪本給孩子讀,並跟孩子相互做示範。時間長了,孩子會形成習慣。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社交戶外的活動,當孩子做的比較好的時候,要描述出來並讚揚孩子。長期刺激,孩子形成習慣之後,當他在面臨同樣的場景之後,相信他也可以勇敢的走出來,去打招呼。

    我們要知道,一個五歲左右的孩子,語言發展的已經非常豐富了,他能結合著自己大腦中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有連結性的創想性的思維,創作性的語言就會越來越多。比如說他跟小動物一起說話,他跟他喜歡的小汽車說話,這是擬人化的,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把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比作是有生命力的,所以他可以想象他就是他的夥伴,他喜歡跟他說話這一點呢,這個孩子任何問題都沒有,而且語言發展的是非常好的,家長不用擔心。但是也確實談到了,有個小話癆,在家裡怎麼說都行,在學校裡也跟別人說也行,但是見到自己親戚就會躲起來,也不和他們打招呼,這是為什麼呢?這通常呢就跟接觸的多與少有關係啊,就是兩家走動的多於少,再有一個最關鍵點就是,我們這個孩子在家庭中是放鬆的,當她遇到了家庭成員以外的人,包括我們這個家長提出來的姐姐姐夫,他都會有一種謹慎的感覺,也就是不好意思打招呼,躲起來,害怕。那也許是,由於去別人的家庭當中,別人家庭的規則比較多,而在自己的家庭當中規則比較少,不自在,會導致孩子有這樣一個行為的表現。當然我們家長也不必擔心,不用擔心孩子躲起來,可能就是害怕,可能就是緊張,我們只用忽略的方式,讓他自然而然地面對它就行。當然我們也主張,我們親戚之間要多走動,帶著孩子在不同的家庭中,感受不同家庭當中的文化氛圍還有規則,這樣對孩子的自我管理是非常有幫助的。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2 # 雨蛙與娃

    首先,告訴寶媽寶爸,你們的孩子很聰明。

    其次,孩子在待人接物方面,不要強求,也不要要求太高。既然咱娃可以和別的小朋友正常交流玩耍,充分證明他沒事,是你多慮了。

    人也是動物,動物就有天性,小孩子更是,天生的警惕性不好嗎?和爸媽朝夕相處,精神放鬆,當然幹啥啥得勁。與初來乍到的親戚朋友見面,免不了吊臉子耍脾氣。這情況無關外向內向的性格,真要是大家天天廁所裡都能打個照面,這小不點不是人來瘋就是混世魔王。

    中國傳統教育裡,對幼子的最基本教育就是孝,之後是為人處世。但這些要潛移默化的傳承,只要孩子可以正常與人交流打招呼,沒問題的。

    最後,有句俗語“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連成年人都感嘆外面的世界很瘋狂,窩裡最放鬆,何況出生沒幾年的娃娃。

    建議爸媽,認真的以孩子心,陪寶寶看幾次“托馬斯小火車”,“花園寶寶系列”,你會明白,這些擺拍的小玩具是怎樣給孩子描繪這個世界的。當你明白了,就不會再問類似的問題了。

  • 3 #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兒童自閉症,又稱為兒童孤獨症,是一種廣泛性的發育障礙,通常在3歲以前發病,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

    自閉孩子通常在3歲以前發病,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

    引發孩子自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個主要方面:

    (1)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

    與多種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功能失調有關。研究發現孤獨症患者的單胺系統,如5-羥色胺(5-HT)和兒茶酚胺發育不成熟,松果體-丘腦下部-垂體-腎上腺軸異常,導致5-HT、內啡肽增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分泌減少。

    生化因素孤獨症患兒的多巴胺、5-羥色胺(5-HT)增高,血漿中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增高等神經遞質異常,但缺乏特異性;腦組織發現小腦部位有神經細胞遷移的異常,浦肯野氏細胞數量的減少。另有研究報告孤獨症可能與大腦邊緣系統、杏仁核、海馬迴有關。還有研究認為孤獨症與其出生後第一年內的腦生長速度過快有關。

    (2)家庭因素:可能因為父母對兒童教育方法不當或因父母個性中有一種特殊形式的遺傳,或二者兼有。

    孩子出現自閉問題主要在於腸腦神經功能失調,會影響多巴胺、血清素等快樂神經遞質的分泌,導致孩子情緒緊張、焦慮,坐不住、缺乏言語交流等。

    眾所周知,神經細胞存在於大腦中,是思考和記憶的細胞,實際上它們也存在於腸道,腸道被5億個神經細胞包圍,其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於大腦中樞神經,所以我們也稱它為“腸腦”。也就是說,我們人體有兩個腦,一個是脖子上的顱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大腦;一個是分佈於食管、胃、小腸、大腸內層組織中的腸腦,它包含神經細胞、神經遞質、蛋白質,還有複雜的執行線路。在胚胎時期,大腦和腸腦本是一個整體——神經脊,發育的過程中,才逐漸分開,但是仍然透過迷走神經定期進行溝通。

    腸腦主要透過分泌神經遞質和平衡神經遞質濃度來調控情緒。而一旦腸腦神經功能失調,就無法正常分泌神經遞質,從而誘發不良情緒。所以,腸腦神經功能的正常運轉,是我們維持正常情緒的基礎。

      研究結果顯示,自閉孩子的腸道記憶體在著不同於正常孩子的細菌,這些細菌可能是透過改變相關代謝物的濃度,影響神經遞質的功能,進而影響到相關腦功能。

    針對孩子自閉問題,目前有效的調理辦法主要是採用營養干預+專業康復訓練的方法進行調節,營養干預方面可以選擇金優營養系列的金優1號smart one智優益生菌,透過smart one智優益生菌,調理腸腦神經功能,恢復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經遞質分泌,提高大腦多巴胺、血清素濃度,消除不良情緒讓孩子能夠在平靜、愉悅的情緒狀態下,專注地去學習。此外,還包含牛磺酸、磷脂醯絲氨酸等重要成分,能夠促進兒童腦組織和智力發育,提高神經傳導和視覺機能,提高記憶力。提高大腦機能,集中注意力,改善記憶力,平衡不良情緒,緩解大腦疲勞和壓力。幫助孩子增加營養吸收,增強免疫力。此方法已經幫助很多孩子擺脫了自閉困擾。

  • 4 # 溪子彥

    自閉症的診斷是從多方面觀察的。且核心障礙是社交。

    如果孩子能與小朋友玩且交往的方式也是合適的,那題主就別擔心了。

    現在的孩子都關在自家的高樓裡,沒有玩伴,所以自己玩假想遊戲也是常見的事。但別放任,還是多帶孩子出門,接觸大自然或多與小朋友一起玩更利於孩子的發展。

  • 5 # 幼教咖

    孩子自問自答,和其他物體說話,其實只要是會和人正常交流,是沒事的,不算是自閉症。但是如果經常自問自答的話,要引起重視,很有可能有一點傾向,這要具體看孩子的情況而定,建議到醫院檢查求證下比較好。

    1、幼兒是有“事物人格化”的特點

    幼兒時期,孩子會把身邊的動物(如狗、貓)、水果(蘋果、桔子等),甚至是桌子、凳子想成是特點的人物,想象成他們能說話,和自己結伴,做自己的好朋友或敵人,然後和他們發生一些故事。

    孩子會完全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去,所以你看到他總是和小汽車或者小球說話,有時自言自語是自己設定的程式或臺詞。

    這種時候家長最好不要干預太多,理解孩子,畢竟這樣能促進孩子的認知和角色適應能力,發展語言和溝通能力。

    2、自閉症是有一定的溝通障礙

    自閉症的孩子會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和他人交流有一定障礙,喜歡自言自語。有些輕微的孩子其實是有些“感統失調”的情況,存在你說的,他聽不太懂的情況。

    這種情況需要進行一定的訓練或干預。題主的情況描述的並不太清楚確認原因,最好去檢測一下比較好。

    總之,家長要了解這2者的不同來具體對待自己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手足口病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