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1061490221

    小書, 就讀國三的學生,十分用功認真的準備考試,甚至報名參加了補習班的衝刺班,抱著必勝的心情去應考。 考完試後,小書不像其他考生,率性的把書包課本丟一邊,準備好好的大玩一番,而是急著去對考卷上的答案。當發現自己寫的答案錯很多時,心情跌落谷底,顯得悶悶不樂、易怒、坐立難安,覺得自己的前途是一片灰暗,不願和家人談話

    人的一生會歷經無數次的考試,還記得我們人生的第一場考試是在那時候呢?

    嗷嗷待哺的幼兒學走路,是人生的第一步,可列為人生的第一場考試。經過翻身、坐、爬行、站立、跌倒﹣﹣﹣﹣,不屈不撓的,終於學會了走路,且使我們人生更上一層樓。讓人開心的是:這一場學會走路的考試,絕非一步登天,它有階梯、有停頓、有失敗,但最後的結果幾乎是沒有輸家,大家都是驘家。再者,學走路的過程中,幾乎沒有人會憂心結果,因大家都充滿信心的認為:有一天我的孩子一定學會走路。因而,從學走路理解到:我們的人生必定成功,唯過程中會歷經無數的考驗和考試,同時也會遇見失敗,如:「考試考不好」這件事,因此,我們無可避免的要面對它,也必然有能力、有方法來處理它。學會走路是人人擁有的成功經驗,同時是成功的親子合作經驗,不僅如此,它亦醞含著面對挫敗的秘訣。

    每個人心中有個小戰士

    挫敗在人生中是正常發生的事,然而大多數的人面對挫敗時,仍會有失望、不知所措與沮喪的心情,就像在學走路時跌倒時,感覺到身體疼痛、不高興等等。所以,挫敗可能像似投了一顆震撼彈,讓人身陷恐懼之中,如:「完蛋了!一切都完了!」、「我已經輸別人太多,我沒希望了。」不僅如此,挫敗也可能會無情的摧毀個人的價值,如:「我是不行的」、「我很笨」、「我很糟糕」﹣﹣等等。然而,慶幸的是,每個人心中有個小戰士,他會因為戰勝挫敗而逐漸發展為一個愈戰愈勇的勇士;若不,在起初學走路時,我們早就因為跌倒帶來的挫敗感而放棄了。對照發展心理學家,R. White(1959)所提出:從嬰兒期開始,人就受到內在動力的驅使而想要「駕馭」他們的環境,稱作「求勝動機」(Mastery Motive),可從除學走路外,其他如:奮力要轉動把手、開啟櫃子和操作玩具的行動中看到,在他們成功時,可看到他們喜悅的模樣。

    1.以同理心接納孩子的挫敗心情 以上已知,考試考不好的挫敗,必會打擊每一個人的心情。處理心情的不二法則,必定是「先右腦後左腦」。何謂「先右腦後左腦」呢?右腦是感受、心情、情緒的主要處理中樞;左腦是理性、分析、邏輯的主要處理中樞。安撫在右腦中浮躁不安的負向情緒優先於勸說分析。因此,情緒的處理乃透過「同理」、「接納」和「鼓勵引導」說出內心的感受。

    許多孩子對於考試考壞了,除了自責懊惱自己沒有達成目標外,最令其憂心的乃是父母的感受,或隨父母負向心情而來的懲罰。因此,有些孩子直接將「難過」寫在臉上,有的則是以表現出「不在乎」來逃避內心的感受。無論何者,孩子內心的感受都是沮喪和憂慮的。因此,父母親在此時此刻的回應是同理其心情為優先,也就是「如果我是你,我也會感覺到難過」或是「你的心情,爸爸(媽媽)可以瞭解」;相對的,第一時間的回應若是急忙的指責:「考這樣的成續就是因為你不用功」、或是急忙的建議:「現在怎麼辦?要不要重考?要不要去補習班惡補?」這將是透露給孩子一個訊息:你是一個失敗者、你的失敗我不能接受。

    2.充電恢復活力再出發 考試考不好的沮喪心情絕非像一點靈般,瞬間能消失,沮喪乃需要時間,也需要空間。因而,考試考不好,切勿急著採取補救行動,如馬上決定重考、進入補習班﹣﹣等等;而真正需要的是先做些恢復活力的事,特別是和身心活動有關的事,如運動、戶外休閒、旅行。這樣一來,能讓自己沉澱心情外,亦在累積能量,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去確定自己的生涯定向和方法,如:我往前發展的方向是什麼、達成目標的方法是什麼,這是再出發前重要的思考。

    3.提取過去的成功經驗建立信心 當挫敗的經驗發生時,有時會像洪水般將人埋沒在「無力」和「無望」感中,以片蓋全的否定了自己的能力。然而,光是對孩子說:「我相信你一定能」或「下一次你一定會考得比這一次好」是不夠的。我們必須為此回應加點理由,而該理由最好是:聯結孩子認同且深具意義的成功經驗。譬如:孩子曾經有過跨越障礙,最後獲得成就的經驗。這樣的經驗也許對於旁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然而對當事人來說,卻是深具意義的。

    舉個例子來說:小成有一個專長:飼養甲蟲。同學養不活的蟲,在小成的手中,每隻蟲能從卵,變成幼蟲,再變成蛹,最後羽化成了成蟲。小成對於甲蟲的研究充滿熱情,透過各樣管道的資料收集、實地採訪,他認識每隻蟲的專有名詞、也瞭解每隻蟲的生長條件和屬性。當他在遇到學習的挫敗時,父母便以小成飼養甲蟲的成功經驗協助建立他的信心:「小成,媽媽很佩服你,可以把每隻蟲照顧得這麼細心,耐心的花時間研究他們。這樣的學習態度和精神,真是了不起,你是怎麼辦到的?」當父母聚焦於其具體的「不簡單」成功經驗,並給予讚許時,即喚起孩子成功的經驗和情感,轉化為一種動力,繼續的為自己的目標堅持下去。

    4.「愈挫愈勇」新價值運動,從家裡開始 「追求成功,避免失敗」是我們每個人從小的經驗。從小,我們都曾經因著我們的好表現,而獲得星星、蓋章、掌聲﹣﹣﹣﹣等等,相反的,只要失敗、不及格、未達標準,就沒有了。但弔詭的是,從小我們也被灌輸「失敗乃成功之母」之類的口號。總的來說,對於失敗,我們缺乏好的經驗,最終只讓失敗停留在和經驗分裂的口號中。因此,面對考試考壞了,自然的很難會相信:考壞是正常的、好的、有意義的。以下,提供方法能在家中推行「 愈挫愈勇」新價值運動:

    ✤ 父母多分享自己失敗的故事或經驗 我們陪伴孩子讀過很多偉人的成功故事,如愛迪生發明的故事,希望孩子從中獲得啟 發不怕失敗;倘若父母能加入自己從挫敗經驗中學習的故事,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挫 敗,這樣的故事典範將比自古及當代的偉人更有影響力。

    ✤ 舉辦進行式中的慶祝會 成功時,慶祝歡呼是常有的事,然在進行式中的小步成功,是常被忽略的事。這其實 是暗示孩子:結果比過程重要。所以,當孩子願意嚐試並認真努力,且還未有最終的 成果時,則可以在過程中給予鼓勵,如舉辦四分之一、二分之一成功慶祝會。如此一 來,慶祝會傳遞的訊息是:有好的過程則會有好的結果。

    ✤ 頒發「愈挫愈勇」獎 成功有獎是天經地義的事,愈挫愈勇有獎的意義則是鼓勵孩子冒險、嚐試、挑戰、永 不放棄、不怕失敗。所以,去嚐試了,結果失敗,雖然得不到外在的獎勵,但是在家 中永遠為你設立一個愈挫愈勇獎!

    5.集結支援加油團 運動員在努力達成目標時,需要有人贊助和鼓勵,才能獲得勝利。赴京考試者也是一樣,需要有一群人來幫忙加油打氣。當收拾好心情再出發時,請孩子找一群支持者,父母是理所當然的支持者外,孩子可邀請其所認同的人成為他們的支持者。就像是正在學走路的幼兒,旁邊的人給予他鼓勵、拍手,將使幼兒學走路的動力更增加。當有什麼進展時,可向支持者報告與分享。

    6.永不放棄的行動方案 當心情平穩,動機開始啟動、動力開始增強時,和孩子討論考試考壞的原因是必要的,考壞的原因也許是努力不夠、方法錯誤、 生涯定向模糊﹣﹣等等。甚至也可邀請其他人成為顧問,一同擬定孩子個人的讀書計劃,考量的因素包括:孩子的學習風格、學習的優弱勢、學習的策略﹣﹣等等,學習的計劃與行動是根據孩子的學習狀況,經常作討論及修正的,最重要的是:沒有懲罰、沒有藉口、永不放棄。

    從嬰兒期開始,心中的小戰士陪伴我們勝過小考驗。當進入求學的生涯時,家人、朋友、老師加入與我們並肩作戰,同時,當我們能把各樣的考試和考驗轉化為建造自我的教材時,內心的小戰士將逐漸發展為那彈性絕佳,愈挫愈勇的戰士了。

  • 2 # 靜思錄Vlog

    1,首先,我們要理清,學習的目標是什麼??

    長遠來看,學習是為了讓我們具備更多知識和更強能力,讓自己在社會上有更多的生存空間,擁有更好的人生。

    2,那麼考試的目的是什麼呢?考試的目的本來是用來檢驗一段時間學習的效果。透過考試,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然後去解決這些問題。從而讓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提升。

    3,考試對於學習,對於家長,對於老師學校的意義是有不同的。。

    學校需要名譽,因為名譽好,生源會好,收入也好,發展更好。

    老師需要完成指標,評先評優,贏得獎金,贏的尊重。所以老師以教學質量優秀為榮

    家長需要安全感,需要榮譽感。孩子學習好,家長就對未來少一點擔憂。孩子學習好,家長的榮譽感就能得到滿足。

    所以,學習主要是學生個人的事情,但也不完全是學生個人的事情。

    4,從你個人成長的角度來說,透過考試,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進,讓自己下一步學的更好。這就是考試的意義。偶爾考的好不好並不重要,你有沒有找到原因,有沒有解決問題,有沒有改進學習的方法才重要。

    家長和老師這兩方面的感受,一個是要理解他們,二個就是要學會處理應對。

    關於學習方法的一些探討,我之前的問答裡提及了一些,這裡不重複了。點我頭像可以看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