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秉燭讀春秋

    曹丕和弟弟曹植的文學地位差不多,也就差七步,具體來說就差七步詩的距離。不信?春秋君為你舉列說明。

    憑良心說,曹植的文學地位確實此曹丕高半截,這是因為曹丕是皇帝,曹植是蕃王,曹丕要考慮的是國家大事,沒有太多的時間創作,而曹植則有很多閒暇時間,曹植的詩賦偏向文雅和華麗的辭藻,天馬行空的構思,而曹丕更傾向於文學理論的建樹,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一個科學家的名氣,比不上一個電影明星的名氣。你可能不知道“兩彈”專家,但你肯定知道誰是劉曉慶。Δ曹丕

    剛開始二人的作品各有千秋,並且在伯仲之間,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文學地位和建安七子並駕齊驅,並且建安七子之說還是出自曹丕所著《典論·論文》: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

    換言之,曹丕有政治家的風範,而曹植有浪漫情懷,一個是政壇領袖,一個文人騷客,曹丕能寫出有深度的文章《典論.論文》,而曹植能寫出人神相戀的《洛神賦》。兩者不在一個層面,如何比較?

    總的來說,曹植的文學地位比曹丕高,這毋庸置疑,也因為曹植的才情比曹丕高,他才在以後爭世子之位失敗後,曹丕要殺他,曹植憑藉《七步詩》脫命。

    曹丕即位後,忌曹植文學之才比自己高,怕以後地位受到威脅。於是想找個理由殺了曹植。有一次,曹丕對曹植說,你丫不是文學地位比我高嗎?你不是聰明嗎?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作不成就處死。“讓你裝逼。”這話曹丕心想的到沒說出口。

    曹植也不孬,他才思敏捷,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吟出一首“煮豆燃萁”的《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geng), 漉菽(lu shu)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後,勾起手足之情,深感羞愧,最終沒加害曹植。

    綜上所述,曹丕的文學地位和曹植就差七步詩的距離。Δ曹植

  • 2 # 等事長

    曹丕為曹操次子,字子桓。繼承父位為丞相,魏王,又代漢自立為帝,為帝僅五年多。在政治上,軍事上沒有雄才大略,在生活上奢侈無度。曹丕的詩歌,反映的生活面相當狹窄。較好的是一些描寫男女愛情與離愁別恨之作。曹丕之作,對“建安文學”,“建安風骨”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卞氏夫人的第三個兒子,從小學習戰略,也汪意發展文,以其出眾的才華,吸引了很多文士環繞周圍,成為建安文壇領袖。曹植的詩歷來受到很高的

  • 3 # 抱庸詩書

    漢末建安時期,以“三曹”、“七子”(孔融、陳琳、王粲等)和一女(蔡琰)為代表的詩人,繼承拓展了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多以五言入詩,反映社會現實,抒發豪情壯志,詩風雄健、慷慨悲涼,後人稱其建安風骨。其中,三曹可謂首屈一指、尤領風騷。

    詩歌與文賦是當時文壇兩大主要體裁,曹氏兩兄弟皆擅其長。詩歌領域,曹丕著有《燕歌行》《雜詩·西北有浮雲》《廣陵於馬上作詩》等,多言戰苦、思統一,筆調凝重威肅,大氣磅礴。曹植傳世詩作更多,如《白馬篇》《怨歌行》《怨詩行》《七步詩》等,詩風雄勁,慷慨激昂,也見情懷靈秀。在詩歌藝術成就上,曹操認為,子健鋪彩縭文,頗得天賦,詩文尤勝。謝靈運評價曹植,“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王士禎論數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諸位詩人,認為只有曹植、李白、蘇軾三人可稱“仙才”。我想,曹植詩歌成就更高,這也是後世文壇比較一致的看法。

    在文賦領域,曹丕作品較多,有《滄海賦》《登城賦》《校獵賦》《詠思賦》等,而曹植著有《洛神賦》《蟬賦》《神龜賦》《銅雀臺賦》等,尤以《洛神賦》最為飄逸神俊。個人認為,曹氏二兄弟在文賦上各有所長,難分伯仲。

    其實,拿曹丕和曹植來比詩賦,就如同讓王安石與蘇軾拼文才,是不對稱的。曹丕志在平定天下一統山河,平生思慮更多牽繫政治與戰爭,經常臨戰殺伐攻城掠地,文學只是他的一個愛好與專長。而曹植常居府院,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整天跟詩書亊史打交道,更近乎一個專業文人。王安石也一樣,身為朝廷重器大國柱樑,政冶抱負幾乎佔用了他全部的熱情,讓他和“竹杖芒鞋”一身輕的蘇東坡比詩文成就,顯然有失公允。

  • 4 # 黑虎97

    《典論·論文》是其代表作。“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文非一體,焉能備善!”用白描的手法寫盡了古今文人的通病――自高,自大,目中無人,小心眼,相互之間不佩服,不服軟,你看不起我,我更看不起你!曹丕對建安文學的發展,有較大影響,(與其地位,和大力倡導有一定作用)文彩略輸其弟曹植。

  • 5 # 小鴻哥

    曹丕和父親曹操、弟弟曹植合稱三曹。他們父子兄弟間文學上的成就,都對當時的文壇很有影響。是建安文學的代表,所以後人合稱之為“三曹”。

    很多人講特別是近代曹丕在詩詞創作上,是不如父親和弟弟的。大多數人的認為曹植是勝過曹丕很多。南朝宋詩人謝靈運曾說:天下才共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於十鬥),曹子建(即曹植)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意思是把天下才能分為十鬥,曹植一人八斗。我自己一斗,剩下的一斗天下才子共用。後世有成語才高八斗。說明在古代來說大多數人都認為曹植地位遠勝於曹丕。

    在歷史長河中曹丕的文學地位不斷提高,遠在在曹植之上。實際上在明清之前就有不少學者為曹丕說法。也許當時的人更加同情曹植,認為曹丕篡奪漢朝。特別是有的朝代不認為曹魏是正統。像曹操詩寫的不錯吧,但東晉以後有多少人講他的詩好呢?曹丕是中國第一個寫七言詩的人。《燕歌行》是現存的第一首文人創作的完整七言詩。在唐代達到頂峰,唐朝的很多詩都是七言的。明未清初詩人吳喬:七言創於漢代,魏文帝(曹丕)有《燕歌行》,古詩有《東飛伯勞》,至梁末而大盛,亦有五七言雜用者,唐人歌行之祖也。吳升認為曹丕是唐人詩歌之祖。明清三大思想家王夫之盛讚《燕歌行》: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歷代以來不少人詩人文學家都認為曹丕的詩遠不如曹植。王夫之打抱不平,在《姜齋詩話》裡直言:“實則子桓(曹丕)天才駿發,豈子建(曹植)所能壓倒耶?曹丕作的散文,裴松之(史學家)譽為“美辭”之文,行情風格濃厚。

    曹丕稱帝后派人對經學典籍進行收集和整理,鼓勵士人學經注經發展文化事業。曹丕有文藝理論,曹丕的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磨滅的一筆,是中國最早的文學理論與批評著作。開創了文學批評的風氣,為中國文學批評之祖。

    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中稱“他(曹丕)說詩賦不必寓教訓,反對當時那些寓教訓於詩賦的見解,用近代的文學眼光來看,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派。把魏晉稱為曹丕的時代,難道不是更以證明文學上的地位。

    南朝梁劉勰:但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曹丕)以位尊減才,思王(曹植)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認為曹植受同情而贊多)明代胡應麟:詩未有三世傳者,既傳而且煊赫,僅曹氏操、丕、睿耳。近代章太炎:今人皆謂漢代經學最盛,三國已衰,然魏文廓清讖緯之功,豈可少哉!

  • 6 # 瀟湘讀史

    曹丕、曹植兄弟生前各自文學成就斐然,但自漢魏以來,曹植的文名和文學地位一直居於曹丕之上。究其原因,除了兩人本身難以比較的文學才能之外,從文學作品的傳播過程來看,曹植文學作品的傳播接受都要優於曹丕,自然曹植的文學地位高於曹丕。

    在建安時代文人的高歌聲中,曹丕與曹植兩兄弟的吟唱無疑最引人注目,二人生前各自文學成就斐然,但自漢魏以來,二人不再並駕齊驅,曹植的才氣文名和文學地位一直居於其兄曹丕之上,抑丕揚植的傾向,在整個文學傳播和文學接受過程中佔據著主導地位。皎然認為:“鄴中七子,陳王最高。”

    鍾嶸《詩品·序》認為曹植之作位於上品,而曹丕之作則位於中品。劉勰在其《文心雕龍》中,對曹植及其作品進行了大量評述,盛讚曹植在五言詩壇上如縱馬賓士,對曹植傑出的創作才能和文學成就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曹植其文是群才之俊。

    傅玄的《七謨序》中提及了包括曹植、王粲等人在內的諸多建安作家,卻唯獨沒有提及曹丕。唐之前古詩最重要的選本為清人沈德潛選編的《古詩源》,其中收錄了曹植的作品29篇,曹丕的作品卻僅僅只收錄了7篇。

    事實上,曹丕與曹植兩人各有所長,皆負盛名。《三國志》言曹丕:“天資文藻,下筆成章,才藝兼該。”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讚賞曹丕,認為“子桓精思逸韻,豈子建所能壓倒”。

    作為建安文壇的一名標誌性人物,曹丕的文學成就不可低估。在所有的建安作家中,曹丕的作品數量僅次於其弟曹植。其留下的賦30餘篇,詩40餘首,長短文也超過140篇。其《燕歌行》的創作,確立了七言詩的正統地位,其《典論·論文》標誌著中國文藝理論的真正獨立。

    曹丕更明確提出“詩賦欲麗”的詩歌美學觀念,標誌著統治先秦兩漢漫長曆史時期的“詩言志”文藝觀的終結,代表了魏晉以來文學的覺醒。曹丕在鄴下文學活動中所發揮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

    可以說,無論是在辭賦、詩歌創作,還是在文學專論文學整理方面,曹丕都有著傑出的成就。但魏晉以後,曹植的名氣愈盛,曹丕的文學成就則漸被人忽略,世人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曹丕的政治才能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的二寶一歲九個月跟我形影不離,只要一會看不見我就哭,沒完沒了的哭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