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娜兒在農村

    寶寶離不開媽媽,主要因為是媽媽帶的比較多,比較依賴,我寶寶都三週五了,只要轉身沒看見我就要哭。也比較沒有安全感,應該多讓孩子跟家人玩耍,慢慢的脫離,這也是一個過程,慢慢就會好起來的!

  • 2 # H唐淑金

    已好長時間沒回答問題,有點生疏了

    不知怎麼回答了。

    寶寶這麼小黏媽媽很正常呀,沒看到媽媽會沒安全感恐懼,寶寶第一個反應都是哭著尋求安慰的 。

    那就陪著寶寶 ,不要離開寶寶視線,慢慢地寶寶長大就不會了,日常跟寶寶也可以試著玩躲貓貓之類,讓寶寶在遊戲中適應沒看到你,但都要過程不能急哦!

    不要說你寶寶那麼小 ,我兒子(5週歲)上次我出門沒在家,前天已跟他說好,讓他在家跟爸爸,第二天沒看到我,他還是哭著要媽媽呢

    每個寶寶成長過程都不樣,那就順著寶寶陪著,也就那麼幾年,等寶寶長大了你想他黏,他都不黏呢!

    以上是我回答,僅代表個人觀點!

    祝寶寶茁壯成長!

  • 3 # 二月梅兒6

    寶寶黏媽媽正常,但有這麼黏嗎?是寶寶缺少安全感?還是寶寶缺少接觸小朋友?寶媽應該清楚。如果缺少安全感,寶媽應該多給寶寶肢體接觸,擁抱親吻等等。如果缺少朋友,應該帶出去找小朋友玩,免得將來很難融入集體。養孩子是需要動腦筋的!

  • 4 # 小懶蟲和爸爸媽媽

    這位寶媽您好,看到你問這個問題,我又情景再現了。想起我女兒,這個年齡的時候,和你家寶寶一個模樣,我是一個人帶,那段時間可以說是,我生孩子以來,最崩潰的一段時間,不怕你笑話,做個飯孩子都是坐在,窗戶旁邊。記憶最新的女兒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媽媽不要拖地”“媽媽不要洗碗”。“媽媽休息一下”。目的就是讓我陪著她,一起玩。為了白天多陪女兒,我睌上等女兒睡了,我洗好衣服,早上她沒起床,我就買好菜,做好早餐。

    1: 孩子3前,可以滿足的儘量滿足,不能滿足的只能讓孩子學習接受

    2: 給足孩子安全感

    3: 孩子安全感足了,自然容易分離了

    一般1歲以內的孩子只要一發現旁邊沒有親人在,她就會哭,而越靠近3歲,他就會變的越獨立,越不黏人,但即使是3歲的孩子也不能接受很長一段時間看不到親人。

    另外,孩子的安全感越足,她越可以接受媽媽走開一下,在媽媽能做到的情況下,儘量滿足孩子抱一抱,黏一黏的需求,可以增加孩子安全感

  • 5 # 瓶子的生活點滴

    和我現在的情況差不多,我家寶寶現在就是一歲九個月,我現在出來擺攤賣衣服,早上出來,有時候下午回去,有時候到晚上回去。見了我都恨不得粘在我身上,去個廁所都得跟著我,一會看不到就哭的不行。特別是早上起床的時候只要我一動身他就醒了,抓著我的衣服說媽媽睡睡,不讓我起床。我只能把他哄高興了,然後穿衣服去讓他奶奶抱出去玩然後我再出門。但是我走了之後他回來一看媽媽不在家就哭的不行,但是沒辦法啊,特別是睡醒午覺以後,哭的誰都哄不住,一直喊媽媽,可是能怎麼辦呢,只能說慢慢習慣就好了,有條件的話誰不想每時每刻都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呢。

  • 6 # 格桑花談育兒

    一歲9個月的孩子離開媽媽就哭,這是此階段孩子心理發育的正常表現,還不會很好的表達情緒,您放平心態,正常面對就好,對此給您些建議。

    1歲9個月的寶寶為何懼怕和母親分離

    孩子小時,我們都有過這種體驗,有一階段孩子特別黏媽媽,一刻看不到就大哭,誰哄都不行,只要媽媽,我們很無奈,“孩子這是怎麼了”?

    其實,孩子大約從4個月到一歲半,和母親建立起情感依戀關係,母親的餵養、平時和孩子的互動,跟孩子建立起強烈的情感聯結,這時母親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人。

    而6個月後,孩子開始認人,當和母親分離時,孩子會非常不適,這是孩子的分離焦慮,6-8個月時開始顯現,14-18個月時達到頂峰。

    18個月後,隨著孩子和爸爸、爺爺、奶奶建立起多重依戀關係後,孩子有了更多的情感寄託,能明顯緩解和母親的分離焦慮。所以孩子現在一會看不到母親就哭,這很正常,是孩子認知發展的正常體現,我們放鬆心情,幫著孩子緩解就好。那麼,該如何幫孩子應對分離焦慮呢?

    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我們可以做這些

    一、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建立和其他家人的多重依戀關係。

    18個月後,當孩子和母親建立起基本的依戀關係後,父親、爺爺奶奶多和孩子在一起、多互動、多回應孩子的要求,讓孩子感到愉悅,增強孩子和家人的積極情感聯結,讓孩子和父親、爺爺奶奶等建立起多重的依戀關係。

    世衛組織研究發現:平均每天和父親共處2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更高。而《中國家庭教育現狀》也表明:父親的角色,對孩子的學習、性格、情感、品質、體質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影響。

    尤其,在孩子兩歲前和父親建立起安全依戀關係後,孩子今後會低焦慮、更積極,能獨立解決問題,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更強,人際交往能力也更好,孩子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所以,父親多些迴應,多些關愛,常抱抱孩子、陪陪孩子,給孩子強有力的情感支援和安慰吧。父愛如山,父親的陪伴能讓孩子感受更多的愛,也會更有信心和勇氣面對陌生的世界!

    二、幫孩子緩解不安的情緒。

    1歲9個月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不會真實表達自己的情緒,面對分離,只有透過哭來表達心中的恐懼和悲傷,此時我們應給孩子更多的耐心和關愛。

    蹲下來,抱著孩子,嘴裡說著“媽媽知道寶寶難受,媽媽理解你,媽媽愛你”,待孩子平復後,再問問孩子怎麼了,告訴孩子該怎麼做,允許孩子哭來釋放心中的不安,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別哭。有效的情緒調節是維持和加強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抑制。

    相信,我們平靜積極的情緒,一定可以緩解孩子不愉快的情緒衝動。隨著孩子語言發展的越來越好,能自主的進行語言交流後,可以充分的表達內心的感受,就能很好的調節情緒,不會再沒完沒了的哭。

    三、幫孩子走出和母親分離的焦慮不安。

    1、在孩子的“安全基地”裡,帶孩子多出去探索。

    孩子1歲後,母親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只要母親在,孩子會大膽的探索,主動創造分離。比如媽媽常帶孩子出去玩,接觸不同的小夥伴。只要能看到媽媽,寶寶便會大膽的和其他小朋友玩,大膽的探索,可能玩一會要回頭看看,只要一直能看到媽媽,孩子便會心安的面對分離。

    多帶孩子接觸人群,慢慢的孩子會適應和母親的分離。

    2、分別前提前告訴孩子我們的計劃,不要不告而別。

    孩子1歲9個月,很多事都能聽懂了,要走前我們明確的告訴孩子要去哪裡,大約何時回來,走前親親孩子,和孩子說再見,有個告別儀式。

    告訴孩子後,我們乾脆的離開,回來後再覆盤安慰下孩子,比如可以和孩子說“你看媽媽答應你,中午就回來啦”。透過這樣的分離訓練,讓孩子知道我們離開會回來,讓孩子更放心。

    可能開始孩子會哭,但幾次訓練後,孩子有了印象:“媽媽上班,下班就會回來”,慢慢的讓孩子接受分離。切勿不告而別,孩子會覺得“媽媽消失了,再也不回來”,會無限放大他內心的恐懼和不安。

    3、放平心態,無條件接納孩子。

    家裡二寶特別黏人,我們可能會拿二寶和大寶對比,二寶沒大寶好帶,無意中會帶出一點點情緒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孩子平和些,有些孩子敏感些。

    我們應該無條件接納我們的孩子,尊重並慢慢引導,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和心理營養,待孩子度過這一階段就會好很多。放心,孩子不會一直這麼焦慮的。我們平和些,孩子也能更快的接受和母親的分離,會更快更好的成長。

    結語

    總而言之,1歲9個月的寶寶離開媽媽就哭,一方面孩子不能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另外無法應對和母親的分離。我們多些耐心、多些關愛,真正的接納孩子,讓孩子時刻感受到母親和家人的疼愛,慢慢釋放心中的不安,成功度過這個階段。其實幸福很簡單:

    讀許多書,養幾隻貓和狗,種很多花,和父母在一起,陪著孩子慢慢長大!願您早點平復好孩子的情緒,寶寶快樂健康的成長,祝好!

  • 7 # 清泉育兒

    我家二寶目前剛過兩週歲,也是幾乎跟我形影不離,一段時間看不見我就會找我,找不到就會哭,所以很理解你。

    這個階段的孩子處於跟媽媽的親子依戀期,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時期,如果平時是媽媽照顧的多,孩子依戀的物件肯定就是媽媽。

    孩子看不見媽媽就會沒完沒了的哭,說明孩子現在還沒有足夠的安全感。需要在這個階段給孩子充足的陪伴和愛。

    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平時可以怎麼做呢?

    1、有效陪伴孩子。不要求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但陪伴的時候一定要用心,不要光顧著玩手機。

    有事要臨時離開不要偷偷的,要告訴寶寶。

    2、不要吝嗇對孩子表達愛,多說,寶寶,媽媽愛你。

    我家二寶最近會說話了,跟我學會,經常對我說,愛你。

    3、多鼓勵寶寶去探索。在孩子勇敢獨立能玩一會兒的時候,及時的肯定寶寶。

    這樣寶寶就覺得自己有成就感,原來自己長大了哦。

    孩子3歲前是需要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加油!

  • 8 # 玲子育兒知識分享

    孩子鬧媽媽很正常呀。孩子就跟媽媽親。接觸多,瞭解你的脾氣,還有安全感比較強,兩歲多寶寶有自己的思想,他要的大人不給,他就哭鬧,就這麼簡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委託書由公證處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