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此錦囊妙計乃是合肥之戰前夕:曹操即將率大軍出征張魯,恐合肥遭遇偷襲,於是派護軍薛悌送函到合肥,寫到“賊至乃發”,此時城中守將乃是張遼、李典和樂進。在孫權大軍壓境之際,張遼等便開啟曹操之函,寫到:“若孫權軍來到,張、李兩位將軍出城迎戰,樂將軍守城;護軍薛悌不要出戰。”。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安排,營造了張遼奮勇出擊,李典積極呼應,樂進竭力守城,薛悌恪守本職的有利局面,最終張遼率八百勇士拼死搏殺,兩次擊敗孫權,創造了戰爭史上罕見的800勝十萬的奇蹟!
這裡面有兩點值得稱頌之處:曹操知人善用和張遼驍勇善戰。
《三國志》記載:太祖既徵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此套班底關係十分微妙,張遼和樂進同屬五子良將,李典在軍中地位也不低,但是曹操並未安排三人的主次關係,並且據傳張遼和李典不合,如此臨戰之時很容易產生分歧。當然如此大的漏洞,明察秋毫的曹丞相不可能想不到,因此便留下錦囊。
那麼問題來了,曹操為何不在走之前就安排好主次關係,而非要派護軍送錦囊,並要求在臨戰前才能開啟呢? 這源自曹操對三人的瞭解:
首先三位守將出身不同,李典出身望族,曾經舉闔族之資幫助曹操度過難關,但是在戰功上卻不及降將出身的張遼和平民出身的樂進。直接安排李典為主,能力恐怕不夠;直接安排張遼為主,李典又與張遼不和;直接安排樂進為主,怕二人不服。
其次三位將領性格不同,張遼“計略周備,質忠性一”、樂進“有膽烈”、李典“貴尚儒雅,義忘私隙”,三人一位做事周全,一位性情急躁,一位顧全大義。
因此,不能事先安排主次,否則在敵軍到來之前,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不滿情緒很容易發酵,三人的關係將愈發難以調和。臨陣授權,三人沒有多餘的時間考慮,只能顧全大局。
那麼為什麼刻意提到薛悌不要出戰?因為古時這種身負主公特指的官員,都喜歡體現自己的重要性,如若在對戰中扮演太多角色,很容易干擾戰事。這樣既控制了薛悌的權利,又突出了他的存在感,對三將也有一定的震懾作用。
為什麼安排樂進守城,而不是更加穩重的李典?因為兩個攻擊型英雄,在一起不容易形成配合,在戰場上容易出現各自為戰的局面,且樂進性格使然,作為主將出戰很容易急躁。而張遼和李典的組合,恰好一人為主一人為輔,二人又都顧全大局,這才是最合理的配置。
合肥之戰,張遼率領800將士衝擊東吳的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東吳猛將陳武被斬殺,孫權丟掉主帥麾旗,逃跑到山冢,東吳軍隊全都披靡潰敗、望風而退、聞風喪膽。戰役後期,張遼率領追兵,再次擊破孫權、甘寧、淩統等人。孫權蹴馬趨津,跳過斷橋,才免於被活捉。此戰化解了合肥之圍,又稱逍遙津之戰,是三國時期合肥之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甚至日本民間仍然流傳著“遼來來(遼來々)”的俗語。
當然還有一點猜測,張遼乃是呂布舊將,逍遙津之戰張遼率領八百步兵對抗十萬大軍,從傳承、數量、兵種和戰力上,都直指一支神秘部隊——曾經高順手下的“陷陣營”,這也很可能是曹操安排張遼為主的重要原因。“陷陣營”是與曹操“虎豹騎”齊名的特種部隊,單兵作戰能力無可比擬,曾是呂布馳騁天下的重要依仗。
好了,錦囊已經展開,現在我們將他收起,各位看官自備板凳和瓜子,我們現在開始講述更加吸引人的歷史花邊八卦新聞:
蔡文姬是歷史上知名度很高的女性角色之一,因“文姬歸漢”和“烈女傳”而聞名於世,是千古烈女的典範。也因為曹操幾次超出本分的搭救和寬恕,而引來後世筆者們的無限遐想。
歷史上不平凡的人,往往都有坎坷的人生,來造就他們不屈的靈魂。對於蔡文姬來說,這坎坷卻過於頻繁。
幼年的蔡文姬,本該是幸福的,出生在高階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遠近聞名的大儒,讓一朵美麗的含苞有了最適合綻放的肥沃土地。然而天不遂人願,始齔之年,父親得罪了權貴,被流放朔方,從此屋無簷窗無欞,無人為這嬌嫩的花朵遮風擋雨。
好在這個世界上並非全是壞事,對別人說最壞的事,也可能對自己是好事。董卓掌權亂漢,為收攬人心,強招蔡邕回洛陽任祭酒。即使是在最壞的情形下,小文姬得以重獲父愛,這也算是幸運的。
幸運延續了一段時間,蔡文姬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真命天子”,出身河東名門的衛仲道,乃是漢初名將衛青之後。然而我們並不清楚衛仲道此人如何,因為妻子太有名氣的關係,在後世有了“要談衛仲道,先談蔡文姬”的尷尬局面,而衛仲道也成為蔡文姬成名路上的一位“短命天子”,經過史學家的不斷考證,大概得出結論,衛仲道在蔡文姬15歲的年紀便去世了。
所謂禍不單行,不久之後李傕郭汜反攻長安,蔡文姬隨難民奔逃,在途中被匈奴左賢王擄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並生下兩個孩子。這是他生命中第二位丈夫,沒有過多的感情線,只有生育線。
接下里蔡文姬又遇到了生命中處境最尷尬的一位男子,關係雲裡霧裡,他將自己帶回了中原,可以重新開始正常人的生活。奇怪的是,這個男子並沒有娶自己,而是做主將自己嫁給了手下的一個小校尉,難道這就是傳說中“我會找個天使替我守護你?”
這個男人叫曹操,小校尉叫董祀,如果沒有蔡文姬,他在歷史上也會岌岌無名。
好景不長,後來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去找曹操給董祀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宴請公卿名士,對滿堂賓客說:“蔡邕的女兒在外面,今天讓大家見一見。”蔡文姬披散著頭髮光著腳,叩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滿堂賓客都感動極了。但曹操卻說:“可是降罪的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怎麼辦?”蔡文姬說:“你馬廄裡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計程車卒不可勝數,還吝惜一匹快馬來拯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終於被蔡文姬感動,赦免了董祀。
悲慘的故事自此就結束了,相傳董祀出獄後與蔡文姬一起歸隱田園,終於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蔡文姬一定是美貌的,因為相傳在其逃亡的過程中,匈奴左賢王劫掠人口,在亂民中一眼就相中了蔡文姬,可見其相貌之突出。
蔡文姬更是有才學的,她深通音律,據說能分辨琴絃,應該是具有絕對音感的;她記憶超群,蔡邕乃是當世大儒,據說家中藏書4000卷,後在戰亂中被毀,在交談中曹操感到十分惋惜,但是蔡文姬告訴他,自己可以背出400餘卷,於是就默寫出400餘卷獻於曹操;另外蔡文姬在書法詩文上也有一定造詣,其詩風頗具建安風骨。
蔡文姬身嫁三夫,依舊能夠成為烈女典範,是因為在每次婚姻中,她都恪守為妻本分,在國家大義面前,又能棄小家而歸漢,這是一個柔弱女子在亂世中不屈掙扎的故事。她的遭遇肯定遠比我們眼前這些文字跌宕起伏,可以想象,她經歷過幼年的無助,經歷過丈夫早亡,在戰亂中流離失所,在異域苟延殘喘,在歸來後一定也面對過覬覦和嘲諷,然而她從未屈服過,還在這坎坷的一生中豐滿了自己的文學氣息,這樣的人生是值得欽佩和讚揚的。
至於曹操和蔡文姬,可供猜想的實在太多。
曹操早年師承蔡邕,年少輕狂,傾慕才貌雙全的小師妹,這是完全成立的,然而曹操早年貌不驚人,文才一般,不一定能引起蔡文姬的注意,之後曹操為了得到蔡文姬的青睞,奮發圖強,終成一代諸侯,這是劇本一。
曹操專門派人去匈奴接回蔡文姬,名義上是為報師恩,但是太過牽強。迴歸之後,又隨便找個人把蔡文姬嫁了。這中間隱藏了太多的資訊,可能是烈女不願世人說攀附權貴,因此不肯嫁給曹操,可能是曹操家中妻妾眾多,蔡文姬不願意勾心鬥角。總之是情郎有意,奈何烈女清高,不喜歡卑微和爭寵的愛情,這是劇本二。
劇情還可以發揮的更加苟且,比如兩人自小青梅竹馬,然而世事弄人。在曹操第一次逃離洛陽後,蔡文姬無奈被嫁給衛仲道;後衛仲道早亡,蔡文姬本是要去山東找曹操,奈何中途被擄走;曹操起勢之後,怎會忘了紅顏知己,於是去匈奴將蔡文姬接回;本該柳暗花明,終成眷屬,但是此時劇情反轉,出現了正室阻撓、回憶起某些陳年誓言或者積怨、發生了一系列不可抗力,二人終究是不能在一起;蔡文姬為了讓曹操死心,於是就要求嫁人,而曹操已經是一方雄主,一氣之下就將她許配給手下官吏,這是劇本三。
歷史原本是冰冷的,屬於男人的歷史只有陰暗的政治和冰冷的長槍。恰是這些貞烈守節、現身愛情的奇女子,給冰冷的歷史增添了色彩和溫度,值得我們稱頌!
英雄才女本相配,颶風細雨共長情。
感謝邀請,此錦囊妙計乃是合肥之戰前夕:曹操即將率大軍出征張魯,恐合肥遭遇偷襲,於是派護軍薛悌送函到合肥,寫到“賊至乃發”,此時城中守將乃是張遼、李典和樂進。在孫權大軍壓境之際,張遼等便開啟曹操之函,寫到:“若孫權軍來到,張、李兩位將軍出城迎戰,樂將軍守城;護軍薛悌不要出戰。”。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安排,營造了張遼奮勇出擊,李典積極呼應,樂進竭力守城,薛悌恪守本職的有利局面,最終張遼率八百勇士拼死搏殺,兩次擊敗孫權,創造了戰爭史上罕見的800勝十萬的奇蹟!
這裡面有兩點值得稱頌之處:曹操知人善用和張遼驍勇善戰。
知人善用《三國志》記載:太祖既徵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此套班底關係十分微妙,張遼和樂進同屬五子良將,李典在軍中地位也不低,但是曹操並未安排三人的主次關係,並且據傳張遼和李典不合,如此臨戰之時很容易產生分歧。當然如此大的漏洞,明察秋毫的曹丞相不可能想不到,因此便留下錦囊。
那麼問題來了,曹操為何不在走之前就安排好主次關係,而非要派護軍送錦囊,並要求在臨戰前才能開啟呢? 這源自曹操對三人的瞭解:
首先三位守將出身不同,李典出身望族,曾經舉闔族之資幫助曹操度過難關,但是在戰功上卻不及降將出身的張遼和平民出身的樂進。直接安排李典為主,能力恐怕不夠;直接安排張遼為主,李典又與張遼不和;直接安排樂進為主,怕二人不服。
其次三位將領性格不同,張遼“計略周備,質忠性一”、樂進“有膽烈”、李典“貴尚儒雅,義忘私隙”,三人一位做事周全,一位性情急躁,一位顧全大義。
因此,不能事先安排主次,否則在敵軍到來之前,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不滿情緒很容易發酵,三人的關係將愈發難以調和。臨陣授權,三人沒有多餘的時間考慮,只能顧全大局。
那麼為什麼刻意提到薛悌不要出戰?因為古時這種身負主公特指的官員,都喜歡體現自己的重要性,如若在對戰中扮演太多角色,很容易干擾戰事。這樣既控制了薛悌的權利,又突出了他的存在感,對三將也有一定的震懾作用。
為什麼安排樂進守城,而不是更加穩重的李典?因為兩個攻擊型英雄,在一起不容易形成配合,在戰場上容易出現各自為戰的局面,且樂進性格使然,作為主將出戰很容易急躁。而張遼和李典的組合,恰好一人為主一人為輔,二人又都顧全大局,這才是最合理的配置。
驍勇善戰合肥之戰,張遼率領800將士衝擊東吳的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東吳猛將陳武被斬殺,孫權丟掉主帥麾旗,逃跑到山冢,東吳軍隊全都披靡潰敗、望風而退、聞風喪膽。戰役後期,張遼率領追兵,再次擊破孫權、甘寧、淩統等人。孫權蹴馬趨津,跳過斷橋,才免於被活捉。此戰化解了合肥之圍,又稱逍遙津之戰,是三國時期合肥之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甚至日本民間仍然流傳著“遼來來(遼來々)”的俗語。
當然還有一點猜測,張遼乃是呂布舊將,逍遙津之戰張遼率領八百步兵對抗十萬大軍,從傳承、數量、兵種和戰力上,都直指一支神秘部隊——曾經高順手下的“陷陣營”,這也很可能是曹操安排張遼為主的重要原因。“陷陣營”是與曹操“虎豹騎”齊名的特種部隊,單兵作戰能力無可比擬,曾是呂布馳騁天下的重要依仗。
好了,錦囊已經展開,現在我們將他收起,各位看官自備板凳和瓜子,我們現在開始講述更加吸引人的歷史花邊八卦新聞:
曹操永遠得不到的蔡文姬~蔡文姬是歷史上知名度很高的女性角色之一,因“文姬歸漢”和“烈女傳”而聞名於世,是千古烈女的典範。也因為曹操幾次超出本分的搭救和寬恕,而引來後世筆者們的無限遐想。
命途坎坷歷史上不平凡的人,往往都有坎坷的人生,來造就他們不屈的靈魂。對於蔡文姬來說,這坎坷卻過於頻繁。
幼年的蔡文姬,本該是幸福的,出生在高階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遠近聞名的大儒,讓一朵美麗的含苞有了最適合綻放的肥沃土地。然而天不遂人願,始齔之年,父親得罪了權貴,被流放朔方,從此屋無簷窗無欞,無人為這嬌嫩的花朵遮風擋雨。
好在這個世界上並非全是壞事,對別人說最壞的事,也可能對自己是好事。董卓掌權亂漢,為收攬人心,強招蔡邕回洛陽任祭酒。即使是在最壞的情形下,小文姬得以重獲父愛,這也算是幸運的。
幸運延續了一段時間,蔡文姬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真命天子”,出身河東名門的衛仲道,乃是漢初名將衛青之後。然而我們並不清楚衛仲道此人如何,因為妻子太有名氣的關係,在後世有了“要談衛仲道,先談蔡文姬”的尷尬局面,而衛仲道也成為蔡文姬成名路上的一位“短命天子”,經過史學家的不斷考證,大概得出結論,衛仲道在蔡文姬15歲的年紀便去世了。
所謂禍不單行,不久之後李傕郭汜反攻長安,蔡文姬隨難民奔逃,在途中被匈奴左賢王擄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並生下兩個孩子。這是他生命中第二位丈夫,沒有過多的感情線,只有生育線。
接下里蔡文姬又遇到了生命中處境最尷尬的一位男子,關係雲裡霧裡,他將自己帶回了中原,可以重新開始正常人的生活。奇怪的是,這個男子並沒有娶自己,而是做主將自己嫁給了手下的一個小校尉,難道這就是傳說中“我會找個天使替我守護你?”
這個男人叫曹操,小校尉叫董祀,如果沒有蔡文姬,他在歷史上也會岌岌無名。
好景不長,後來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去找曹操給董祀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宴請公卿名士,對滿堂賓客說:“蔡邕的女兒在外面,今天讓大家見一見。”蔡文姬披散著頭髮光著腳,叩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滿堂賓客都感動極了。但曹操卻說:“可是降罪的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怎麼辦?”蔡文姬說:“你馬廄裡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計程車卒不可勝數,還吝惜一匹快馬來拯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終於被蔡文姬感動,赦免了董祀。
悲慘的故事自此就結束了,相傳董祀出獄後與蔡文姬一起歸隱田園,終於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美貌才情蔡文姬一定是美貌的,因為相傳在其逃亡的過程中,匈奴左賢王劫掠人口,在亂民中一眼就相中了蔡文姬,可見其相貌之突出。
蔡文姬更是有才學的,她深通音律,據說能分辨琴絃,應該是具有絕對音感的;她記憶超群,蔡邕乃是當世大儒,據說家中藏書4000卷,後在戰亂中被毀,在交談中曹操感到十分惋惜,但是蔡文姬告訴他,自己可以背出400餘卷,於是就默寫出400餘卷獻於曹操;另外蔡文姬在書法詩文上也有一定造詣,其詩風頗具建安風骨。
貞烈守節蔡文姬身嫁三夫,依舊能夠成為烈女典範,是因為在每次婚姻中,她都恪守為妻本分,在國家大義面前,又能棄小家而歸漢,這是一個柔弱女子在亂世中不屈掙扎的故事。她的遭遇肯定遠比我們眼前這些文字跌宕起伏,可以想象,她經歷過幼年的無助,經歷過丈夫早亡,在戰亂中流離失所,在異域苟延殘喘,在歸來後一定也面對過覬覦和嘲諷,然而她從未屈服過,還在這坎坷的一生中豐滿了自己的文學氣息,這樣的人生是值得欽佩和讚揚的。
花邊猜想至於曹操和蔡文姬,可供猜想的實在太多。
曹操早年師承蔡邕,年少輕狂,傾慕才貌雙全的小師妹,這是完全成立的,然而曹操早年貌不驚人,文才一般,不一定能引起蔡文姬的注意,之後曹操為了得到蔡文姬的青睞,奮發圖強,終成一代諸侯,這是劇本一。
曹操專門派人去匈奴接回蔡文姬,名義上是為報師恩,但是太過牽強。迴歸之後,又隨便找個人把蔡文姬嫁了。這中間隱藏了太多的資訊,可能是烈女不願世人說攀附權貴,因此不肯嫁給曹操,可能是曹操家中妻妾眾多,蔡文姬不願意勾心鬥角。總之是情郎有意,奈何烈女清高,不喜歡卑微和爭寵的愛情,這是劇本二。
劇情還可以發揮的更加苟且,比如兩人自小青梅竹馬,然而世事弄人。在曹操第一次逃離洛陽後,蔡文姬無奈被嫁給衛仲道;後衛仲道早亡,蔡文姬本是要去山東找曹操,奈何中途被擄走;曹操起勢之後,怎會忘了紅顏知己,於是去匈奴將蔡文姬接回;本該柳暗花明,終成眷屬,但是此時劇情反轉,出現了正室阻撓、回憶起某些陳年誓言或者積怨、發生了一系列不可抗力,二人終究是不能在一起;蔡文姬為了讓曹操死心,於是就要求嫁人,而曹操已經是一方雄主,一氣之下就將她許配給手下官吏,這是劇本三。
歷史原本是冰冷的,屬於男人的歷史只有陰暗的政治和冰冷的長槍。恰是這些貞烈守節、現身愛情的奇女子,給冰冷的歷史增添了色彩和溫度,值得我們稱頌!
英雄才女本相配,颶風細雨共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