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525青春夢想
-
2 # 君臨天下102102459
美國屬於聯邦制度,各州分年級不同,學生家庭作業各地方要求也不相同,有的地方小學生作業量每天不超半小時,中學作業一般在3一4個小時左右,高中作業量較大,有時一門作業需要幾天才能完成。但是美國中小學生作業大多是以社會實踐活動內容為主,實踐活動做完後才能答題。所以學生認為作業再多,但相對比較輕鬆。中國就不一樣,全國的中小學生太多,社會實踐場地少、器械少、相對活動就少,太多的孩子都只能在家寫作業,因此,孩子們就感覺枯燥乏味,感覺作業多。中國教育改革還需長時間努力。
-
3 # 象眼觀天下
美國公立學校基本上是放羊式管理,沒有什麼家庭作業,所以很多華裔、亞裔對此極為不安,不得不花錢讓孩子去參加各種補習班,或者掏錢讓孩子去上私立小學。美國的私立學校精英化管理,孩子基礎知識會打的比較牢——當然作業並不會很多。
美國私立學校和特許學校學生的考試成績要普遍優於公立學校的學生。
美國公立小學總費用一年約:5000~6000美金不等(此類學校只限於美國國籍或擁有綠卡的學生);私立小學總費用一年約:55000美金~86000美金不等 (此類適合國際學生申請)。
————
小象悄悄說一句,其實要想了解歐美孩子的日常生活,你可以看看《哈利波特》系列小說,雖然這是一本奇幻小說,但是對於歐美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以及歐美人心中的教育理念描寫還是比較到位的。
-
4 # 寧怡524
、因為進行課題研究需要,我曾蒐集過介紹美國學生學習情況的資料。美國學生同樣存在家庭作業,不過他們佈置作業的方式跟我們中國不一樣,似乎不能以“多”或“少“來論定。
比如有某個美國小學高年級教師,佈置學生一週的家庭作業是介紹你最喜歡的某段歷史。教師佈置家庭作業後,學生就自己回家忙碌,有的跑去找人打聽相關資訊,有的在網路上搜集資料,有的到圖書館查閱書籍。規定時間到了,學生交的作業字數有幾千字、幾萬字的都有,內容五花八門,大至國家的發展,小至一條街道建築的變化,老師閱讀學生的作業後,只肯定裡面存在的優點,不會給作業打分。這樣佈置作業,以次數論,是少了;以字數論,是多了。
這樣佈置家庭作業,主要是訓練學生的蒐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
-
5 # 好吃好做好學
我想問美國有那麼多家長寵溺孩子,怕孩子吃苦嗎?美國的老師在教學上會遭到家長、社會那麼多的質疑和和責問嗎?美國老師在教學上會有那麼多的指揮棒嗎?
-
6 # 也風吹
聽說是沒什麼作業,沒真正接觸過,不要管他們多與少,只管我們中國如何把下一代教育的更好就可以了,中國的教育也是慢慢實踐出來的教育,不可能立馬學那個國家,中國只能慢慢實踐,慢慢變化,會變的更好的教育的。
-
7 # 在那裡287
美國,說沒有作業和很多作業都不對。美國是精英教育,公立學校作業不多,一般就是一些手工課和閱讀量。
私立學校就要求的多一點,作業和中國學生差不多,外加大量的閱讀和課外實踐。
私立學校在常青藤裡招收學生佔比達到60-70。不要瞎聽一些人說美國學生沒作業。
這個就好像說美國看病不要錢的是一幫人,記住福利好的國家,稅收一定是高高的。要不這個國家就是委瑞內拉,在破產邊緣。
-
8 # 橫行242729822
管他美國作業多不多,我們又不是美華人。
我看過不少新聞,有說英國吧好像,把中國的數學課程納入他們的課程,而且中國的數學那是有目共睹的優秀!!!!!為什麼???不努力?不從小就努力??就有了???可能嗎??
但是我們中國最大的優點就是對於任何知識都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他們的家庭作業方式是與我們不一樣的,畢竟每一個國家的文化,經濟等等各方面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單一的就說他們的都對,他們的都好。比如他們作業的彈性很大,有其優勢,能更好的讓孩子管理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作業等等。但自由性也是對孩子的要求非常高的。要有很好的自我約束力才行。而中國的現今大多數兒童的狀況可能不太適合。
我們可以一點點的加進彈性作業,更多的還是適合自己國家的文化教育方式才是重要的!!
-
9 # 海天漫步
就別和美國比拉!比了家長更受不了,兒子大學的專業要去美國學習兩年!剛入校現在就提醒到了美國千萬不能作弊,不能質疑老師!他們一個師兄因為覺的考試答題卡老師可能判錯了就希望老師重新看看!結果直接給掛科取消考試成績!理由是,判卷是有監督的,你這樣要求老師就是想變相提高自己成績,列為不誠實一類或者投機取巧一類!
-
10 # 學緣課堂
Karl Taro Greenfeld抨擊孩子家庭作業過多的現象,並進行了一週的親身體驗。我把他的記錄和我自己的女兒的經驗比較,情況大同小異。我女兒至少從12歲起,就每天做三四個小時的作業,11點以後睡覺乃是常規,有時熬到12點,早晨則六點半就要起床。女兒上初三時,幾乎每天都有考試。現在上了高中,功課越來越重。14歲的孩子,經常要12點以後才睡。幾年前聽一位上了哈佛的波士頓拉丁的畢業生談自己中學高中的生活,稱從12歲起每天就睡7個小時。
另外一位波士頓地區著名私立學校的學生也說,高中後很難12點以前睡。學校不時提醒同學們要睡足,同學的反應是學校真虛偽:一方面留那麼多作業,一方面又假惺惺地讓我們多睡…… 類似的例子,還碰到過不少。
不過,這些耳聞目睹的事情,和全美的統計資料卻對不上。
全美教育協會在家庭作業上的建議是:作業時間每升一年級增加十分鐘。三年級的孩子家庭作業半個小時,七年級的孩子就是70分鐘。這樣,到12年級,也才兩個小時。
事實上,美國中小學在平均水平上,大致追隨著這一指標。密西根大學的調查顯示,美國六到八歲的孩子,每天家庭作業用去29分鐘;15-17歲的孩子,則為50分鐘。另外,Metlife的研究顯示,美國三到十二年級的學生,有45%每天花一個小時以上做作業。每天花三個小時做作業的,僅有6%。密西根大學對2002-03學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六到十七歲的美國學生,每週做作業的時間僅為3小時58分鐘。60%的家長,認為孩子的作業量是適中的。
為什麼這些資料和我們日常所見以及Karl Taro Greenfeld所談的差了那麼遠?
如前所述,Karl Taro Greenfeld的女兒上的學校,是紐約的精英公立學校,需要考試選拔才能進去。我女兒上的學校,曾幾次進過《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全美公立高中排名的百強。排名最低時也很少低於前150名,屬於頂尖的公立高中。一流的私立學校,就更不用說了,功課都相當緊張。但一般的學校,功課則未必如此之重。比如,前述Metlife的研究,統計的是三到十二年級的平均值:有45%的學生家庭作業超過一小時。但這只是各年級的平均值。高中的作業,顯然要比小學三年級多得多。即使這樣計算平均值,仍有6%的學生作業量超過三個小時。初三、高中學生中的這個比例肯定高不少。考慮到很多糟糕的學校學生根本不讀書、家庭作業可能接近於零,這些平均值就往往意味著頂尖學校的家庭作業會多許多。
看看最近美國高中的AP考試熱就知道。所謂AP考試,就是能夠替代大學入門課程學分的“高階課程”。《波士頓環球報》不久前報道郊區萊剋星吞高中一位姓黃的學生,她很可能高中畢業時在10門AP考試中全拿滿分。這大致相當於修完大學一年的課程。如果說這個例子太極端的話,好學生考四五門AP的則是很常見的事。在完成高中課程的前提下選修如此之多大學程度的課程,怎麼可能作業不多?
我女兒的情況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問題。她剛上高中,四門課在榮譽班(即高班),其中數學跳了一級,另外選了一門AP統計學,已經開始大學課程了。但即使如此,她仍然對自己是否屬於年級中的前10%毫無把握。因為學校裡實在是強手如雲。另外,美國學校的風氣和中國大不相同。功課好的學生,往往集中在運動隊裡。這意味著好學生不僅要應付超量的作業,還要每天完成一兩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這怎麼可能按時睡覺?
許多中國的學生和家長,把美國教育過度理想化,覺得那裡水平又高,壓力又小,學生們輕鬆自由。可惜,這樣的“天堂”即使有也一定在天上,在天下則很難找到。天下的道理,不管在哪裡,大體都是一樣的:優秀的學生大多比較用功。我們這些早一代的留美學生,當年在國內經受了比現在激烈得多的升學競爭。但回首一下,大部分人還是會說:留美的日子比高考時的煎熬要更有挑戰性。記得當年在耶魯,一位剛從中國來的女生抱病在圖書館用功,結果暈倒。被送到醫院搶救,醒來被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是否要捐獻自己的器官?”她一聽就泣不成聲。這種事情比較極端、離奇,但畢竟是發生在認識的朋友身上的真事。經過那樣的苦鬥,聽起來也並不是那麼不可思議。所以,我總是勸後輩:到美國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要有太多幻想,還是要作好進行高強度訓練的準備。
回覆列表
有一些的,只是說不會太多,因為沒過注重素質教育,大部分為教學實踐,那麼可能他們的作業大部分是去完成某樣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