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多了忘
-
2 # 凱恩斯
個人認為德國經濟沒有疲軟,低於1%的經濟是其正常的GDP增長速度。本文,我們將以多個角度來闡述一下德國經濟現狀。當然很遺憾,本文不涉及德國的產業結構,我們都知道GDP增長可能並非是經濟的全貌,在改革開放前中國GDP增長也非常快,但是很顯然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有深度的產業機構問題。德國的產業結構如今來看比較理想,製造業為主,依賴出口,但是由於國際其他地區需求不振,德國對出口的依賴性就有所體現。看上去德國似乎衰退了,但實際上這就是德國的本來面目:
德國GDP:
這是一個長週期上面的GDP增長率,我們看到了一根近乎圍繞均線的GDP增長率線條,德國經濟一直就是不溫不火。一般德國GDP增長率不會超過1%,原因有如下幾點:
1、東德依然在消耗財政資金搞建設。1990年代開始的時候大約是每年700億美元,如今大約是170億美元,東西德之間正在縮小工業差距。
2、人口老齡化(在20歲以上人口中,退休老人佔比超過20%)。德國消耗其社會保障基金的速度超過了透過工資稅增加保障基金的速度。根據貝塔斯曼基金會計算,德國到2020年,每個65歲以上人口需要三個德國工人供養,到2035年這一比例將降至1:1。
3、德國奉行自律財政體系。這個財政體系要求德國的財政赤字不能超過3%,以此來降低歐債危機時期產生的政府債務。我們來看一個圖:
德國政府去槓桿效果還是不錯的,明顯看到歐債危機時期的債務基本被德華人自己填平了。
大致的經濟政策:
德國經濟並不是完全自由市場經濟,其有一定的政府指導,比如工業4,比如高福利。
德國的外部環境:
一方面,德國受到外部需求的影響,其出口產品在其經濟體中佔比較高,但另一方面,作為歐元區的核心,其產品源源不斷的在歐元區範圍內自由流通,這讓德國賺走了歐元區大部分紅利。這就好像長三角珠三角和中國內地一樣,大量人口會集中到沿海,沿海和內地逐步在經濟上拉開了一定的距離。德國在歐元區的地位也類似。
默克爾如何降低失業率:
德國在歐債危機中損失慘重,德國十年曆史失業率如下圖:
德國之前的失業率有歷史和文化原因,原因如下:1德國的法律比較嚴格,對於裁員和降低工資都有限制(國內有經濟學家反對最低工資,就這一點,個人覺得可以探討一下)2東西德融合後德國需要吸收東德的工人,兩邊工業化水平拉平需要時間3德國文化注重儲蓄,不注重融資,也不注重股市。
解決失業率的問題,德國政府也並不是什麼聰明手段,主要是透過補貼企業要求企業降低工作時間,從而多僱傭員工。外加外部需求特別是美國的需求得到提振,德國出口恢復,所以如今失業率非常低。
總體上,我們不能因為德國GDP幾個季度的弱化而認為德國進入了一場衰退。德國實際上是一個非常保守的國家,幾乎沒有槓桿率的問題,這樣債務週期也許下一次應該不會影響德國。德國製造最近幾年也有詬病,但是總體上由於他們技術上比較注重,還是有一些高技術產品暢銷世界。當然,德華人均GDP2017年46749美元,我們都知道中國在攻關1萬美元關口。我們不能指望一個高工資的國家還能像我們搞一些政府投資來提升GDP,畢竟德華人的工資要求太高了。
-
3 # 不執著財經
在經歷了歐債危機、英國脫歐、全球經濟衰退的連翻重擊之下,作為歐洲經濟的“領頭羊”的德國的確有些疲累了。近日,德國央行表示,德國經濟在第二季度或表現疲軟。受個人消費強勁和建築業繁榮的推動,德國一季度經濟增長0.4%。德國央行表示,第一季度經濟反彈主要由一次性因素驅動,這些因素可能消失,甚至發生逆轉。
一直以來,德國的經濟向來走得比較平穩,若是看德國的一個長週期上面的GDP增長率,我們可以看到一根近乎圍繞均線的GDP增長率線條,德國經濟總是在這樣一個不溫不火的情況下執行。一般德國的GDP增長率不會超過1%。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首先,德華人口出現了老齡化,導致經濟增長乏力,這與日本的老齡化社會極其相似。而人口老齡化的結果是,德國年輕人就業人口不足,企業招不到工人的問題。而且德國的贍養比也在持續惡化中。根據權威機構資料,德國在2020年,可以有三個德國工人供養一個德國老人,而到了2035年這一比例將降至1:1。
再者,德國每年要拿出大量財政資金,要縮小東西德時期的工業差距。很明顯東德的經濟發展形勢,不如西德好。所以,德國政府每年要拿出一部分財政收入支援東德地區的經濟發展。1990年代時候是每年700億美元,現在是170億美元。
最後,德國政府很自律,規定德國的財政赤字不得超過3%,這些年以降低債務為主,而德國政府所欠的債務都是歐債危機時期的其必須承擔的債務,現在都在一點點將債務給填平了。近年來,德國政府的去槓桿效果還是不錯的。
從以上幾個因素來看,德國經濟始終保持低增長率是有原因的。不過,2019年以來,也有一些因素影響著德國GDP的增長率。一方面,汽車業是德國的支柱產業,貢獻了該國約5%的GDP和4%的就業。歐盟去年9月開始執行新的汽車尾氣排放測試規程,加上全球需求疲軟,對德國汽車業造成顯著影響。
另一方面,德國經濟對出口依賴度較高,約四分之一就業與出口有關。去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導致外部需求減弱,加上美歐貿易摩擦、英國“脫歐”等不確定因素髮酵,對德國淨出口造成明顯影響,且持續至今。
當然,德華人對經濟增長並不是過於追求數量,而是更加追求質量的提高。德華人在解決失業率的問題時,主要是透過補貼企業要求企業降低工作時間,從而多僱傭員工。再加上,美國需求對德國出口的提振作用,德國出口正在恢復,所以,目前失業率也非常低。總體上德國高技術產品還是比較暢銷世界的。
德國在默克爾的領導下經歷了十四年的風風雨雨,顯露經濟略有些波動是正常的。我們不能因為德國GDP幾個季度的弱化而認為德國已經進入衰退期。德國是一個保守國家,幾乎沒有槓桿率的問題,而且德國2017年人均GDP達到4.67萬美元,我們不能指望一個高收入的國家還能像發展中國家那樣搞一些政府基建投資來提升GDP。所以,這既有德華人工資要求偏高,又有德國政府是不願意人為干預經濟走勢的結果。
-
4 # 野馬和尚德國經濟近幾年的走勢
先了解一下德國經濟最主要的幾個指標變化情況:
德國GDP增速從2014年回落後,就一直處在穩定的小幅波動狀態。但是從2017年第四季度增速回落以來,一直處於增速下行趨勢,呈現出“疲軟”狀態。
德國的進出口貿易,從2017年第四季度開始呈逐級下行趨勢明顯。增速已跌破2009年以來的震盪上升趨勢線。
零售資料從2018年來,呈現出持續下行趨勢。
商業景氣指數,自2018年來下跌態勢非常明顯。
德國經濟顯疲軟的主因從上面的資料走勢來看,德國經濟近兩年多來,確實較原先有疲軟跡象。究其主因表現在如下方面:
德國經濟作為歐盟帶頭大哥,近幾年主要是歐盟區經濟整體出現問題,特別是債務危機的頻繁出現,使以德國為主的國家相繼“救火”受累。長期緊縮財政政策抑制了國內消費,導致內需不足和居民消費水平增長緩慢。
英國脫歐程序焦灼,使原有一體化歐盟經濟圈出現不穩定,這種影響疊加債務危機的演變,德國縱然經濟實力較強,也難獨善其身。
德國貿易持續下行,對於德國經濟的打擊是比較大的,這也反映在零售消費指數上持續走弱。德國經濟的貿易依存度非常高,特別是高度發達的汽車產業,在美國貿易大棒攪動全球經濟金融的背景下,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比較明顯,德國2018年貿易順差比2017年下降8.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多次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期。
德國經濟也正在轉型升級當中,德國工業4.0的實施,因基礎設施陳舊,近兩年來效果很不明顯,遠不及中國新經濟崛起的速度。
目前來看,德國製造業及內需拉動經濟的根基尚未動搖,德國政府已意識到財政緊縮的風險,正採取較為寬鬆的財政刺激經濟,擴大內需反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德國是有能力走出疲軟態勢。
回覆列表
德國央行表示,德國經濟在第二季度或表現疲軟。受個人消費強勁和建築業繁榮的推動,德國一季度經濟增長0.4%。德國央行表示,第一季度經濟反彈主要由一次性因素驅動,這些因素可能消失,甚至逆轉。央行在其月度報告中稱,這些因素包括:政府的刺激措施、汽車購買暫時性復甦以及天氣狀況有利導致的建築業活動增加。
德國經濟對出口依賴度較高,約四分之一就業與出口有關。去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導致外部需求減弱,加上美中、美歐貿易摩擦、英國“脫歐”等不確定因素髮酵,對德國淨出口造成明顯影響,且持續至今。
汽車業是德國的支柱產業,貢獻了該國約5%的GDP和4%的就業。歐盟去年9月開始執行新的汽車尾氣排放測試規程,加上全球需求疲軟,對德國汽車業造成顯著影響,去年下半年產出環比大幅萎縮7.1%。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德國經濟增長放緩是階段性的,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很小,預計明年增速回升至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