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福筱航
-
2 # 被動專家
三國170多年的歷史,充滿了龍爭虎鬥的血腥較量,縱橫捭闔的政治鬥爭!而太平之世,人心安定,國家政權形成固有格局,人謀方針之得失,無關大局,因此人才必然遭受習慣勢力壓制,不易脫穎而出,戰亂年代,人心浮動,各種力量組合未定,機會轉瞬即逝,因此,人謀對政局力量變化趨勢,特別明顯,在此形勢之下,各方力量,講求實效,雄略之主不拘一格錄用人才,捷足高才者有用武之地,所以亂世出英雄,英雄造時世,三國紛爭既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也是人謀引導政局走的大趨勢!申生在內危,重耳在外安!諸葛亮與司馬懿各自領重兵在外,軍權在握,又躲開了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自己周圍又聚集了一大批文武賢才,說是無冕之王都不為過!合作?可不合作吧!他二人在對峙之時,經常派遣使者互訪,是一種亦敵亦友的關係!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這個道理,諸葛亮司馬懿這麼聰明的人會不懂?
-
3 # 卿雨潤
孔明與司馬懿二人,均是三國時期十分傑出的優秀人才,但他們分屬不同的陣營,孔明是劉備這邊的,司馬懿是曹氏那邊的。
劉氏與曹氏,是兩個完全對立的軍事集團,經常在一起打得焦頭爛額,它們的關係是,不是你死,就是我話;不是你活,就是我死,決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孔明與司馬懿,均是兩個集團的智囊人物,在各自所服務的集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由於劉氏與曹氏集團,一直處於撕逼狀態,孔明與司馬懿作為兩個集團的主要人物,也就不可能存在著合作關係,雖然二人對欣賞對方的才華。
一
劉備的副軍師龐統,在雒城被張任射殺
後,孔明率領荊州人馬,大舉入川,並佔領蜀中全境。
曹操的反應也不慢。他收拾了馬超丶韓遂以後,立即揮師攻打漢中,並很快佔領了張魯在漢中的地盤。
司馬懿當時也在前線。他向曹操建議,劉備在蜀中立足未穩,曹軍趁此千載難逢的機會,向劉備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不但可以收復蜀中,而且還可以活捉劉備。
訊息傳到蜀中,蜀中百姓驚恐不安,劉備及諸葛亮本人,也嚇出一身冷汗。
不過,曹操並沒有采納司馬懿的建議。他留下夏侯淵丶張郃等大將鎮守漢中,他自己率領部分人馬,急匆匆趕回許昌,曹操的後方有人在發動叛亂,不得不回去收拾。
曹操走後,蜀中才安定下來,劉備丶諸葛亮等人才喘口氣,贏得了時間,為奪取漢中準備必要的條件。
假如曹操採納了司馬懿的策略,大舉進入蜀中,諸葛亮非但守不住蜀中,也許連荊州都回不去,成為曹操的階下囚。
司馬懿此計非常毒辣,他是想把諸葛亮往死裡整,左看右看,二人只是生死仇家,看不出有半點合作的意思。
二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的地位噌噌上升,他在蜀國是個說一不二的人物。
他在位期間,連續不斷地發動了對魏國的戰爭。
每場戰爭開始,都進展得相當順利。但到了快取勝的關鍵時刻,要麼是用人不當,要麼是後勤跟不上,要麼是身體出了狀況,侵入魏國的蜀軍,都無功而返,毫無成效。
在每次的戰爭中,諸葛亮都遇到了司馬懿的頑強抵抗,諸葛亮為此損軍折將,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孔明對司馬懿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最後一次入侵魏國,孔明與司馬懿在滑南一帶對峙,二人打起了持久戰。
孔明打發魏延,成功地將司馬懿丶司馬昭丶司馬師父子三人,誘進了事先找好的伏擊地點,尚方谷。
尚方谷三面環山,只有一條狹窄的入口,谷內早已布好了火油。
司馬懿父子三人一進入谷內,孔明立即下令封鎖谷口,並點燃了火油。
一時之間,熊熊大火,沖天而起。
孔明站在山頂,拈鬚微笑,漠視著司馬懿父子三人的狼狽狀。
他打算將司馬懿父子變成三具燒焦的屍體。
不料,天不從人願。正當諸葛亮快成功的時候,瓢潑大雨從天而降,澆熄了火苗,司馬懿父子三人撿回了三條命。
多日的努力化為泡影,諸葛亮傷心得口吐鮮血。
諸葛亮無疑是個優秀的軍事家,但同時也是一個心狠心辣的人,一點也不比曹操遜色。
他放火燒司馬懿父子三人,完全是把他當敵人看,不講一點情面,他與司馬懿,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合作關係。
-
4 # 愛點頭的螞蟻
謝謝邀請。我覺得這個說法不全面,諸葛亮和司馬懿我們不能一概而論。首先,諸葛亮和司馬懿隸屬的政治集團不同,諸葛亮在蜀國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劉備對其是完全信任,反之,諸葛亮對劉氏也是忠心不二,所以,打敗司馬懿,意味著蜀國戰勝魏國,劉備對他只能是更加信任。但是司馬懿則不同,他和他所效忠的曹氏只能說是利益互取,沒有特別信任,也沒有特別忠心。再次就是我一直強調的個人魅力。諸葛亮能讓人信服,而司馬懿也不能。最後就是領導者對屬下的認可度,劉備願意“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做到了用人不疑。所以說諸葛亮打敗司馬懿會有好下場,但是反之曹氏怕司馬懿一家獨大,絕對不會讓他有好下場。
-
5 # 刨底揭秘
意思其實差不多,確實是,誰打贏了都沒有好下場,但是他們倆心不一樣,司馬懿三番兩次被削去兵權,心裡對曹魏早就沒有了百分百的忠誠,做事的時候為自己考慮幾分!到諸葛亮就不一樣了,他為了報答劉備,同時也是為了保全西川,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北伐,他心裡很清楚,你不打曹魏,他曹魏就打你,等自己死了以後,西川就危險了,所以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打曹魏,同時,劉禪其實並不傻,他很清楚一切的厲害關係,他同樣也明白諸葛亮的權利有多大,他根本抵抗不了,也明白諸葛亮的忠心,所以他從來不管,整天吃喝玩樂,他就是在等,如果諸葛亮北伐成功,他就一統天下,如果失敗,那也有自保之力!司馬懿和諸葛亮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個為自己,一個為國家。雖然成功了後果差不多,但兩個人是不一樣的,他們當然不是在演戲,最起碼諸葛亮不是,如果諸葛亮是在演戲,,那他怎麼會累死,同樣的,司馬懿也不是在演戲,就像下棋一樣,你得比對方高多少才能保證自己不輸不贏?
-
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認為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之所以會有這種看法,完全是電視劇上陰謀論的誤導,甚至於《三國演義》上都沒有這種說法,這是不正確的。
三國時期的歷史因為一本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而流傳甚廣,然後現代各種電視劇根據《三國演義》來改編,各種腦洞,各種隨意發揮,導致真實的歷史一直被誤導。
其實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題材的電視劇,所表現出來的故事情節,很多都是虛構的,比如說空城計:
在《三國演義》中說馬謖失街亭後,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直撲諸葛亮所在的西城,當時諸葛亮手中只有2500名士兵,無法抵抗司馬懿,於是諸葛亮乾脆將城池不設防,城門大開,城下百姓照常做事,諸葛亮坐在城頭上彈琴。
司馬懿見到這種情況,感覺諸葛亮設有埋伏,於是不敢進城,直接退兵,15萬大軍轉眼退得乾乾淨淨,於是諸葛亮用空城計智退司馬懿的故事流傳下來。
這個故事到了電視劇中,大致情節差不多,只是增加了情節,比如在《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中,司馬懿準備退兵時,他的兒子司馬昭就馬上問道:是不是殺了諸葛亮,咱們家就要完蛋?
司馬昭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說司馬懿明明知道諸葛亮手上沒有多少兵馬,故意放過諸葛亮,沒有俘虜或殺死諸葛亮,以諸葛亮有埋伏為由撤軍,放過了諸葛亮,言外之意就是司馬家族是曹魏唯一可以對付諸葛亮的人,如果殺了諸葛亮,司馬家族在曹魏就會受到猜忌或被貶,只有諸葛亮活著,才對司馬懿家族有最大的好處。
然後諸葛亮在蜀漢的情況也和司馬懿在曹魏的情況一樣,如果殺了司馬懿,諸葛亮也會沒有用武之地,而被收回兵權,感覺司馬懿和諸葛亮早就商量好的一樣,或者一直在暗中合作, 維持兩人在各自政權的地位。
這實際上就是一種陰謀論,而且是腦洞大開的陰謀論,純粹為了增加電視劇的精彩,這在真實的歷史上並不存在。
諸葛亮的空城計在史書上是不存在的,完全是虛構的,而諸葛亮與司馬懿一直合作,更是荒謬的,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合作,或者有機會也絕對不可能合作,完全是兩個世界不同的人物。
就拿正史來說吧,諸葛亮是234年去世的,諸葛亮去世後,不僅活著好好的,還幹了不少事,諸葛亮去世的第二年,司馬懿升任太尉,諸葛亮去世的第4年,司馬懿遠征遼東,並在當年完成戰事,司馬懿不僅沒有受到猜忌,反而成為了魏明帝曹睿的託孤大臣,與曹爽一起輔佐曹芳,可謂是步步高昇,位高權重。
所以題目中,無論誰戰敗了誰,都沒有好下場,就是錯誤的,司馬懿耗死了諸葛亮,一點也沒有影響他在曹魏的地位,反而還繼續高升。
但是,兩人惺惺相惜倒是有的,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後,蜀軍大軍撤退,司馬懿帶兵檢視諸葛亮的營寨,曾說過一句話:真乃天下奇才啊!這是司馬懿對諸葛亮的稱讚,說明司馬懿認為諸葛亮確實是一個很歷害的對手,司馬懿在諸葛亮率軍北伐時,擋住了諸葛亮的進軍,兩人在幾年的交戰中,互為對手,彼此尊重,但從來也沒有合作過。
回覆列表
認為是這樣的
說大了都想戰勝對方
說小了鬥鬥智力
很殘酷
不如閒雲野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