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天陽光下的向日葵
-
2 # 秒秒媽媽是超人
華人內心深處還是很推崇中藥,或者說是中醫的。中醫講的是陰陽調和,經脈氣順。相同病理,中藥見效慢,藥毒性低,治根本。西醫講的是解剖學,細胞學等,在病灶上,見效快,藥毒性強,治標不治本。因而近來醫學界又推崇中西結合。
接下來說說現實生活,中醫大多沽名釣譽,有真才實學的少之又少,華人對於內心深處推崇神秘的中醫藥就剩下想想而已了。
中醫最大的危機——後繼無人。下一代中醫在哪裡?
-
3 # 卿主墨影
現在的社會,是比較浮躁的,因經濟高速發展,每個人的壓力都比較大,隨著西醫學在中國的迅速發展,已經較深層次的影響到了國民的對於中醫中藥的思想變化。筆者以為,現在華人對中藥存在的感覺是:
1.中藥療效慢。療效可以說是每個人最重視的結果,而中藥的療效真的慢嗎?這是一個誤區,這是因為:
(1)中醫的思想是未病先防,既病防變。重在調理。然而現在很多疑難雜症是長期累月才導致病重的,而"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試想幾十年的疾病,豈能是一兩副中藥,一兩天調理所能達到立竿見影之功呢?
(2)名老中醫嚴重緊缺。因為名醫是怎麼煉成的,是需要漫長曲折的過程,是透過無數次的學習,實踐為基的,非一人之力,亦一日之功,況名醫難求,甚至普通大眾都接觸不到,而有些中醫水平有限,致使辯證不準,處方不當等原因。
(3)中藥市場混亂。因其大量大面積人工種植,而急功近利者有之,使中藥變異,療效下降,導致中醫用藥用量難以把握。
2.中藥味苦難喝又麻煩。現在人很忙,特別是年輕人,心情浮躁,又不願意嘗苦味之品,況且中藥的煎煮又比較講究,若不按醫囑的煎服方法,一樣對療效有所降低。
3.中藥副作用小。其實中藥大都是自然界的根根草草之植物藥,曾稱為中草藥,本草等等,是用其偏性,糾正人體之偏,若用其精微,可以說是最為科學,最有利於康復的。
其實,如果能從中藥的質量,中醫的素質抓起,辯證論治準確,組方配藥精當,可以說中藥療效,相當顯著,效如桴鼓。
溫馨提示:大多數人不懂的中醫中藥,而出現了種種誤解,但願能多去了解了解我們的祖國醫學,她才是真正能夠診治我們華夏民族的一根稻草!
-
4 # 我在夜色闌珊處
隨著社會的發展,西西藥的出現,中醫藥逐漸沒落,與西醫藥比較有一些弱點,如需要熬藥費時費力,治療週期長等,但也有優勢,對西醫藥無法治療的慢性病,中醫藥有巨大優勢,因此,發揚光大中醫藥可以造福人類。
-
5 # 見素抱樸812
華人對中醫藥的態度很曖昧,即是推崇,又是懷疑,一方面中醫藥在中國有好幾千年的歷史,中醫藥文化流傳至今,所以每個人多少都有一些中醫藥方面的知識,特別廣東一帶喜歡煲湯,會用到各種的中藥材,對於食療有很多的特別見解。
另一個方面,隨著西醫的興起,華人都普便認為西醫比中醫有效,而大肆宣傳中醫無用,認為是落後的治療手段,對其取否定的態度。
其實,中醫西醫各有用處和特點,試問一下如果中藥材中醫無用,那怎麼會傳承幾千年的,有句話講的很對√,存在即是合理,所以我們有合理的判斷
還有一個問題,中醫的水平在不斷的下降,從中醫院出來的中醫大部分都是隻有半桶水,西醫手段倒是佔主要,開藥完全不知方向,而且中醫派別也很多,不能一概而論。
只有重師承,重實踐,才能去弘揚中醫藥,才能夠讓我們更加幸福。
-
6 # 蛻變卍
大多數華人,從骨子裡,是認可中藥的神奇療效。尤其是在基層偏遠地區,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中醫中藥似乎對治療所有的疾病,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在西醫上束手無措的疾病,中醫中藥成為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特別是老年人,受傳統思想文化的薰陶,他們經歷閱歷豐富,聽聞見聞較多,每個人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中醫中藥的神奇療效。
二、在廣大偏遠地區,西醫和技術,得不到流通和使用,主要是配備這些東西的成本太高,使用技術要求也高,大多人才也不願意來這裡,造成醫療資源的兩極化分配,越是發達的地區,配置的裝置越高階,越是偏遠的地區,不僅沒有高階人才,也沒裝置,就算來了裝置,也因沒人會用而荒廢。這時,中醫中藥不得已,成為了廣大群眾和基層醫療工作中的唯一選擇,他們要想法設法的為老百姓看病,久而久之,中醫中藥深入到老百姓的觀念中。
三、中醫中藥的傳承,因為傳統而神秘,因為人才稀缺顯得珍貴。人類的思想認知就是這樣,越是不容易得到的東西,越是勾起其探索的慾望。在口耳相傳的過程中,渲染了其神秘行、萬能性。從思想和骨子裡,種下這顆種子,不知不覺的,像“病毒”一樣,影響周邊的人。
四、中醫辯證講究天人合一,看病不僅是看病本身,還要考慮周圍環境中的所有事物。中藥沒有副作用的思想在一知半解的群眾中漫延,這種錯誤的思想害了一些人,是藥三分毒,只要是藥,在其正常用法用量下,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也正是這種思想,讓中醫中藥變得更加被需要,因為它神奇,所以過分依賴。
五、最後想對大家說:不論是任何治療手段,都是為了治療疾病,選擇最合適合理的方法,才是對病人高度負責。尤其是全科全能人才,懂的多,理解的會更深入,可選擇的治療方法越多,哪種最適合病人、病人能最大限度收益這才是我們要關注的焦點。
所以,不存在偏見和成見,才是對醫學的尊重,我們對未知的事情不瞭解,才會有不全面的認識。中醫中藥,西醫西藥,沒有孰優孰劣之分,會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的人,能駕馭得了它,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
7 # 魏國現代
沒規則,不知道成分副作用,兩個醫生對同一病開的藥大相徑庭。最關健的是崇尚古代甚至是1000年前的東西,不選擇進步
-
8 # 晴月浩新雪
第一,中醫的藥物分類體系不夠嚴謹,多種外形相似但實際屬於不同種類的植物被當做同一種藥材使用,而不同種類植物所含成分相差很大,不可能在治療效果和毒副作用上完全一致。以青蒿為例,真正對瘧疾有治療作用的青蒿素只能從被稱作黃花蒿的植物內提取,而被命名為青蒿的植物裡反倒沒有。
第二,即便沒有分類問題,不同產地的藥物,一些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也可能差異十倍以上,沒法精確控制服藥時的攝入量。仍以青蒿素為例,不同產地的黃花蒿,青蒿素含量可以相差5到10倍。中醫開藥方時,又不可能預知藥品的產地和對應的成分差異。第三,即便暫時拋開產地造成的成分差異對療效和藥物毒性的影響,在種植中草藥時因為耕地汙染、水源汙染等引入的各類重金屬汙染的問題也需要引起注意。畢竟服用中草藥的主要是病人,重金屬汙染對於病人的身體是額外的負擔,而且會在體內蓄積導致更嚴重的長期健康損害。
第四,除中草藥生產不規範引入的各類隱患之外,中藥經營環節的監管水平也嚴重影響了中藥的質量。比如很多奸商們為了便於藥材的儲存,使用硫磺燻蒸中草藥,能不能治病還不一定,先給病人集體喂毒!
第五,即便產地固定、沒有汙染也沒有經過硫磺燻蒸的中藥,也有相當數量的中藥材在毒理學實驗或臨床上顯示有明顯的肝腎毒性、神經毒性或者強致癌作用,而這些毒性幾乎大都不可能透過加工或者配伍而消除。從治療疾病的角度講,沒有必要為了給病人治療可以自愈的病毒性感冒,就讓病人經常服用那些可能治癌或者有明顯肝腎毒性的藥物。否則,就等於是在病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將他們置於危險的境地。至於那些以配方保密為由,不但偷偷在中成藥裡摻入劇毒中草藥,甚至都沒有在說明書內註明安全劑量,那就更是草菅人命的不負責任的行為。
-
9 # 老劉105751014
現在人們對中醫所持的態度,大致分兩個人群,一個人群是老年人,一個人群是年人。
1,老年人喜歡中醫中藥,是幾十年有病看病,所接觸到的大都是中醫診所,中藥鋪,中藥店或中醫院。那的西醫很少,對西醫也不十分了解,有病還是願意看中醫,雖然,煎藥麻煩,藥難喝,病好的慢,可這都老祖宗傳下來的,誰叫那時候到處都是中醫中藥,看病不找中醫找誰?現在,老年人都按自己的幾十年老傳統,老習慣,有個病,有個災的還願意看中醫,一個是看病抓藥便宜,省事,大夫號脈,抓幾副藥一喝,病好一半。
老年人不願看西醫是因為:掛號,逐科檢查,透視,B超,排片,藥價貴,尤其是有大病真看不起,我所指得都是普通百姓。
2,現在的年輕人看病都直接到西醫院看病,而且最少也是"三甲"醫院,西醫來的快,打針,吃藥片,幾天病也好了,省事,不麻煩,十分認同西醫,因為周圍到處都是西藥診所,大藥房,大醫院,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願意看西醫,但分看什麼病,如看骨科,跌打,損傷,骨折等等,必須到中醫院,是自古以來的強項。
-
10 # 愚老7
中醫要歲發展必須精誠合作,各開研論會。相互傳播經驗,不要搞獨才,不要總以為自己了不起,也不要光顧著騙倆錢花花,
-
11 # 率真杏林春雨
中藥永該學習宋朝,政府同一管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同一收夠,進行炮製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成藥配方顆粒,中醫經典名方配方顆粒,中醫經驗方,秘方,中醫祖傳秘方配方顆粒,然後配送醫院,大藥房
-
12 # 春秋生物研究所
我給中醫藥是否是科技的結論是:中醫藥是古老的生命科學,屬於生物科技的範疇。正是21世紀必須重點發展的科技。中醫藥創新要解決五大問題:一是首先傳承好中醫藥科技。二是解決中藥藥物成分僅有30%溶於水問題。解決溶解另外的70%的中藥成分。三是解決中藥藥物成分可以在發酵罐中再生問題。四是解決把檸檬酸迴圈理論用於中醫藥研究。五是創新中草藥種植不用化肥農藥,應用多功能生物有機肥和中藥農藥。有了健康的肥料和中藥農藥,才會有健康的土壤,才會有健康的農產品和中草藥,才會有健康的人。我透過30多年的研究,這些課題基本解決,並獲多項發明專利。目前正在進一步深入研究開發。
-
13 # 劉摯仙老夫子
沒有中醫科的三甲醫院是下三甲醫院(社群醫院),內科室中醫不佔主流地位的醫院,也不是真正的三甲醫院,不懂中醫的醫生學歷再高也只是初中水平。建議將現在醫學院的碩士生降為初二級別,現代醫學的博士生就是初三級,博士後學生必懂中醫科醫學。中醫學是醫學院學生必修課程。
回覆列表
中醫中藥博大精深,是我們先輩們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國家特有的一張文化,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一張名片。
1:中藥比較溫和,對疾病的治療效果比較慢,當然副作用小。也比較適合養生,這點西藥是無法與之相比的。
2:中藥的價格相對比較低,中藥大多數是天然的物品,西藥都是經過化學合成的合成劑。
3:中藥治本,西藥指標。許多西藥無法治療的疑難雜症最後都是回到中藥治療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