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餘大膽在江蘇
-
2 # 魯北人小凱
這個問題是很多山區人們犯愁的,在中國大部分農村都位於山區,平原地區的農村佔一小部分,很多農民種植的產品賣不出去,沒有銷路該如何解決呢?
大家都知道農產品是農民辛辛苦苦種的,在山區裡賣不出去,農民賺不到錢,即使有銷路價格也被壓的很低,致使農民農產品賣不出去,價格低,而城裡人卻說農產品價格高買不起。
是什麼原因呢?主要還是山區運輸不方便,交通有礙農產品發展,農民種的產品自己運輸出去非常費時,好不容易運出去卻不新鮮了,就賣不到高價。
還有就是商販賺取中間的運輸費,什麼叫菜賤傷農,種菜的不如賣菜的掙錢。
不過現在是網路時代,電商時代,只要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就可以把產品銷售出去,而且不用擔心二道販子從中謀利,現在還有很多扶貧行動,很多網紅都會幫山裡的人銷售農產品,可以讓農民徹底解決農產品問題。
-
3 # 晨光的鄉村生活
一.物流
不知道你所說的大山位於哪個省份,目前國內只要交通不是完全閉塞,物流這方面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快遞公司現在已經覆蓋到農村最後一公里,只要這個問題解決了,就可以開啟下一步。
二.包裝方式
農產品主要以生鮮水果為主,這裡不清楚你們的產品具體受不受物流等條件影響,快遞一般像西北三省生鮮都是不寄送的,需要根據產品決定物流快遞包裝方式。
三.銷售
銷售也是其中重要的環節,可以透過自己力量網上招代理,微商渠道已經很成熟了,再就是自己開淘寶店,有企業資格的可以在拼多多等其他平臺推廣,這些渠道要有自己的運營經驗。
四.產品本身
產品本身是不是當地特色農產品,具有中國地理標誌的產品就更好了,每種產品都會有各自的客戶群體,當量做起來後產品的供應鏈,品控都很重要。
這些都做好後,可以走品牌化路線,規模化發展,帶動當地更多的人來做,肯定會做大做強的。
-
4 # 物流新趨勢
這確實是個問題,這個問題其實主要是資訊不匹配的事,如果資訊渠道暢通了那麼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可能有的人會說了現在網際網路這麼發達怎麼可能還存在資訊匹配的問題呢?但是目前資訊不匹配確實在每一個領域都存在,我來舉個例子。去年媒體報道湖北麻城的桃子積壓了,五毛一斤沒人買,我馬上到我們新鄉當地的超市看,五塊一斤還處於缺貨狀態。我們作為外行都知道這個資訊了,批發商能不知道嗎?他既然知道這麼大的差價他為什麼不去收購?他去不了,因為在現有的模式下,批發商從來沒有去過麻城,他需要先去考察找到代辦人,這一套程式下來本地的桃子上市了,桃子價格下跌,批發商要虧損,所以目前的模式,批發商的機會渠道和區域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不需要去兩天就到貨了這個問題是不是就解決了呢?這樣的模式網際網路解決起來並不難。我上網一查湖北麻城的桃子最便宜,五毛一斤,我看了一下評價,我放心的支付了十噸一級桃子在平臺後開始聯絡零售商,兩天後到貨了,我驗收確實是一級,損耗也在承諾的範圍內,我確認付款評價交易結束,零售商已經排隊取貨了,我沒有一點風險。最關鍵的點在哪裡呢?批發商驗收貨物要有標準,要大規模運輸降低成本,要有合理的損耗設定。大家肯定說了這不是還是原來的渠道原來的模式,零售價貴的問題還是解決不了啊!這就是網際網路平臺的好處了,平臺分訂單農業,產地市場,批發市場,零售市場,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訂購農產品,比如我是個飯店我可以和產地市場的農民簽訂訂單農業,也可以直接在產地購買,這樣就可以平抑了價格。這麼好的模式小編自己為什麼不做呢?其實這個模式小編在2016年轉型移動網際網路的時候已經設計好了準備做,但是規劃到配送的時候發現,物流領域的需求更加緊急和急迫,所以做了可以降低物流成本30%以上的快遞物流第三方平臺“51快配”。也希望這樣的平臺早日出現。
-
5 # 農夫說王二娃家的故事
王二娃家在陝西,王二娃的爸爸出生於1953年。王二娃的奶奶在生王二娃爸爸的時候,特別想吃荔枝。但是這個時候在陝西是很難買到荔枝的。一個是因為荔枝主要生長在南方地區,另外一個原因是1953年~1978年,這段時間的農產品是由國家統購統銷的。
國家實行統購統銷政策,對農產品的物流運輸影響非常大,那時候的物流運輸也有,就是很少基本上可以忽略。農產品物流運輸基礎薄弱,增加了農產品異地流通的成本,從而導致“消費者買不起”的情況出現。
王二娃作為一名80後,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期。在這個時候,王二娃想要吃荔枝就可以去農貿市場上買了。因為我們國家在1979~1984年期間,對於農產品實行了“雙軌制”。一邊慢慢減少統購統銷,另外一邊開始恢復農產品交易市場。
從1983年開始,國家開始允許農產品長途販運。在這樣的政策鼓勵下,慢慢的有了一批專業搞農產品批發的人。
後來,王二娃他們家看著國家政策這麼好,於是也開始去做農產品批發。王二娃他們家和很多搞農產品批發的,雖然掙了不少錢。但是,他們的批發市場規模很小,解決不了大規模的農產品異地交易。於是由出現了很多大型的批發市場,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些一級批發市場。
透過,王二娃家的故事,主要是想說明“農產品流通的多層級形成的原因”。
農產品賣不出去,消費者買不起的原因“農產品流通的多層級”是導致農產品賣不出去,消費者買不起的主要原因。因為流通成本高,到消費者手上的時候價格自然也就高了。
我們再來提提王二娃家的故事。王二娃他們家所在的區域,很適合種植蘋果。王二娃他們家種蘋果算是最早一批了,很多人一開始擔心種了蘋果賣不出去。
後來,其他人看著王二娃他們家靠著種蘋果,又是蓋樓又是買車的。於是,其他鄰居也開始跟著種。種的人多了,市場上就出現供過於求,導致王二娃他們家鄉的蘋果出現了滯銷的情況。
這個時候,在別的區域又對蘋果有大量需求。但是呢,要把王二娃家鄉的蘋果運輸出去,又要承擔大筆的物流成本,中間要經過很多層級,才能到消費者手上。
“農產品賣不出去,消費者買不起”的現象暫時不會消失現在隨著農產品電商以及規模化的商超的出現,很多公司開始進行農產品直採。不過,農產品直採,還有一段路要走。
因為,農產品品種特別多,同時對終端的量也是有要求的,達不到一定的量,去終端直採成本只會更高。
不過,我們能肯定的一點“農產品流通在朝著高效、少層”的方向在發展。等到終端直採模式成熟的時候,也就是“農產品賣不出去,消費者買不起”終結的時候。
-
6 # 老周說三農
大山裡的農產品,銷路怎樣解決?如何消除農產品賣不出去,消費者買不起的市場怪圈?
大山裡的農產品質量是非常好的,是準有機食品,但是由於交通不便,運輸距離遠,銷售資訊不靈,銷售困難,農產品在田間價格非常的低,到消費者手中價格翻了幾番,如常見的蓮花白田間價每斤一角多點,到零售市場已經是一元以上了。如何消除農產品賣不出去,消費者買不起的市場怪圈呢?
我認為首先是地方農業部門要承擔起責任,不能僅動員農民群眾種這種那,養這養那,要為農民群眾考慮銷售的問題。建立專門的農產品資訊中心,各地農牧部門聯網,公佈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價格,縣級農牧部門定期分佈供農民群眾參考。
充分利用農業合作社的作用,農產品直接進入零售,減少中間商,這樣可以大大降低零售價格,從根本上消除消費者買不起的市場怪圈,這就要各地的管理部門予以開綠燈了,農業合作社直接供貨給零售商。
發揮供銷社的作用,供銷社現在不死不活的,你說供銷社沒有了,但是各地仍然存在,但是根本沒有發揮作用。過去供銷社在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和農產品的收購銷售發揮了顯著的作用,現在很有必要使供銷社復活,承擔農產品的銷售任務,這樣可以解決農產品賣不出去的問題。
發揮農村經濟人的作用,農村經濟人在改革開放初期發揮了積極作用,對當地的農產品銷售起到了一定作用,現在可以透過農村經濟人的牽線搭橋銷售農產品。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說到底還是缺乏引導。
首先我們自己的農產品沒有一個正規渠道,供我們將農產品賣出去,作為農民把東西種好,不愁賣,這樣才是正常的狀態。現在的情況是種好了,不知道賣哪裡,我們能找到的就是路邊擺攤賣給過往的行人,可是這樣銷量太低了,收入太少。
目前來講最好的方法就是網上售賣,可是網上套路太多,銷量口碑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金錢,不然不會有推薦,銷量上不去也沒人敢買。為什麼網上那麼多刷好評的,就是這個原因,這是網路的侷限性,目前那些電商平臺都沒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去整頓這種情況。所以網上售賣雖好,但對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民不好,對新手不友好。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出去看看。多去市場,多去有需要的地方看,用心在家附近做推廣,尤其是那些有一定知名度的酒店,飯館。讓別人認同你,你就不愁賣了。然後有資金積累了,就可以慢慢往線上發展,進一步擴充套件市場。
市場環境不好,政策流程不順,我們要想做好,主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