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城中孤獨人
-
2 # 勇戰王聊歷史
簡單的說,三個人影響了明軍和滿清的火炮技術:徐光啟,孫元化,孔有德。
明軍最先進的火炮就是“紅衣大炮”有名“紅夷大炮”。該炮是16世紀歐洲製造出來的,屬於前裝滑膛加農炮。這種炮得得特點是炮管長,管壁很厚。當時,明朝將從西方進口的大炮都稱為紅夷大炮。明朝習慣將紅布蓋在這種大炮上,所以,又稱為紅衣大炮。也有說法:因為“夷”字犯上滿洲人的忌諱,所以,滿清把紅夷大炮便更名為"紅衣大炮"。
這種炮在明朝後期傳人中國,有少量是從荷蘭東印度公司進口;大部分是澳門的葡萄牙人從英國,將英國的艦載加農炮轉賣過來的。
而說到明清火炮的事,必須說三個人:徐光啟,孫元化,孔有德!<徐光啟>徐光啟是明朝最早接受西學,提出重視火炮技術的那一批人。他不僅向朝廷建議購買西方火炮,而且,還要招募西兵,抵禦後金。但是,明朝腐朽,朝中很多人抵制徐光啟的提議。最終,明朝只買了14門大炮。
<孫元化>孫元化是徐光啟的學生,他不僅將老師的“火炮夢想”發揚光大。甚至,孫元化可以被稱為明朝的“火炮狂人”,明末最出色的火炮專家。他曾向遼東經略王在晉獻策"築臺製炮",沒有被採納。等到1622年,孫承宗經略薊遼時,使用其"築臺製炮"的策略,命孫元化在城頭安裝大炮。從此以後,火炮成了八旗勁旅的噩夢。
1626年,在寧遠之戰時,袁崇煥用紅衣大炮打死了清太祖努爾哈赤。寧遠城上的火炮,就是孫元化安裝的。崇禎帝敕封那門大炮打死努爾哈赤的大炮為"安邊靖虜鎮國大將軍"。從此,明軍開始重視火炮。築臺製炮成為對付金兵最佳方略。
袁崇煥說:"(我)兵不利野戰,祗有憑堅城用大炮一策。"崇禎三年(1630),徐光啟招募300西兵,準備組建西兵炮營。可惜,因被給事中盧兆龍反對而被遣回澳門。此時,孫元化受命為登萊巡撫,聽聞此事後上書與盧辯論,並調25名葡萄牙炮手到其麾下。
此時,孫元化手下召集了一大批火炮專家:《遠西奇器圖說》作者王徵,《西洋火攻圖說》作者張濤。一年多的時間,孫元化在登州建立一支可觀的西炮兵團。按照這個勢頭,依靠火器的威力,明軍還有和清軍一戰的可能。可是,孔有德的叛變改變了局勢。
<孔有德>----將明朝火器和技術傳給了滿清。孔有德本是毛文龍手下,袁崇煥殺毛文龍以後,孔有德回到了山東老家。此時,孫元化剛剛上任登萊巡撫,正在山東大肆招兵買馬。於是,孔有德投奔了孫元化,隨孫元化去了登萊。孔有德很受孫元華重用,還統領一支由葡萄牙炮師訓練的精銳炮兵部隊。
崇禎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極圍攻大淩河城,祖大壽受困城內。孫元化名孔有德率軍救援。當孔有德抵達吳橋時,部隊寄養不足,發生在大戶王象春家吃東西不給錢的事。孔有德嚴懲犯法士兵,“貫耳遊營之刑”。引起士兵譁變,焚燒王家莊園。翌日,左右為難的孔有德被說服,發動吳橋兵變,回軍登州。孔有德派300士兵詐降,聯合城內耿仲明,裡外夾攻,佔領了登州城,活捉了孫元化。孫元化不久逃回天津,被明政府處死。
而孔有德能力有限,在明軍圍堵下流亡海上。崇禎六年,孔有德率叛軍近萬人突圍,棄城登船而逃,投奔後金。明軍在旅順一帶伏擊登陸的孔有德,大敗叛軍。孔有德和耿仲明等率餘部逃到蓋州,繼續轉投後金,向後金乞降:
久仰明汗網羅海內英豪,有堯、舜、湯、武之胸襟,無片甲只矢者,尚欲投汗以展胸中之偉抱;何況本帥現有甲兵數萬,輕舟百餘,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備,更與明汗同心協力,水陸並進,勢如破竹,天下又誰敢與汗為敵?孔有德給後金送了一份大禮:艦隊、紅夷大炮及匠人。皇太極親率諸貝勒出盛京十里迎接,並使用最隆重的"抱見禮"相待,仍以他為都元帥。皇太極還讓孔有德自成一軍,稱"天佑兵",可見,皇太極認為孔有德的叛降,是“天佑”!
雖然,早在崇禎四年(1631年),後金就利用俘虜的明朝工匠劉漢,成功仿製了西洋大炮,定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但是,孔有德的到來,給後金帶來更多的工匠,和更先進的技術。從此,紅衣大炮開始成建制的裝備八旗部隊,成了後金的攻城利器。
崇禎十二年,在松錦之戰時,清軍使用紅衣大炮連破明軍據守的塔山、杏山二城。清軍入關時,還曾用紅衣大炮重創李自成的大順軍。
-
3 # 北洋水兵
準確點說,後金的火器部隊得建設,可以如下概括: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沒有炮手,敵人給我們送;沒有工匠,敵人也會給我們送。我們可以從歷史檔案中發現,後金從來不缺乏對火器的興趣。在努爾哈齊時期,後金就透過繳獲明軍的火器組建自己的火器部隊,並在戰場上有著不俗的表現。但是這些火器基本上都是屬於火門槍、碗口銃這種原始火器,對付無甲的明軍還好,對於明軍的重甲部隊則作用有限,還不如長矛、複合弓有用。關於八旗兵火器部隊,徐光啟有著充分的描述。
遼左再敗之後,賊則昔無今有,有而且多;我則昔多今少,少而且劣。我雖舊有,用之甚拙;賊雖創有,用之甚工。如近攻遼陽東門,賊來止七百人,車載大銃,我川兵千人逆之。賊發虛銃二次,我兵不損一人,因而直前搏戰。迨至二三十步,真銃齊發,我兵存者七人而巳。夫假銃誘敵近而後發,則勢險節短,此用器要術,臣嘗密與諸將吏言之,不謂賊巳暗合,患皆在於怯也。若我兵則初見敵塵便巳發銃,無一中者,敵近則委而去之,兩者巧拙何如也。後來,皇太極接觸到了紅衣大炮,發現這玩意真是太好了,立刻著手準備仿製工作。先說說紅衣大炮這玩意,這東西就是一種英制12磅非標準長炮,其實就是民用火炮,為葡萄牙透過打撈英國東印度公司沉船獨角獸號而獲得,並轉手賣給明朝。這批炮一共30門,除一門炸膛之外,有11門運往寧遠,剩下的安放在北京。但是明朝接手了這批火炮之後並沒有重視,也沒有組織仿製工作,直到寧遠之戰結束後,後金和明朝同時開始重視這種火炮。不同於明朝能夠從葡萄牙人那裡獲得,後金可謂是無技術無參照物。不過好在老天爺總會眷顧強者,陰差陽錯,後金繳獲了一門紅衣大炮,並且仿製成功,從此後金也組建了一支炮兵部隊,並在大淩河之戰初露崢嶸。
當然明朝也開始了仿製工作,但是由於明朝的體制問題,這幫工匠並沒有什麼進取心理,因為對他們來說,勞動和報酬不成正比,因此仿製的紅衣大炮質量基本不過關。在被殘酷的現實啪啪打臉後,明朝高薪聘請了葡萄牙鑄炮工匠以及炮手指導工匠鑄造紅衣大炮,並訓練炮手。但是,好好的一鍋肉,又被明朝自己給燻臭了。
因為待遇問題,孔有德的遼東兵發動了兵變,佔領了登州等地,將明朝高薪聘請的葡萄牙炮手和工匠以及培養的炮手和工匠收入囊中,還有紅衣大炮20門,西洋炮300門,最後被孔有德一起打包送給了皇太極。
說道這裡不得不說說明朝的軍事制度,在明朝當大頭兵得不到現在的待遇,可以用不是人來形容,不僅要被長官當奴隸使喚,軍餉還時刻被拖欠、剋扣,甚至都有冬天士兵買不起棉衣晚上被凍死的記錄,所以明軍士兵對明朝能有多少認同感可想而知。一個西班牙商人曾經這樣評價:這個國家計程車兵是很不光彩的行列,他們是卑賤的、士氣低落的、和裝備很差的無賴,成千上萬這樣的軍隊並沒有什麼可怕的。何況。當一個國家計程車兵被視做不光彩和奴隸地位的情況下,這樣的軍隊能有什麼作為?所以明軍在和後金遭遇後往往一觸即潰,也就可以理解了。反而換了老闆之後,由於工資待遇有了提高以及新老闆對軍功也不吝惜賞賜,這幫人反而更有戰鬥力,打起老隊友來可以用不遺餘力來形容。所以明末清初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再弱的明軍只要剃頭之後,都會戰鬥力飆升,也很有意思。
所以,後金除了擁有東亞大陸戰鬥力最強的重騎兵以及重步兵之外,又擁有了當時東亞大陸最強的火力,在葡萄牙人的指點下,後金的兵工廠加班加點打造紅衣大炮,大量的炮手也在葡萄牙人的指導下成為成熟的炮手。松錦大戰當中,清軍一次性拉出了60門紅衣大炮和明軍對轟,而明軍雖然有數千件火器,但是能威脅到清軍的只有16門,而且由於清軍炮手有葡萄牙人的指點,每次齊射都能落到明軍頭上,而明軍那裡雖然也有紅衣大炮,但是由於炮手炮術不精,根本威脅不到清軍。
正如一句老話說的,老天爺只會眷顧強者,所以老天爺把東亞最強的火力給了清朝。
全文完
-
4 # 我不是六娃
1、明朝是內部開始瓦解的,本身就爆發了農民起義。2、適逢天災,一但收成不好,國家就會陷入混亂,更沒有力氣抵禦外敵。3、火器雖然比較先進,但是裝填速度、射擊精度和現在的武器沒法比,優勢相對於滿清騎兵也沒有那麼大。4、滿清也有火器啊!也很叼的好吧
-
5 # 孤葉徐飛
明不重視技術、工匠豬狗不如。造的火器質量自然差。
清戰爭所得,加以重視。看重技術,善待工匠,能造出質量好的火器。
回覆列表
明朝火器談不上壟斷,當時荷南人己經在推銷火槍火炮了換取中國瓷器茶葉絲綢等物品,有賣就有買,但女真得到的少之又少,清工匠主要靠戰爭俘虜能工巧匠制選火炮火槍,但質量偏差,也比不大明火器,後來透過商人買過一批得以仿製,才在戰爭中壓制大明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