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仙二師兄
-
2 # 海浪擺渡人直播培訓
當網際網路使用者用慣了某些app之後,便會對其產生強烈的依賴感,例如微博,qq空間,淘寶,抖音等,那麼網際網路公司是透過什麼讓我們沉浸其中呢?這就涉及到網際網路公司培養使用者習慣的五個維度。
一、資料方面,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使用者會收藏大量的音樂,消費記錄,銀行卡資訊等。
四、技能方面,使用者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能夠學會各種技能,比如圖片,影片處理技術,部落格文章寫作技巧等,這些技術可以在今後應用到生活中去。
第五、信譽方面,要提高使用者的信譽價值,比如成為抖音達人,微博大V,遊戲大號,淘寶星級店,扣扣等級提升等,都需要使用者長期的使用,相反,使用者為了維護信譽也會持續使用該產品。
最新的媒體工具也就是短影片得用好
-
3 # 菸灰公子
如今的網際網路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無論是誰,都想在這一低成本高創收的市場上分一杯羹。如何培養使用者的消費習慣,關乎網際網路企業的生存大計,因為一旦使用者習慣被養成了,App下載量、網站訪問次數等創業公司賴以生存的資料就有了保證。
第一步,先理解習慣及使用者習慣。
習慣的產生
所謂習慣,即一種不需要意識的行為,是人們對出現某些問題或狀況後作出的一系列反應。一般而言,如果問題經常出現,或者出現的反應能給人們帶來滿足感,都會導致習慣的養成。
而所謂培養使用者習慣,便是讓消費者潛意識裡認可了產品併產生平臺使用行為。如“出門用滴滴打車”、“點餐就用美團”等,這些網際網路企業透過“砸錢”,讓使用者倍感在平臺的實惠,培養起客戶經常使用平臺的行為,即使後期優惠減少了,使用者已經習慣了用美團點餐、用滴滴打車等,也並不會在乎。不僅如此,這些平臺豐富的資訊量、強大實用價值以及簡單便捷的操作,獲得了使用者的認可。
高頻使用產品產生習慣
針對使用者習慣,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講師Nir Eyal也認為,對於使用者習慣的培養,其本質上所涉及的要素並不多,主要集中在“使用者使用產品的頻率”和“使用者對產品的認可”這兩方面。
提到“使用者使用頻率”,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百度。在中國,如果你日常生活遇到了什麼問題,大家已學會了潛意識地使用百度。從這個角度講,不僅是使用者在使用百度,百度也在控制了大家的行為。
百度之所以能夠培養出如此驚人的使用者習慣,主要原因在於百度能在大量的資訊中,讓使用者迅速找到對口的資訊,從而使客戶有了經常性的需求,而正是這個需求培養了使用者習慣。不僅如此,由於使用者群體的龐大,也讓百度有了最佳化搜尋功能的資料來源。可以說,無論對使用者還是百度來說,這都是良性迴圈。
然而,每個人每天經常做的事情就那麼幾件,也許使用者只會將經常性的需求交給每個行業巨頭,對新生的網際網路企業無疑是莫大的衝擊,如何把被行業巨頭服務的客戶“化為己有”才是網際網路公司的根本出路。
滿足使用者產生習慣
接下來,Nir Eyal提出的“使用者對產品的認可”便派上了用場。某種意義上而言,為了使使用者認可產品,網際網路企業需從深挖培養使用者習慣的根本原因下手——給使用者帶來滿足感。
以網際網路留學平臺myOffer為例,它解決的是準留學學生的需求。生活中,使用者留學的頻率絕對沒有使用搜索引擎的頻率高,但若不談需求本身的經常性,myOffer將培養的使用者習慣的方向定位為:只要你想留學,就會想到myOffer。
為了做到這一點,myOffer的倫敦總公司UVIC(英國教育簽證中心)將資源進行整合。從2003年起,UVIC與英國百所高校建立聯絡,在英國本土建立留學申請平臺。經13年的運營,在網際網路的強勢驅動下,UVIC開發了線上申請平臺myOffer,將線下已搭建好的各種優質資源轉移至線上。
如今,透過myOffer,學生只需輸入畢業院校、所讀專業、平均績點等引數,可得出與之經歷或能力匹配的院校申請列表,滿足了學生對申學目標的預估;接下來,myOffer顧問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全程指導,使學生對申校過程不再迷茫;再者,在前期已拓展好的高校資源基礎上,學生線上遞申的文書將優先稽核,平均15天拿到offer。期間,myOffer的APP端也會隨時提醒使用者申請進度,既滿足使用者對程序瞭解的慾望,也使使用者無需長期等待,儘快得知申校結果。
可想而知,資源的整合是滿足使用者的關鍵一步。從註冊到錄取,myOffer透過引導使用者使用一系列設計好的體驗,讓使用者開始對已有的行為和情緒產生依賴,一步步強化了使用者的信任,使使用者在整個留學申校的規劃中都離不開它。
由此看出,當人們遇到相同問題時,經過不斷地重複思考後,最終會做出相同或類似的反應。既然已經知道反應是什麼了,思考過程也可慢慢被縮短,甚至被省略。網際網路企業正是在此基礎上挖掘滿足客戶的痛點,培養使用者的高頻使用度,並讓使用者認可平臺的使用價值,從而獲得使用者在信任基礎上的高粘性,使用者習慣便自然而然地養成了。
回覆列表
如今的網際網路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無論是誰,都想在這一低成本高創收的市場上分一杯羹。如何培養使用者的消費習慣,關乎網際網路企業的生存大計,因為一旦使用者習慣被養成了,App下載量、網站訪問次數等創業公司賴以生存的資料就有了保證。
第一步,先理解習慣及使用者習慣。
習慣的產生
所謂習慣,即一種不需要意識的行為,是人們對出現某些問題或狀況後作出的一系列反應。一般而言,如果問題經常出現,或者出現的反應能給人們帶來滿足感,都會導致習慣的養成。
而所謂培養使用者習慣,便是讓消費者潛意識裡認可了產品併產生平臺使用行為。如“出門用滴滴打車”、“點餐就用美團”等,這些網際網路企業透過“砸錢”,讓使用者倍感在平臺的實惠,培養起客戶經常使用平臺的行為,即使後期優惠減少了,使用者已經習慣了用美團點餐、用滴滴打車等,也並不會在乎。不僅如此,這些平臺豐富的資訊量、強大實用價值以及簡單便捷的操作,獲得了使用者的認可。
高頻使用產品產生習慣
針對使用者習慣,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講師Nir Eyal也認為,對於使用者習慣的培養,其本質上所涉及的要素並不多,主要集中在“使用者使用產品的頻率”和“使用者對產品的認可”這兩方面。
提到“使用者使用頻率”,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百度。在中國,如果你日常生活遇到了什麼問題,大家已學會了潛意識地使用百度。從這個角度講,不僅是使用者在使用百度,百度也在控制了大家的行為。
百度之所以能夠培養出如此驚人的使用者習慣,主要原因在於百度能在大量的資訊中,讓使用者迅速找到對口的資訊,從而使客戶有了經常性的需求,而正是這個需求培養了使用者習慣。不僅如此,由於使用者群體的龐大,也讓百度有了最佳化搜尋功能的資料來源。可以說,無論對使用者還是百度來說,這都是良性迴圈。
然而,每個人每天經常做的事情就那麼幾件,也許使用者只會將經常性的需求交給每個行業巨頭,對新生的網際網路企業無疑是莫大的衝擊,如何把被行業巨頭服務的客戶“化為己有”才是網際網路公司的根本出路。
滿足使用者產生習慣
接下來,Nir Eyal提出的“使用者對產品的認可”便派上了用場。某種意義上而言,為了使使用者認可產品,網際網路企業需從深挖培養使用者習慣的根本原因下手——給使用者帶來滿足感。
以網際網路留學平臺myOffer為例,它解決的是準留學學生的需求。生活中,使用者留學的頻率絕對沒有使用搜索引擎的頻率高,但若不談需求本身的經常性,myOffer將培養的使用者習慣的方向定位為:只要你想留學,就會想到myOffer。
為了做到這一點,myOffer的倫敦總公司UVIC(英國教育簽證中心)將資源進行整合。從2003年起,UVIC與英國百所高校建立聯絡,在英國本土建立留學申請平臺。經13年的運營,在網際網路的強勢驅動下,UVIC開發了線上申請平臺myOffer,將線下已搭建好的各種優質資源轉移至線上。
如今,透過myOffer,學生只需輸入畢業院校、所讀專業、平均績點等引數,可得出與之經歷或能力匹配的院校申請列表,滿足了學生對申學目標的預估;接下來,myOffer顧問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全程指導,使學生對申校過程不再迷茫;再者,在前期已拓展好的高校資源基礎上,學生線上遞申的文書將優先稽核,平均15天拿到offer。期間,myOffer的APP端也會隨時提醒使用者申請進度,既滿足使用者對程序瞭解的慾望,也使使用者無需長期等待,儘快得知申校結果。
可想而知,資源的整合是滿足使用者的關鍵一步。從註冊到錄取,myOffer透過引導使用者使用一系列設計好的體驗,讓使用者開始對已有的行為和情緒產生依賴,一步步強化了使用者的信任,使使用者在整個留學申校的規劃中都離不開它。
由此看出,當人們遇到相同問題時,經過不斷地重複思考後,最終會做出相同或類似的反應。既然已經知道反應是什麼了,思考過程也可慢慢被縮短,甚至被省略。網際網路企業正是在此基礎上挖掘滿足客戶的痛點,培養使用者的高頻使用度,並讓使用者認可平臺的使用價值,從而獲得使用者在信任基礎上的高粘性,使用者習慣便自然而然地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