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佩弦教育
-
2 # 微雨潤苗
家長和老師因千萬種原因互撕,根本原因只有一個:家長與教師一方或者雙方並沒有明白教育的真正目的——教師和家長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孩子的成長;並沒有意識到二者是一條繩子上的蚱蜢。
深入剖析,我認為家校關係出現裂痕的原因可以歸納為幾種情況:
①當老師想方設法要糾正學生的行為習慣的時候,一些不懂教育規律的家長從中作梗,甚至把老師的建議當耳邊風,認為老師是“皇帝不急太監急”,孩子“順其自然”就好。這種家長我幾乎每一屆都遇到過,我也經常對他們進行劈頭蓋臉的批評。但他們的態度都是:虛心接受,堅決不改。再優秀的教師,遇到這種家長都會直接敗下陣來。教育並非教師一個人單打獨鬥,如果缺少了家長的幫忙和配合,孩子的成長成才往往只是一句空話。
②教師思想意識出問題。某些教師恨鐵不成鋼,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於是情急之下體罰學生,造成出乎意料之外的教育事件,在這樣的情況下,本來處於同一戰線的教師與家長立馬對立起來:劍拔弩張,局勢緊張。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新教師身上:很多年輕教師對教育事業有著滿腔熱情,並對專家那種“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教育理念深信不疑,結果一旦事情發生後就悲劇了。
家長舐犢情深也好,教師愛生心切也罷,其出發點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
如果二者對此能有清晰的認識,並達成這樣的共識: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教師無法做到的家長去輔助,家長無法實現的教師去幫忙,家校兩股力量凝成一股繩,題主所說的教育危機必定不攻自破。
-
3 # 北農君
家長和老師互撕,其實是通識教育這個鬼子在作怪。通識教育主張讓每個孩子都全面發展,可這是違背客觀實際的,有的孩子擅長abc三個科目,有的擅長def三科,有的擅長的科目學校卻沒有,但通識教育卻逼著每個孩子都要把各科都學好,高考時各科成績要求都很高。一旦某些孩子做不到各科都很好,便會被淘汰,到了社會上,自己所學的科目基本都沒用,而真正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孩子們卻沒有學,比如健康養生知識,商業知識,人際交往知識等。在這樣的體制下,教師是無能為力的。教師管不了孩子,就要求家長配合管,可家長們總覺得把孩子交給職業教育場所了,就應該由學校對孩子的未來負責,於是矛盾就這樣產生了。解決之道很簡單,高考只考三科,每個學生自由選擇,從高一開始就自由選科,每門100分;小學五年級開始增加中醫黃帝內經課和商業經濟課,中考各佔100分,中考取消語文考試,這樣不僅讓每個孩子都具有了養生保健知識,還學會了經濟學思維和銷售能力,將來不僅更愛國愛家健康長壽幸福,還能在社會上容易找到工作並自我獨立。大家可能會說了,您的這些建議挺好,可很難被教育改革者接受怎麼辦?好辦,家長補上這一課,自己教孩子學黃帝內經和商業經濟類課程,這都不難學,或者拜這方面的高手為老師去學。別要求孩子非得考上現在的破大學,看不上最好,除非孩子真是對科學研究感興趣,否則上不上大學無所謂。大家覺得怎麼樣?我是認真的哈哈
-
4 # 隨緣天下無敵
需要中央層對教育進行頂層設計,積極到基層調研,逐一制定相應制度。目的是要提高教師地位,全社會尊師重教,樹立教師權威,全社會把教育放到興國戰略地位上來!
-
5 # 生活對我說
鷸蚌相爭,誰得利呢?
當家長和老師互撕時,兩敗俱傷。老師失去的是曾經的尊重和社會地位,家長失去的是心平氣和和鉅額的金錢。孩子呢?似乎也沒有得到好處,苦哈哈的失去了童年和青春。
我們不禁要問? 現在的教育體制下,誰是獲利者?很顯然是那些學校的有權利的人和培訓機構,每年幾千億的錢,就這樣被吞噬了!
其實按照現在的錄取政策,補課和不補課,指的是全部學生,結果是一樣的,按照名次排位,和成績無關。也許大家都補課,都花錢,結果又回到起點,好學生還是好學生,差學生還是差學生,即使所謂的差生已經提升看很多,依然沒有意義,排位名次沒變,錄取的學校也就定了。幾千億的金錢沒了,結果沒有改變。
為什麼會這樣?每一個自私的家長都想搶跑,拼命的想比別的孩子先學知識,在不等的基礎上取得優勢,城市對農村,一線對二線,發達對偏遠,所有的這些都是一種不公平競爭。
當鉅額金錢付出後,家長必然要結果,但同一批人,當初的靠搶跑的來的有事被抵消了,誰都一樣,又回到孩子自身的能力上了!焦慮和不甘,讓家長對於老師的包容在降低,對於期望和要求卻在提高,如果成績差強人意,如果學生出現意外,導火索就會立馬點燃,爆發的不單單是事情,還有這麼多年來的壓抑和埋怨。爆炸之下,沒有幸存者!
躲在一旁的第三者,學生似乎根本不關心你們的你死我活,該玩照樣玩,該打遊戲照樣打遊戲,世界於我何干?是不是有點幼兒園的感覺,兩個孩子都已經握手言歡了,家長還在喋喋不休,大打出手?
教育是在鉅變,但和老師家長無關,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裡規劃這孩子的未來,但不知道學生們早已放棄了!比如感恩 傳統的價值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我們的擔憂,其實和父輩們沒有區別,不是現在也活的好好的嗎?別在操心了,我沒能改變世界,小傢伙們也不會,讓他們撒歡吧!有一天會乖乖的回到現在的你我,畢竟基因在左右著很多東西,不是悲觀,而是這就是生命的延續和遺傳。
停下來,看看孩子,老師和家長,你們哪一個又走進了學生的心裡? -
6 # 暖冬
你這題目很有問題,時下除了家長的指責、媒體的炒作、磚家的石錘、不明真相者的“義憤填膺”,你見過有幾個老師天膽到敢撕家長?你也太抬舉老師了!
家長和老師常常在教育方式、輔導班問題等問題上互撕,但是大家都忽略了教育的主體-新生代的孩子,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獨生子女、難管教、學習習慣差、目標不明確、容易受不良事物誘惑,而這些問題在網際網路之下進一步放大。所有這一切都讓教育複雜和困難加大。怎麼管理教育好孩子,才是家長和老師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應該如何共同面對這個問題?
回覆列表
觀點:
作為班主任,我曾經看到過另一個班主任和犯事的學生家長為處理方式爭執不休,而一邊犯事的學生則扣著手指無所謂的樣子。而這就是教育現狀縮影,本應該協調一致的家長和老師因為瑣事爭論不休。而忽略了教育的物件-現在的孩子,早已和以前不一樣了,變得分外難管。
分析:1老一輩的教育方式現在早已過時
當下不少孩子身上都有這樣的標籤: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習慣差,任性,脾氣暴躁,不服從管教,容易受一些事物誘惑並且上癮。而且因為過早接觸了網際網路,一些問題進一步放大,所以當下教育學生壓力很大,這讓當下的家長和老師都頭疼不已。
而以前的教育理念是什麼?其實以前生活艱苦,生活都成問題,很多家庭只要求孩子不是文盲就好;現在很多家庭則希望孩子成龍成鳳。教育方式,很簡單,就是虎爸狼媽式棍棒教育。教育要求變高,方法不變,必然產生問題。
這種教育方式用在當下孩子身效果很差,並且出現反彈。所以家長就寄希望於學校和老師,但是學校教育手段和家庭教育手段其實是一脈相承的,幾乎沒有差別。必須要承認家庭和學校教育方式早已過時,必須要更新換代。這是學校和家庭都需要儘快解決的問題。
2時期不同,教育各異
孩子處於不同年齡時期教育方法是不一樣的,但當下家長主要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垂簾聽政事事過問,一種是撒手不管自由發展。但其實學齡期孩子分為兩個階段,小學時期和初中時期。
教育孩子主要把握三點原則:感情的聯絡上保持親近;生活的照顧需要減少;學習上的幫助儘可能不給。
具體說小學時期:小學時期儘量培育學生的興趣,這決定學生學習能走多遠。大家必須明白學習是一個苦差事。打個比方就像戀愛時期的男生,為了追求到美好的未來,中途吃再多苦也感覺是甜的,幹什麼事也不需要別人督促。而如果反過來,一方面感覺學習枯燥,一方面家長老師又苦苦相逼,你覺得孩子能學進去嗎?(具體來說語文可以多看看相關書,英語可以看簡單動畫,數學生活中的算賬看錶都是鍛鍊)
初中時期:中學最重要的事就是培養適合的學習方法,學習流程其實大家都知道:預習-認真聽講-積極練習記憶-糾錯,做好就行。但是決定學習成績高低的主要是學習方法,打比方就相當於老師做好了飯菜,學生吸收多少關鍵在於他們腸胃吸收消化情況。 學習方法有很多,像聯想記憶,關鍵詞記憶,晚上過電影記憶等等。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學習記憶方法。
3叛逆期,孩子的自信自主建立的時期
孩子叛逆期其實反應出孩子兩個方面的需求,一是自我認同,覺得自己很不錯。第二他人認同,別人覺得他不錯。青春期的孩子想法漸漸成熟,什麼事情都開始有自己的主見,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家長應該如何做:3.1.信任,建立了信任孩子才能對你敞開心扉;
3.2做孩子朋友,孩子犯了錯誤其實正是孩子需要幫助的表現,不要以高高在上態度指揮孩子怎麼做,而應該站在他的立場引導他解決問題。
3.3接受孩子不完美,一些家長很苛刻,不允許孩子犯一點錯,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允許孩子犯錯,鼓勵他找出問題,避免下次再犯才是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