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丹流青

    當時,劉邦在中原與項羽決戰,屢敗屢戰,但是牽制住了項羽的主力。

    劉邦另外派出韓信,實施戰略大迂迴,從側翼攻擊華北地區。

    當韓信佔領了齊國後,自己的野望也有所抬頭,但多少有點不好意思,請求劉邦封自己為代齊王。

    當使者把這個申請帶到漢王劉邦面前的時候,草莽出身的劉邦非常生氣,拍案而起。

    劉邦心想,你丫不給我送援兵不說,還給老子討價還價?

    正準備痛斥韓信使者的時候,被張良悄悄地踹了一腳。

    人精劉邦瞬間反應過來,仍然故作生氣地說:“你丫的,要當就當齊王嗎?當個毛的代齊王?”

    不僅同意了韓信稱王,而且直接去掉了“代”字,直接正式任命他為齊王。

    這一下就徹底籠絡住了韓信,讓韓信生出了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豪情。

    韓信一下子拿出所有本事,奮勇向前,來進攻項羽的部隊。

    最後,與劉邦的其他部隊會師於垓下,佈下了十面埋伏,徹底打敗了項羽,為漢王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為什麼張良贊成封韓信為齊王呢?

    張良認為,借韓信自己主動申請的機會,順水推舟封他為齊王,既可以穩住他,從而守住剛剛打下了齊國大片土地,同時還可以籠絡韓信,使他繼續幫助漢王劉邦攻打項羽。

    這個時候,天下尚未最後一統。漢王自己也控制不了其他地方,倒不如慷慨的先賞賜韓信,等到以後機會成熟,收回來就是了。

    要知道,張良學的是以陰謀著稱的《太公兵法》(又叫《六韜》),此書開篇就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識天下。”

    常年研究此道的張良,對於封韓信為齊王,然後穩住他來打項羽,這種手法完全是信手拈來,非常熟練。

    當然,再好的謀略,也離不開好老闆的賞識。

    劉邦不僅是一個智慧的好老闆,還是一個好演員。

    “你丫的,要當就當齊王嗎?當個毛的代齊王?”

    可以說是收放自如,明明想罵娘,瞬間變成笑罵!

    政治家都是戲精呀!

    劉邦這戲演得那叫一個絕,放今天,妥妥的一個奧斯卡獎影帝!

  • 2 # 清水空流

    劉邦在看到韓信請封代齊王的折本的時候。破口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說的是擲地有聲。但從這天起,韓信當上了齊王也就註定了韓信的死期。

    當是劉邦與項羽作戰,陷入危機當中派人向韓信求救。沒有等到援兵,卻等到了韓信升職報告。在韓信看來正常,但在劉邦看來就是要挾,是敲詐。韓信在劉邦如此危機的情況下如此行為,劉邦既是怒火萬丈,但此時此刻也只有捏鼻子認了。韓信的行為只能說是不懂政治,換言之就是不懂帝王心思。這樣就導致了韓信的最終的悲劇,劉邦在開國的時候,需要韓信打天下,誅項羽。但天下既定,沒有了對手,韓信的死期就臨近了。這是必然的。

    劉邦登基以後,就變得猜忌多疑。帝王思想必然是殘忍的。必須把一切危險消滅在萌芽。不在於你反不反,而在於你有沒有能力反。有能力反就是你的死期。韓信是既有能力反。也有謀反的意圖,韓信也就必死無疑了。劉邦殺韓信出於四點原因。

    第一就是,功高震主,歷來為臣者立大功者,如果賞無可賞。也就臨死不遠必是朝堂眼中釘,權力很大,資歷很深,親信佈於朝野。使得帝王就不得不殺了、韓信的功勞不言自明,是武將開國的第一功臣。

    第二就是劉邦出身。作為平民家庭,他歷經艱辛打下劉氏江山。自然希望父傳子家天下。對於功勳集團肯定不放心。擔心功勳集團顛覆劉氏江山,到劉邦稱帝以後就開始了誅殺功臣大將的陰謀,韓信因為是功勞最大名聲最顯罷了。第三就是請封齊王的時候,劉邦每每想起大概都會憤憤不已、韓信又不知道低調和內斂。再加上早年的桀驁不遜。拿韓信震懾功勳集團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

    漢初三傑就韓信被殺,一方面是劉邦卸磨殺驢。忘恩負義。但更多的是還是韓信不懂為臣之道。如果低調,內斂大概就不會有殺身之貨。

  • 3 # 買魚送熊掌

    首先,劉邦本來是不同意的,不僅不同意,還非常的惱火,就在他想發火的時候,張良和陳平急忙踩了他一腳,提醒了他。反應過來以後,他自己心裡也清楚了,就算他不同意,一旦韓信自立為王,他也沒辦法,到時候反而會和韓信直接崩了,自己就會多一個對手,對自己更加不利,倒不如做個順人情,給個真齊王給他。為了穩住韓信的心,打消他的顧慮同時也是為了試探韓信的心思,劉邦還特意讓張良去傳達了這份詔命。

  • 4 # 大東北的小豆包

    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軍後,其實帶領的只是張耳、曹參等將領的偏師,而主力則跟隨劉邦直接奔彭城楚國的老家去了。但是就是韓信帶著這樣的偏師,現實擊敗魏王豹、然後出井陘口擊敗陳餘,滅掉趙國,然後讓燕國逼服燕國,將軍隊陳兵在趙齊邊境。

    此時劉邦已經重新封張耳為趙王(張耳被項羽封為趙王,但是被陳餘給打跑了),此時劉邦派出酈食其說服齊國田橫,結果齊國同意同劉邦一起對付楚國,於是齊國與漢國講和,齊軍也就放鬆了警惕性,但是韓信卻趁機偷襲齊國,齊國一怒之下烹殺了酈食其,但韓信仍舊席捲齊國,齊國向楚國求援後,項羽派出龍且帶領20萬楚軍救援齊國,但也被韓信擊敗,龍且被殺,田橫逃亡到彭越處,韓信徹底平定齊國。

    就在韓信在河北一帶的趙、燕、齊等地混的風生水起的時候,劉邦卻在滎陽與項羽苦苦對峙,情況十分危急,劉邦迫切希望得到韓信、彭越等人的支援,但是此時的韓信卻按兵不動,因為此時項羽已經派人去說服韓信要求韓信起碼做到中立,從而三分天下。

    楚漢戰爭中,大半的領土是韓信打下來的

    韓信派使者覲見劉邦,以齊國之地,平定不久,非有王而難以鎮撫,請求封韓信假齊王(代理齊王),當時劉邦就怒極而大罵道:“我在這裡日夜盼望你來支援我,你還**的想在齊國稱王”此時在劉邦身邊的張良、陳平趕緊悄悄的踢了劉邦一下,劉邦也反應很快,連忙又說:“要封王,就封真王,封什麼假王,現在就封韓信為齊王”於是劉邦就封韓信為齊王。

    其實當時情況,韓信已經坐擁齊國的地盤,手握數十萬軍隊,燕趙都是臣服於韓信,韓信當時已經尾大不掉,劉邦已經很難控制韓信了,一旦韓信有不臣的想法,那麼楚漢的力量對比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不過有張良、陳平的提醒、劉邦的反應也足夠快,韓信也確實只想當異姓王,於是局面得到控制,被封為齊王的韓信也立即驅兵南下,與劉邦、彭越一起對項羽形成合圍的態勢。

    垓下之戰的項羽終於窮途末路

    但是此時韓信和劉邦之間的不信任的種子已經種下,殺韓信的想法已經在劉邦心中生根發芽,於是項羽敗亡後,劉邦先是徙韓信為楚王,後來又以韓信謀反為名,將其活捉,並將為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陳郗造反以後,韓信陰謀與陳郗裡應外合,結果被呂后和蕭何給活捉,最後韓信被夷三族。

  • 5 # 劉一千五

    劉邦這時聽了陳平張良的建議,叫穩定壓倒一切。

    楚漢相持己到了非常危險疲憊的時候了,劉邦和項羽一旦相持下來,東不能進一步,西不想退一步。守著一條水溝幹罵打嘴仗。這就像一個天平,現在是平衡的,只要哪方多一根稻草,那方就會把對方翹起來。所以,韓信這根救命稻草就非常突出的表現出來了。他幫劉邦一把 劉邦就勝利了,他幫項羽一把,項羽就勝利了。於是,這兩方都派人去拉攏韓信。項羽派的是武涉。遺憾的是韓信沒有聽武涉的話。白白錯過了第一個三國鼎立的機會。

    早在這之前,韓信的成功,一直是一種偏師出擊的方式進行的。主力全部讓劉邦帶到正面戰場與項羽作正面對峙並死死的拖住項羽,韓信才在魏,趙,代,燕,齊一路掃蕩過來。終於在齊國停了下來。

    韓信的始終,就是一個光棍的始終。他不曾有過自己的一幫子人馬 形成自己的勢力。他的手下,都是劉邦集體的人。名副其實的一個打工仔。這一點看得出他的雄心不足。

    韓信又是一個典型的一根筋,除了行兵打仗以外一切都認死理。他認為劉邦不會害他,憑的就是他的功勞大。所以,不管是李左車,還是蒯通,還是武涉,他都不聽。結果,自己打下趙國後,張耳把趙王位子坐了。精兵也讓劉邦奪走了,留下老弱病殘讓韓信去打齊王田廣。齊國打下來,韓信上書劉邦,說自己代理一下齊王位置,這樣好威壓齊國反抗勢力,並且治理民眾,搞活經濟,防備楚國來侵奪云云。——這要求不算無理,相反很合形勢和時宜。但劉邦看了上書,當著韓信使者的面破口大罵。要不是張良陳平馬上點睛,指點劉邦,就出大事了。劉邦繼續罵,齊國使者就要回去報告,一聽這情形,韓信有點血氣的話,就反了,建個韓姓齊國那是灶上除蚤的事。遺憾的是,劉邦憮然驚悟,立即改口,庇娃,要做就做真齊王,假什麼假!然後呢,讓陳平好生招待齊國使者。並讓張良帶著冊命同齊國使者到齊國臨淄,正式立韓信做了齊王。穩固了這塊大石頭,要不倒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受不了。

    想當初,陳勝手下的武臣,到了趙國,直接當上趙王,先斬後奏,陳勝拿他沒法。武臣派大將韓廣去燕國,韓廣一去,也是直接當上燕王,武臣是誰他都認不了啦。

    看看人家,再看看韓信。兩個字:不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甜瓜苗幾天能長出真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