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904626873446
-
2 # 銳眼財經
要想知道5G這個賽道上,參與選手的各自“跑位”如何,先來看看這條賽道上的選手都有哪些?
這張圖是由騰訊科技根據公開資料整理出來的,我是從網上扒的。
可以看到,從2G到5G主要參與者有歐洲GSM工作小組、美國高通、歐洲ETSI、日本TTC、日本ARIB、南韓TTA、中國大唐電信、國際電信聯盟、美國英特爾、中國華為,其中高通在世界通訊技術中佔有最多,從2G到5G只有4G沒有參與,而2G、3G、5G時代都有高通的身影。
“跑位”如何?客觀的來看待,顯然高通到目前為止,不光是5G時代,都處於領先地位。
到了5G時代,雖然出現了華為與其搶跑,但相對來說,高通搶佔的是“5G標準”賽道,是核心,而華為搶佔的則是“5G短碼”賽道,相對來說沒有高通的技術更核心、更關鍵,但實際上兩者都是相互交叉的,少了誰的不行。
但掌握非核心技術的總是會受制於掌握核心技術的,所以華為還需要向高通支付專利授權費用,這也是高通主要的盈利模式。
中國華為在專利數量上跑贏有資料顯示,華為目前擁有的5G專利數量排名世界第一,全球佔比達到20%,而美國所有5G核心專利佔比不到15%。
所以,華為在專利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
總的來看,在目前5G賽道上,領跑的依然是高通,其次是華為。
-
3 # IT老菜鳥
目前,5G的主要選手的“跑位”,毫無疑問華為是最快的。不過5G的各個選手的側重點也不一樣,參賽的“專案”也不一樣,但是“華為”基本上參與了5G端到端的產業鏈,所以,下面我就以和華為對比為例子,給大家分析一下全球主要選手的跑位。
我們先看看5G的主要玩家,各參與5G的哪些產業。如下圖所示,我把5G的產業分成三個部分:終端(包括晶片)、網路(無線、有線)、和5G應用。全球5G的主要玩家集中在終端和網路這塊。
同時,我們也看看5G的標準必要專利的版圖,5G的主要玩家都在這個版圖上面,其他小玩家,或者沒有標準必要專業的玩家,我覺得可以一帶而過。
在終端方面,高通長期領先,華為暫時領先這裡的終端,我覺的主要還是5G的基帶晶片,因為智慧手機終端本身和5G解耦的。如果智慧終端是4G基帶那麼就是支援4G,如果是支援5G基帶,那麼就是支援5G.
在終端方面,高通在2017年推出了第一款5G基帶晶片X50,領先其他廠商近2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5G基帶只能用高通的,所以高通保持了很長時間的領先地位。
而華為在2019年率先推出了支援SA模式的基帶晶片。目前全球只有三家支援NSA/SA模式的5G基帶,包括華為、紫光展銳和聯發科,而只有華為的巴龍5000是7nm工藝的,而且華為的巴龍5000在能力上完全碾壓,所以這個領域華為暫時實現了彎道超車。
據說華為在2019年下半年會推出整合5G基帶的SoC晶片(和手機CPU整合),那麼華為的領先無疑又進了一步
而其他幾個玩家,高通預計在下半年推出X55基帶,和華為的巴龍5000持平,Intel的5G晶片尚未商用,三星自家的5G基帶晶片Exynos Modem 5100也不支援SA模式,而且自家的產品尚且使用的是高通的晶片
所以在終端的跑位順序應該華為、高通、三星、聯發科、紫光和Intel
在無線通訊方面,華為領先,中興、NOKIA跟隨如“標準必要專利”那張圖顯示的內容,無線通訊領域的主要玩家是華為、中興、NOKIA、愛立信、三星。
從技術上來說,華為的5G無線毫無疑問是領先於其他對手,例如天罡晶片、刀片式基站等技術。市場的反應也體現了這一點,截至2019年6月,華為已獲得30多個國家共計46個5G商業合同,5G基站累計發貨量超過10萬。
截至2019年6月,愛立信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簽下22份5G商用合同,諾基亞已經與全球42家運營商簽訂5G商用合同,中興全球拿下了25份5G的商用合同,三星號稱在2019年Q1的5G商用份額達到了37%,一度超越了華為和NOKIA。
華為在全球沒有取得絕對領先的原因,還是受制於美國對華為的打擊,讓一些海外運營商對華為的信心產生了動搖,但是隨著國內三大運營商的5G建設的起步,華為的份額肯定會進一步加強。預計國內運營商華為5G基站的份額會在30%-40%
有線通訊,5G承載方面,華為領先,NOKIA和ZTE緊隨在有線通訊沒有具體的排名,只能有個大概的參考。5G在有線領域主要是傳輸和路由器。在“標準必要專利榜”上的玩家有華為、NOKIA、中興、愛立信,還有一個全球最大的數通裝置製造商思科。下圖是世界五大通訊裝置商的情況
5G對承載網的訴求是:高頻寬、分片、高精度時鐘同步,SDN
華為早就推出了5G-ready承載解決方案X-haul。該方案包括光傳送、路由器、微波在內的多種技術。華為的解決方案支援SR、FlexE、50GE介面、高精度同步選項以及控制和管理功能。在這些領域,華為的FlexE、SRv6等技術都是世界領先的
華為的微波解決方案實現了10GE到基站,其光傳送可以透過全室外WDM裝置提供高達100GE的鏈路頻寬。華為5G傳送支援端到端網路切片和自動化功能,包括網路SLA自我最佳化。
NOKIA提出了Anyhaul移動承載解決方案,中興提出了5G Flexhaul承載解決方案,而愛立信是和Juniper配合,所以愛立信的承載方案相對弱一些。
這裡提一下思科,數通領域全球基本上是華為和思科爭雄。但是思科本身在5G方面缺乏研究,至少目前沒有看出思科在5G承載有什麼特別亮點的方案,猜測思科在美國會為三星提供5G的承載
5G應用領域,華為產業鏈最全在5G的應用領域,華為擁有最全的產業鏈,包括邊緣計算(華為雲)、車聯網、物聯網等等。而其他“標準必要專利榜”上的5G主要玩家基本沒有接觸這方面的領域
所以華為的5G應用的領域,毫無疑問遙遙領先,這裡就不再分析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5G的端到端的產業鏈,華為在各個方面都涉足,遙遙領先。而中興、NOKIA、三星、愛立信也在5G的通訊領域緊隨其後,至於高通則在終端晶片和華為兩強相爭
所以這就是為何,華為在5G的跑位是最快的,也是美國一定要打擊華為的原因。在5G端到端的產業中,華為就沒有一個不能打的。
回覆列表
2016年的國際通訊大會對5G標準進行了投票,結果現在大家都知道了,高通勝出華為,但這個勝出僅有一票的優勢。“高通是贏家”肯定是沒有錯,標準著則意味著專利的關鍵性,表面上看在5G領域的專利上,華為在數量上首屈一指是超過高通的,但是高通是在5G標準上獲勝,華為是5G短碼的國際標準上獲勝。雙方專利的交叉使用在所難免,但高通專利的關鍵性則勝出一籌。
目前,高通已經公佈了單模與多模專利授權收費標準,佔據要道,自然有相當的定價主動權。高通專利授權是其重要營收模式,又掌握著5G標準,加之此前在2G、3G和4G上的優勢,雖然在5G時代專利上的優勢已有削弱,但每一階段的手機都不能是單模,都是應當是多模。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為向高通繳的專利使用費,會大於從高通那裡取得的專利使用費。
華為在5G專利上,數量位居全球第一。華為目前擁有1481項5G專利技術,全球佔比28.90%,排名第一,而三星和高通擁有的5G專利技術在全球分別佔18%和15%。從專利技術數量上來說,華為是強過三星和高通的。
但高通主要聚焦在核心技術,尤其是在2G、3G、4G上,有大量的技術積累、專利積累。而5G手機是需要向下相容的,沒有相容,5G出來以後,所有的2、3、4G手機、基站都被淘汰,這既不客觀,也沒有現實的可能。這樣總的來說,高通在5G時代,依舊有大量的專利費可以收取。
華為要向高通繳納專利費,是因為華為需要用到高通的專利,而高通不需要用到華為的專利。簡單地說,高通就是一家專業的技術開發公司,它就是依靠專利收費來牟取暴利。
而華為本身就是一家硬體製造商,在製造硬體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專利技術很多,所以需要向其他擁有專利的企業支付專利使用費。但在與其他硬體製造商支付的時候,其他硬體製造商也用到華為的專利,雙方專利相互授權,而華為總體專利更多,或者專利更重要,相互加減之間,那麼其他的企業就需要向華為支付專利使用費。比如蘋果、三星等企業,他們要向華為支付專利使用費。
高通沒有生產硬體,所以只有授權,而沒有被授權,所以華為要向高通支付專利使用費。
而在5G這個領域,華為目前是世界上擁有最多專利的企業,還是要向高通支付專利使用費。高通雖然在整個5G專利中只佔有了15%的佔比,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核心專利,意思就是使用5G技術就繞不開高通的核心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