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榜

    立秋過後,七月流火,在一個有些許涼意的工作日早晨,我們走進“騷客文藝”工作室,和出品人易小荷進行一次面對面的促膝交談。

    抵達工作室的時候已經稍稍過了約定的時間,它藏在一條充滿文藝氣息的梧桐小路上,作家巴金和鄭振鐸的故居都在附近。我們兜兜轉轉卻總也找不到,因為它實在藏得太“深”,要想找到它真得耗費一些氣力、維持一些耐心再加上稍許運氣。

    其實更想稱這個工作室為“文藝園地”或者“作者之家”,這裡除了有文學歷史和新媒體碰撞出的火花,還有生活,以及自然。一堵藝術化的塗鴉圍牆把它和外面的世界隔開,裡面有個小花園,天氣好的時候會有松鼠跑進來,調皮可愛的“小梨花”和佛系橘貓“黃絨絨”也是這裡的主人,編輯作家們在這裡一起工作、吃飯、暢聊文學和理想。

    “其實你們找到這裡的過程和讀者找到‘騷客文藝’的歷程很像,都費盡氣力,但一旦抵達,就會欣喜於這裡的一些美好。”易小荷見到我們時,這樣說道。

    易小荷

    關於轉變:

    “變的是載體,不變的是內容,只要堅持做好內容,不用懼怕變化。”

    她說:“無論如何,其實都是在做內容,只是平臺在變化,所以只要做好內容,載體再怎麼變化都是不用懼怕的。”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給傳統紙媒形態帶來衝擊,在這種形勢之下,易小荷也曾陷入深深的迷茫,她兩度離開媒體,生活境遇火上澆油,這一年,是2015年。

    回憶起這段灰暗的時光,易小荷說:“當時自己對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產生了懷疑。我曾經也和其他同行一樣試過這些改變,很多商業品牌公司都來找到我,但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我的精神世界特別豐富,還是想做些有意義的、能影響到別人的事情,還是想去做跟媒體屬性有關的東西。”

    易小荷和姚明

    四川自貢,易小荷在這裡出生長大,這座被稱為“千年鹽都”的小城,走出了不少知名網紅。但和他們不同的是,易小荷有自己的一份堅守,這樣的堅守也許更多來自於傳統媒體在她心中留下的烙印。易小荷曾說:“從小鎮來到大城市,一無所有,一旦抓到什麼機會,如果是救命稻草的話,就會死死不放。”

    在傳統媒體多年的努力,讓她積累了很多領域的朋友。在事業生活的瓶頸期,一位知名的作家朋友說想找她聊聊,即使當時的她抑鬱到連快遞員都不敢見,她還是鼓起勇氣,而這樣的勇氣,也讓她重新找回了久違的熱情。

    團隊合影

    一個做過體育記者的人怎麼會害怕挫敗?那時候的我,全世界各地飛,為了採訪到最有名的球星、獲取獨家的資源,需要和很多媒體同等競爭,每天都可能面臨一次次的拒絕,每天你的人生信仰都會被摧毀一次,然後再重新建立起來,因此我從不害怕挫敗。”

    關於“騷客文藝”:

    “我們死死抓住列車的尾巴,一直往前跑,這樣才不會被落下”

    經歷了第一次嘗試後的挫敗,易小荷和她的團隊花了三個月的時間來籌備“騷客文藝”,在易小荷看來,第一次新媒體嘗試的時候好像是匆匆忙忙趕上了最後一趟列車,現在的感覺則像是看著列車在前面跑,他們一隻手死死地抓住列車的尾巴,一直往前跑,只有這樣才不會被落下。

    “我們錯過了最後的流量紅利期,所以必須做更多的努力。”在“騷客文藝”籌備過程中,易小荷團隊找到國內頂尖的作家群體,用心閱讀體會每個作者的文字,希望作家能先打動他們自己再去打動平臺上更多的讀者。

    後來,王肇輝也成為了易小荷創業後的投資人之一。

    當我們問易小荷:“你是怎麼做到的?”她只是簡單回答說:“因為我會把要完成的目標牢牢記在心上。”

    從七個作家到現在的數十個作家,越來越多的思想和文化在“騷客文藝”匯聚,易小荷說:“我始終相信氣質相投的人終會相聚。”

    易小荷和她的團隊一起在新媒體這片新的土地上深耕,他們樂於接受各種新鮮事物,嘗試著各種不同的“玩法”。從女性文學周到星銳文學周,從“soul日曆”到熱門紀錄片《人生一串》,從嚴肅文學到熱點解構,從“線上讀者討論群”到“線下新書釋出會”……靈活多樣的內容體系推著“騷客文藝”平穩地向前發展。

    對於目前平臺存在的不足和調整的方向,易小荷直言不諱,她說:“慢慢地,我們平臺的嚴肅文學內容比例會變少一些,結合熱點的有態度的內容比例會增多。新媒體時代的特點是‘精英和草根齊飛’,我們會更看重優質內容本身,不會一味追求‘大IP’效應。”

    圍繞最近大火的電視劇《延禧攻略》,“騷客文藝”進行了多次側面解構,主編董嘯利用自己多年來積累的歷史知識,對宮鬥劇中妃嬪等級身份差異所對應的實際利益進行了細緻的對比,在結合熱點的同時給予讀者更大的歷史縱深感。

    我們會追逐熱點,但並不是一味迎合。我們團隊的主編都是資深媒體人,即使我們現在做的是自媒體,但還是會堅持媒體人應有的原則和底線”,易小荷補充說道。

    關於商業化:

    “抬頭可見月光,低頭可撿六便士”

    在這次交談過程中,易小荷多次說到她想找到一條“既可抬頭見到月光,又可低頭撿到六便士”的路。

    在當下有些浮躁的網際網路時代,每個身處其中的人都時時刻刻面臨著迎合商業和堅守本心的抉擇,大多數人選擇了前者,成為了很好的“商人”,而易小荷卻說:“別人都在低頭撿便士,我卻在抬頭尋找月光。”的確,就像當年進入《南方體育》後,易小荷把報社訓詞“跟他們不同”印在自己的第一張名片上時一樣,在如今的新媒體戰場上,她也努力做得“跟他們不同”。

    “就我個人目前的狀況而言,自身對物質已經沒有特別大的追求,但是我肩上扛著責任,我需要透過一些商業化和新媒體化的嘗試來為團隊謀利,所以我不能一味地只做自己,還是要和這個社會搭上一點脈絡。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先做好內容,再談商業。”

    目前,“騷客文藝”完成了天使輪融資,從一開始,投融資雙方就達成了共識,要把“騷客文藝”做成一個品牌。

    對於推廣,易小荷的團隊十分慎重,她們拒絕了很多和平臺不契合的、存在風險的推廣專案,談到推廣的標準,易小荷說:“首先這個品牌一定要能贏得我們自己的信任。”

    “騷客文藝”目前的變現途徑主要是出版圖書和提供付費產品。“騷客文藝”和華文天下圖書合作,已經出版了MOOK系列《soul客文藝:聚響》和《soul客文藝:易見》兩輯,第三輯將會在不久後推出。此外,騷客文藝還在和其它平臺合作,研發系列知識付費產品。

    關於未來:

    “堅持做這個時代比較優質的內容,總有一個時刻會爆發”

    在浮躁的網際網路閱讀時代,“騷客文藝”試圖堅持美好的漢語寫作。易小荷說:“我們要堅持做這個時代比較優質的內容,相信總有一個時刻會爆發。之後我們的團隊會逐漸擴大,但是我們不會心急,會慢慢來,接下來還會考慮做自己的矩陣號。”

    也許是想讓自己的這份堅守能在更多人的身上延續下去,易小荷嘗試著用自己的力量為文學界注入更多新鮮血液,她說:“‘騷客文藝’作為一個平臺,也有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我們既需要業已成名的作家挑起大梁,也需要他們以老帶新‘造新血’,讓更多年輕的優質內容創作者得到展現的機會和平臺,”

    易小荷和六神磊磊

    談到平臺未來的內容發展方向,易小荷說:“我們未來的內容會更接地氣,會有選擇地結合社會熱點,我們不能總在天上飄著,要先俯下身子告訴讀者這裡有‘好東西’。希望讓大家知道我們有這樣優質的內容,並且在做好內容的同時會進行更多新媒體化的嘗試。”

    “有趣的靈魂終將相遇”

    “我們可能曾經躊躇滿志,也許歷盡艱辛然而成就微不足道。不甘於平庸的人生也許註定坎坷。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感激生活。哪怕只能發出一絲光亮,我們也要掙扎著、折騰著、活出自己。”易小荷在自己的新書《我們是否還擁有靈魂》中如此寫道。

    在這個有些浮躁的自媒體時代裡,“騷客文藝”堅守著一種傳統的、知識分子的信念,帶著一種對文字的敬畏感,試圖找到一條“既可看見月光,又能撿到六便士”的路、一條將純文學引向新的內容載體的路。

    如“騷客文藝”的Slogan所說:“有趣的靈魂終將相遇”,或許要讓有趣的靈魂在海量的公號裡抵達這一方淨土並沒有那麼容易,或許易小荷和她的團隊還有更多需要做的,亦或許他們註定小眾,但無論如何,如易小荷所說:“這是一個有影響力的作家叢集公號,我們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俄羅斯日前稱,俄擊落了6架抵近俄羅斯駐敘利亞軍事基地的無人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