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我亦行人

    看似恐怖的亞鐵氰化鉀(K4[Fe(CN)6])其實沒有那麼恐怖,從它的空間結構可以看到氰根被鐵離子牢牢鎖住了,換言之,要把它們分開有點難——據說要把它加熱到400℃才可能分解。

    兩點建議,

    第一,購買有品牌知名度大公司的產品 在上面談及的原衛生部新聞辦公室在網上釋出書面說明的最後一句話才是重點,指出“按照標準規定使用亞鐵氰化鉀本身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務必是“按照標準規定使用”!中國國家標準規定1噸食鹽裡面最多隻能新增10克亞鐵氰化鉀或亞鐵氰化鈉。我們想到的是,10克亞鐵氰化鉀加在1噸食鹽裡面,怎麼樣去保證10克亞鐵氰化鉀能稱得很精確,不多不少?怎麼才能保證小劑量——10克亞鐵氰化鉀均勻地混到大批次——1噸食鹽裡面,而不出現混得不均勻導致1噸食鹽裡面有些部位食鹽中亞鐵氰化鉀的比例很高,而有些部位卻很低呢? 作為一個負責任、很看重公司品牌形象的大公司,相信它們在這方面一定會嚴格把關,比如說購買一個精度比較高的電子秤,也會考慮在新增亞鐵氰化鉀時,考慮把小劑量的亞鐵氰化鉀先用水溶解,配成溶液再新增,以保證食鹽中亞鐵氰化鉀的含量均一穩定;若是小公司,不知道會不會無法無天、為所欲為,會不會肆意新增,會不會採取這些措施來保證均一穩定呢?作為消費者很難去掂衡,也無法知道。 第二, 對於拿捏不準的食品新增劑,記得及時檢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在中國,哪些東西能加哪些東西不能加,哪些東西可以加到哪些食品裡面,可以加的東西最多能新增多少量都有詳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目前,這類標準只有兩個: 一個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新增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規定了食品新增劑的使用原則、允許使用的食品新增劑品種、使用範圍及最大使用量或殘留量。 另一個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GB 14880-2012),規定了食品營養強化的主要目的、使用營養強化劑的要求、可強化食品類別的選擇要求以及營養強化劑的使用規定。 如果說,在上述兩個標準裡面找不到的東西,一般來說都是非法新增的非食用物質(不屬於“食品新增劑”),除非國家標準制定部門有特別的規定或者說明。 說到最後,都說“無風不起浪”,既然有謠言說食鹽裡面新增亞鐵氰化鉀不安全,那麼到底有沒有不新增抗結劑亞鐵氰化鉀的食鹽呢?據中國鹽業協會官網在2017年6月27日釋出的訊息稱:“有透過加高沸騰乾燥的溫度等工藝提高氯化鈉純度而產出不新增任何抗結劑產品,也有新增符合GB 2760標準的檸檬酸鐵銨等其他抗結劑的產品”。因此,作為消費者選擇還是很多的!

  • 2 # 你我亦行人

    看似恐怖的亞鐵氰化鉀(K4[Fe(CN)6])其實沒有那麼恐怖,從它的空間結構可以看到氰根被鐵離子牢牢鎖住了,換言之,要把它們分開有點難——據說要把它加熱到400℃才可能分解。

    兩點建議,

    第一,購買有品牌知名度大公司的產品 在上面談及的原衛生部新聞辦公室在網上釋出書面說明的最後一句話才是重點,指出“按照標準規定使用亞鐵氰化鉀本身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務必是“按照標準規定使用”!中國國家標準規定1噸食鹽裡面最多隻能新增10克亞鐵氰化鉀或亞鐵氰化鈉。我們想到的是,10克亞鐵氰化鉀加在1噸食鹽裡面,怎麼樣去保證10克亞鐵氰化鉀能稱得很精確,不多不少?怎麼才能保證小劑量——10克亞鐵氰化鉀均勻地混到大批次——1噸食鹽裡面,而不出現混得不均勻導致1噸食鹽裡面有些部位食鹽中亞鐵氰化鉀的比例很高,而有些部位卻很低呢? 作為一個負責任、很看重公司品牌形象的大公司,相信它們在這方面一定會嚴格把關,比如說購買一個精度比較高的電子秤,也會考慮在新增亞鐵氰化鉀時,考慮把小劑量的亞鐵氰化鉀先用水溶解,配成溶液再新增,以保證食鹽中亞鐵氰化鉀的含量均一穩定;若是小公司,不知道會不會無法無天、為所欲為,會不會肆意新增,會不會採取這些措施來保證均一穩定呢?作為消費者很難去掂衡,也無法知道。 第二, 對於拿捏不準的食品新增劑,記得及時檢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在中國,哪些東西能加哪些東西不能加,哪些東西可以加到哪些食品裡面,可以加的東西最多能新增多少量都有詳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目前,這類標準只有兩個: 一個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新增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規定了食品新增劑的使用原則、允許使用的食品新增劑品種、使用範圍及最大使用量或殘留量。 另一個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GB 14880-2012),規定了食品營養強化的主要目的、使用營養強化劑的要求、可強化食品類別的選擇要求以及營養強化劑的使用規定。 如果說,在上述兩個標準裡面找不到的東西,一般來說都是非法新增的非食用物質(不屬於“食品新增劑”),除非國家標準制定部門有特別的規定或者說明。 說到最後,都說“無風不起浪”,既然有謠言說食鹽裡面新增亞鐵氰化鉀不安全,那麼到底有沒有不新增抗結劑亞鐵氰化鉀的食鹽呢?據中國鹽業協會官網在2017年6月27日釋出的訊息稱:“有透過加高沸騰乾燥的溫度等工藝提高氯化鈉純度而產出不新增任何抗結劑產品,也有新增符合GB 2760標準的檸檬酸鐵銨等其他抗結劑的產品”。因此,作為消費者選擇還是很多的!

  • 3 # 消費者報道

    2018年8月27日,全國鹽標委就自媒體傳播“鹽裡面加進了亞鐵氰化鉀”危害消費者健康不實資訊的特別說明,食鹽中新增一定量的“亞鐵氰化鉀”作為抗結劑是允許的、安全的,美國、歐盟、日本、澳洲和紐西蘭等國家亦允許該物質新增在食鹽中。

    為什麼要加入抗結劑?

    應該還有不少家長保留著一種燒菜的習慣,先用手將鹽捻一捻再撒入鍋中,這種用手指將鹽搓散的行為,便是化學物質亞鐵氰化鉀(抗結劑)所起到的作用——防止結塊。

    沒有抗結劑的話,鹽很容易“吸水“由鬆散的顆粒狀態變為硬塊,不僅不利於運輸和儲存,賣相還不好看,所以在很早之前,人們便開始往鹽裡新增抗結劑。抗結劑有很多種,如矽鹽、脂肪酸鹽、硬脂酸鹽、微晶纖維素、二氧化矽、矽酸鈣和檸檬酸鐵銨等等。

    亞鐵氰化物是什麼?

    許多人看到“氰化物“三個字就發抖,但要明確指出的是,抗結劑亞鐵氰化鉀與氰化物並非同一類化學物質,千萬別杯弓蛇影。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專家表示,亞鐵氰化鉀是一種允許使用的食品新增劑,它的作用是氯化鈉在受外界環境影響而重結晶時,能改變氯化鈉的結晶粒度分佈,使晶粒間不形成“交聯”,從而防止食鹽中的氯化鈉在貯存過程中結塊。

    簡單來說,就是因為亞鐵氰化鉀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抗結效果明顯。所以,目前中國在食用鹽中主要使用亞鐵氰化鉀作為抗結劑,最大使用量為10 mg/kg。

    400℃高溫分解出氰化鉀,但食物已成碳

    含有亞鐵氰化鉀的鹽在高溫能分解出劇毒物質氰化鉀嗎?不得不承認,的確可以,但要在400℃以上的高溫。

    400℃高溫是什麼概念呢?植物油沸點在200℃以上;花生油、豬油和菜籽油沸點則在300℃以上;一般情況下,食用油在150℃左右就開始冒煙。而不粘鍋在200℃以上時,其塗層就會發生化學反應,有電視臺做過實驗,用三四百度的烈火去烤鍋的表面,不用30秒,不粘鍋穿了個洞。

    所以說,正常燒菜的情況下,鹽不會析出劇毒物質氰化鉀,因為超過400℃不僅菜變成了碳,鍋都要燒穿。

    但燒成碳的燒烤、油炸香煎過頭的食品都很可能會析出氰化鉀,不過到時候會產生更多比氰化鉀更毒的物質。

    專家指出,亞鐵氰化鉀本身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在強烈灼燒時(400℃以上)發生分解,放出氮氣並生成氰化鉀和碳化鐵,遇酸生成氫氰酸,遇鹼生成氰化鈉。人們日常烹調溫度通常低於340℃,因此在烹調溫度下亞鐵氰化鉀分解的可能性極小,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一天吃150g才有害,但20g就很鹹

    但鑑於飲食習慣,我們的生活中免不了煎炒油炸,要是不知不覺中鹽析出氰化鉀怎麼辦,真會“積累在身體裡,慢性中毒”嗎?

    專家告訴本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糧農組織專家委員會的評估資料,亞鐵氰化鉀的終生安全劑量是0.025mg/kg,成年人至少每天要攝入1.5mg的亞鐵氰化鉀才能造成健康危害。如果按照國標推算,相當於每天要吃3兩(150g)左右的食鹽,而正常人一天的食鹽量達到20g就已經非常鹹了。

    高檔鹽、外國鹽也有“亞鐵氰化物”

    而外國鹽的“亞鐵氰化物”並不見得就低於中國產鹽。因為亞鐵氰化鉀在國外也是主要用作抗結劑。歐盟、日本均可以用亞鐵氰化鉀/鈉/鈣,限量值為20mg/kg,比中國10mg/kg的限制要寬鬆,美國可以用亞鐵氰化鈉,限量和中國一樣。

    綠色食鹽不含亞鐵氰化鉀,但與普通鹽無異

    如果消費者還是對亞鐵氰化鉀感到不放心,那可以嘗試購買帶有綠色標識的綠色食品食用鹽。《綠色食品食用鹽》標準中規定,綠色鹽產品不得檢出亞鐵氰化鉀。

    不過,專家表示,大部分綠色食鹽也含有抗結劑,目前國內多數製鹽廠家大多選擇檸檬酸鐵銨作為綠色食品食用鹽的抗結劑。從安全性評估結果來看,這些抗結劑和亞鐵氰化鉀一樣,合規使用都是安全的。

    專家建議一般人群膳食指南適用於6歲以上人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般人群每人每日食鹽量應少於5g。《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提倡一般人群每人每日食鹽量應少於6g。

    最後如果大家還是不放心,我們建議燒菜時不妨最後新增鹽,一來可免去高溫烹製是否會分解氰化鉀的顧慮,二來還能更好地保留加碘鹽中的碘物質。

  • 4 # 消費者報道

    2018年8月27日,全國鹽標委就自媒體傳播“鹽裡面加進了亞鐵氰化鉀”危害消費者健康不實資訊的特別說明,食鹽中新增一定量的“亞鐵氰化鉀”作為抗結劑是允許的、安全的,美國、歐盟、日本、澳洲和紐西蘭等國家亦允許該物質新增在食鹽中。

    為什麼要加入抗結劑?

    應該還有不少家長保留著一種燒菜的習慣,先用手將鹽捻一捻再撒入鍋中,這種用手指將鹽搓散的行為,便是化學物質亞鐵氰化鉀(抗結劑)所起到的作用——防止結塊。

    沒有抗結劑的話,鹽很容易“吸水“由鬆散的顆粒狀態變為硬塊,不僅不利於運輸和儲存,賣相還不好看,所以在很早之前,人們便開始往鹽裡新增抗結劑。抗結劑有很多種,如矽鹽、脂肪酸鹽、硬脂酸鹽、微晶纖維素、二氧化矽、矽酸鈣和檸檬酸鐵銨等等。

    亞鐵氰化物是什麼?

    許多人看到“氰化物“三個字就發抖,但要明確指出的是,抗結劑亞鐵氰化鉀與氰化物並非同一類化學物質,千萬別杯弓蛇影。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專家表示,亞鐵氰化鉀是一種允許使用的食品新增劑,它的作用是氯化鈉在受外界環境影響而重結晶時,能改變氯化鈉的結晶粒度分佈,使晶粒間不形成“交聯”,從而防止食鹽中的氯化鈉在貯存過程中結塊。

    簡單來說,就是因為亞鐵氰化鉀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抗結效果明顯。所以,目前中國在食用鹽中主要使用亞鐵氰化鉀作為抗結劑,最大使用量為10 mg/kg。

    400℃高溫分解出氰化鉀,但食物已成碳

    含有亞鐵氰化鉀的鹽在高溫能分解出劇毒物質氰化鉀嗎?不得不承認,的確可以,但要在400℃以上的高溫。

    400℃高溫是什麼概念呢?植物油沸點在200℃以上;花生油、豬油和菜籽油沸點則在300℃以上;一般情況下,食用油在150℃左右就開始冒煙。而不粘鍋在200℃以上時,其塗層就會發生化學反應,有電視臺做過實驗,用三四百度的烈火去烤鍋的表面,不用30秒,不粘鍋穿了個洞。

    所以說,正常燒菜的情況下,鹽不會析出劇毒物質氰化鉀,因為超過400℃不僅菜變成了碳,鍋都要燒穿。

    但燒成碳的燒烤、油炸香煎過頭的食品都很可能會析出氰化鉀,不過到時候會產生更多比氰化鉀更毒的物質。

    專家指出,亞鐵氰化鉀本身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在強烈灼燒時(400℃以上)發生分解,放出氮氣並生成氰化鉀和碳化鐵,遇酸生成氫氰酸,遇鹼生成氰化鈉。人們日常烹調溫度通常低於340℃,因此在烹調溫度下亞鐵氰化鉀分解的可能性極小,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一天吃150g才有害,但20g就很鹹

    但鑑於飲食習慣,我們的生活中免不了煎炒油炸,要是不知不覺中鹽析出氰化鉀怎麼辦,真會“積累在身體裡,慢性中毒”嗎?

    專家告訴本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糧農組織專家委員會的評估資料,亞鐵氰化鉀的終生安全劑量是0.025mg/kg,成年人至少每天要攝入1.5mg的亞鐵氰化鉀才能造成健康危害。如果按照國標推算,相當於每天要吃3兩(150g)左右的食鹽,而正常人一天的食鹽量達到20g就已經非常鹹了。

    高檔鹽、外國鹽也有“亞鐵氰化物”

    而外國鹽的“亞鐵氰化物”並不見得就低於中國產鹽。因為亞鐵氰化鉀在國外也是主要用作抗結劑。歐盟、日本均可以用亞鐵氰化鉀/鈉/鈣,限量值為20mg/kg,比中國10mg/kg的限制要寬鬆,美國可以用亞鐵氰化鈉,限量和中國一樣。

    綠色食鹽不含亞鐵氰化鉀,但與普通鹽無異

    如果消費者還是對亞鐵氰化鉀感到不放心,那可以嘗試購買帶有綠色標識的綠色食品食用鹽。《綠色食品食用鹽》標準中規定,綠色鹽產品不得檢出亞鐵氰化鉀。

    不過,專家表示,大部分綠色食鹽也含有抗結劑,目前國內多數製鹽廠家大多選擇檸檬酸鐵銨作為綠色食品食用鹽的抗結劑。從安全性評估結果來看,這些抗結劑和亞鐵氰化鉀一樣,合規使用都是安全的。

    專家建議一般人群膳食指南適用於6歲以上人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般人群每人每日食鹽量應少於5g。《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提倡一般人群每人每日食鹽量應少於6g。

    最後如果大家還是不放心,我們建議燒菜時不妨最後新增鹽,一來可免去高溫烹製是否會分解氰化鉀的顧慮,二來還能更好地保留加碘鹽中的碘物質。

  • 5 # 有尊嚴地活著

    1.食鹽中加抗凝劑的目的是為了食鹽不結晶,方便百姓使用,說白了,就是商業目的。這樣,食鹽公司方便賣鹽。

    2.我反對食鹽新增任何抗凝劑,亞鐵氰化鉀在400度分解成氰化鉀,儘管抗凝劑在高溫加熱分解的濃度很低,但從長期看,也會對人體有傷害。家庭燃氣灶烹飪,一般溫度不到300度,但餐廳炒菜,鐵鍋溫度應該可以達到五六百度(沒有實測),所以,強調食鹽要出鍋前下,也有擔心分解的意思。

    3.建議購買不含抗凝劑的食鹽,重點配料表,沒有抗凝劑或亞鐵氰化鉀的文字,就是不含抗凝劑食鹽。從食鹽形態看,含抗凝劑的食鹽是粉末狀,不含抗凝劑食鹽是小顆粒小晶體狀,就是一個一個粒子。很好辨別。

  • 6 # 有尊嚴地活著

    1.食鹽中加抗凝劑的目的是為了食鹽不結晶,方便百姓使用,說白了,就是商業目的。這樣,食鹽公司方便賣鹽。

    2.我反對食鹽新增任何抗凝劑,亞鐵氰化鉀在400度分解成氰化鉀,儘管抗凝劑在高溫加熱分解的濃度很低,但從長期看,也會對人體有傷害。家庭燃氣灶烹飪,一般溫度不到300度,但餐廳炒菜,鐵鍋溫度應該可以達到五六百度(沒有實測),所以,強調食鹽要出鍋前下,也有擔心分解的意思。

    3.建議購買不含抗凝劑的食鹽,重點配料表,沒有抗凝劑或亞鐵氰化鉀的文字,就是不含抗凝劑食鹽。從食鹽形態看,含抗凝劑的食鹽是粉末狀,不含抗凝劑食鹽是小顆粒小晶體狀,就是一個一個粒子。很好辨別。

  • 7 # 流觴美食

    亞鐵氰化鉀,在高溫下會產生毒素。而華人喜歡爆炒,油溫通常會分為三個等級:150度,低溫油,150-300度中溫油,300-450度高溫油。爆炒溫度一般在350度左右,如果油在鍋裡產生火苗那油溫會達到400-450度,而這樣的溫度就已經產生了毒素!所以長久使用帶有亞鐵氰化鉀的食用鹽,等於慢性中毒,會導致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國內一些專家之所以極力說,可以新增亞鐵氰化鉀,是因為當年制定新增亞鐵氰化鉀的方案,就是這些專家制定的。為了自己的面子,這些專家不承認有毒性!改革開放後,國內的食用鹽添加了亞鐵氰化鉀,從此中國糖尿病集體大爆發……多說無益,為了健康一定要記得(後放鹽,少放鹽,炒菜油溫要在350度一下)

  • 8 # 流觴美食

    亞鐵氰化鉀,在高溫下會產生毒素。而華人喜歡爆炒,油溫通常會分為三個等級:150度,低溫油,150-300度中溫油,300-450度高溫油。爆炒溫度一般在350度左右,如果油在鍋裡產生火苗那油溫會達到400-450度,而這樣的溫度就已經產生了毒素!所以長久使用帶有亞鐵氰化鉀的食用鹽,等於慢性中毒,會導致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國內一些專家之所以極力說,可以新增亞鐵氰化鉀,是因為當年制定新增亞鐵氰化鉀的方案,就是這些專家制定的。為了自己的面子,這些專家不承認有毒性!改革開放後,國內的食用鹽添加了亞鐵氰化鉀,從此中國糖尿病集體大爆發……多說無益,為了健康一定要記得(後放鹽,少放鹽,炒菜油溫要在350度一下)

  • 9 # 莫如有閒

    食鹽中新增亞鐵氰化鉀作為抗凝劑,是為了防止食鹽在使用過程中因暴露於空氣中,吸附空氣中的水分而凝結成塊狀。這是食品行業世界通行的做法。由於新增數量很小,使用中人體攝入量就極微。很快透過代謝作用排出體外而不會在體內積蓄,因此是安全的。當然,如果你信不過“磚家”的意見,也可以購買不含此成分的食鹽。超市裡和網上都有賣。買的時候留意一下包裝上的成分表即可。由於食鹽易儲存保質期長(實際上 比標明的36個月長的多),一次可以多買一些,也很方便的。

  • 10 # 莫如有閒

    食鹽中新增亞鐵氰化鉀作為抗凝劑,是為了防止食鹽在使用過程中因暴露於空氣中,吸附空氣中的水分而凝結成塊狀。這是食品行業世界通行的做法。由於新增數量很小,使用中人體攝入量就極微。很快透過代謝作用排出體外而不會在體內積蓄,因此是安全的。當然,如果你信不過“磚家”的意見,也可以購買不含此成分的食鹽。超市裡和網上都有賣。買的時候留意一下包裝上的成分表即可。由於食鹽易儲存保質期長(實際上 比標明的36個月長的多),一次可以多買一些,也很方便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字男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