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釣魚阿金

    怎麼選浮漂長好還是短好?浮漂長短只是介定在當時的環境限制,浮漂的好壞與長短沒有關係,長的浮漂適用於水深些,釣行程等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短的浮漂,在釣淺水的時候,又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所以選擇浮漂的長短,根據你垂釣的水域來決定,不能用作評定一支浮漂的好壞

  • 2 # 漁人自悅

    浮漂的選用其實要說起並不難。但又不好太解釋。現在我就將漂尾、漂身、漂腳的長短不同結合方式簡單的說一下吧。

    一、底釣浮漂

    底釣浮漂說的直白些,就是垂釣底層魚類。如:鯽魚 鯉魚等。該浮漂特徵為,漂腳短(翻身站立快)、漂身細長(穩定性好)、漂尾短(到位快)。這類浮漂拋竿入水後,翻身站立快速。直擊水底。減少了,翻身及下沉速度。減少了中上層魚的吃口。底釣必備浮漂。

    二、行程浮漂

    行程浮漂,主打浮漂下降過程中魚類的介面。如:白條 葫蘆片等。該浮漂特徵為,漂腳長(站立快)、漂身粗短(下行水阻大)、漂尾長(到位時間長)。這類浮漂拋竿入水後,翻身快。由於漂身短粗,下行水阻較大。所以,下行速度較慢。加之長漂尾,浮漂到位速度減緩。增加了鉤餌的下降速度,給中上層魚留有足夠的時間就餌。是一款浮釣兼行程的必備浮漂。

    三、綜合類浮漂

    綜合類浮漂綜合了底釣及行程浮漂的特點。長腳、長身、長腳。是一款可以使用於任何水域的浮漂。但是相對上述浮漂,綜合浮漂無論是釣低或釣行程都會顯得沒有那麼有針對性。

  • 3 # 眼鏡哥說魚

    浮漂的長短粗略來講就是浮漂的整體長度,但是如果細分還可以將漂腳和漂尾分開,有些浮漂漂腳長漂尾短,有些浮漂漂尾長漂腳也長,還有些浮漂漂尾和漂腳都很短。

    我首先來說一說浮漂整體長度對釣魚的影響:

    通常來說水淺應該用短漂,水深應該用長漂。釣近應該用短漂,用長漂可以釣得更遠。釣浮用短漂,釣底用長漂。

    接下來我再來將浮漂的長度細分來說:

    (1)長腳長尾浮漂

    長腳長尾浮漂也就是漂尾和漂腳都很長,這樣的浮漂由於漂尾較長,浮漂翻身速度較慢,下沉到底的整個過程持續時間較長。因此長腳長尾浮漂比較適合釣行程,也就是主抓浮漂在下降過程中出現的離底介面訊號。

    (2)長腳短尾浮漂

    長腳短尾浮漂的優勢是穩定性非常好,因為漂腳較長,所以浮漂的重心靠下,因此擁有較好的穩定性,這樣的浮漂比較適合在有流水的水域中使用。另外,長腳短尾浮漂還能夠擁有非常快的翻身速度,有一種無鉛自立浮漂就是長腳短尾的造型,這樣的浮漂能夠不用鉛墜,僅僅依靠鉤餌的重量就讓浮漂站立起來。

    (3)短腳短尾浮漂

    短腳短尾與長腳短尾浮漂有相似之處,那就是穩定性較好,也能夠在有流水的水域中使用。另外,短腳短尾浮漂在釣小魚的時候是非常實用的。釣小魚的時候都是釣水皮,也就是非常淺的水層,這樣一來鉤餌只要入水就會有魚咬鉤,所以要求浮漂入水之後必須馬上翻身站立,如果翻身的速度太慢,就很容易錯過中魚的訊號。

  • 4 # 釣魚人烏蘭

    浮漂的功能性分類

    至於材質問題就不累述了,無非是巴爾杉木、奈米、蘆葦、孔雀羽這幾個材質,只是有些細微的差別,浮漂更重要的是漂型的選擇,雖然漂型也是千奇百怪,但細分下來無非就三種,底釣漂,行程漂和綜合性浮漂。從字面意義上來看,我們大多數釣友常用的就是底釣漂了,黑坑不但需要底釣漂還需要行程漂,而綜合性浮漂大多數是野釣朋友更愛選擇的。

    底釣漂如何分辨

    既然稱之為底釣漂,必然是以釣底為主,那麼要求浮漂下沉速度偏快,翻身速度適中,這樣就決定了底釣漂多以細長身為主,在根據不同的需求,多數在漂肩位置有一些處理,例如急收肩、或者作成海豚型等,這樣的好處是在下底過程中,水阻小,而因為漂身上半部的處理後,魚咬鉤向下拉動浮漂會有一些阻力,那麼出口的表現就會很穩,虛假訊號少。

    這類浮漂無論是野釣還是黑坑都是主要使用的一種方式,具體吃鉛量根據杆長、水深、餌重幾個要素來決定。

    行程漂如何選擇

    和底釣漂相對的就是行程漂,因為魚情的需要,或釣浮或者釣從下落到底部之間的的介面,那麼就要求浮漂翻身快,這樣利於觀察動作,下降慢,有足夠的時間讓魚來搶食,同時還要考慮到假訊號的過濾問題,所以行程漂相對就很難挑選了。

    簡單歸納幾點,大多數棗核型浮漂都適合釣行程,但要在挑選時仔細觀察漂身,超短深正圓的球形漂是主抓翻身後開始下降到底部的行程,略長棗核型,適合底部介面,更適合離底或者逗釣。至於其他根據這兩種漂身進行的演變,無非大同小異,這兩種還是主流的浮漂。

    綜合性浮漂是最實用的也是最無奈的

    我個人不太喜歡這類浮漂,這種浮漂是提供給希望一漂走天下的釣友,所以在各方面都均衡,但恰恰也造成了各方面都不突出,但適合不太講究的場所使用。

    綜合性浮漂看起來讓人吃不準,說是行程漂,漂身修長而且下半部尤為突出,說是底釣漂吧,漂肩溜尖後又帶著棗核型,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既要兼顧行程又要兼顧底釣,所以每個地方都突出一點,最終取得一個平衡,但我個人不喜歡這種平衡,因為在我看來每個點都做的不夠,這裡仁者見仁吧。

    這類浮漂大家經常會在漁具店、某寶上看到,多數很便宜,很多時候我深度懷疑浮漂沒經過任何設計,只是將兩種不同的漂型綜合在一起,所以很多浮漂在實際應用中甚至會出現不正的現象,包括虛假訊號過多,這些都是弊端。

    但好處就是,可以一漂走天下,釣底自如,稍微飛一下鉛就可以釣行程。這個就留給大家自行選擇吧,如果要我建議,還是建議大家行程漂和底釣漂分開購買,來適合不同的魚情。

    小常識

    1、浮漂的吃鉛量大多數廠家都是測到漂苗最後一個目數,例如15目、17目等,這個在實際引用上會稍稍大於標註的吃鉛量,因為大多數人只釣2、3目,可能吃鉛量比標註的要大些,這需要注意。

    二、漂苗越細靈敏度越高,所以選擇三目加粗的浮漂要慎重,在滿足能看清的情況下越細越好。當然跟垂釣環境有關,如果當地魚非常生口,這點靈敏度區別也是可以接受的。

    三、靈和鈍是相對的,野釣可以適當偏鈍,但是還有另外一種調法就是調全目,例如整體目數一共是15目,調漂時可以調到15目,然後稱一下餌重,例如正常拉餌可以壓下7目,那麼只要到8目就說明到底了,實際垂釣時可以拉大一點餌料,也可以做到釣3、4目到底的情況,想釣離底或者釣浮,拉小點即可,當然這個在水流大的地方不適用。

  • 5 # 飛揚小哥哥566

    大家好!

    長漂翻身比較慢,短漂翻身快,如果要釣大的魚,就用長漂,如果釣小魚,就用小漂短漂。

    浮漂的選擇方法:浮漂是垂釣時必不可少的配件,浮漂的選擇使用直接關係到垂釣時獲魚量的多少。所以如何選擇浮漂成了關鍵的問題,,現在我簡單的介紹一下浮漂:

    浮漂的分類:

    按形狀分為兩種:一種是長漂身,一種是短漂身;

    按標示竿分為兩種:一種是硬尾漂,一種是軟尾漂;

    浮漂的選擇:

    1. 魚種以鯽魚為主,季節為夏季晴天微風,這時應選擇長漂身的軟尾漂。因為這種情況下魚開口比較好,攝餌時訊號比較穩,同時小雜魚也比較多,長漂身的軟尾浮漂可以過濾掉小雜魚的拱食訊號,反映到浮漂的訊號多為鯽魚攝食訊號,浮漂下鈍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魚率較高。如果選擇短漂身的浮漂,因其靈敏度較高,所以就不能過濾小雜魚拱食的訊號,這時浮漂多反映為左右晃動或者上下跳動,訊號雜亂無章,提竿中魚率很低。

    2. 魚種以鯽魚為主,季節為冬季晴天微風。這時應選擇短漂身的軟尾漂。因為此種情況下魚開口較小,攝食動作幅度不大,小雜魚因季節原因也不會強食魚餌,短漂身的浮漂靈敏度較高,可以反映出魚攝食時的微弱訊號,而軟尾漂的穩定性又比硬尾漂要好,所以此時選擇短漂身的軟尾漂是明智的選擇。

    浮漂的選擇就介紹到此,總之選擇浮漂時應記住短漂身的靈敏度高,長漂身的穩定性好。根據實際垂釣情況選擇出適合自己垂釣的浮漂。竹腳翻身快,打浮或釣介面;碳纖腳阻力小,利於下沉釣底;長腳短身重。

  • 6 # 下里巴人SHJ

    個人的一點粗淺認識:

    選浮漂主要是看在什麼樣的水域,釣什麼樣的魚,用多長的竿。

    短竿,小鉤細線;釣淺水,要選用吃鉛少的浮漂,釣鯽魚或者個體較小,吞餌後不大幅度掙扎的魚要用小漂。長竿要用大漂,漂小了吃鉛少,拋竿困難;釣深水,底層個體較大的魚要用大漂,吃鉛多的,一是下沉快,避免水面小魚乾擾,二是穩定,避免魚撞線等假動作。

    浮漂的靈敏度一半靠浮漂本身的材質和工藝,一半靠釣者的調漂水平。想真正搞懂調漂,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也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明白的。愛動腦筋的人,下點功夫,就能根據不同水情,不同地形,隨心所欲,想靈就靈,想鈍就鈍,想要線組什麼狀態就調什麼狀態。就一點,不要偷懶,耐心的慢慢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釣鯽魚肉夾饃和蟲餌效果差距大不大?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