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東三叔

    二戰時期的螺旋槳艦載機普遍重量小(3-6噸之間較多),而且起飛速度不大,可以輕易從航母甲板起飛(當時的甲板長在100-200米之間)。

    當時的艦載機起飛原理是滑翔起飛,首先航母迎風加速航行、艦載機依靠螺旋槳動力滑翔起飛,逆風朝向的好處是可以藉助風力幫助戰鬥機提升起飛階段的升力,相當於降低飛機起飛時的速度要求。不需要一個藉助坡度躍升過程,不過有個弊端就是艦載機起飛和著艦不能同時進行。

    還有一些極端操作,比如美國杜立特B-25轟炸機充當艦載機轟炸日本,最大起飛重量15876千克也是在直通甲板上直接起飛。當然在二戰期間也有彈射起飛(一般是壓縮空氣彈射),不是因為無法在航母起飛,目的是為了實現快速起飛提高出動率和速度。

    而到了二戰後,隨著噴氣式艦載機的大量出現,起飛重量一路攀升已經無法有效在航母甲板直接滑翔起飛。所以要麼加裝彈射器,要麼加裝滑躍甲板藉助坡度躍升起飛。

  • 2 # 科沁雜談

    二戰時期的航母艦載機是螺旋槳飛機,重量比較輕,一般採用逆風滑躍起飛方式,此時的航母就是一個簡單的海上簡易機場,只要有足夠螺旋槳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跑道長度即可。因此,二戰時期最大的航母也造到了近7萬噸,可以搭載100來架艦載飛機。

    而現在的航空母艦上的艦載飛機採用的都是噴氣式重型飛機,重量比較重,速度又比較快,下降可以使用攔阻索,但是起飛的話,航母甲板長度不足以支撐起噴氣式飛機起飛,所以會採用彈射器起飛和上翹甲板起飛方式。

    二戰時期的航母作為小型的飛機場,航空站,有時候在緊急情況下會使用大型的貨船緊急改造而來,只要長度和寬度夠艦載起飛和降落,還能搭載幾十架即可以使用。二戰當時的武器也沒有現在這麼先進和大殺傷力,有時候航母僅僅在給艦隊護航、反潛和一些防空。

    最簡易的航母甚至因為當時艦載戰鬥飛機只有1到3噸的重量,轟炸機只有5至6噸的重量,這樣對航母甲板降落起飛要求太低,而臨時鋪上木製甲板,就可以應付艦載機使用要求。因此二戰時期的航母根本無需上翹甲板供艦載機起飛使用。

  • 3 # 李曉偉

    基本上都是平直甲板

    當年航母出現的時候就是平直甲板,不過當時的螺旋槳戰鬥機重量實際上非常輕,並且戰鬥全重也不是很大以螺旋槳的推力還是比較勉強的,那麼這個時候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是無風的時候透過航母高速航行製造一點甲板風,然後有風的時候可以逆風起飛不過當時的航母可跑不到30節,不過好的一面就是因為機身輕並且螺旋槳戰機展弦比大所以升阻比高,所以只需要輕微的甲板風就可以實現起降。

    現代戰機設計的時候後掠角較大,這樣的好處是有助於降低空氣阻力提升戰機速度,但是升阻比比那種垂直於機身的那種設計就差多了,而且現代戰鬥機都是普遍的重型,基本上滿載都超過30噸所以需要彈射器,沒有彈射器的話不光要製造甲板風還需要滑躍角。

    螺旋槳戰機就幾噸重跟現代戰機比不了的。

  • 4 # 藍海夢想666

    從世界第一艘航母誕生到盡頭,航空母艦已經經歷了100年的發展歷程,早期的航母主要是武器就是艦炮和機槍以及可以攜帶少量的艦載機為主的艦艇,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航母的製造的噸位也越來越大,航母的艦載機也越來越多,逐步取代了以前大量艦炮等為主的航母,演變成了以可以攜帶大量艦載機為主要作戰工具的航母。

    再看二戰時期的航母的艦載機主要是以重量較小的螺旋槳飛機為主要的艦載機,甲板仍然採用直通式甲板為主,艦載機通常重量在5頓左右,以美國的卡薩布蘭卡級航母為例,其攜帶的主要艦載機是F4u海盜戰機,該飛機仍然是螺旋槳飛機,最大起飛重量6頓多一點,翼戰面積不到30平方千米,這樣的飛機的二戰的直通加班上可以滑翔起飛,而今天的艦載採用的噴氣式戰鬥機為主,重量和體積已經十分龐大,少則是十幾噸,重則在30幾頓,其中以俄羅斯的蘇33為例,最大起飛重量已經有33頓了,翼展面積是68平方米,是螺旋槳飛機的重量的數倍,體積也更大,光靠滑翔機是飛不起來的,為了滿足現代戰機艦載機的需要,航母採用一定上翹的滑躍式起飛方式和彈射起飛的方式來助力大型的艦載機完成起飛作戰,使其強大的噴氣式能力得以施展。

    而發展到今天的航母,主要是攜帶大量的噴氣式戰鬥機為主,最大的航母噸位也已經超過了10萬頓,從中型的航母可搭載20-30的滑躍式航母,到擁有現代化的彈射型航母可以攜帶數百架戰機,航母已經成為海上強國的大國利器。航母的噸位越來越大,艦載機數量也是越來越多,早期的螺旋槳飛機已經完全被噴氣式戰鬥取代,而且今天的噴氣式戰鬥機種類繁多,其戰鬥力更是以前戰鬥機的數倍,但是甲板形式依然是適合直通式甲板為主,滑躍式航母甲板為次要的應用方式在今天的航母上使用,說明航母直通式甲板和滑躍式甲板設計依然適合現代航母使用的,只是在使用各有優缺點,而且未來仍然是以彈射直通甲板為主要的發展方向。

  • 5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航母的本質只不過是海上的移動機場,航母的戰鬥力源自於所搭載的艦載機,而同樣是滑躍起飛那為什麼二戰時期的的都是平直的全通式甲板,而不是上翹的滑躍甲板呢。因為現在的航母搭載的飛機和二戰時期的艦載機的噸位不一樣,現在航母搭載的艦載機的噸位標準幾乎達到了二戰時期中、重型轟炸機的標準,而二戰時期的艦載機的重量都沒有超過10噸的,而現在的飛機呢,法國的陣風在23噸左右,美國的F-35和F/A-18EF將近30噸,中俄的蘇-27改艦載版和以前美國的F-14最大起飛重量高達33噸。

    而為了適應大重量飛機從航母短短一百米長的甲板上起飛,有幾種解決方法,分別是彈射器加速、裝備大馬力發動機、較輕機體重量,其中彈射器最為關鍵,但是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研製裝備彈射器,那麼沒有彈射器怎麼辦呢?只能直接在甲板滑躍起飛了,而這樣也不是不能飛,但是這樣飛的話機體重量並不能太重,不然很難飛起來,像二戰美軍用航母搭載25噸的B-25去轟炸東京時,把飛機能拆的東西都拆了,最大限量的較輕重量,最後勉強的搭載4枚453公斤的炸彈起飛。而為解決大重量的飛機在沒有彈射器情況下起飛,英華人用了一種方法解決。

    而這種方法就是上翹的滑躍甲板,因為飛機在起飛時需要足夠的升力,陸地上的飛機則透過長長的炮彈進行加速起飛,而航母的起飛甲板有限,增加一個上翹的甲板其實就是增加阻力,讓飛機在一定的距離、發動機推力一定的情況下,透過這段距離的時間增加,從而獲得足夠大的升力。而飛機的升力是機翼和發動機共同組成的,所以上翹的滑躍甲板提供的升力大於平直甲板,所以飛機能攜帶更多的燃料和彈藥,也就增加了航程和作戰能力,所以現在沒有彈射器的航母都會優先考慮有上翹的滑躍甲板。

  • 6 # 麥田軍事觀察

    二戰時期的艦載機都是從航母甲板上進行滑行起飛的,當時的航母都是平甲板的,還沒有出現滑躍起飛甲板,也是上翹甲板。

    上翹甲板技術實際上是二戰之後才出現形成和發展的,在二戰時期根本沒有任何國家搞過這樣的飛行甲板。

    當時的的艦載機重量都很輕,完全可以從平甲板上正常的滑行起飛,那時的彈射器雖然已經出現,但是沒有普及,還沒有做到像後世那樣離開了彈射器就無法起飛戰機,只能在部分情況下讓超載的艦載機起飛。

    上翹甲板是後來形成的,主要是為了解決滑行距離不足的問題,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理想,技術是在不斷進步的,也在發生不斷的變化,不能夠用後世的情況來推測前世的現實。

  • 7 # 下雨啦16

    飛機的飛行離不開流體力學中的一個基本原理即流速與壓力成反比。即空氣流動得越快,空氣的壓力就越小,反之亦然。根據流動力學的原理,當飛機滑動時,機翼上側的空氣壓力要小於下側,這就使飛機產生了一個向上的浮力。當飛機滑行到一定速度時,這個浮力就達到了足以使飛機飛起來的力量。於是,飛機就上了天。

    二戰各國的航母是沒有躍滑起飛的,也沒有蒸汽彈射起飛,大部是平直甲板自行起飛。主要因為當時飛機重量較小,短距離的平直甲板有足夠距離起飛,像日本的“零”式戰機起飛重量不超過3噸,所以直接起飛就可以。 日本航空母艦一般的起飛順序是戰鬥機先起飛,這樣甲板可以留出更長的距離,使重量比較大的轟炸機和魚雷機安全起飛。彈射起飛在30-40年代也有,但都是重型戰列艦、巡洋艦上搭載的水陸兩棲偵察機,真正躍滑起飛是英國在60年代才研究出來,而蒸汽彈射則是在50年代以後,因為噴氣機普遍起飛重量加大,才不得已在航母開始研製使用的。

    日本海軍"翔鶴"級航母

    航母上飛機起飛滑跑距離,既與飛機本身推力、重量有關,也與風速有關。外加航母逆風高速航行產生的至少數十節以上的迎面甲板風,也為飛機起飛助力不少。也有在飛機起落輪前放置阻木,螺旋槳達到一定轉速後放下,實際是提前推力加速了,飛機就可以起飛了。

  • 8 # 深藍ME

    當時的飛機與現在的飛機的效能有很大區別!

    當時的飛機低速升力大,推力小,平甲板就可以獲得足夠升力起飛。

    現在的飛機低速升力不夠,需要傾斜甲板來形成飛機上仰的姿態,從而保證起飛所需的升力。

    從根本上講,二戰期飛機屬於低速飛機,而現在的是高速飛機,高速飛機沒有辦法照顧到低速效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肺癌已轉移淋巴不能手術有什麼藥物治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