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虎哥說衣不二

    而京東此次作為冠名贊助,也是一大亮點,大家都知道,京東上的衣服一直賣得比淘寶貴,京東走的是高階路線,此次透過《時尚大師》又將在京東上線節目中獲勝設計師的新款,可想而知這個效果最後有多好了。

    不得不說《時尚大師》這次的影響力非常大,中國服裝文化已然傳承千年,但在國際上卻一直地處中端,甚至每季度都是跟著歐洲的流行趨勢,要說文化底蘊,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早已甩歐洲國家幾條街了。

    相信只要《時尚大師》這個節目一直做下去,長此以往,中國元素服裝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終有一天會走向世界,引領國際潮流,到那時,就不會出現“排隊買巴黎世家”的場面,而是一群外華人排隊搶購中國服裝。

    希望最終能有中國文化服裝的品牌出現,能夠帶領中國服裝走向世界,成為國際大牌。

  • 2 # 服裝搭配美學

    閨蜜知道我喜歡時尚類的節目,第一時間把這個節目《時尚大師》安利給我,當時已經播出了五期,看了之後激動不已,感慨良多,心想中國的時尚有救了,即將就要翻起大波浪了,但是看著節目的收視率並不高,同時對節目的評價褒貶不一,於是寫一篇文章表達一下心聲,希望有更多共鳴的人。

    目前《時尚大師》已經播出了六期,評委的陣容,實力有增無減

    參賽選手的實力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為了節目的人氣,請了各路人馬——霍尊、許海峰、平安、非遺繼承人、傳統文化演繹者等

    不得不提的是霍尊

    一個把傳統文化——京劇與現代音樂融合在一起,創造出適合現代審美的音樂人,正好映襯了節目的終極目的——將傳統文化與服裝融合,創造中國時尚。不得不說霍尊為這個節目增添了不少的人氣,不過看到好多網友都是奔著霍尊去,著實讓人有些心寒,能不能多看看節目呢?

    節目的角色設定與分析

    看到節目組如此的大費周章,撒費苦心,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們先從節目組的設定開始分析。

    從評委的角度看,酈波教授——深諳中國傳統文化;郭培老師——將傳統文化與服裝相結合,創新出國潮的設計師,屬於業內有影響力的服裝設計師,很有話語權;張宇老師——時尚潮流前線人員,向大眾展現時尚流行,深諳大眾的時尚心理;薇薇安·譚——華裔設計師,具有國外設計的思維,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興趣。之後評委有所變動,但是四個角色的定義沒有大的變動。

    從評委角色的定義來看,評委也非常的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與時裝相結合,將國潮發揚光大。我們的時尚落後於西方時尚太多了,是一件讓時尚圈的人十分痛心的事情

    評委們也真心希望,透過《時尚大師》的節目能有更多的人關注並支援中國的時尚,從而為設計師營造良好的設計環境,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才能。

    華人是很有智慧的,但中國時尚還沒有棲身於世界,不是設計師沒有創新和能力,而是我們的設計師沒有國外一般的創作環境。所以希望那些不滿意的人群,能更多的看看背後的本質,為節目增加點人氣,讓更多的投資商為中國的時尚投資。

    關於評審團,是時尚和文化領域的各類人群代表,代表的是大眾的眼光,也就是購買人群,節目充分考慮到設計與市場的融合,沒毛病。

    關於京東贊助,不管其出於什麼商業原因,但是願意支援國潮,支援這個節目,讓更多的贊助商看到國潮的大趨勢,就是值得為其打call。

    總體來看,主持人活躍氣氛,添油加醋,重點突出中國文化和設計師的不易,讓大眾產生共鳴,引起更多的關注(反而讓一些人看的有些情感了,哎,節目組也不容易呀);

    評委從專業的角度和個人的經歷方面評論,他們沒有對與錯,只是從個人觀點來看每個選手的設計罷了(我們應該思考的是,為什麼評委會那樣的評論,他們站在一個怎樣的視角在看待這些作品,而不是帶著個人情感去批判某個人);

    評審團對專業設計、傳統文化、如何將兩者融合在一起,以及作品的寓意也許不太關心,但是他們有自己的審美,他們只是代表大眾的角度去看作品,如果他們有意願去買作品,說明傳統文化和時尚融合的很好(也許他們也是被噴的最嚴重的一群人),三者組合在一起還是不錯的節目設定。

    節目看點,正確吃瓜姿態極簡標題

    節目本身做的不錯,但是為什麼觀看的人不多呢?

    原因一:時尚設計本身對於大眾是一個很遙遠的東西,人們對其不瞭解,從而對其不感興趣,所以連看都不會看。但是隻要是有興趣的人都能看到,節目給我們傳輸了很多知識,是一個提高審美的大好機會。

    1、作品的創作過程,服裝與文化是如何結合到一起的

    2、選手創作背後的經歷,理解每位創造者背後的艱辛

    4、瞭解傳統文化知識,繼承發揚傳統

    節目呈現的不僅是對圈內人創作的啟發,而且為普通大眾呈現了服裝設計的過程,從接到

    題目——>在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如何將傳統文化內化,透過自己的專業技能創造出充滿個人風格的服裝

    節目把整個過程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時尚不再那麼的神秘,就是一個創作美的過程,我們普通人也是可以的。

    原因二:大部分服裝行業的人會看,但又因本身看的國外優秀設計比較多,個性又比較強,對節目的一些安排會有不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類人群覺得節目做得不好,不值得觀看,也就不再看了。

    然而,在節目中,無論是參賽者,還是評委和評審團,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狀態就是時尚圈的縮影,充滿個性、浮華,在一個光鮮亮麗、浮躁、膨脹的世界裡,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並付諸行動,但是潛心下來,擁有巨匠精神的人少之又少,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深思。

    原因三:請的評委在圈內的人氣比較高,圈外的人可能都不認識他們。關注傳統文化的人都知道酈波教授,關注時尚的人都知道郭培、張宇、薇薇安·譚,可是兩者都知道的就少之又少了。明星、model、歌手的人氣比較高,但是能力又不適合擔當評委的角色。偶爾來個歌手給節目助唱,增加了不少人氣,可是來看節目的都是來看歌手的,節目的良苦用心又能看見多少呢?

    用心看節目的人都會發現,每期勝出者身上都有共同的特質,

    那就是充分的內化了傳統文化,將內化的東西和服裝結合起來創造出來的時裝得到了一致的好評。而這些特質跟節目推崇的理念是一致的。

    六期下來,節目時刻圍繞著——讓時尚觸手可及,讓世界愛上中國的主題去策劃,設計師設計作品的過程和對自己時裝的闡述讓時尚不再遙不可及,作品在京東售賣讓國潮有出售的渠道,讓我們觸手可得;節目在不斷的向世界展現和科普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展現服裝方面非遺文化的美麗,告訴世界也告訴我們,中國時尚在起步,希望更多的人支援和關注,共助中國的時尚迅速崛起。

    這麼良心的節目,無疑是中國時尚的一道曙光,也是國民審美提升的一個良好契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節目背後的良苦用心,不要再以個人挑剔的視角去噴這個節目了,所有的騰飛都要有一個過渡的時期,請寬容待之,如果我們自己不支援自己的時尚,就算前人有再大的志向,心也會涼一半的。

    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拉著閨蜜一起看看《時尚大師》這個節目,為中國的時尚打call,有了人氣,就會有關注,也就吸引了投資商,所以中國時尚能否迅速崛起,我們小小的行動也起決定作用。

    願每個女孩兒在美的路上都有自己獨特的精彩!如果你看到了節目的良苦用心,請把這篇文章轉給身邊的人,一起為國民的審美和時尚打call,記得變美我們是認真的!

  • 3 # Shelly觀潮

    《時尚大師》是由CCTV財經頻道和京東聯合推出的一檔新節目,被稱為中國版的“天橋驕子”(Project Runway)。隨著近年來新世代崛起,包括“中國有嘻哈”,“就是街舞”等一系列節目在新生代消費者身上留下的文化印記,業內人士也在想,這種新型的節目是否會對中國的時尚界產生同樣的影響?

    整個節目以賽季呈現,共有30多位來自全球的新銳服裝設計師進行設計創作的比拼,由專業評委進行評選;而評委力邀業內權威人士和文化名人點評,其中包括《Vogue》中國版的主編張宇(Angelica Cheung)、設計師郭培、譚燕玉(Vivienne Tam)和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波,以及明星,還有一眾時尚編輯,資深博主,業內代表等組成評審團,陣容強大。

    節目的最大特點和意義在於以中國元素和東方美學呈現當代時尚設計。這些接受了現代設計教育或者更具全球化背景的年輕一代設計師,他們並不是生硬地借用中國元素,而是以他們的理解和更時尚的靈感和手段來表現新的“中國元素“創意,由此作品也更具看點。

    到目前為止,這個節目的公眾反饋一直是正面的,我個人也覺得不錯。一方面,這是一個很好地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和時尚設計力量的舞臺,可以把更多的設計師和原創設計展現在消費者面前,觀眾也可以在京東平臺上購買這些設計產品,這是對新興設計師的很好助力。另外對於平臺來說,也可以吸引更多新銳時尚創意者以及他們自帶的流量,為消費市場提供更為個性化和獨特的資源,也助力中國時尚市場的消費升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07年6號秀的易建聯首次和榜眼杜蘭特交手,結果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