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步賈的深深

    秦始皇即位前,史書上有記載的秦國先君一共是35位,秦始皇是第36位。從秦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秦莊公開始,到秦王嬴政即位中間差了將近600年,但是在西周初年分封諸侯的時候,沒有秦國。那個時候的秦國還是一個很小的族群,知道西周的第八位天子——周孝王時期。秦人族群有個首領叫非子,他是一個養馬養的非常好的人,他替周孝王養馬,馬群的繁殖很興旺,馬匹都長得膘肥體壯。周孝王很欣賞這個人,就賞賜了他,史書上記載叫“嬴氏祀,號曰秦贏”,從這兒開始正式的把他封到了秦這個地方,這個封地的位置在大約在今天甘肅的隴西一帶。這就是秦國最早的封地,然後又讓他繼承祖先的贏姓。

    采邑是古代天子分給諸侯或卿大夫的一塊領地並且是世襲的,可以父子相承,采邑也被稱為食邑。采邑封分給非子就標誌著,秦族從一般的族群進入到了卿大夫這個階層,雖然比當時的諸侯要小,但也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隨著西周的王制逐漸衰敗,為秦始皇家族走向歷史舞臺創造了機會,特別是西周最後的一個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視國家大事為兒戲的時候,大部分諸侯已經對西周王室喪失了信心,這也導致最後周幽王兵敗被殺。西周也隨之滅亡,但這時秦族的秦襄公審時度勢,奮起勤王,又親率大軍護送周幽王之子周平王遷都洛陽,建立東周。

    襄公的這次勤王是秦國在崛起之路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秦襄公是一個很有政治眼光和政治魄力的國君,他明白想要得到封賞就必須由周天子來封,所以當別的諸侯不去勤王,我去。不僅去了,打的還很有力。事後,周平王很高興,給了秦襄公兩樣東西,第一,封侯,從卿大夫直接封侯,至此秦族正式成為一方諸侯。第二,封地,這片地叫西戎之地,包括現在甘肅和陝西一大片的西戎之地。襄公勤王得到了兩個利益,一個是封侯,一個是封地,這對秦族來說是翻天地覆的變化。因為當時的諸侯用現在的標準來看,最少是個省部級的,過去的卿大夫頂多也就是個局級,等於秦族一下從局級提拔到了省部級。史書記載:“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襄公建國是秦國發展程序的一個界碑,秦族終於成為一個國,且跟諸侯平起平坐。但是,賞地是有了,但是其實這地實際上還被西戎佔著。周平王把一塊自己管不了,佔不住的地賞給秦國,地給你了,想要自己去打,你能打下來全是你的。表面上看這是一紙空文,但也有他的好處。天子無戲言,周天子把地封給你了,你就儘管去打,你是合法的佔有者。所以這一紙空文對秦襄公的作用也很大。

    提起姓氏,大家最先想起的是哪個姓氏呢?中國古代有過很多姓氏,有的發展到今天已經成了中國的大姓,但是有的姓氏的人卻越來越少,幾乎被人遺忘。不過這些變化也都是正常的, “贏”這個姓氏的人數到今天也變的特別少,根據統計現今只有四千多人姓這個姓氏,數量算是相當稀少了。

    第一點:改姓,很多贏姓的人都改姓了趙,也有一小部分的人改姓了秦。

    當年秦國擊敗了六國,六國貴族始終對他們懷恨在心,而且秦始皇晚年興建了許多宮殿,勞民傷財,百姓怨聲載道。當年秦國滅亡後,這些秦國的後人擔心六國中人會對他們進行打擊報復,都改隨了母氏,也就是改姓了趙。

    戰國時期的趙國原本也都是贏姓,後來趙國滅亡後,後人都改姓了趙。

    第二點:被屠殺。

    當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讓秦國的有錢人都移居到了咸陽,那時候贏姓的貴族幾乎都居住在咸陽,秦始皇去世後,秦二世繼位,為穩固自己的統治,殺害了很多贏姓的貴族。

    項羽當年進入咸陽之後,幾乎算是屠了咸陽城,贏姓的人自然不可能被放過,秦國的最後一個君主子嬰也被殺害,在這場屠殺中逃生的贏姓人非常少,並且這些人逃生後也都只能了隱姓埋名的生活下去。就像我們學過的桃花源記那樣,他們為了躲避六國的追殺,藏在了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

    所以贏姓的人這麼少,一是因為躲避六國的追殺而改了姓氏;二是因為當年眾多贏姓的人被項羽屠殺了,倖存的人很少。現在只有四千多人姓這個姓氏,據說這些人很多也都是後來重新改姓贏的,也有的是找到了家族很早的族譜,恢復了之前的姓氏。

    姓的起源,來自母系社會,最初是母姓,目的區別不同母親生的孩子,防止近親繁殖。

    氏的起源,是後來加的,因為子女越來越多,為了區別開,就有了不同的氏。

    打個比方,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這炎黃子孫就當是姓。但我們有不同的氏,就是為了區別各家各族。

    在上古夏商周三代,姓和氏一直不是一碼事,氏是從姓那兒派生出來。從漢代開始,姓氏混而為一。到現代,我們華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的氏代代相傳下來的。

    而且,上古三代的姓都有,氏不一定有,有氏的一般是貴族。因為氏的由來,就那麼幾種,居住地,封地,國號等等~所以,那時候,氏是比姓高階的。

    秦始皇的老祖宗姓嬴,後來某個祖宗被封在趙城,所以有了氏,趙氏。

    但是秦始皇他爹是姓嬴的,可能是因為他不是趙姓的嫡系?後來,他才給嬴政改了趙姓,所以秦始皇應該叫趙政。至於嬴政,因為他爹姓嬴,在古代父傳子,這是一種通俗叫法。如果書上記載,應該叫趙政。

    還有,他的兩個兒子,扶蘇和胡亥,並不是沒有姓,他們都姓趙,嚴格意義上,一個叫趙扶蘇,一個叫趙胡亥。至於為什麼書上直接記扶蘇胡亥,可能是因為尊敬?畢竟帶著姓氏說一個人的名字,顯得有點不尊。這個,你想想現實中對好友的稱呼就明白了。

    最後歸結一下,上古時期,姓是用來避免近親通婚的,同姓因為存在血緣關係,因此不能通婚;氏則是用來區別社會地位的,上層社會才有氏,普通百姓沒有,只有名。現在,無所謂了,統稱姓氏~

    所以,趙城才是秦始皇他們想要的紀念,只是歷史記載,沒有寫下秦始皇兒子們的姓氏,只用名字來稱呼,大概為了通俗或者避諱。

  • 2 # 嶽劍

    不是因為出生趙車而姓趙的,而是因為他的家庭本來就是姓趙氏。

    根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始皇的祖先造父,因平定動亂,立下戰功。於是周繆王賞賜造父一座城,即趙城。造父遂將封地名做為自己的氏,姓趙。在《秦本紀》末:“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所以,透過這段話我們應作這樣理解: 秦始皇姓趙是因為本身家族就姓,而不是因為出生在趙國,而姓趙的。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 秦始皇是秦莊襄王趙楚之子。當初莊襄王(在其還是王孫異人時)在趙國作人質時,娶呂不韋的姬妾,生始皇帝——因於正月出生,故名“政”。

    還有一個史實,就是無論是《史記·始皇本紀》還是《呂不韋傳》的資料中,都沒有稱呼秦始皇母親為“趙姬”,可見這個趙姬這個名字是司馬遷之後的人杜撰的。

  • 3 # 大黃扯點歷史

    首先要糾正一個錯誤,秦始皇是嬴姓趙氏,他姓嬴,趙是他的氏。

    姓氏最早起源於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於辨別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便於不同氏族之間的通婚。因此姓氏的產生,標誌著從群婚制到以血緣關係的婚姻制的轉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姓產生後,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而氏則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父子兩代不同氏。姓氏與人名一起構成了一個人的姓名。“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秦漢以來,姓氏合為一體。

    回到秦始皇的姓氏上。“嬴”是一個古老的姓,始於堯、舜時期。舜的臣子伯益“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舜賜姓嬴氏”。伯益的後代歷經夏商周三朝,其子孫後立過很多功勞。“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嬴多顯,遂為諸侯。”

    之後傳到造父。據《史記》載:“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因為造父給周穆王駕馬車,助穆王平定叛亂,勞苦功高,於是周穆王冊封造父於趙城,造父及其後代以邑為氏,這是嬴姓趙氏的由來,後世姓氏合一,因此造父也是趙姓的始祖。再往下傳,到了造父的侄孫非子,由於受周孝王封為附庸,續嬴氏祀,定居於秦地,史稱嬴秦。此後,非子的六代孫嬴開救周有功,受周平王封為諸侯,是為秦襄公,成了秦國的締造者。

    因此,秦始皇姓嬴,追根溯源來自於伯益;秦趙同源,這兩國都為嬴姓趙氏,趙氏源自造父;嬴秦一支從趙氏分離出來,源自於非子;嬴秦立國則始於秦襄公嬴開。

  • 4 # 楊朱學派

    秦始皇原名趙政。不是因為在趙國出生。而是因為秦始皇原本是嬴姓趙氏。

    先秦時代,姓與氏不同。姓是嫡出,氏是庶出。

    魯國國君的姬姓是嫡出,季氏是庶出。楚國羋姓、熊姓氏嫡出,項氏是庶出。

    秦國贏姓是嫡出,趙氏是庶出。秦始皇父親異人是秦昭王庶孫,是為趙異人。秦始皇當時名曰趙政。

    經過呂不韋活動後,異人認華陽夫人為母親。異人這個庶出別枝飛上枝頭變鳳凰。其子趙政也改名為嬴政。

    趙國國君宗族與秦國同宗。為嬴姓趙氏。

    鄙人若在先秦,則為姬姓楊氏。

    漢朝開始,為增加人口。鼓勵通婚。混淆了姓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平天國戰爭後期,為何有的將領會主動向清軍“乞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