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之溪

    答:管仲和鮑叔牙是正真的知己。他們同時輔佐齊國兩公子,屬於敵對狀態,到了最後,鮑叔牙還舉薦管仲給齊桓公姜小白,成就了齊桓公的春秋五霸的霸業。

    管仲和和鮑叔牙是春秋時期的齊華人。管仲是公子糾的師傅,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師傅。齊國國王齊僖公姜祿甫死後,齊國陷入內亂。齊襄公繼位,後來齊前廢公姜無知繼位,不到兩個月,發生內亂被殺。公元前685年,齊國在在外的姜小白和姜糾都在國外,但是小白離得遠,公子糾離得近,小白和師傅快馬加鞭,不停趕路,姜糾卻慢慢吞吞趕路。不管管仲怎麼催促,姜糾就是不聽。沒辦法,管仲只好自己提前出發跑到小白必經之路,埋伏好等小白車馬一到,瞄準就是一箭,小白受到襲擊假裝中箭,並安排下人大叫,公子白不行了。於是快馬加鞭,提前三天到達國都,登基為王,到了第三天公子糾,也到了,但是晚了,小白就把公子糾殺了,準備殺管仲時,鮑叔牙出來說:“主公不能殺他”,小白問這是為何,他差點殺了我?鮑叔牙說:“前面是各為其主”,現在他的主人死了,事就完了,陛下一定要重用此人。小白文問:他的才能如何,鮑叔牙說:“他的才能勝我十倍”。最終小白就信了鮑叔牙的話,重用管仲,最終開創了齊桓公的霸業。

    管仲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六大政治家之一。他在春秋時期就開創了,菸酒、鹽鐵專賣制度,開創了齊國商業。

  • 2 # 泉陽子

    管仲與鮑叔牙,絕對是真正的知己。

    歷史上有八拜之交,分別是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頗與藺相如的刎頸之交,角哀與伯桃的捨命之交,管仲和鮑叔牙的管鮑之交,陳重與雷義的膠膝之交,元伯與巨卿的雞黍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的生死之交,孔融和禰衡的忘年之交。這裡有八個典故,我們暫且不談,只說一下管鮑之交。

    管仲,潁上人,周穆王的後代,智慧過人,滿腹經世治國之道,後世諸葛亮就曾自比管仲樂毅,也可以看到管仲的才能。父親從小就對管仲寄予厚望,希望其光耀門庭。在其父親四後,家道進一步沒落,不得已外出謀生。從小就與管仲要好的發小鮑叔牙就與其一起合夥做生意,每次分錢時,管仲都會多拿一些。許多人就向鮑叔牙打小報告說管仲不厚道,鮑叔牙就笑著以管仲家有老母需要奉養為由為管仲說話解脫,從不以管仲為貪。

    後來,可能生意也做不下去了,管仲又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樹,當然,從政來錢也快點。於是管仲三次做了朝中小官,三次又被君長辭退,精神上肯定刺激不小。鮑叔牙就經常規勸管仲不要棄氣餒,你管仲的本事大者呢,是那些君長不賢明,是他們有眼不識泰山,並不是你管仲沒有本事。後來管仲去打仗,三次當了逃兵,鮑叔牙認為, 這不是管仲膽小,而是不願在那些權力鬥爭中白白送死,併為管仲辯解道, 管仲家有老母,需他奉養。

    正因為有了鮑叔牙這些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援和鼓勵,管仲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對未來也充滿了信心。兩人同時來到了齊國,當時的齊國國君是齊僖公,兩人也一步步的往上走。齊僖公有三個兒子,大兒子諸兒,次子糾,幼子小白。齊僖公安排管仲輔佐公子糾,安排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怕大兒子即位後會對兩個小兒子不仁。鮑叔牙對這個安排不太滿意,因為公子小白母親早亡,在宮中也沒有靠山,故而就託病不上朝。管仲勸說道,身為人臣,必盡君事,再說世事無常,何必在意這些。鮑叔牙解開了心中疙瘩,才欣然接受了這個任務。

    俗語道:“怕啥來啥”。齊僖公死後,大兒子即位,是為齊襄公。齊襄公荒淫無道,兩兄弟也猖狂外逃。公子糾去了大國魯國,公子小白去了一彈丸小國莒國(就是現在的莒縣)。

    後來,朝廷內亂,齊襄公亂中被殺,公子小白與鮑叔牙急忙返國,而魯國更是發兵護送公子糾回國,並派管仲帶一隊人馬路上截殺管仲,管仲射中小白,以為小白已死,其實是射中小白的衣鉤上。公子糾的軍隊放鬆警惕,不慌不忙的往齊國國都進發,不成想小白快馬加鞭早到國都,先繼承了君位。公子糾六天後才到都城,為時已晚,只得再回魯國。

    齊國發兵發魯,魯國不敵,殺害了公子糾,交出了管仲。

    至此,公子小白想讓鮑叔牙做丞相,結果鮑叔牙不依,極力推薦管仲,而小白此時還對管仲箭射自己懷恨在心,鮑叔牙極力規勸,小白才放下前嫌。鮑叔牙推薦管仲以後,自己甘願做他的下屬。果不其然,管仲之才那不是蓋的,把齊國治理的很好,輔佐小白在春秋首次稱霸,史稱齊桓公。

    從此,世人無不稱讚管仲之才,更稱讚鮑叔牙伯樂之才,更有善解人意之能。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管鮑之交。

  • 3 # 南山林叟

    管仲和鮑叔牙是真正的友誼嗎?

    人們一直把“管鮑之交”作為友誼的代名詞,然而,管鮑之間有真正的友誼嗎?

    先回顧一下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管仲,又叫管夷吾,少年家貧,和鮑叔牙合夥經商,獲利後,每次都拿大頭,鮑叔牙都謙讓大度,因此二人成為至交。後來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齊桓公)與管仲支援的公子糾爭奪齊國王位時,管仲箭射齊桓公,齊桓公假死逃生,回國繼位,鮑叔牙舉薦管仲為相,齊桓公任為上卿,尊稱“仲父”。

    有人說管仲從未把鮑叔牙當朋友,為了自己的弟子上位,就去暗殺朋友的弟子,公而忘私為國求賢嗎?事實證明公子糾顯然不如公子小白賢明,也許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吧。孔子曾經和弟子討論過管仲的品德。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意思是說:孔子說:“管仲這個人的器量真是狹小呀!”有人說:“管仲節儉嗎?”孔子說:“他有三處豪華的藏金府庫,他家裡的管事也是專職而不兼任,怎麼算節儉呢?”那人又問:“那麼管仲知禮嗎?”孔子回答:“國君大門口設立照壁,管仲也設立照壁。國君會見外賓時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裝置,管仲也有那樣的裝置。如果說他知禮,那麼還有誰不知禮呢?”可見管仲一不節儉,二不知禮,和鮑叔牙相比,不能稱為君子,或者說是一個才能超過品德的小人。

    有人說友誼是兩個人之間相互的真心付出。管鮑之間只是鮑叔牙個人在一直在默默地理解、付出、支援,也不見管仲為這友誼付出過什麼。管仲臨終,桓公欲以鮑叔牙為相,管仲說:“鮑叔牙善善惡惡,不宜為相”。有人到鮑叔牙面前挑撥離間。鮑叔牙說:“這正是我推薦仲父(管仲)為相的原因。可見鮑叔牙之所以幫助管仲是因為看重管仲之才,向桓公推薦管仲也不是為朋友謀官,而是為國求賢。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像是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管仲曾深感鮑叔牙的知遇之恩,曾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管仲之所以沒有在發達”以後“報答”鮑叔牙,是因為他知道鮑叔牙所思所想,鮑叔牙想要的不是管仲對他個人的“回報”,而是對齊國的回報。因而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百年後的孔子在指出管仲人品瑕疵的同時,也高度讚揚了他的豐功偉績: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直到2700多年後的今天,管仲仍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的稱呼。從這個角度說,管仲又是一個不拘小節的偉人。也許鮑叔牙這種愛才、敬才、為國薦才的坦蕩胸懷,才是管鮑之交產生的深厚基礎吧!

  • 4 # 有趣的小D

    管仲和鮑叔牙是真正的知己。

    管仲和鮑叔牙算是歷史上有名的相交知己了。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潁上人,潁上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潁上縣。

    他們年少就相識了,兩人往來頻繁。兩個人年輕的時候還在一起做過生意,管仲沒錢,投資的時候都是鮑叔牙拿的本錢,可分紅時,管仲卻總是要多佔一點便宜,有人看不慣管仲的行為,替鮑叔牙不平,但是鮑叔牙卻還為管仲辯解,說管仲這樣做也是因為家境貧寒,不是貪財。

    管仲在戰場上當了逃兵,大家就罵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又為管仲說話:管仲逃跑是因為家裡有老母親要侍奉,並不是怕死。

    再後來,管仲為齊國的公子糾效力,鮑叔牙為齊國的公子小白效力,兩人站在了對立面。在兩位爭奪王位的鬥爭中,管仲射箭擊殺小白,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腰帶,小白順勢裝死,騙過了管仲,繼而贏得了王位。

    公子小白上位後,管仲作為敵人成了階下囚,但公子小白懷恨在心,想要殺死管仲,鮑叔牙力保管仲,說:管仲的才能遠在自己之上,希望公子小白能夠任用管仲為相國。在鮑叔牙的勸說下,公子小白,也就是齊恆公重用管仲,在管仲在輔佐下,齊恆公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

    管仲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當初我很窮的時候,我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錢的時候我總是多分一點給自己,鮑叔牙不認為我貪財,他知道我很窮。我曾經為鮑叔牙辦事但是常常幫倒忙,鮑叔牙不認為我愚笨,他知道辦事有時機。我曾經三次當官不成,鮑叔牙不認為我是無能,他知道我沒有遇上好時機。我曾經三次上戰場三次逃跑,鮑叔牙不認為我膽小,他知道我還有個老母親。公子糾失敗,召忽自殺。我被困受辱,鮑叔牙不認為我無恥,他知道我不會為失小節和羞恥,而是為不顯功名於天下而恥。生我的人是父母,真正瞭解我的人是鮑子啊。

    《史記·管仲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他們的故事也留下了“管鮑之交”的美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燒鮁魚用先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