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凱恩斯

    中芯國際在資本市場長期不受待見,因為相比較於其他晶片廠商,中芯國際技術含量略低,中芯國際也表示,其在美股的存託憑證所佔其全球交易量非常小,還要在美國設立辦公室,而港股中芯國際也有上市的股票。兩處相權,從紐交所退市,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支出是非常合理的做法。如今是從主機板到場外,相當於創業板到新三板,中芯表示暫時不會贖回這些股票,股東繼續在美國新三板持有這些股票,這樣對於公司成本不高。然後集中力量打理港股上市部分股票,或者擴大港股這邊發行的股本。總之,無論是中芯國際自己表達,還是理性投資者觀察,這都和貿易摩擦沒什麼關係。

    有資料表明,過去一個月,中芯國際紐交所日均成交量18萬股,日換手率0.02%,而港股日均有3100萬股,日換手率0.6%。雖然日成交金額差距不大,但是活躍度並不相同,由於長期不被看好,如今中芯國際的股價大約是上市時候的1/3。中芯國際毛利率大約是臺積電的一半,研發級別上面也差了一截。

    不過要恭喜中芯國際在最近終於獲得了EUV光刻機,這個機器是去年年中訂購的,但是遺憾的是中途一場火災燒掉了前面那臺。眾所周知光刻機來自於ASML,荷蘭企業,但ASML的股東是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如今最新的機器是EUV光刻機,當然有貨先供應股東,之後在滿足其他廠商,全世界需求強勁,訂單排滿,不過能交付中芯國際也已經很不錯。

    EUV光刻機,採用波長為13.4nm 的紫外線,其使得5NM以下的晶片成為可能。但是光有光刻機不行,還需要技術,如今三星大約在努力攻克3NM晶片,臺積電在試產5NM,7NM晶片就是大家現在在用的大多數手機晶片,大部分來自臺積電。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小組研製出1nm製程工藝的電晶體,這也使得未來晶片迭代的路徑很清晰。大約下一代就聚焦在5nm。

    中芯國際獲得這臺寶貝光刻機之後,他將有能力生產10奈米晶片,當然如今還有一些技術距離,如今12奈米大概也在量產的路上(客戶匯入階段),14NM晶片量產已經很久,大約對應高通600系列(部分千元機的主力)。而國際上大多數晶片廠商,除了三星和臺積電,其他的晶片廠商聚焦的都是在10nm晶片的應用,比如英特爾,其如今依然是10NM的工藝,由於10NM以下即使有光刻機也不一定能成功,很多廠商放棄了繼續深入研發7NM晶片。中芯國際大約距離國際第二縱隊比如英特爾、聯電、格芯還有一代的距離。

    我們不知道中芯國際的7NM能不能成功,不過這段時間英特爾給出了7nm的晶片迭代計劃,是2021年。那麼如今研發投入方面遠遠不如英特爾的中芯國際,我們認為其若成功研發7NM大約需要至少3-4年。當然,我們的判斷比較主觀,也有可能不準確。

    至於華為的麒麟,如今看還是要依賴臺積電,不行去求老對手三星。不過讓人憂慮的是,如果臺積電和三星5nm進入量產,那麼這就意味著晶片行業可能迭代,ARM的V9架構有可能就要出來了,而華為如今是V8的架構授權。國際科技競爭殘酷。希望中芯國際,能夠研發投入力度再大一點。畢竟,無論資本市場什麼情況,中芯國際都是一個強有力的產能補充,如果技術到位的話。

  • 2 # 風生焱起

    中芯國際正式提出從紐交所退市,並已經得到董事會的批准掀起軒然大波,不過這背後恐怕無關貿易問題,而是自身戰略的問題罷了。

    中芯國際號稱是世界領先的積體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是中國內地技術最全面、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跨國經營的積體電路製造企業,其在2004年3月18日實現香港聯合交易所和紐約證交所同步上市。在2018年財報中,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33.6億美元,同比增長8.3%,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11.6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2%,實力較為強勁。這樣的一家企業,在當前背景下主動申請從美退市的確容易引人遐想。

    從其描述的申請退市的多種原因來看,其中包括兩大因素:第一,與全球交易量相比,中芯國際ADS交易量相對有限;第二,維持ADS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將帶來較重的行政負擔和較高的成本等。說到底,其實還是和許多中概念股一樣,在美股市場並不受待見,交投不活躍,認為自身價值被低估了,並可能考慮到國內資本市場尤其是科創板的火熱格局,不排除其從美股退市後的下一步就是回國內科創板融資上市,在特殊背景下回歸,還容易得到國內資本市場的”情懷“大力馳援,增強國內對其的認可度,以獲得更大的融資量和更高的市值!

  • 3 # 郭施亮

    中芯國際從紐交所退市,這與其戰略調整有一定關聯性,而在目前相對敏感的外部環境下,中芯國際選擇退市,這有戰略任務需求,但可能也與考慮調節成本、減少海外市場惡意收購等因素有關,而身處海外市場,難免會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退市或許是當下最佳選擇,或為自身股權保護創造出積極條件。

  • 4 # 經韜

    主要原因在於:主動退出,規避風險。

    中芯國際運營狀況很不錯

    2008年,中芯國際實現營業收入33億美元,實現利潤12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8.3%和4.2%。尤其是,該公司是國內為數不多可以代工10奈米晶片的企業。在華人被科技打壓深深覺醒的時候,中芯國際的企業增長前景一片光明。在美國退市絕對不是經營不佳的被迫之舉。

    預防被打壓風險

    目前,美國針對新興大國的科技打壓無所不用其極。最近前美國白宮戰略師班農揚言,要切斷某大國科技企業的在美一切IPO。去年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已經在考慮對某新興大國在美國納斯達克、紐交所、美國證券交易所的124、38、5家企業採取措施,作為戰略施壓的一張牌。

    不排除運用《反海外腐敗法》會計條例的透明性為由,直接由SEC對這些上市公司下手。也不排除與審計資料不透明為由,有PBAOC和SEC對做上市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制裁,進而間接打壓在美上市公司。在科技打壓後,金融施壓正在襲來,中芯國際的做法是規避現實風險,以退為進。

    國內和香港上市或更有希望

    雖然國內市場仍需進一步完善,但經濟充滿了活力,具有很大潛力。MSCI、富時羅素納入A股,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另外,香港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企業需要融資外匯,可以在香港上市。進一步增加大中國區的股市強度和深度。

    有一點必須明白,伴隨大國博弈的進一步深化,不僅科技需要自力更生,資本市場更需要穩健前行和獨立發展。以中芯國際為代表的科技企業已經看清大勢,做出決策十分正確。

    美國資本市場向來以開放、上市條件相對寬鬆吸引世界企業,但特朗普政府的這番折騰,已經讓資本市場風聲鶴唳了。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還有參與度,是美元吸引力的根基,但美國做法正在破壞自己的根基。

  • 5 # 資本新視角

    我個人感覺這個跟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有關,理由入下:

    1.目前國際形勢使然。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積體電路晶片製造企業,主要業務是根據客戶本身或第三者的積體電路設計為客戶製造積體電路晶片。中芯國際是純商業性積體電路代工廠,提供 0.35微米到28納米制程工藝設計和製造服務。榮獲《半導體國際》雜誌頒發的"2003年度最佳半導體廠"獎項。因目前中美貿易摩擦,加上中國華為受到美國國家以威脅國家安全為藉口,進行全面的“封殺”。尤其表現比較明顯的是晶片領域,因其技術含量高,研發週期長,有很強的技術壁壘,美國去年就是用晶片禁運來迫使中興通訊接受美國的制裁。目前在美國各大晶片設計及製造企業停止與華為的業務情況下,中國國家也早將晶片產業列為國家戰略性產業,扶持發展,以圖早日解決中國的缺“芯”之痛。由於中芯國際屬於晶片行業,對於中國而言,需要將其牢牢掌握在中國自己的手中,而它卻暫時在美國上市,顯然不符合中國目前的國家利益。在這樣的形式下,從美國退市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2.美國經商環境的迅速惡化。我們知道,自去年美國特朗普政府主動挑起貿易爭端以來,美國不斷敢於全球化的貿易市場,揮動著強權政治的制裁大棒對全球實體經營企業隨意打壓和制裁,也嚴重干擾了全球自由貿易的市場環境。在這樣的美國市場開展經營活動,已經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對待了。且中芯國際目前在美國上市,很大一部分股權掌握在美國投資者手中,將來存在著一定的被美國透過政治手段或經濟手段控制的風險。

    2.自身發展使然。在華為受到美國國家不公平對待,並對其進行經濟制裁的情況下,之前中芯國際透過美國上市,實現走出去,技術交流與引進這條開放合作與共贏的路已經很難走得通了。因此,在這種形式下,選擇退市迴歸中國內地股市,就顯得很有必要了。透過去年已經發生的“中興事件”以及現在目前正在發生的美國將華為列為“實體名單”來看,面對國家機器的干預的市場,就已經不再是一個開放的市場了,失去了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還繼續選擇留在美國股票市場就顯得沒有意義了。

    再聯想到目前除了華為外,中國另①科技公司大疆科技也被美國製裁了。看樣子,美國這種霸凌政治強壓手段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將持續存在。綜合以上2點,選擇退市,對於中芯國際而言,是一個好的選擇,也是一個不得不做出的正確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炙手可熱到無人問津,魔力鳥真的不再是豪門首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