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笑春風
-
2 # 小編虎哥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秋,獨攬大權的司馬昭命鍾會、鄧艾率軍分路伐蜀。
鍾會與蜀將姜維對峙於劍閣,另一路的鄧艾卻獨闢蹊徑,率數千精兵偷渡陰平,直入蜀境七百餘里,一路攻到成都。
當年十一月,蜀主劉禪放棄抵抗,率文武百官向鄧艾獻降,偏安42年的蜀漢政權就此覆滅。
01
因為滅蜀之功,身為主帥的鐘會被晉升為宰相,然而鍾會素來被司馬昭器重,此番竟然沒能奪得頭功,風頭反倒被年近七旬的鄧艾搶走,心中著實憤懣難平。
隨後在降將姜維的慫恿下,鍾會有了據蜀稱王的心思。
為了達到目的,鍾會勾結監軍衛瓘先誣陷鄧艾謀反,將鄧艾父子逮捕後送往洛陽等待司馬昭的發落。
他自己則實施劫持諸將,起兵謀反的計劃,不料中途出了差池引發了兵變,鍾會及姜維均被亂兵所殺。
因為蜀地距洛陽路途遙遠,待到鍾會死後,押解鄧艾父子的囚車尚在途中,鄧艾的部將得知主帥蒙冤,準備追上囚車將其迎回成都,再向朝廷申訴冤情。
而監軍衛瓘擔心一旦朝廷得知原委,必然自身難保,忙派心腹追上鄧艾父子,就地將其斬殺。
司馬昭得知鄧艾父子被殺後,下令將其留在洛陽的兒子們全部誅殺,家中的女眷及孫子全部流放到西域。
鄧艾,這個生前下不世之功的老將,屈死後卻落得這般境地。
對於坐實了謀反的鐘會,司馬昭卻顯出了超乎尋常的大度。
依據魏律,鍾會犯謀反之罪,應被誅滅三族。
鍾會死時年值40,尚未娶妻更沒有子嗣,只是將兄長鍾毓(已病死)的兩個兒子鍾邕、鍾毅收作養子。
當時鍾邕隨鍾會伐蜀,死於亂軍之中,但他的幾個兒子都還尚在人世。
一向殺伐果斷的司馬昭,對於鍾會的家族沒有斬盡殺絕,除了將鍾邕的兒子及鍾毅誅殺以外,鍾毓這一支的族人並沒有收到牽連,反而依然被授於官爵。
司馬昭腹黑心狠絕非善類,在處理滅蜀的兩位功臣上,他卻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對於並不確定謀反的鄧艾下手狠辣,對於證據確鑿的鐘會卻網開一面。
這一切,究竟是什麼原因?
02
這個問題,需要從兩人的身世背景說起,先說鄧艾。
鄧艾祖上,本是南陽新野一帶的大族,但到了他這一代已經沒落成平民。
大約公元197年鄧艾出生時,正逢群雄割據,他的出生地正是豪強覬覦的一塊沃土。
鄧艾幼年喪父,待到公元208年,曹操攻取荊州後,強令鄧艾及其族人遷徙到河南上蔡一帶屯田。
鄧艾因為家中貧困,只得以替人放牛為生,每到有高山大川之地,都要與同伴探討地形模擬戰事,時常被世人譏笑。
這樣的生活過了將近20年,鄧艾由放牛娃變成了管理屯田的小吏,這個職務雖然低微,但需要定期到洛陽去彙報業績。
無意間,他得到了時任洛陽太尉司馬懿的賞識,成為他的屬下,隨後被提拔為尚書郎。
司馬懿是一代梟雄,在他的提攜下,鄧艾憑藉早年間的努力,迅速成為司馬懿的臂膀。
鄧艾不僅在前期加強生產經營,為魏國聚集了雄厚的軍資,後期更是數次率軍征討,收降羌人、擊退吳軍、屢戰蜀將姜維,一躍成為三國後期實力耀眼的軍事新星。
身處逆境,更需要逆流而上,時刻為夢想而努力,因為命運的轉角往往不期而至,而你此前所有的付出,終將會在合適的實際讓你獲得更大的回報。
司馬懿死後,鄧艾仍然受到繼任者司馬昭的信任。
直至公元263年,67歲的鄧艾被任命為徵西大將軍,並率3萬大軍伐蜀,由此成就了這位逆襲將軍生命中的巔峰時刻。
03
再說鍾會。
和草根出身的鄧艾不同,鍾會出身於豪門世家,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鍾會的父親鍾繇,時任曹魏的太傅,在74歲那年生得一名幼子取名鍾會,因此對其倍加寵愛。
鍾會幼年就異常聰明,被世人視作“非尋常人物”,長大後更是博學多聞,年紀輕輕便已聞名天下。
公元245年,年滿20歲的鐘會便初入仕途,在朝中擔任秘書郎一職,4年後擔任中書郎。
就在當年,司馬懿父子發動高平陵之變,將曹氏宗族的核心人物曹爽及其黨羽誅殺,司馬家族成為曹魏集團的幕後執掌者。
而這一系列的政變中,鍾會作為司馬懿長子司馬師的幕僚,為其出謀劃策,深得司馬師倚重。
鍾會不僅善於籌劃,軍事才能也相當出眾。
幾年後,淮南有將領起兵謀反,司馬師正欲平叛卻在許昌暴死,鍾會便隨著司馬師的兄弟司馬昭前往徵征戰,戰績不俗。
鍾會最出彩的一次謀略,是協助司馬昭攻破了軍事重鎮壽春。
此戰中,鍾會展現出了他善於攻心的一面:
面對守衛嚴密的壽春城,鍾會沒有選擇強攻,而是借降兵之手給守軍將領寫信,恐嚇他們說如守不住壽春城,吳主孫權要將他們留在吳地的家人滿門抄斬,一番威逼之下,城內數千守軍出城請降,司馬昭隨後輕易就攻取了壽春城。
正是有了和司馬昭一起浴血奮戰的經歷,鍾會迅速成長為難得的青年將才。
司馬昭意圖伐蜀時徵求群臣的意見,眾人均以蜀地艱險而反對,唯獨鍾會站在司馬昭一邊,共同勘察地形,積極籌劃。
公元263年,籌備充足的司馬昭封鍾會為鎮西將軍,為三軍主帥,領兵10萬出兵斜谷、駱谷,踏上了伐蜀的征程。
04
綜合下來,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鄧艾是從底層成長為名將的,缺乏勢力根基,除了赫赫軍功和一把年紀,再無其他。
鍾會卻自幼長於豪門,無論是與曹魏集團還是司馬集團,他都與其保持著深厚的交情。
而且由於備受上層社會的認可,鍾會的名望、人脈、資源,都不是放牛娃出身的鄧艾所能比擬的。
起源於東漢末年的門閥制度,是三國時代諸多豪門世家聯姻的政治基礎。
當時的社會,士族免徭役,婚姻論門第,“士庶之際,實自天隔”。
鍾會這樣的家族,與朝堂上的權貴多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如果要對其滅門,難免會引起太多的連鎖反應,這對於試圖籠絡人心的司馬昭而言,是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基於這種現實,司馬昭只能對謀反的鐘會進行了處理,與之關聯的家族既往不咎。
而至於鄧艾,雖然沒有掌握他謀反的依據,但在滅蜀後他確有居功自傲的事實,而且他在朝中缺乏勢力,在其死後對他的家人處以嚴懲,一則可以對其餘的將領形成震懾,二則鍾會與鄧艾素來不合,此舉也算是對豪門世家的安撫。
儘管朝野上下都為鄧艾感覺冤屈,但迫於司馬昭的殺伐,卻無一人敢替他申冤。
直到公元273年,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成了晉武帝,這才下詔為鄧艾平反,並將他遠在西域的孫子鄧朗召回,任命為郎中。
然而此時,距離鄧艾父子屈死,已經過去9年了。
這當然不是孤例:
名門王允後人王凌,當初謀反是因為想廢掉曹芳,戰敗自殺。但後來司馬昭都敢殺皇帝了,王凌自然就沒罪過了,被司馬炎“大赦其家”。
諸葛誕造反失敗自殺,但他的後人也是平安無事,他的兒子諸葛靚卻沒有被清算,司馬炎還一度想封他當大司馬。
毌丘儉造反失敗,他的女兒毌丘芝,也是無事,嫁給了潁川太守劉子元。
戎馬半生,抵不過一尺門檻,可憐的鄧艾啊。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首先要理清一點,那就是鄧艾和鍾會都沒有滅門。鄧艾的情況據《三國志鄧艾傳》的記載為:
“艾父子既囚,鍾會至成都,先送艾,然後作亂。會已死,艾本營將士追出艾檻車,迎還。瓘遣田續等討艾,遇於綿竹西,斬之。子忠與艾俱死,餘子在洛陽者悉誅,徙艾妻子及孫於西域。”
就是說,鄧艾和他的所有的兒子都被殺了,但是,鄧艾的妻子和孫子被流放到了西域,並沒有完全斬盡殺絕。
而鍾會的情況,按照《三國志鍾會傳》的記載,鍾會本身沒有妻子家眷,在他督師滅蜀的時候,就有人根據這個問題提出“會單身無重任”,不建議鍾會擔當大任,被司馬昭否決了。
鍾會本身沒有孩子,他的哥哥鍾毓早死,他的幾個孩子交鍾會撫養。其中的鐘邕,和鍾會一起死於成都的變亂。而其他的幾個孩子鍾毅及鍾峻、鍾辿等都被抓下獄,本來要一起被殺,但是司馬昭以鍾家三代忠良的名義赦免了鍾峻、鍾辿,只殺了鍾毅。
從對雙方處理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出來,司馬昭對雙方的處理結果基本一致,禍只及本身。唯一不同的是,赦免了鍾家的兩個孩子,而這兩個孩子還都不是鍾會的兒子,是鍾會哥哥的兒子。
這相對雙方都是比較公平的,沒有誰偏誰向的問題。而赦免鍾會哥哥的兒子,有一個說法記載在史書裡,就是“或曰,毓曾密啟司馬文王,言會挾術難保,不可專任,故宥峻等雲。”也就是鍾會的哥哥鍾毓早就向司馬昭提醒過鍾會不可專任的問題,因此,司馬昭回想起鍾毓的忠心,因此赦免了他的兩個兒子。
根據我們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對待鄧艾和鍾會的處理,司馬昭的處理政策是一致的,沒有所謂的偏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