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宮殿君
-
2 # 澹奕
自然不一樣也不會一樣,影視作品中的養心殿要比現實中的養心殿華麗很多。而且劇中的養心殿只涉及正殿,而養心殿建築群的其他殿閣幾乎沒出現過。
雖然稱“殿”,養心殿卻並非單純的一座殿閣,而是乾清宮西邊兒的一整片宮殿建築群,佔地5000平方米。從清雍正帝開始,這裡就取代了乾清宮成為清朝的核心樞紐所在。
明朝時期,養心殿所在稱作“祥寧宮”,嘉靖帝將這裡作為休息與煉丹的地方。祥寧宮靠近乾清宮與御膳房,明熹宗時期魏忠賢開始,這裡成為了太監辦公的地兒。
滿洲入關以後將養心殿作為皇帝休息地以及宮廷造辦處。康熙帝駕崩後,胤禛作為嗣帝,為康熙帝執喪時期在養心殿休息與辦公。喪期滿了以後,也沒有再移居乾清宮,而是選擇留在了養心殿中。
從此,養心殿成為清帝的寢宮,清朝共8位皇帝在此辦公,其中三位於養心殿駕崩。
相對於規模宏大建造奢華的乾清宮養心殿的確要寒磣不少,不過佈局更加緊湊的養心殿也的確更便於辦公。在氣候寒涼的北方,養心殿比乾清宮也更加容易保溫取暖。
養心殿前的東暖閣是晚清慈安、慈禧兩宮垂簾的地方;西暖閣是皇帝看奏摺的地兒;後殿有不少殿閣,是皇帝的寢殿以及召幸妃嬪的宮室。影視作品中的養心殿,其實只不過是現實中養心殿的正殿而已。
-
3 # 無憂子Z
我想知道他為什麼叫做“養心殿”,而不是養腦殿、養眼殿、養肝殿、養胃殿、養腎殿呢?有誰知道的能不能告訴我啊。
-
4 # 趣觀歷史
謝邀。一般說來,電視劇中很少會涉及到養心殿,一般都是以外三殿和乾清宮居多。事實上,養心殿的真實地位不容小覷,在百年時間之中,這裡一直是大清的權力中樞,更有八位皇帝在此日常起居。不過這裡面還有個冷知識,養心殿曾是太監辦公之地。有點兒好奇?且聽子淵為君道來。
▲夕陽下的故宮角樓
養心殿位於紫禁城內廷中部偏西,是紫禁城最神秘的宮殿之一,自雍正皇帝入住開始,這裡就成為了清廷宮廷政治活動與政策決定中心,直至宣統皇帝退位前都一直是中國的權力中樞和政治心臟。據《國朝宮史》載:養心殿是“皇上宵籲寢興之所也。凡辦理庶政、召對、引見,一如乾清宮。”
需要指出的是,養心殿並非單一殿宇,這座複雜的建築群位於西六宮之南、乾清宮之西。乾清宮前西出月華門,為西一長街,月華門斜對面為琉璃隨牆門——遵義門(又稱“膳房門”),養心殿就坐落在遵義門之內。養心殿建築群是一座東西狹長的院落,佔地5000餘平方米,南北長63米,東西寬80米,是紫禁城中一座意義非凡的宮殿。
▲養心殿建築群平面圖
養心殿始建於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六月,萬曆二十二年曾對其進行過修葺。明嘉靖帝修建養心殿之初,只是將其臨時休憩之所,之後又被用於進行煉丹活動。嘉靖帝駕崩後,這裡恢復舊制,又成為了皇帝的閒居之所,因養心殿臨近乾清宮與御膳房,皇帝偶爾會在此地用膳。明朝天啟年間,養心殿逐漸成為明廷權利中心——由於明熹宗無心朝政,大太監魏忠賢為了更接近商論國家大政的外廷,便將養心殿作為自己的辦公場所,以便處理軍政事務,自此養心殿逐漸成為權力中心。
清軍入關後,順治帝延續明制將養心殿作為休憩之所。順治皇帝病逝養心殿後,康熙皇帝將其作為宮中造辦處作坊,專門製作宮廷御用物品,由內務府進行管理,後移至慈寧宮茶飯房,故這一時期史料通常稱養心殿為“造辦處”。康熙年間,養心殿造辦處薈萃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逐漸擴設匠作達61種,有“造辦處六十一行”之稱,造辦處制器的型別、工藝、材質、造型、紋飾等無一不體現了皇家禮儀、審美等需求,這代表了當時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最高成就。
▲康熙皇帝讀書像
康熙皇帝病逝於暢春園後,皇四子胤禎繼承皇位,在喪儀期間,胤禎以養心殿為倚廬。按《大清會典》規定,在為大行皇帝治喪的27日內,嗣皇帝應在倚廬身著喪服居住,27日後方能脫下喪服,入住正式寢宮(乾清宮)。然而當雍正皇帝服孝滿27天后,卻並沒有遵循這一規定,而是下詔通知內務府總管大臣,“持服二十七日後,應移居乾清宮,朕思乾清宮乃皇考六十餘年所御,朕即居住,心實不忍。朕意欲居於月華門外養心殿,著將殿內略為葺理,務令樸素。朕居養心殿守孝二十七日,以盡朕心。”因此在康熙喪禮完畢後,雍正皇帝便以養心殿為寢殿,開始了他十三年的帝王生涯。從雍正皇帝到末帝溥儀,清朝共有八位皇帝居住於養心殿,其中有三位皇帝駕崩於養心殿。
▲養心殿明間
雍正皇帝選擇養心殿為寢宮內含深意。正如前文所言,他要遵照中國古代喪禮,守孝之地必須簡樸,不能奢華。再者先帝在乾清宮居住了六十餘年,他居住於此,未免睹物思人,傷心難過。雍正帝這一反常做法,按其解釋勉強說得過去,但人們推測認為,雍正皇帝此時尚有不少潛在政敵,出於安全考慮才沒有入住乾清宮,而是選擇了建築格局更加嚴謹的養心殿。
另有一種說法則是雍正帝選擇養心殿,是出於方便考慮,養心殿在西六宮的最南面,和乾清宮只有一牆之隔,它不僅處於前殿和後寢中間,還和當時的軍機處相距不遠,對他處理朝政和生活起居來說,養心殿是一個比較適合的方便之地。相比於乾清宮,養心殿佈局更加緊湊,辦事效率更高,於是勤政的雍正皇帝便將養心殿作為他13年帝王生涯的居住之地。
▲雍正皇帝劇照
雍正皇帝入住養心殿後,在這裡勤勞處理政務,而乾清宮則用作接見大臣、節慶宴聚、朝會聽政和實行秘密建儲制度的宮殿。雍正皇帝在養心殿南側設立軍機處後,每日乾清門的御門聽政便不再每日舉行,而是改為每五六天或不定期在乾清宮舉行聽政朝會。從此,養心殿成為清廷最重要也最機密之地,並逐漸成為清王朝的政治權力中樞。除了日常起居之外,養心殿也會用於清帝接見外國使臣,比如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康熙帝就在這裡接見了羅馬教皇使臣嘉樂,親自接過嘉樂所進教皇表章後,親賜嘉樂若干衣物用具等,乾隆帝沿襲此種做法後,後世皇帝也都因襲不改。
▲養心殿東暖閣
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養心殿曾經歷過一次重修。養心殿正殿明間設寶座、御案,上懸雍正皇帝御書“中正仁和”匾額,寶座後設有書架,藏有歷代皇帝有關“治國”經驗、教訓的著述,專門供新皇帝閱讀。明間御座之後的屏風兩側,各有掛簾小門一個,分別寫有“恬澈”、“安敦”二字,由此穿過短廊,即到達皇帝的寢殿。東暖閣則為慈安、慈禧兩位太后的“垂簾聽政處”,慈禧太后就是在此得到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的“紅旗捷報”。西暖閣闢為數間隔室,有“勤政親賢”、三希堂、無倦齋、長春書屋、小佛堂、梅塢等宮室,其中三希堂曾存放著乾隆帝所藏三件稀世珍寶——王珣“泊遠帖”、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和王獻之“中秋貼”。
▲溥儀、婉容大婚劇照
宣統三年(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與宣統帝溥儀在養心殿舉行了最後一次朝覲禮儀,隨後清室宣佈遜位。溥儀成婚後,曾與皇后婉容在養心殿留下了許多合影。民國十二年(公元1924年),馮玉祥帶兵衝入紫禁城,將溥儀趕出了這座古老宮城。至此,這個見證了清代歷次內政外交、帝王崩逝、權力易主等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古老宮殿終於與封建帝制之間畫上了句號,永遠告別了皇權更迭。如今人們遊覽養心殿時,仍能從斑斑宮牆中感受出其歷史的滄桑與悠久。
參考文獻:
《定宗注略》《大清會典》
回覆列表
電視劇裡的養心殿基本上只還原了它的正殿,而對於其它地方,幾乎沒有涉及。
我們來簡單看看養心殿的格局(如下圖)
它呈一個“工字型”殿,前面是皇帝的辦公室,後面是他的寢室。
真正的家庭式辦公。
養心殿在明朝和清前期都是一個“不被注意”的角落,可從雍正皇帝開始,這裡幾乎成了國家的權力中心。
在這裡,先後有8位清朝皇帝生活過,而它也是紫禁城裡第一個安上玻璃的宮殿。
前殿長啥樣首先看養心殿的明間正中,有一寶座,上懸“中正仁和”匾。
它的東西各有暖閣,東暖閣曾是慈禧、慈安垂簾聽政的地方。
西暖閣,是皇帝的辦公室,在這裡,皇帝召見大臣、批閱奏摺,處理日常政務。寶座上方懸掛著雍正御題的“勤政親賢”橫匾及“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的對聯。
在西暖閣這兒,還有一個“溫室”,這是乾隆皇帝的小書房——三希堂,因希賢、希聖、希天之意以及藏有王羲之《快雪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而得名。
乾隆篤信藏傳佛教,他特意將西暖閣後面的一間書屋改建成仙樓佛堂,每天在裡面修行密法。
後殿長啥樣養心殿的後殿主要是皇帝的臥室,它共有五間,東西稍間為寢室,都有床,皇帝可隨意居住。
後殿兩側各有耳房五間,東五間為皇后隨居之處,西五間為貴妃等人居住。
在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時期,慈禧和慈安都住在養心殿,慈安住東邊的“體順堂”,慈禧住西邊的“燕禧堂”。
在寢宮兩側還有矮小的圍房,這是供妃嬪等人隨侍時臨時居住的地方。
整個養心殿佈局緊湊,在這裡可以完成國事、家事,堪稱古代版“soho”式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