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低頭沉默1

    6作為普通人,能夠一夜暴富當然是羨慕嫉妒恨啊,恨自己選錯專業入錯了行啊(┯_┯)。

    在中國,金融業一夜暴富可謂眾人皆知,這裡的“金融業”有特指,並不是指參與金融業的大眾,而是進軍金融業的莊家、大機構、操盤手、基金經理等,普通參與者借股票一句話就是:散戶大多是七賠二平一盈利。所以說金融業一夜暴富是有原因的,是踩著中小投資者倒下的屍體起來的。所以說利益大,風險也大,中小投資者很容易在其中成為陪葬,所以沒有專業技術指導和對形勢的預判,金融業謹慎進入。

    我說實話,也想過脩金融這一專業,但是金融業向來不是誰學的好、誰成績高,誰就會投資成功,投資成功的往往都是背後有巨大財力支撐的,所以我後來打了退堂鼓,金融也可謂吃人不吐骨頭,謹慎進入為上。

  • 2 # 張小帥說理財

    如何看待金融圈,這個問題對於折騰於金融圈近10年的人,我確實還是個新人,但是,卻深有感觸,分享一下。

    的確,金融圈的盈利能力確實非常高,利潤率能夠以倍數計算(不是百分比)。也就是如果條件機遇合理,則可能出現幾倍的盈利。這是為什麼呢?它應該是有它自己的法則的。

    首先,有一個適用於金融和賭博行業的理論叫極限財富理論。曾經有人講了個笑話,就是王少說他經過努力在他爸爸給他支援了40億元的情況下,掙了20億,變成60億身價。而路人甲聽到了笑而不語,拿出手裡的10塊錢,買了兩雙手套,轉身賣了20每個,變成40元身價,王少盈利能力是50%,而我卻是400%,不是我不會掙錢而是我沒有那麼多錢。所以,金融行業很多人或者機構是掌握極限現金的人,當一個人掌握著極限現金,你不再擔心你的投資能夠掙到多少可以消費的回報,更多的你的極限現金會改變一個群體的基本面(可以參考足量資金撬動一家上市公司,炒高再拋的惡劣手法),導致情況都會被你控制,如何會不盈利?不過惡劣的動基本面還是少的,但是改變人們的認知觀還是有的(例如某大型創投機構投了一個行業。一定會引來其他機構和個人的追捧)。

    另外,就是資訊的不對稱,很多人覺得金融掙錢其實他們掙得更多的是金融業的人透過金融這個人人不可或缺(很多人覺得我沒錢,我不需要,試想中低收入人群辦信用卡和房貸,以及社會扶貧基金以及社保)的行業的各類資訊的交叉和彙總,知道了很多人不知道的機遇和盈利點,而且他們還有機會募集到很多的錢,就更可以利用這些錢來盈利了,對嗎?

    以上兩條只是九牛一毛,喜歡的朋友可以細聊。但是金融並非洪水猛獸,應該是唯一一個不受社會變革(只要還是金錢社會不是完美共產主義)而影響的第三產業,只有它不斷革新適應社會新事物,但它一定不會消失,只要利用好了它,可以快速幫助社會發達,所以,金融是必要且有效的,但一定要加以規範,否則一旦利慾薰心,也會適得其反。

    我還是希望金融業能夠讓社會騰飛且大步向前。

    純粹個人意見,勿噴,如果感興趣可以關注私聊。

  • 3 # 一路隨走隨拍

    我不認為金融業是來錢最快的行業,金融業充其量可以算作經營和效益比較穩定的行業。

    看下茅臺2017年的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82.18億元,同比增長49.8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0.79億元,同比增長61.97%。60%多的淨利增速,銀行能比嗎?還有醫藥行業的暴利黑幕,有些藥品,幾塊錢的成本可以賣到幾十甚至幾百!銀行能比嗎?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總體盈利能力比較強,而且利潤數額巨大,與其機構眾多,員工隊伍龐大有著直接的關係。據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官方網站權威釋出資料,截至2017年7月,國內金融機構一級機構總數達到5359個,這只是設立的一級機構。以郵政儲蓄銀行為例,下設網點達4萬餘家。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15年全國共有金融從業人數607萬人。如果包括做著金融但不在冊的隱性人數,以及近幾年新增加員工,金融從業人員或可達到800萬。所以說銀行業的利潤是靠大規模“兵團”作戰獲得的。至於個別人在證券市場透過資本運作一夜暴富的事情,確實存在,但這樣的“餡餅”不會砸到普通百姓頭上,因為我們既沒資源也沒資訊。還有人通過當下如火如荼的網際網路金融積聚財富,不乏跑路者,此等違法的事情,普通百姓是既沒那樣的本事也沒那麼大的膽量!

  • 4 # 財經文化評論

    金融業從業人員的風光無限與壓力巨大並存。

    金融從業人員收入高與風險大同在。

    金融業從業人員一直被認為是高階大氣上檔次的職業,被人認為是白領甚至金領,但現實中卻往往並不如此。

    讓我們從金融段子看看金融生態的狀況。

    保險

    保險不保險

    一人幹保險

    全家不要臉。

    保險的人海戰術競爭,導致保險業務人員像傳銷人員一樣,動員全家幫忙營銷,形成全家總動員,一起賣保險之勢。而保險人員的死纏爛打多讓人們敬而遠之、望而生畏。很多人經常接到保險公司營銷人員的電話營銷,而且這種營銷還沒完沒了。筆者曾經在十年前的一次朋友聚會上認識一位保險公司業務員,十年來該業務員以每週兩次到三次的頻率給筆者打電話,每次都以半小時以上的時長給筆者講健康的重要和健康保險的重要,後來一看到這個電話筆者就頭疼。有報道,到2016年4月,中國保險公司總資產13.80萬億元,其中,產險公司總資產2.09萬億元,壽險公司總資產11.39萬億元,再保險公司總資產0.32萬億元,資產管理公司總資產0.04萬億元。保險業務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保險業務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保險從業人員的營銷也日趨白熱化。

    銀行

    銀行業務忙

    一人在銀行

    全家跟著忙。

    銀行的存款競爭,貸款業務競爭,歸根到底是銀行規模和利潤的競爭,是客戶的競爭,但最終都落實到客戶經理的業績競爭。客戶經理的業績壓力導致已經形成客戶經理家裡男女老幼齊上陣,一心只為拉存款態勢。一個人的工作成為一家人的責任和義務。一位南開大學金融專業畢業的女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來到京城一商業銀行的分行機關,就是這樣在分行機關的人員,也經常為存款任務而犯愁,有一天朋友聚會,這位女白領悠悠地說,如果自己能嫁一個富二代多好啊,一下子存款任務就完成了。朋友們就,你如果嫁給了富二代就不用拉存款了。在2015中國金融500強中就有241家銀行,2016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外本外幣資產總額首度突破200萬億大關。截至2016年9月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外本外幣資產總額為222.9萬億元,相比2011年末翻了一番。雖然現在取消了存貸款比例約束,但存款仍然是銀行業的主要的穩定的資金來源。拉存款仍然是銀行從業人員的主要任務。筆者曾經去一企業拜訪財務總監,總監說他的辦公桌上幾百張銀行從業人員的名片,分行長級人員就幾十張。

    信託

    信託難信託

    一人做信託

    全家像賊窩。

    信託業本來是透過信用方式實現資產託管和代理,而現在由於信託業的野蠻滲透,信託的信用需要重新審視。中國現代信託業自1979年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成立,也只有37年的發展時間,而直到現在仍然有68家我信託公司,截止2016年末信託資產規模突破20萬億,延續兩位數增長。未來信託公司分化加劇的趨勢必然會猛烈爆發,行業洗牌一觸即發。信託資管規模方面,主要是通道業務和同業業務擺。而增長規模最大的通道業務卻更像是偷偷摸摸,因為好多業務不能做的理直氣壯。

    證券

    證劵加槓桿

    一人做證劵

    全家跟著亂。

    股市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投機市場,有人形容為合法的賭場。但確實透過股市造就了一批百萬千萬甚至億萬富翁。讓人一夜暴富,但也讓許多人一夜破產。股災的觸目驚心至今仍然讓人心有餘悸。而以融資融劵為代表的槓桿融資,導致股市出現瘋狂過山車,瞬間的百萬富翁,頃刻間的傾家蕩產。全民炒股變成了全民的提心吊膽,膽戰心驚。愛恨就在一瞬間。

    基金

    基金像詐騙

    一人搞基金

    全家不安心。

    基金本來是平抑市場風險的平衡手段和方式,也是廣大百姓間接實現高收益的專家理財方式。但中國基金投資者的激進逐利願望逼迫基金經營者的強烈冒險行為,使基金成為投資風險的助推者。2015年中國基金行業管理的資產增長了87%,突破8萬億元人民幣,創有記錄以來最快增速。貨幣市場基金的資金飆升109%達6840億美元推動了這一增長。隨著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政府引導基金也迎來井噴式快速發展,在推動創業創新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重要作用。1截至2015年底,中國共成立780支政府引導基金,基金規模達21834.47億元,其中2015年新設立的政府引導基金297支,基金規模15089.96億人民幣,分別是2013年資料的2.83倍和5.24倍。但是人們對基金的風險還是很擔心,特別是私募基金,大多不能正大光明地銷售,而只以理財產品、銀行代理銷售的方式銷售,同時基金高風險投資的特性,也導致風險極大,我的一個朋友到基金公司任職,在2015年股災前的半年號稱掙了一輩子的錢,而一個股災則賠了兩輩子的錢,因為他把親戚朋友的錢都賠進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當初的獨行俠不放走納什,那麼納什和諾維斯基的組合會不會稱霸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