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經宋建文

    全球央行相繼降息,進入貨幣寬鬆週期,負利率時代已來臨,各國央行試圖透過加流動性來拉動經濟的增長,也是一種沒有選擇的選擇,對經濟的實際拉動效果有待觀察,不過在全球貧富分化本已嚴重的背景下,恐怕還會進一步加劇分化。

    一、全球已進入“負利率”時代

    今年以來,全球各國央行相繼進入降息通道。

    5月7日,馬來西亞央行宣佈將隔夜政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3%。5月8日,紐西蘭聯儲宣佈降息25個基點至1.5%,為紐西蘭歷史上的最低水平。5月9日,菲律賓央行下調關鍵利率25個基點至4.5%,此為2016年以來首次降息。

    6月4日,澳洲央行宣佈降息25個基點,基準利率下調至1.25%,並創歷史新低,為澳洲央行近三年來首次降息。6月6日,印度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公佈利率決議,宣佈將基準利率下調25基點至5.75%,並將貨幣政策立場由“中性”改為“寬鬆”,維持存款儲備金率4%不變。這是印度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息。

    7月18日,南韓、印尼、烏克蘭、南非在同一天宣佈降息。南韓宣獻布降息25個基點至1.5%;印尼央行宣佈降息25個基點至5.75%;烏克蘭央行宣佈主要利率下調至17%;南非宣佈降息25個基點至6.5%。7月31日,美聯儲降聯邦基金利率下調25個基點降至2.25%,這也是美國十年來首次降息。

    8月7日,又有三個國家加入全球降息大軍,印度、紐西蘭、泰國,其中印度已經是年內第四次降息。

    9月12日晚,歐洲央行宣佈,下調存款利率10個基點至-0.5%,為歐洲央行自2016年以來的首次降息。歐洲央行還宣佈自11月1日起重啟資產購買計劃,每月購買額為200億歐元,這意味著歐洲央行重啟QE。

    可以看到,今年以來的降息潮,可謂一波接著一波,不光是新興經濟體大幅降息,發達國家也在降息,已有14個國家進入零利率或負利率時代。

    二、各國央行為何相繼降息

    那麼為什麼今年以來,那麼多國家相繼降息,進行貨幣寬鬆呢?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全球的經濟下行風險加劇

    今年以來,全球各國經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行。一方面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受到朱格拉週期規律性影響,經濟擴張週期結束,整體經濟出現收縮,無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均顯疲態,而新興國家的高增速亦出現大幅回落。

    對經濟的擔憂也已經從經濟增長放緩惡化到了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7月份釋出的一份報告中再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分別將2019年和2020年世界經濟增速下調至3.2%和3.5%。

    第二,收益率倒掛,歐美前景堪憂

    今年以來,美債收益率多次出現倒掛,3月基和10年期收益率在3月份出現倒掛,2年期和10年期收益率在7月份出現倒掛,3月期和30年期收益率在8月份出現倒掛,從過去經驗看,美債收益率出現倒掛往往是經濟衰退的徵兆。同時歐元區也不太好過,英國國債出現倒掛,德國10年期國債負收益率加劇,義大利債務問題激化等等因素,都使得歐美經濟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同時美國製造業PMI降至50的榮枯線下方,也是實體經濟不振的強力訊號,並且,美國及歐洲經濟的惡化有向居民部門蔓延趨勢,這會進一步提升動搖經濟基礎的風險。使得歐美國家不得不進行“預防式降息”以延緩危機或儘可能的降低危機風險,美聯儲因為前幾年的縮表,將利率提升到了一個相對不低的水平,打出了降息空間,而歐洲央行本身已是零利率,利率操作空間小,只有進行QE。

    第三,降利大潮下的競爭式寬鬆

    一方面,歐美是全球主要消費市場,承載著巨大的商品貿易需求,在歐美經濟放緩的情況下,相繼開啟降息或量化寬鬆,必然會使其貨幣貶值,對其輸入商品的國家和地區出口會大受打擊,嚴重的會直接造成經濟危機,只能被動跟隨降息,在穩定幣值的前提下儘可能獲得相對貶值優勢,保證外貿的穩定。

    另一方面,其他國家都在降息,本國如果保持高利率,就會使得國際熱錢找到套利空間,在低利率國家獲得融資,然後湧入高利利國家進行套利,資金並未進入實體經濟中,而是在虛擬資本市場中空轉,造成惡性通脹,累積巨大的潛在風險,比如土耳其即是如此。

    兩方面原因,使得不少國家相繼開啟了競爭性寬鬆之路。

    三、貨幣刺激效果存疑

    雖然各國央行均採取了貨幣寬鬆的政策,但實際效果怎樣依然有待觀察。

    第一,流動性陷阱,當市場中的流動性寬鬆到一定程度之後,繼續釋放流動性帶來的正面效應就會遞減,落入流動性陷阱中,不但不能真正有效的拉動經濟,還可能適得其反。

    第二,政策空間有限,不少國家目前已經是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也就是說如果把錢存在這些銀行還要給你倒收錢,目的就是將資金引入到實體經濟中。但是在本身已經是負利率的情況下,經濟增長依然不濟,可利用的政策調整空間已經很小了。

    第三,貨幣寬鬆不是萬能,現在各國的寬鬆政策,其實屬於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策,增速放緩了就放水。但深入思考的話,會發現造成經濟衰退的原因是貿易保護和擴張動力不足,如果這兩個條件沒有改善,僅靠貨幣寬鬆收效甚微。

    四、降息恐將進一步加劇貧富分化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各國無奈降息,效果存疑,但是有一點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即寬鬆的貨幣政策,持續放水,會加劇貧富分化,讓富人更富,窮人更窮。所謂“富人在加息、窮人在通脹”即是如此。

    第一,資產價格決定,富人和窮人一般是由資產決定的,富人依賴於資產和投資實現增值,而窮人則主要是依靠工資。在貨幣持續放水之下,貨幣的價值必然會被大幅稀釋,富人的資產得到增值,而窮人獲得的收入購買力則大幅下降。

    第二,負債經營佔優,在貨幣寬鬆之下,企業家、有產者整體會受益,在低息、無息甚至負利率之下,經營成本降低,可以獲得擴張的機會,而通脹則可以提升經營的利潤空間,雖然通脹會進行產業鏈傳導,經營生產成本也會上升,但最終成的成本都會轉嫁至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是對窮人財富的一種掠奪。

    第三,流動去向影響,如果進行貨幣寬鬆,釋放出來的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那麼對整個宏觀經濟都會帶來正向的推動,包括出現溫和的通脹,所有人都受益,實體行業好轉,就業穩定,居民收入上升,步入新增長。但是如果釋放的流動性進入股市、樓市等行業進行空轉,實體調零,那麼窮人收入愈低,炒房投機的愈轉,分化加劇。

    因此,降息雖然是一副刺激經濟的藥方,但如果用藥不當,只會加劇社會的貧富分化,產生更大的矛盾,讓經濟形式更加複雜,這對全球各國急於透過放水來拉動經濟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

    對於普通人而言,在弱需求和寬貨幣之下,全球的資產回報率,長期來看是下降的,所以債券收益率也是一個長期下行的週期。負利率之下,對於普通人來說,可以考慮配置黃金資產,雖然黃金是無息資產,但在以前,黃金利率為0,債券利率為正,而在債券進入負收益後,黃金收益率依然為0的背景下,實際上黃金的價值是上升的。

    五、地區貧富差距也將拉開

    除了各經濟體貨幣放水帶來的貧富差距擴大化,不同國家與地區間的差距也將拉高。

    第一,利率調整過度風險,各國央行相繼降息,有開啟競爭性降息,部分國家一年內超過四次降息,比如印度。有些國家一次降息達到325點,比如土耳其。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國家過度追求經濟增長率,導致利率政策調整過陡,可能會帶來資本的過度流動,造成金融危機,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國家可能會一蹶不振。

    第二,貿易結構調整風險,對於出口導向型的小國家或地區,依賴於出賣廉價的勞動力賺取美元外匯,一方面,其他實力較強的國家透過降息的方式提升出口競爭力,對依賴出口小國或地區,出口貿易會造成致命的打擊,同時美國的持續降息,又會使得外匯保值管理難度加大,當失去出口支柱後,較容易發生經濟危機。

    第三,資本流動危機風險,美聯儲假如開始大幅降息,甚至如白宮所宣稱的降至零利率並重啟QE,將會造成巨大的流動性氾濫,但美國會將這種流動性輸出,造成部分地區資產價格泡沫,而這些地區為抑制泡沫就被迫升息,熱錢湧入,獲得息差套利。然後美聯儲再加息,熱錢迴流美國,造成這些國家資產價格崩盤,一貧如洗。

    因此,雖然現在看來各國為應對經濟下行而作出寬鬆的貨幣政策,均為積極之舉,但在各國博弈的過程中,未來經濟的走向,利與弊的權衡,結果的好壞,均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皆是未知。

    總結:

    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壓力之下,各國央行相繼降息,歐洲甚至祭出了重啟QE的大招,但受到經濟週期規律及當前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影響,寬貨幣帶來的實際效用可能較為有限。而過度寬鬆會造成流動性氾濫,可能無助於經濟增長,無產窮人收入不能同步提高,資產價格上漲及貨幣貶值將會使生活更加艱難,富人則可以利用低息條件獲得更多優質資產,貧富差距會繼一步擴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牌有些什麼保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