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立志成蟲

    個人對兵器是外行,只能說幾句外行話了:步槍在1900年以前是各國軍隊裡最常見列裝率最高的武器,那時候步兵的武器大不了再加上機槍,重火力則有炮兵提供。軍隊對步槍的依賴程度太高,而且那個時代的步槍是手拉栓式,放一槍需要退子彈殼再推上下一顆子彈,射速低意味著拉槍栓時很容易被敵人的子彈擊中,那就必須保證高命中率,槍管要長,步槍的槍身自然也長,為了殺傷力,步槍的口徑比今天的步槍口徑也大。步槍還可以上刺刀近身白刃肉搏,所謂“一寸長一寸強”。武器發展到今天,步槍在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有限,而且今天的步槍打完一個彈夾既可以單發點射也可以連射,不是過去手拉栓式的步槍因射速太低對命中率和殺傷率要求嚴苛,承擔的普遍是100米甚至50米以內的近距離殺傷任務,所以步槍槍身縮短了,用刺刀白刃格鬥的機會太少了,小口徑步槍是今天單兵武器的主流

  • 2 # MrLonely59532949

    是因為交戰方式改變了。

    一戰的步槍平均長度最長,長的主要是槍管部分,這樣可以使全威力的步槍子彈彈道更穩定,飛得更遠。這是因為一戰主要是塹壕戰和密集衝鋒或者散兵線衝鋒的天下,交戰距離普遍是五百米以上到千米左右,雙方經常隔著大片大片的無人區對射,對子彈的射程要求高,自然需要長槍管和大威力子彈。

    間戰和二戰期間,步兵戰術進一步發展,塹壕戰基本消失,步兵在歐洲戰場不僅以裝甲為掩護進行各種快速穿插迂迴,還會登上飛機進行空降作戰,這時的交戰距離也大幅縮短,長槍管大威力的武器很多時候不便攜帶,就出現了kar98k型(卡賓型),李恩菲爾德smle型這類短步槍,以及劃時代的發明——使用中間彈種的stg44突擊步槍和m1a1卡賓槍。

    冷戰前中期,這時候基本各國都參照中間型槍彈的理念裝備了突擊步槍,戰術也基本都是步兵裝甲車輛衝擊,然後下車交戰,交戰距離越來越短。槍長和槍管長度自然進一步縮短,主要的作品就是大名鼎鼎的ak槍族和ar槍族,值得一提的是法國famas為代表的步槍為了步兵在戰鬥車輛內的空間寬裕而設計成了無託結構,這一點也被中國的95式參考。

    冷戰後期至今,為了確保步兵作戰的彈藥攜行以及射程需求不高等原因,各國子彈口徑進一步縮小化,除了蘇聯沒有對制式步槍結構作全新設計以外,各國都重新設計使用了小口徑步槍,總體趨向多樣化用途設計,很多可以自由更換槍管的設計被應用,槍支的長度也就多樣化起來,這一類的代表是美國的scar步槍。

  • 3 # 紅色手電筒

    首先一個,現在的步槍火力比原來的步槍要強了很多。

    一戰二戰時期的步槍大部分是手動步槍,要用手來完成退殼上膛等一系列的機械動作,射速很慢,一般一分鐘只有10-15發,半自動可以有40發每分鐘,戰鬥發生的距離一般在400米以內。

    手動步槍是從老式的滑膛槍發展而來,老式步槍那時候使用的戰術還是那種排隊槍斃,這個也沒有辦法,當時滑膛槍的彈丸還是球形的,彈丸飛到200米以外就不知道飛到哪裡了,所以當時的滑膛槍基本上都是開幾槍,然後就是刺刀衝鋒了。

    隨著彈藥的發展,金屬定裝彈,流線型彈頭的使用步槍子彈的精確度和射程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當時還是認為步槍的射程越遠越好,槍管在一定的範圍上,槍管越長,彈頭的初速越高,射程越遠,所以手動步槍的長度和它們的前輩相比沒有多少降低,而且還都有一把長長的刺刀,那個時代的步槍包括毛瑟98,莫辛納幹,什麼的加上刺刀的全場都有1.7米左右。

    不過經過一戰和二戰的實踐,人們發現,步兵的交戰距離基本上在400米以內,同時還是提高火力,就是最好還是看誰能在短時間內向對方噴最多的彈頭,誰就能打到對方,所以現在的步槍都是越來越短,但是射速提高。現在的步槍尤其是突擊步槍通常全槍在1米以內,刺刀的長度也是縮短到30釐米左右。

  • 4 # 黑鬱金香966

    步槍長度變短,是人類戰爭不斷髮展的結果。

    一戰時期,步槍是栓動式單發步槍,發射的是全尺寸彈藥,有效射程大都在800米到1000米。那個時候步兵戰術就是對射,需要步槍較大的射程,自然槍管就會比較長。

    一戰期後期,法國和沙俄就有人設計出來自動步槍,但全尺寸彈藥後坐力太大,全自動射擊沒打幾槍,槍口已經指向天空了,所以作罷。

    到了二戰,裝甲部隊異軍突起,城市巷戰此起彼伏,雙方交戰距離一下子縮短了,雖然衝鋒槍火力密度大,但射程短、精度不佳,野戰條件下不如步槍。於是,德國率先出現了使用中間型槍彈的突擊步槍,有效射程只有300米,遠距離的就點射,近距離的就掃射,比衝鋒槍打得遠、打得準;比步槍後坐力小,射速高。

    二戰結束後,各國都在研製突擊步槍,也就有了當時的全球六大步槍。

    現今,反恐戰爭如火如荼,需要近距離火力猛、中距離精度好、槍身短小方便、殺傷力高(打穿防彈衣的能力,因此衝鋒槍就不再吃香了),突擊步槍的發展趨勢自然是愈發短小了。

    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發現,沙漠環境下作戰,5.56㎜的彈藥射程不夠,還是需要7.62×51㎜彈藥。畢竟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裡,需要賦予步槍射程遠威力大的特性才好用。

    武器裝備發展,和戰爭環境的變化有關。如果戰爭需要,步槍還會有其他的變化以適應戰爭環境。

  • 5 # 瘋狗的輕武

    槍械的交戰距離越來越近啊,而且武器越來越豐富啊。以前是步槍+機槍+大炮三核心。而機槍和炮又貴又重,沒辦法伴隨步兵。所以當你沒有支援的時候一杆500米外也能打準的玩意是你的依仗。所以槍管在步兵力所能及範圍內儘可能長,而且也方便拼刺。

    但到了後來,隨著機械化,迫擊炮,槍榴彈,班用機槍,通用機槍,坦克,航彈,自走炮之類的遠端火力越來越普及。步兵交戰距離越來越短,二戰當中95%槍彈傷亡都發生在300米之內,那你說要那麼長管子幹嘛?近距離突發交戰時候能解決300米之內的精準灑水就行。

    所以嘛,後來管子越來越短,射程也不需要子彈大裝藥,子彈也越做越小,省的後坐力hold不住。而且隨著發射藥的改良,短管子打出去的子彈也能有不錯的初速,尤其是彈頭輕的小口徑

  • 6 # 區域拒止

    圖為著名的莫辛納甘步槍,可見其長度非常誇張

    或許很多人都比較疑惑,為何二戰的步槍那麼長,現代自動步槍長度卻大大的縮短了,其實這裡面牽扯的東西太多了,簡單的歸納為兩點。一個是使用的子彈不一樣,還有就是戰術要求也不一樣了。

    圖為我軍95式自動步槍,可以看出整槍十分緊湊

    二戰的時候,大家基本上都在用非自動步槍或者是半自動步槍,而子彈也是全威力步槍彈。這種子彈長度要遠比現在的中間威力彈要長的多,舉個例子,蘇聯二戰時期莫辛納甘用的是7.62毫米乘54彈,而這款子彈在二戰時期的步槍彈裡面還算短的了。後來專家發現,二戰中絕大多數步兵的交戰距離在400米以內,而二戰步槍子彈飛出去3公里依然還有殺傷力,明顯的威力過剩啊。於是就改成了中間威力槍彈。

    圖為中國新一代5.8毫米小口徑步槍彈

    還有一點,隨著時代的進步,自動步槍是步兵必然的選擇,如果選用全威力彈,在自動模式下極難操控,比如美軍早期的M14,採用7.62毫米乘51彈,後坐力巨大,自動模式根本沒法射擊。隨著高效速燃發射藥的普及,即便採用很短的槍管,發射藥也能充分燃燒,在加上中間威力槍彈帶來的體積紅利,各種零件的體積也大幅度縮小或者是縮短。所以現代自動步槍的長度要遠低於二戰時期的栓動步槍。

  • 7 # 戰壕

    主要就在於作戰樣式變了,一戰二戰中的步槍使用的普遍是全威力步槍彈,雖然火力弱,但是威力大射程遠,為了足夠的精度往往也需要較長的槍管。而後來,自動步槍、突擊步槍開始出現,而且機械化開始成為了發展方向,所以步槍都在朝著短小化發展。

    一戰二戰中各國是用的主要還是老式栓動步槍,使用全威力彈藥,而且當時各國都很注重遠距離射擊,所以步槍都有很長的槍管,所以總體長度也就很長。比如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普遍比很多日軍士兵還要高。

    而在冷戰之後出現的自動步槍、突擊步槍等,其實長度也不算太短,完全是可以和之前的老式步槍相比的。比如美國的M14步槍,比利時FN FAL步槍等,長度都是比較長的。但是此時戰爭樣式已經大大變化了,步兵班組的火力已經明顯提高,機槍、榴彈發射器、火箭筒等都裝備給了步兵部隊,而且交戰距離一般也是在400米左右,更需要的是火力。

    最關鍵的就是機械化作戰的需要了,大尺寸的步槍在進出載具時比較不便,比如美軍的M16系列步槍,長度太長,在車內使用非常不便。於是此時各種卡賓槍(也就是短步槍)開始出現,比如美軍的主力步槍就是M4A1卡賓槍。還有一些國家直接設計了無託步槍,比如中國的95式、英國L85等,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機械化作戰更加便利。

  • 8 # 西窗聽雨9

    同等發射藥,子彈口徑決定槍管的長度,槍管長度決定射程。大口徑槍械一戰二一戰到現在槍管長度並沒從本質上縮短。九五和中正式口徑倍數也沒多大改變。常規步槍基本保持80-100倍。現代步槍比二戰短小根本上是縮小口徑和機械加工帶來的福利。再多的都是扯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述熊貓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