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波波美食匯聚

    油菜霜黴病是中國各油菜區重要病害,長江流域、東南沿海受害重。春油菜區發病少且輕。油菜幼菜受害,子葉和真葉背面出現淡黃色病斑,嚴重時苗葉和子莖變黃枯死。該病主要為害葉、莖和角果,致受害處變黃,長有白色黴狀物。花梗染病 頂部腫大彎曲,呈“龍頭拐”狀,花瓣肥厚變綠,不結實,上生白色霜黴狀物。葉片染病 初現淺綠色小斑點,後擴充套件為多角形的黃色斑塊,葉背面長出白黴。

    [發病規律]

    本病由寄生霜黴真菌蕓薹屬專化型侵染所致。病菌孢子囊萌發的溫度為3-25攝氏度,16攝氏度有利病菌侵入,24攝氏度有利病菌生長髮育。病菌孢子囊形成和侵入需要有水滴和露水。棚室內冬季密閉性較強,晝夜溫差大、溼度高,因此結露時間越長,對發病越有利,連陰雨天氣或澆水後不及時放風,栽植過密或偏施氮肥,均會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1)種子和棚室消毒 藥劑拌種。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按幹種重量0.3%摻拌。也可用50%福美雙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拌種,藥量為種量的0.4%。有條件的,

    移栽前用5%百菌清粉塵劑噴粉消毒,每畝用1千克。

    (2)栽培防病 合理施肥、澆水,避免大水漫灌,適時中耕鬆土。室溫超過25攝氏度時及時通風並降低溼度。發現重病葉隨時摘除,收穫後搞好田園衛生。

    (3)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用百菌清粉塵劑噴粉(用量同上)。或選用40%疫黴靈可溼性粉劑200倍液、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重點噴葉背。

    病害/蟲害名稱:

    油菜霜黴病

    分佈與為害:

    全國各油菜產區都有發生。三種油菜型別中,白菜型油菜發病最重,芥菜型油菜次之,甘藍型油菜最輕。本病由寄生霜黴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ies]真菌侵染所引起。一般發病率為1O%-30%,嚴重時達80%以上,種子含油量降低0.3%-10.7%。

    症狀/形態特徵:

    葉片正面上病斑淡黃色至黃褐色片背病斑上生有霜黴層,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莖和花序發病後腫大彎曲呈“龍頭”狀畸形,滿生霜黴層。花瓣變綠,長期不凋謝,也不結實,嚴重時全株變褐色枯死。

    發病規律:

    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殘體上、土壤中越夏。秋季卵孢子萌發,侵染秋播幼苗。冬季溫度下降至5℃以下時,病菌以菌絲或卵孢子在寄主病組織內越冬。來年氣溫回升至10℃左右,病組織上又產生孢子囊傳播再侵染,引起花序、花器、角果等部位發病。一般氮肥施用過多、過遲,或株間過密、鬱閉溼度大發病重;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田間溼度大發病加重;早播比較晚播發病重。

    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 與禾本科作物輪作l-2年,或水旱輪作;選用抗病品種;增施磷鉀肥,清溝排水,適時晚播,花期摘除中下部黃病葉,減少病源,有利通風透光。2.藥劑防治 初花期病株率在10%以上時,用72%杜邦克露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1:1:200)波爾多液,或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25%瑞毒黴可溼性粉劑300-600倍液,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

    油菜白鏽病

    [症  狀]

    從苗期到成株期都可發生,危害葉片、莖、花、莢,葉片發病,先在葉面出現淡綠色小點,後變黃綠色,在同處背面長出白色隆起的皰斑,一般直徑為1-2毫米,有時葉面也長皰斑,發生嚴重時,密佈全葉,後期皰斑破裂,散出白粉。莖和花梗受害,顯著腫大,紐曲像“龍頭”,也長白色皰斑,種莢受害腫大畸形,不能結實。

    [發病條件]

    此病適於低溫高溫的環境條件,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質粘重,澆水過多,偏施氮肥過多的地塊發病均較高。 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及時間苗,加強通風透光,嚴格剔除病苗,當出現“龍頭”時及時剪除,集中燒燬。

    [藥劑防治]

    一般在苗期和抽薹期各噴1-2次藥,在多雨年份,尚需適當增加噴藥次數,常用藥劑有5%二硝散可溼性粉劑200倍液,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800倍液,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800倍液。

    病害/蟲害名稱:

    油菜白鏽病

    分佈與為害:

    全國各油菜產區都有發生。以雲南、貴州等高原地區和長江下游的省市發病較重。本病由白鏽菌[Albugo candida (Pers.) Kuntze]真菌侵染所引起。流行年份發病率達10%-50%,減產5%-20%,含油量降低1.05%-3.29%。除為害油菜外,還為害其他十字花科蔬萊。

    症狀/形態特徵:

    葉片表面生淡綠色小病斑,葉背面病斑處長出白色泡狀斑,即病原菌的孢子堆。後期泡斑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狀的孢子囊。莖和花序上也可生白色泡斑,並腫大彎曲呈畸形。

    發病規律:

    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殘體上、土壤中和種子上越夏、越冬。秋播油菜苗期卵孢子萌發產生遊動孢子,借雨水濺至葉上,在水滴中萌發從氣孔侵人,引起初次侵染。病斑上產生孢子囊,又隨雨水傳播進行再侵染。冬季以菌絲或卵孢子在寄主組織內越冬。白鏽病是一種低溫病害,只要水分充足,就能不斷髮生,連續為害。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

    防治方法:

    參照油菜霜黴病的防治方法。

    菌核病

    春季是油菜菌核病盛發期,尤以春雨多的年份易流行,更要精心治好此病 。根據我們的經驗,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清溝排漬。春季雨水增多,油菜田易遭受漬害,輕則影響油菜根系的呼吸作用與吸收能力,重則造成油菜爛根爛莖,影響產量。且因田間溼度大,易發病流行。因此,及早清溝降漬尤為重要。

    二、中耕鬆土。在油菜現蕾至開花期中耕培土2-3次,可切斷菌核抽生的子囊果柄,壓埋子囊盤,對減輕病害發生有明顯作用,還能控制雜草的生長,也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

    三、適時打老葉。於油菜盛花至終花期,及時把黃、老病葉摘除,以減少病源,並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打老葉應在晴天露水乾後進行,打下的老葉帶出田外銷燬。

    四、增施鉀肥。春季給油菜增施鉀肥,可增強抗病能力,在2月下旬-3月上旬進行,畝用氯化鉀5-6公斤,選擇晴天下午對水澆施油菜根部。也可在現蕾至開花期,根外噴施磷酸二氫鉀。

    五、藥劑防治。重點是感病品種田、連作田、低窪田及偏施氮肥長勢過旺的菜田。於初花期至盛花期田間病葉率8%-10%、病莖率1%時施藥,畝用40%多菌靈膠懸劑150克,對水50-75公斤噴施,隔7-10天再噴一次。噴藥時應噴在油菜中下部莖葉上,以提高防治效果。

    病害/蟲害名稱:

    油菜菌核病

    分佈與為害:

    全國各油菜產區都有發生,南方冬油菜區和東北春油菜區發生較為普遍。本病由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vum (Lib.)de Bary]真菌侵染所引起。一般發病率為10%-30%,嚴重者可達80%以上,減產加10%--70%,粗脂肪含量降低1%-5%。除為害油菜外,還為害十字花科蔬菜、菸草、向日葵和多種豆科植物。

    症狀/形態特徵:

    油菜各生育期及地上部各器官組織均能感病,但以開花結果期發病最多,莖部受害最重。苗期病斑多發生在地面根莖相接處,形成紅褐色病斑,後變枯白色,組織溼腐,上生白色菌絲,後形成不規則形黑色菌核,幼苗死亡。成株期先在下部葉片發病,病斑圓形或不規則形,暗青色水浸狀,中部黃褐色或灰褐色,有同心輪紋。莖上病斑長橢圓形、梭形、長條形,稍凹陷,淺褐色水浸狀,後變白色。溼度大時病部軟腐,表面也生白黴層,後生黑色菌核。後期莖表皮破裂,髓部中空,內生許多黑色鼠糞狀菌核。花受害後,花瓣退色。角果感病產生不規則形白色病斑,內外部都能形成菌核,但較莖內菌核小。

    發病規律:

    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病株殘體、種子中間越夏(冬油菜區)、越冬(春油菜區)。菌核萌發產生菌絲或子囊盤和子囊孢子,菌絲直接侵染幼苗。子囊孢子隨氣流傳播,侵染花瓣和老葉,染病花瓣落到下部葉片上,引起葉片發病。病葉腐爛搭附在莖上,或菌絲經葉柄傳至莖部引起莖部發病。在各發病部位又形成菌核。菌核經越夏、越冬後,在溫度15℃條件下萌發,形成子囊盤、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侵入寄主最適溫度為20℃左右。開花期和角果發育期降雨量多、陰雨連綿、相對溼度在80%以上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流行;偏施氮肥、地勢低窪排水不良、植株過密發病都較嚴重;芥菜型、甘藍型油菜比白萊型抗病。

    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 選用抗病品種;水旱輪作或與大、小麥輪作;清除病殘體,秋季深耕,春季中耕培土,摘除下部老黃葉,並帶出田間;多施鉀肥或草木灰,開溝排水。2.藥劑防治 花期用40%菌核淨可溼性粉劑l000-15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l5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l-2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漫中有哪些性格各異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