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伊耆角木

    曹仁的官職是徵南將軍,于禁的官職是左將軍。關於曹魏陣營中四方(前後左右)將軍和四徵(徵東征南征西征北)將軍孰高孰低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我的觀點是:平級,區別不過在於組織關係究竟是隸屬中央還是地方軍團。

    首先要清楚,漢末三國,將軍序列的官職都有些什麼。分為明號將軍和雜號將軍兩種,明號將軍常設,是朝廷固定有官職。而雜號將軍不是常設,會根據臨時需要設定。明號將軍以大將軍為首,其次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和衛將軍。再低一等為四方(前後左右)將軍。雜號將軍就比較隨意,如破虜將軍、討逆將軍、驍騎將軍、折衝將軍等等。而雜號將軍中地位最高的是四徵四鎮四平四安將軍。其中尤以四徵將軍為最高。以曹魏為例,徵東將軍對抗東吳江東部分,徵南將軍對抗荊州部分,徵西將軍對抗蜀漢益州部分,徵北將軍對抗匈奴、遼東等。都有獨立節制一方州郡的權力。

    所以區別也就很清楚了,四方將軍在國都,需要時率軍出征(如左將軍于禁在襄樊之戰時就是統帥七軍前往樊城救援)而四徵將軍是駐守各方的地方軍團首領(如曹仁就是鎮守樊城的抵抗荊州的主帥)。並不存在上下級隸屬關係。

    那就要討論四方將軍和四徵將軍孰高孰低,其實遍查史料並沒有明確的說法,那就只能看武將升遷軌跡。但查閱了曹魏主要武將,會發現既擔任過四方將軍又擔任過四徵將軍的人非常少。往往都是由一般的雜號將軍晉升四方(或是四徵將軍),再晉升驃騎、車騎、衛將軍甚至大將軍。真正擔任過這兩種將軍我查下來只有三人:張遼、滿寵、郭淮。而這三人的任職軌跡恰恰呈現出兩種不同的方向。

    先看張遼,建安二十年,張遼威震逍遙津,在合肥之戰中擊敗東吳來犯,差點活捉孫權。曹操大衛讚許,拜張遼為徵東將軍,鎮守居巢防範東吳。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遷張遼為前將軍,不久東吳進犯,張遼還屯合肥。所以,張遼是先任四徵將軍再任四方將軍。

    然後是滿寵,黃初五年,滿寵因此前隨曹丕南征東吳之功晉封前將軍,此後太和三年,大司馬曹休石亭戰敗後不久病死,本已調任豫州刺史的滿寵以前將軍職代理都督揚州諸軍事,太和四年,滿寵任徵東將軍統攝豫州、兗州兵力抵抗東吳入侵。所以,滿寵是先任四方將軍後任四徵將軍。

    最後看郭淮,正始元年,郭淮擊退姜維進軍,並討伐羌族迷當,安撫胡人,獲封左將軍,不久轉任前將軍。到嘉平元年,郭淮獲封徵西將軍,都督雍州涼州諸軍事。所以,郭淮也是先任四方將軍再任四徵將軍。

    三個武將,一個先四徵後四方,兩個先四方後四徵。那麼他們三人有沒有是降職呢?應該沒有。雖然有人認為,張遼改任前將軍時用的是“遷”而不是“拜”,似乎不是升官而認為是貶官。但與此同時,張遼也在不久後兩次加升爵位,而其兄、子侄也都加官晉爵,此後曹丕也給予了張遼極高的待遇。同樣的道理,滿寵和郭淮從四方將軍調任四徵將軍時也是委以重任,節制州郡對抗強敵。因此,唯一的解釋就是,四徵將軍和四方將軍平級,只是區別在四方將軍屬於中央常設官職,而四徵將軍屬於地方軍團首領。

    因此,曹仁的徵南將軍和于禁的左將軍也應該是平級。不過曹仁是“假節”而於禁是更高等級的“假節鉞”。從這個角度于禁可以節制曹仁,但另一方面曹仁是宗室將領,而於禁只是外將,因此于禁也不敢在曹仁面前耀武揚威。故而,他們還是平級。

  • 2 # 南門太守

    襄樊之戰時曹仁和于禁誰的職權更重?要回答這個問題先來看看他們的職權分別是什麼。

    涉及曹仁此時的職權的內容,《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

    以仁太祖討馬超,以仁行安西將軍,督諸將拒潼關,破超渭南。蘇伯、田銀反,以仁行驍騎將軍,都督七軍討銀等,破之。復以仁行徵南將軍,假節,屯樊,鎮荊州。

    涉及於禁此時的職權的內容,《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

    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禁助仁。

    從職務上看,曹仁是徵南將軍,于禁是左將軍,東漢的四徵將軍低於四方將軍,有人說曹魏相反,四徵將軍高於四方將軍,這是不對的,曹魏後來設“徵南大將軍”等,給四徵將軍名號中間加了一個“大”字,地位或許有所上升,但襄樊戰役時曹仁、于禁的軍職仍是漢職,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論職務于禁比曹仁高。

    從授權上看,曹仁是“假節”,于禁是“假節鉞”,當時此類授權有假節、持節、使持節、假節鉞等不同等級:假節可在戰時斬殺觸犯軍令者,平時則無權殺人;持節平日可斬殺無官者,戰時斬殺二千石以下官員;使持節可在任何情況下斬殺二千石以下官員;假節鉞如同君王親臨,可斬殺所有犯過官員。所以,于禁在授權上也遠高於曹仁。

    但是,具體到荊州戰場情況又有些複雜,于禁此前不在荊州,與曹仁沒有直接的上下級關係,荊州的防務由曹仁具體指揮,即“鎮荊州”,而於禁是臨時徵派來“助仁”的。

    所以,襄樊戰役時還不能說于禁曹軍的總指揮,雖然論軍職、授權于禁都重於曹仁,但于禁此時的身份只是曹仁的“友軍”,在荊州戰場上,于禁還應該服從戰場總指揮曹仁的排程。

    先不說曹仁的特殊身份,就僅論這種“以下制上”的情況而言,其實並不罕見,如果放在孫吳,更是家常便飯,周瑜至死不過是一名偏將軍,但經常指揮將軍們作戰。

    曹操這樣安排也不會引起混亂,因為從曹仁、于禁的資歷來看,曹仁其實明顯高於于禁,赤壁之戰後曹操即任命曹仁為徵南將軍了,而當時于禁只是一名虎威將軍,中間差了好幾級。

  • 3 # 吹牛娃的春天

    地位大小,有將軍職位,有職權,封地,俸祿等。

    將軍職位是于禁左將軍高,但平時他沒有兵權。

    作為地方守防禦軍,曹丕是有兵權,兵符。徵南將軍,兼荊樊陣線太守等職務。

    那麼如一些菜鳥看到,于禁假節鉞是不是可以命令曹仁啊?當然不可以,只有曹操的命令,才可以動地方軍,假節什麼在三國裡只是封職務捎帶走形式,在漢朝屬於代理天子一些權利,但在三國沒有實際意義,皇帝自己都沒權利,三國志也沒任何記載有人說我有假節鉞,假節,權利比你大這種傻話。曹操說誰大誰就大,如同樂進禁,張遼,李典守合肥,有誰說誰大嗎?結果還不是曹操說誰大,誰就大,聽誰的,守城聽樂進,那就樂進最大。

    後來曹仁在曹丕時代還做過大司馬,大將軍。屬於二三號人物。而於禁被貶,相差很遠。

  • 4 # 瞿凱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進攻樊城,曹仁告急,曹操派于禁督七軍和龐德一起救援曹仁,結果,因為秋雨下個不停,漢水暴漲,平地水深好幾丈,導致于禁和龐德被淹,被關羽俘虜。

    當時的于禁,官職是左將軍,假節鉞,假是代理,節是皇帝的符節,鉞專屬君王,帶表權力,于禁假節鉞,可以代表君王征伐,象徵君王親臨,因此,于禁可以代表曹操的,于禁有先斬後奏的大權,可以斬殺犯罪的將領,甚至能斬殺節將。

    《三國志 于禁傳》記載:遷左將軍,假節鉞。

    當時的曹仁也只是徵南將軍,只假節,曹仁見了于禁,都得稱首長。

    另外,關鍵的一點,龐德駐紮谷中,正史中,並不是于禁下的命令,而是曹仁,根本不關於禁的事,演義中,于禁替曹仁背了黑鍋。

    見《三國志 龐德傳》記載:仁使德屯樊北十里,會天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與諸將避水上堤。

    于禁到了襄樊前線,應該是最高統帥,曹仁也得聽於禁的指揮。

  • 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嚴格說來,曹仁的官職、地位、待遇均高於于禁。

    襄樊之戰時,于禁是左將軍,假節鉞,食邑500戶;曹仁是徵南將軍,假節,食邑1500戶,屯樊城,鎮守荊州之南陽郡。

    于禁是左將軍,左將軍是四方將軍,與左將軍並列的是前將軍、後將軍、右將軍,在兩漢時期,四方將軍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之下,是重號將軍。並且重號將軍到四方將軍為止,四方將軍以下均是雜號將軍。

    而曹仁的徵南將軍,是屬於四徵將軍,與徵南將軍並列的是徵東將軍、徵西將軍、徵北將軍,在兩漢時期,四徵將軍是雜號將軍,與偏將軍和裨將軍等雜號將軍差不多的地位,四徵將軍明顯低於四方將軍,也就是說漢朝的徵南將軍官職低於左將軍。

    但到了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由於連年戰亂,戰爭頻發,將軍官職不夠用,各種將軍名號品類繁雜,曹操稱公後,提高了四徵將軍的地位,四徵將軍的官職及地位逐漸超過了四方將軍。

    《三國志于禁傳》記載: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禁助仁。意思是建安24年,也就是219年,襄樊之戰前夕,曹操在長安,下令曹仁討伐關羽於樊城,然後又派于禁協助曹仁。

    由此可以看出:于禁是協助曹仁的,陳壽在《三國志》中用的是“助”這個詞,那麼意思很明顯,于禁是受曹仁節制的,不太可能讓官職大的去協助官職小的吧,要麼是平級,要麼是曹仁官職高於于禁。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派遣于禁協助曹仁攻擊關羽,這裡陳壽用的也是“助”,完全看不出于禁官職高於曹仁,反而是曹仁高於于禁。

    在襄樊之戰前後,曹魏三大軍區負責人分別是夏侯淵、曹仁、夏侯惇,夏侯淵是徵西將軍,都督關中,曹仁是徵南將軍,都督荊州,夏侯惇是前將軍,都督居巢。三人在魏軍中,位高權重,不是外姓將領能比的。

    因此,曹仁的徵南將軍官職高於于禁的左將軍官職。

  • 6 # 歷史網

    當然是于禁。襄樊之戰時,曹仁好像是徵南將軍,屬四徵將軍。于禁是左將軍,屬四方將軍,高於四徵四鎮。更重要的是當時曹仁是授假節,而於禁授的是假節鉞,戰時可殺節將。在職權上曹仁是邊將,而於禁是方面軍統帥。在此時無論是官職還是權力都明顯低於于禁。于禁當時在曹營諸將中應該僅次於夏侯惇,居外姓武將之首。所以,以于禁當時的地位戰敗投降,對魏對曹的打擊可想而知。

  • 7 # 鎮魂曲1990

    當然是曹仁。曹操因關羽勇武異常,曾打算放棄荊襄地區,後經曹仁力勸,留曹仁駐守該地區,為該地區最高軍政長官,期間曹仁主持修建長城防禦關羽,這就是湖北長城的由來。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命曹仁去樊城討伐關羽,派于禁協助。可以看出襄樊之戰之前于禁並不在該地區,曹操不可能讓一個不熟悉情況的外派將領來領導這場戰役,當時一定是曹仁官職高於于禁。

  • 8 # 康夫大大

    曹操年代前後左右明顯要大於四徵,張遼升徵東後只不過是前將軍夏侯惇所屬屯紮在居巢的二十六軍之一,明顯的上下級關係;具體到襄樊之戰,曹仁在於禁到後就帶著自己幾千直屬部隊躲進樊城,城外的部隊全扔給於禁也有一種我指揮不了你但我也不想被你指揮的意思

  • 9 # 沈淪

    曹仁是徵南將軍,于禁是左將軍;兩者地位相當,互不統屬。不過曹仁是“假節”,而於禁是更高等級的“假節鉞”。所以從官職上看于禁高。但由於曹仁是宗室大將,于禁是外姓,實際上曹仁地位更高。因此于禁到樊城後,曹仁派部將龐德入駐,一為增強於禁軍軍力,二也是起監軍耳目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刺不敵黃蜂,快船戰勝森林狼,火箭憾負雄鹿,3月27號NBA西部排名有哪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