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若有來生給我餘生

    女性主義歷史被分為三段:自由女性主義(liberal feminism),激進女性主義(radical feminism),和後結構派女性主義(post-structuralist feminism)。

    自由女性主義也被稱女性主義第一浪潮(first-wave feminism),它可以追溯到1792年英國女作家Mary Wollstonecraft發表的 《表明女人的權利》(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但其主要風行年代為1918-1928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其主要目標是爭取女性在法律和政治上的官方(de jure)地位。此間,歐美女性開始積極的爭取參政權利。也是透過這一波女性主義活躍分子的努力,歐美女性最終得以投票權。

    女性主義第二浪潮(second-wave feminism)主要的活躍時期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間,以激進女性主義為主導。激進女性主義認為,光取得投票權是沒有用的。因為選舉系統是男人決定的,而在選舉系統之外的生活也是以男人為主導的。她們提出了“父權社會”(patriarchy)的說法,認為女性生活的改善不僅僅應該是在選舉系統裡的平權,而應該深入到生活各個方面,比如說家庭分工等等。激進女性主義最著名的宣言是“生活的就是政治的”,即在生活中對自身權力的爭取也是有重要政治意義的。同時活躍在這個時期的還有社會主義女性主義(Socialist feminism),主要投身於六、七十年代的左派運動,認為改變女性地位的根本在於改變資本主義社會,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里才可能達到性別平等。這些提法,很快就被女性主義第三浪潮(third-wave feminism) 的學者們否認了。

    投身女性主義第三浪潮的學者們主要採取了後結構主義(post-structuralist)的觀點,吸納了包括酷兒理論、後殖民主義等各學科的精華。她們提出,過去的女性主義,都是以西方白人中產階級女性為中心的。她們認為在第一浪潮和第二浪潮當中,女性主義者都高高在上的認為女性正確的生存方式是單一的,而沒有看到,世界上的女人數眾,在不同的環境裡,有不同的壓迫、不同的應對方式、不同的需要。不能一概而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賽季中超的“開胃大餐”:國安和上港的超級盃,誰將最後捧杯?如何分析預測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