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chen66666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曾經在青春期的年紀,我很迷茫於這個問題,我就問我的母親,她回答:“我為了你們而活。”我不瞭解這句話的意義是什麼,並且從這句話中感覺到了天大的壓力,很痛苦、很糾結,隨著智慧一步步的開啟,我對人活著的意義,有了清晰的定位,我想把這些見解分享出來。

    華人從出生到死亡,會經歷非常有意思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從出生的沒有自我,到慢慢的有了自我,當自我意識達到巔峰時,就會放下自我,開始走上奉獻的道路,直到他走完他的一生。而人們會有這樣的成長曆程,源於我們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導向,這種特色只有在中國存在,而且可以肯定的說,這是符合天道的。

    人從出生到3歲以前是沒有自我的,這個時候的孩子會以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到了3歲左右,孩子會產生一個叛逆期,也就是自我意識的誕生期,這個時候的孩子會和媽媽反抗,媽媽希望孩子向左,他就偏偏要向右,什麼事都要和媽媽反著來。

    到這個階段,孩子慢慢就會產生出一個意識我和媽媽是不同的,當到了16歲的時候就會遇到第二個孩子的叛逆期,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就會開始注意自我,我外在的形象,我的穿著,我的打扮,同時也意味著自我意識的覺醒,而這個孩子如果在16歲以前,被父母強烈的操控,那16歲就會出現一個強烈的反彈,叛逆得極其嚴重。而如果因為家庭隨時都有可能離婚,甚至這個孩子隨時遭受著父母的家暴,面臨著生存的威脅時,強烈的不安全感會把叛逆期壓抑下去,看似孩子,在16歲的年紀沒有經歷叛逆,但是到了成年結婚以後,就會出現退行的情況。什麼是退行呢?就是我們行為的退化,在平時的交往中,我們看似這個人非常的成熟,一旦走入了親密關係,我們會發現這個人思想非常的幼稚,很多行為和孩子很相像,這就是退行。

    21歲是自我意識的巔峰,21歲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紀,它是人從青春期走上青年期的分水嶺,如果21歲以前還是一種孩子狀態的話,那21歲以後就慢慢的會走向成人身份,而這個人的心態也會由感性走向理性,就如我們圖片上的水壺一樣,慢慢的會形成一個蓋子,而這個蓋子就是我們邏輯思考的能力,在孩子狀態裡我們的情緒可能會隨時爆發,而有了理智有了邏輯思考的能力,我們慢慢就有了壓抑情緒的能力,同時在說話時,心中所要表達的話語,經過邏輯思考能力的加工,會變得越來越會圓融,而不像20歲以前說話直愣愣的非常衝。

    但是就如我們上一篇文章所寫,(http://zhuanlan.zhihu.com/p/20737179)雖然有邏輯思考的能力,雖然有了壓抑情緒的能力,但是,人卻開始需要體會痛苦。

    從21歲開始,這個從青春期走向青年期的過程,每個人所需要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或許需要一年,有些人或許需要兩年,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如果有些人在童年經歷過很多的心理創傷,就如右邊的水壺被添加了很多的石頭,那它的蓋子是合不上的,這樣的人明顯的特徵就是非常的情緒化。或者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非常非常的理智,而缺少了感情。

    當我們進一步成長會到達二十五六歲的這個年紀,這個年紀我們就要面臨結婚的問題,而婚姻是什麼?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去個性化的過程。

    去個性化的意思也就是去除自我,當在二十五六歲我們的自我意識達到巔峰時,需要走入婚姻,而婚姻的本質就是兩個人變成一個人的過程,對外是一個家庭,對內是兩個個體,而這兩個個體需要高度的融合,就如螺絲帽和螺絲一樣,而談戀愛和婚姻初期,就是兩個人不斷融合放下自我的過程。隨著婚姻關係的進一步發展,他們可能會有孩子,而這時兩人的重心就會從對彼此的需求轉移到孩子身上,而在中國文化背景的影響下,對於孩子我們都是無條件無私全部的付出,當我們付出時,是一個放下自我的過程。

    這裡我們要講下產後抑鬱症的問題,很多婚姻關係是非常有意思的,因為我們婚姻關係的標準,全部來源於父母,這時很多人就會慣性找一個和父母性格相似的人,而有些婚姻關係的互動方式就是父親和孩子一樣,男性特別的有愛,而女性就如一個孩子一樣會撒嬌,會耍小脾氣。

    而有了孩子後,一個女人若是內心沒有經歷過很好的成長,還處於孩子的階段時,當孩子出生後,她就需要從要的狀態,轉化為給的狀態,就像一個人明明是一個孩子,你卻要求他像一個大人一樣,去無私的愛,無私的為其他人付出,就如我們還在習慣性的向他人伸手要東西時,我們突然發現自己應該去給予他人東西,就如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在向前賓士,突然我發現我需要以極快的速度向後倒退,這種強烈的矛盾導致了產後抑鬱症。

    但是每個人的自我意識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因為非常非常的自我,在生了孩子後也是一樣,無法過渡到母親的階段,她們會很痛苦,會很糾結,會非常的情緒化,會非常的不可理喻,但是有些人自我的程度就非常的小,在經歷了短暫的抑鬱後,馬上可以轉化到母親的身份中。

    所以一個人是否可以很快的從抑鬱狀態中走出,就可以看出他的自我程度;而一個人越自我,就說明他在童年經歷過越多的痛苦,同時我們也就可以看出她遭受過多少的心理創傷,就可以看出她在承受多少的痛苦。而很多丁克一族,就是因為內心的深處無法放下自我,所以選擇不要孩子,所以在西方發達國家,因為過於強調自我的概念,過於強調自我意識,導致了自我意識的極度發展,沒有付出的概念, 人就會不想要孩子,也就是現在的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口負增長率的一部分原因。

    也有很多年輕媽媽寫了很多育兒文章到網上,抱怨有了孩子她們無法安心入睡,孩子會吐奶,孩子會半夜醒來,孩子可能會生病,孩子可能會……..生活中所有的一切的重心都全部轉移到孩子身上而沒有放在自我身上,當自我慢慢被放下,心中的母愛逐漸被喚醒時,人的責任感也會升騰而起,我為了孩子,為了我的家庭需要努力的奮鬥,在以前我因為面子可能不會做的事情,在今天,只要給錢我都願意去做,只要它不違反法律,不違反道德的底線,面子又算得了什麼?

    也就是到達30歲至35歲這個年齡段時,人的自我會慢慢的放下,而心中的責任感會慢慢的升騰而起,當母愛在心中被喚醒時,看到孩子我們心中的母愛就會被激發。就如前幾天網上有這樣一條新聞,高速上發生了一起車禍,全家人都受了重傷,而唯獨一個孩子僥倖沒有受傷,但是因為年幼,看到這幅慘劇後,就在汽車旁邊嚎嚎大哭,而交警同志在處理完事故之後,又趕緊把孩子抱在腿上去哄他,當網友紛紛讚歎,好有愛的警察叔叔時,我想他可能也是一個孩子的父親,當孩子嚎嚎大哭時,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惻隱之心與父愛讓他做出了這樣的行為。

    隨著年齡的進一步增長,自我會被進一步的去除。接下來會發展到哪個階段?我也不知道!因為我還單身呢!

    所以當我們回過頭按照這些規律來看的話,每個年齡段都有它的特徵與責任,當你無法隨著固定的年齡發展規律進行到下一階段時,說明你被卡住了,就如一個卡了帶的錄放影機,因為某些過去的心靈創傷,而被卡在了原地。就如我在17歲那個年紀,我的母親回答我,我為你們而活,而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就感覺像天塌了一樣,因為如果讓那個年齡段的我去為別人而活,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我會感覺很痛苦,覺得沒有活著的意義。

    同樣的,如果在童年被父母灌輸了很多責任的問題,那到了21歲這個年紀,很多人就會開始迷茫,我應該為誰而活?我的本心告訴我應該為自己而活,可是我的腦子告訴我應該為他人而活,為責任而活,為標準而活,心與腦強烈的衝突,讓我很迷茫很糾結,我不知道怎麼樣才是對的,我想為自己而活,而心中那個為責任,為標準而活的聲音實在太強了,我不斷的壓抑自己,我試著表現出一個非常優秀的自己,可是一個人獨處時,我會那麼的失落。

    成長,就是探索、成為自己的過程,最終那些強加給我的觀念,成為我發自內心認可理念的一部分,而這個目標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在通往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我們可能需要先放下這些標準和道理。放下之後,我們才會去追求自己內心本來的樣子,當內心真實的年齡從孩童真正成長為到30歲或35歲,我們才能夠真正體會到父母的艱辛。

    當然放下過去的觀念並不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的過程,我們需要理智,也需要思考,我們的生理年齡已經到達了成人階段,我們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放下枷鎖的過程,需要中道,需要智慧,需要被引領。因為有這些需求,也就有了無數宗派、無數修行方法、無數理論的出現,而不管是哪一條路,最終的目標都是一樣的。

    不要再問我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我的答案是放下自我,奉獻自己,但這並不是你的心需要的答案,如果你還在糾結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那我想我已經知道你所處在哪個階段。沒有超自然的法力可以拯救你,我也沒有辦法揹著你跨過這個階段,如果你想要走出這份痛苦,那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成長。

  • 2 # 洪荒264

    人生活著的具體意義是什麼?人生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說小的:比如當兄長疼愛與照顧小弟小妹;當父母要培養與教育好孩子;當親人要愛家庭,更要愛家人;說大的:當公民就要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愛家鄉…………等等,然而,要有愛心也要有能力盡一份愛心。所以先發展自己,等有積累有能力的時候才可盡愛心做奉獻。活著就是要發展,有了發展才有能力做想做的事來為善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韭菜秋天能種嗎?培植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