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顯示,大約6成職場人患有自閉症。而溝通、性格、信任以及職業怠倦是形成職場人自閉的最主要的4個原因,下面職場專家為您一一解析,並給出相應的對策。
小劉是個帥氣、能幹的小夥子,可他在辦公室裡總是很沉悶、不愛說話。他從小就被父母關在屋裡看書,很少與小夥伴們一起玩,親戚們都誇他不惹事、很乖巧,可這種性格在職場中卻並不討喜。
據調查,職場中有近六成人很“自閉”。他們不合群,喜歡獨來獨往;懶於表達,與同事無話可說;不喜歡電話溝通,而樂於選擇郵件等虛擬途徑。這樣的人往往難以被人理解。
有困難時也很難獲得幫助。他們的冷淡會影響團隊士氣,溝通不暢則會降低效率,自己也難獲提升。職場自閉通常有4種原因,並各有相應的對策。
1.溝通障礙。許多人溝通技巧不對,說出的話即便是好意,也會讓人不愛聽,自己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只好少說多做。但迴避不能解決問題,這部分人不妨讀一些人際溝通方面的書,模擬所述情景反覆練習,並運用到實踐中。不要輕易否定自己,多給自己“我很有魅力”之類的積極暗示。。僅僅擁有專業能力還是不夠的,就像當初在學校時常聽到的一句話,高分低能,在職場光懂得幹工作,不懂得人情世故也是不行的,所以,我們要想法提高我們的通用能力,諸如人際交往等有關情商方面的能力,結合自己的專業,會讓你在職場中更具有影響力,這就是有些人明明沒有你有能力,但在職場中卻比你更遊刃。
克服 自閉症,關注自己的 心理健康
由於各種環境和因素的影響,職場中一些人患上了孤獨症,孤獨綜合症症狀的個體差異性很大。孤僻消極的個性是內因;現代都市的擁擠、社會競爭的加劇、生存壓力的加大、資訊的泛濫是外因。此外,戴著面具的職業角色,以及單門獨戶、封閉的現代住宅也是誘發都市孤獨症的原因。社會孤獨感的危害等同於酗酒或每天吸菸15支。它是肥胖的兩倍,甚至比不運動所帶來的危險還要嚴重。
從事心理研究的相關專家指出:人們可以採取三種方式避免孤獨感的產生。一是適度緊張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出某種失落感,充實的生活對改善人的抑鬱心理有微妙的作用;二是儘可能地培養起良好的興趣愛好或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引發新的追求;三是適當變換環境,避免滋生惰性,到新的環境、接受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能激發人的潛能與活力,隨環境的變化而變換自己的心境,使自己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
自閉者應當善用自己的長處與處理工作生活
關於自閉症者,我們必須要糾正的是:自閉≠孤僻≠無社交≠低能。 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幾乎是一個“外向完美”的社會體系裡——幾乎每一個人都覺得外向、開朗、善於交際是可以衡量一個人能力得標準。 而內向,則像是男權社會當中的女性角色,被黑的體無完膚。這是一種極大的偏見。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偏見,主要有兩個原因: 性格比例,外向性格和內向性格的比例大約為3:1,內向性格其實是被孤立。 社會反饋,從小開始的環境,老師、家長、領導等傳遞的價值——只有外向熱情才有未來。
自閉≠孤僻≠無社交≠低能。 就比如我只懂基本禮儀、溝通、團隊交流等都沒問題,我也並非無法和人熟絡,我只是不太會“閒聊”。 這便是自閉者性格的特徵,不是不會,而是不喜。 自閉性格和外向性格最大的區別在於:外向性格是透過外界刺激,互動、反饋、 交流之後來獲取能量;而內向性格則是透過自身內部,思考、冥想、推敲來獲取能量。 用一個更形象的比喻:太陽能電池與蓄電池。 由於二者的思考的方式不同,表達的方式也就不一樣,給外人造成的印象也就不同。 內向型思考問題會比較深入,理所當然也就會更慢一些。而想要表達一個觀點則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會開口,因此,不愛交流的標籤便在這裡被打上。
但這正是自閉者性格的優勢。 從社交的角度來講,外向性格的廣泛社交會越來越沒有價值,內向性格的單點深入會越來越有優勢。 因為這個世界講究的是等價交換。傳統意義上的廣泛社交,像毯星、圈星、以及和名人合照(微信)都不過是一種點贊之交,表面風光,內在空虛,毫無價值可言。 而自閉性格的優勢便得以顯現——放棄(不喜)那些無效社交,單點深入一個領域,透過價值(技能)來吸引真正有意義的人。
因此,自閉者不要自我否定,也不要相信“自閉不能XX”的鬼話。 內向性格在社會里和外向性格並沒有區別,他們都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崗位,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責任,他們都是不可或缺的。
針對個體特性,選擇合適的職場方向
自閉症患者並非無法在職場生存,只要針對自閉症個體的特性,選擇適合的職場方向,那麼在特定工作上,這些自閉症個體的表現,甚至比“正常人”還要做得出色。
比如在國外,不少自閉症個體會選擇電腦相關方向的工作,還有一些如會計、工程、圖書管理、以及藝術相關的科系,也都非常適合自閉症患者做職業規劃。
適合自閉症個體的工作,最好符合幾個特性,如工作必須是有很明確的目標、以工作的結果做為績效,而不是以工作的態度做為績效、上司和同事必須瞭解自閉症個體的社交能力問題,並有相應應對方案等。
減少工作應酬、腳踏實地和保持中立
自閉症者一般具有語言障礙、社會交往障礙和興趣範圍狹窄和刻板的行為模式等問題。因此自閉症者在社會職場中生存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減少工作應酬
在職場中,自閉症者儘量不找需要大量應酬的工作,同時在平時的職場中儘量減少工作應酬,可以選擇需要專注力,需要細心細緻,需要認真錙銖必較,需要嚴謹的工作來從事。
2、腳踏實地,認真工作
在大多數工作中,最重要的還是看工作能力,自閉本身不會影響你的工作能力,只要你在職場中地位高,工作出色,公司一般不會辭退有用之人。
3、保持中立,不要戰隊
自閉症者在入職公司時一定要看清楚部門內部有沒有內部鬥爭,發現了跡象後一定要保持中立,不要戰隊。自閉的人本身在與人溝通上存在問題,因此儘量在作需要的時候才與人進行必要的高效的溝通,其他的話儘量不說。
做好自己,專注專業能力就夠了
職場並不需要每個人都能說會道,你可以選擇那些不需要一直說話的職業。
專注你的個人專業領域,如果你的能力非常強,能夠做到領域行業數得上的前一百名、前一千名,會有很多人來挖你的。
職場生存靠的是能力,交際能力算是其中一種,但不是唯一的。所以你可以放棄改變短板的想法,去發揮你的長處。你是文章寫得好,還是技術特別強。又或者是有某一方面的才能,發揮出來就可以,別人會找你聊天的。《SAP 自閉症人才專案白皮書》中提到:
譜系障礙所表現出的特性,其中一些恰恰被社會分工所需要,並帶來全新的視野:
超長的專注時間;
IT 和軟體業很看重的對模型的識別能力,透過視覺學習的技巧;
對細節的關注,在資料,系統和資訊中識別偏差的能力;
勤奮,對重複勞動不厭其煩;
對錯誤的低容忍度,喜歡可預知,結構化,流程導向的環境,有較強的最佳化流程的能力。
而自閉症患者的個性特點決定,這個群體反而更能勝任一些重複性、枯燥的工作——比如圖書整理員、校對員、資料處理等,這已經成為了這個群體一項特殊的天賦。
“平均而言,我們的自閉症員工取得的成績比其同事高出48%~140%,具體情況取決於他們扮演的角色。”執行董事兼摩根大通公司自閉症員工計劃負責人詹姆斯·馬奧尼說。“他們的專注度非常高,很少受到社交活動的打擾。這些埋沒的人才還沒有被大家發現。”
吸納一定的自閉症患者,甚至已經成了“人才爭奪戰”。
但與之相對的是,自閉症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並且就業形勢依然非常嚴峻,雙方的需求並沒有得到完全的匹配。
2017 年在北京釋出的《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Ⅱ》顯示,中國的自閉症發病率保守估計約為 1%,總人數可能超過1000萬,0~14 歲的兒童超過200萬,並且以每年十幾萬的速度增長。
2016 年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資料顯示,美國每 45 個兒童中就有一名自閉症患者。而中國,自閉症人數超過1000萬,並且每年以20萬的資料增長。
國內也有相對應的保障措施,包括各種治療機構等,但大都針對的是兒童和青少年,對於自閉症患者長大成人,甚至走入職場、組建家庭等,還是一片相對的空白區。
目前,針對殘障人士的工作機會已經日益增多,比如,現在一些網際網路公司也會僱傭視障人士去幫助完善無障礙模式的建立。
但是和視障人士相比,自閉症患者面臨的就業形勢要更復雜,也更嚴峻。
英國有不到 25% 的成年自閉症患者能夠成功就業,在美國這一資料是 30%,而在中國,據 2016 年《中國孤獨症家庭需求藍皮書》資料,中國成年孤獨症就業率不到 10%。
這是一個巨大的缺口。
根據調查顯示,大約6成職場人患有自閉症。而溝通、性格、信任以及職業怠倦是形成職場人自閉的最主要的4個原因,下面職場專家為您一一解析,並給出相應的對策。
小劉是個帥氣、能幹的小夥子,可他在辦公室裡總是很沉悶、不愛說話。他從小就被父母關在屋裡看書,很少與小夥伴們一起玩,親戚們都誇他不惹事、很乖巧,可這種性格在職場中卻並不討喜。
據調查,職場中有近六成人很“自閉”。他們不合群,喜歡獨來獨往;懶於表達,與同事無話可說;不喜歡電話溝通,而樂於選擇郵件等虛擬途徑。這樣的人往往難以被人理解。
有困難時也很難獲得幫助。他們的冷淡會影響團隊士氣,溝通不暢則會降低效率,自己也難獲提升。職場自閉通常有4種原因,並各有相應的對策。
1.溝通障礙。許多人溝通技巧不對,說出的話即便是好意,也會讓人不愛聽,自己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只好少說多做。但迴避不能解決問題,這部分人不妨讀一些人際溝通方面的書,模擬所述情景反覆練習,並運用到實踐中。不要輕易否定自己,多給自己“我很有魅力”之類的積極暗示。。僅僅擁有專業能力還是不夠的,就像當初在學校時常聽到的一句話,高分低能,在職場光懂得幹工作,不懂得人情世故也是不行的,所以,我們要想法提高我們的通用能力,諸如人際交往等有關情商方面的能力,結合自己的專業,會讓你在職場中更具有影響力,這就是有些人明明沒有你有能力,但在職場中卻比你更遊刃。
克服 自閉症,關注自己的 心理健康
由於各種環境和因素的影響,職場中一些人患上了孤獨症,孤獨綜合症症狀的個體差異性很大。孤僻消極的個性是內因;現代都市的擁擠、社會競爭的加劇、生存壓力的加大、資訊的泛濫是外因。此外,戴著面具的職業角色,以及單門獨戶、封閉的現代住宅也是誘發都市孤獨症的原因。社會孤獨感的危害等同於酗酒或每天吸菸15支。它是肥胖的兩倍,甚至比不運動所帶來的危險還要嚴重。
從事心理研究的相關專家指出:人們可以採取三種方式避免孤獨感的產生。一是適度緊張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出某種失落感,充實的生活對改善人的抑鬱心理有微妙的作用;二是儘可能地培養起良好的興趣愛好或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引發新的追求;三是適當變換環境,避免滋生惰性,到新的環境、接受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能激發人的潛能與活力,隨環境的變化而變換自己的心境,使自己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
自閉者應當善用自己的長處與處理工作生活
關於自閉症者,我們必須要糾正的是:自閉≠孤僻≠無社交≠低能。 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幾乎是一個“外向完美”的社會體系裡——幾乎每一個人都覺得外向、開朗、善於交際是可以衡量一個人能力得標準。 而內向,則像是男權社會當中的女性角色,被黑的體無完膚。這是一種極大的偏見。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偏見,主要有兩個原因: 性格比例,外向性格和內向性格的比例大約為3:1,內向性格其實是被孤立。 社會反饋,從小開始的環境,老師、家長、領導等傳遞的價值——只有外向熱情才有未來。
自閉≠孤僻≠無社交≠低能。 就比如我只懂基本禮儀、溝通、團隊交流等都沒問題,我也並非無法和人熟絡,我只是不太會“閒聊”。 這便是自閉者性格的特徵,不是不會,而是不喜。 自閉性格和外向性格最大的區別在於:外向性格是透過外界刺激,互動、反饋、 交流之後來獲取能量;而內向性格則是透過自身內部,思考、冥想、推敲來獲取能量。 用一個更形象的比喻:太陽能電池與蓄電池。 由於二者的思考的方式不同,表達的方式也就不一樣,給外人造成的印象也就不同。 內向型思考問題會比較深入,理所當然也就會更慢一些。而想要表達一個觀點則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會開口,因此,不愛交流的標籤便在這裡被打上。
但這正是自閉者性格的優勢。 從社交的角度來講,外向性格的廣泛社交會越來越沒有價值,內向性格的單點深入會越來越有優勢。 因為這個世界講究的是等價交換。傳統意義上的廣泛社交,像毯星、圈星、以及和名人合照(微信)都不過是一種點贊之交,表面風光,內在空虛,毫無價值可言。 而自閉性格的優勢便得以顯現——放棄(不喜)那些無效社交,單點深入一個領域,透過價值(技能)來吸引真正有意義的人。
因此,自閉者不要自我否定,也不要相信“自閉不能XX”的鬼話。 內向性格在社會里和外向性格並沒有區別,他們都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崗位,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責任,他們都是不可或缺的。
針對個體特性,選擇合適的職場方向
自閉症患者並非無法在職場生存,只要針對自閉症個體的特性,選擇適合的職場方向,那麼在特定工作上,這些自閉症個體的表現,甚至比“正常人”還要做得出色。
比如在國外,不少自閉症個體會選擇電腦相關方向的工作,還有一些如會計、工程、圖書管理、以及藝術相關的科系,也都非常適合自閉症患者做職業規劃。
適合自閉症個體的工作,最好符合幾個特性,如工作必須是有很明確的目標、以工作的結果做為績效,而不是以工作的態度做為績效、上司和同事必須瞭解自閉症個體的社交能力問題,並有相應應對方案等。
減少工作應酬、腳踏實地和保持中立
自閉症者一般具有語言障礙、社會交往障礙和興趣範圍狹窄和刻板的行為模式等問題。因此自閉症者在社會職場中生存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減少工作應酬
在職場中,自閉症者儘量不找需要大量應酬的工作,同時在平時的職場中儘量減少工作應酬,可以選擇需要專注力,需要細心細緻,需要認真錙銖必較,需要嚴謹的工作來從事。
2、腳踏實地,認真工作
在大多數工作中,最重要的還是看工作能力,自閉本身不會影響你的工作能力,只要你在職場中地位高,工作出色,公司一般不會辭退有用之人。
3、保持中立,不要戰隊
自閉症者在入職公司時一定要看清楚部門內部有沒有內部鬥爭,發現了跡象後一定要保持中立,不要戰隊。自閉的人本身在與人溝通上存在問題,因此儘量在作需要的時候才與人進行必要的高效的溝通,其他的話儘量不說。
做好自己,專注專業能力就夠了
職場並不需要每個人都能說會道,你可以選擇那些不需要一直說話的職業。
專注你的個人專業領域,如果你的能力非常強,能夠做到領域行業數得上的前一百名、前一千名,會有很多人來挖你的。
職場生存靠的是能力,交際能力算是其中一種,但不是唯一的。所以你可以放棄改變短板的想法,去發揮你的長處。你是文章寫得好,還是技術特別強。又或者是有某一方面的才能,發揮出來就可以,別人會找你聊天的。《SAP 自閉症人才專案白皮書》中提到:
譜系障礙所表現出的特性,其中一些恰恰被社會分工所需要,並帶來全新的視野:
超長的專注時間;
IT 和軟體業很看重的對模型的識別能力,透過視覺學習的技巧;
對細節的關注,在資料,系統和資訊中識別偏差的能力;
勤奮,對重複勞動不厭其煩;
對錯誤的低容忍度,喜歡可預知,結構化,流程導向的環境,有較強的最佳化流程的能力。
而自閉症患者的個性特點決定,這個群體反而更能勝任一些重複性、枯燥的工作——比如圖書整理員、校對員、資料處理等,這已經成為了這個群體一項特殊的天賦。
“平均而言,我們的自閉症員工取得的成績比其同事高出48%~140%,具體情況取決於他們扮演的角色。”執行董事兼摩根大通公司自閉症員工計劃負責人詹姆斯·馬奧尼說。“他們的專注度非常高,很少受到社交活動的打擾。這些埋沒的人才還沒有被大家發現。”
吸納一定的自閉症患者,甚至已經成了“人才爭奪戰”。
但與之相對的是,自閉症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並且就業形勢依然非常嚴峻,雙方的需求並沒有得到完全的匹配。
2017 年在北京釋出的《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Ⅱ》顯示,中國的自閉症發病率保守估計約為 1%,總人數可能超過1000萬,0~14 歲的兒童超過200萬,並且以每年十幾萬的速度增長。
2016 年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資料顯示,美國每 45 個兒童中就有一名自閉症患者。而中國,自閉症人數超過1000萬,並且每年以20萬的資料增長。
國內也有相對應的保障措施,包括各種治療機構等,但大都針對的是兒童和青少年,對於自閉症患者長大成人,甚至走入職場、組建家庭等,還是一片相對的空白區。
目前,針對殘障人士的工作機會已經日益增多,比如,現在一些網際網路公司也會僱傭視障人士去幫助完善無障礙模式的建立。
但是和視障人士相比,自閉症患者面臨的就業形勢要更復雜,也更嚴峻。
英國有不到 25% 的成年自閉症患者能夠成功就業,在美國這一資料是 30%,而在中國,據 2016 年《中國孤獨症家庭需求藍皮書》資料,中國成年孤獨症就業率不到 10%。
這是一個巨大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