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入關前,袁崇煥先斷東江軍糧草,殺毛文龍,則清兵入關後可能被東江軍襲擊老巢的後顧之憂被消除; 2、入關前,袁崇煥大量賣糧給喀喇沁,甚至在有官員發現買糧隊伍中混雜了二百建虜時仍堅持賣,這批軍糧之後隨喀喇沁一起落入清兵手中; 3、趙率教部中埋伏全軍覆沒甚為蹊蹺,無明方高層人員與清軍勾結做不到這麼精準;清軍破關後詭異地原地等了四天,專等趙部,他們是如何篤定趙率教一定會直奔遵化而不會中途進入某座城池以伺機切斷清軍後路的? 4、劉策本率五千兵馬守在天險薊州被袁崇煥趕回此時因清軍已入關而沒有守衛價值的密雲; 5、清軍為何敢無視後路被袁崇煥九千精銳關寧鐵騎切斷的風險,全軍潛渡天險薊門而袁部毫無察覺?袁部為何不利用天險有利地形構築防禦工事切斷通往京城之路? 6、薊州到京城之間本有總兵尤世威部駐紮,袁崇煥為何要調他去昌平讓開大道? 7、清兵入關前後為何每個細節袁崇煥的行為都與其配合默契?
8
回覆列表
  • 1 # 蜉蝣之夢0113

    清兵入關前,袁崇煥先斷了東江軍糧草,使得島上餓殍遍地,前方將士餓死無數,再以議糧為名偽造聖旨謀殺毛文龍,使得東江鎮牽制後金的能力喪失殆盡,為清兵入關掃清了後顧之憂。

    毛文龍死後僅七天,皇太極即率兵十萬從瀋陽出發,一路召集蒙古附庸及徵集糧草,包括得到袁崇煥大量賣糧的喀喇沁,(袁崇煥所謂"市米資盜"罪名的來歷,袁崇煥在有官員舉報喀喇沁買糧隊伍里居然混雜了二百建虜時仍堅持賣糧,這批軍糧之後隨喀喇沁一起落入清兵手中);

    清兵行軍二個月後到達長城喜峰口破關而入。但清兵入關後不去佔領軍事要鎮遵化,居然詭異地原地等了四天,專等趙率教,趙部在遵化附近中了埋伏,他的四千騎兵無一逃脫,這可是騎兵啊,打不過敵人也該能部分逃脫吧?!清軍為何破關後要原地等四天之久?他們是如何篤定趙率教從山海關出來後一定會直奔遵化而不會中途進入某座城池以伺機切斷清軍後路的?

    ‌全殲趙部後清兵僅用了半天就在內應下破遵化。為啥清兵有能力輕鬆拿下遵化而不拿?因為趙部如知道遵化失守就不可能再往遵化來了,趙部若在,清兵入關後的退路就有被切斷的風險。

    ‌整個過程中清兵的行動精準到令人髮指,不是明方有高層次內奸配合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下一個是薊州,此處是天險之地,本有明將劉策帶五千兵馬守衛,但袁崇煥卻把他趕回密雲古北口,清兵已經破關,古北口根本沒有守衛的意義,難道清兵會退出長城外專門繞到古北口入關?!袁崇煥的命令沒法用正常邏輯來解釋!這也是袁崇煥死刑判決書上"遣散援兵"這款罪名的來歷。

    袁崇煥趕走劉策後自已坐鎮薊州,當晚清兵即派出200騎兵在城門口監視,其餘人包括作戰能力低下的後勤部隊(以推小車的包衣為主)無視後路被袁崇煥九千精銳的"關寧鐵騎"切斷的風險,全軍"潛渡薊門",為何清軍能全軍潛渡天險薊門而袁部毫無察覺?袁部為何不利用天險有利地形構築防禦工事切斷通往京城之路?

    而前方本有明將尤世威的部隊,也被袁崇煥遣回昌平,至此薊州到京城一路暢通,清兵直奔北京城。

    縱觀清兵入關以來的種種舉動,與袁崇煥配合可稱為"默契"。而袁崇煥的種種舉動,不是軍事白痴就是與清兵有勾結,二者必居其一,否則不能解釋其行為!

    凡大奸大惡必有大智大勇!袁崇煥很有戰略眼光:1、他的成名之戰寧遠大戰時,他能清楚地知道奴爾哈赤此次攻明的戰略目的是獲得其緊缺的糧草物資,對大明的城池土地並無興趣,故而拒不執行督師高第的撤退命令,故意把覺華島明軍後勤基地留給建虜,果然建虜只攻擊了寧遠二天半就撤軍去打覺華島了,此次賭博他賭贏了,令他獲得了巨大的好處,包括名聲和官爵。

    2、已巳之變,也是他清楚地認識到他沒有本事真的能五年平遼,只有求和才有可能,但一是皇太極要求以殺毛文龍為信,二是崇禎不可能答應議和,只有引清軍入關包圍京城,自己再帶兵入城才能逼迫崇禎同意求和,以此為自己吹的牛B解套。從第一次清軍入關前後來看,袁崇煥的每一步計劃都完成了,只差最後一步帶兵入城沒有成功,最終導致失敗被抓。

    綜上,袁崇煥之眼光毒辣,膽大敢賭等性格實在是個不世出的梟雄,可惜全用在奸惡上面了。

  • 2 # 飛海

    首先,給袁崇煥平反的是清朝的皇帝。

    清朝的皇帝給前朝的大將軍平反昭雪,這個問題就值得人們深思。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清朝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來重新書寫歷史,掩蓋事實,為袁崇煥平反昭雪,我們現在無法猜測當時的東西到底是怎麼樣的。我認為清朝統治者的動機就是說,前朝皇帝,冤殺忠良,就是自取滅亡,此乃天意,所以清朝的統治是受命於天的。

    當然,歷史上也不乏所謂的反間計。有時候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很多巧合的東西碰到了一起。

    現在雖然說袁崇煥的形象是比較正面的。我們在讀取歷史方面有所質疑,我感覺這是很正常的。發現可以質疑的地方,都會發出各方面的聲音,提出這樣的疑問,從而還原歷史。真相慢慢的浮現出來。

    當然,歷史上也出現很多疑案懸而未決,並不是說誰能說得清楚的。學習歷史方面有所懷疑,這是一個正確的態度。不能人云亦云,哪怕是歷史教科書上說的,我們也有權利去質疑。只有懷疑了,我們才會更努力的去探尋真相,尋找證據,也許不久的將來,會出現新的證據來證明這一段歷史的正確與否。

  • 3 # 使用者67724358697

    一、袁崇煥有尚方寶劍,毛文龍走私通敵,斬毛文龍沒有任何問題。

    人以類聚,滿清三藩耿進忠、尚可喜,全部是毛文龍的人。

    二、眾所周知,東江軍缺餉。

    李自成在北京東林黨家中搜出7000萬兩白銀,就能看出原因。

    三、滿清都承認,多爾袞用離間計殺袁崇煥。

    崇禎是個智障看不出來,某些人也看不出來。

  • 4 # 沂藍書院趙月光

    這分明是黑袁崇煥的一道題。別的不多說,這裡單說說趙率教在遵化遇清軍埋伏,全軍覆沒的事。

    趙率教是袁崇煥寧遠軍的大將,趙率教的犧牲,相當於折斷了袁崇煥的左臂。

    1,清軍第一次入關

    1629年冬,清軍第一次入關。皇太極親率十萬大軍,幾乎是傾巢而出,從蒙古喀喇沁部繞過寧遠和山海關,攻破長城大安口,殲滅寧遠軍的趙率教部,攻陷遵化,佔領薊州,包圍北京,幾乎消滅光滿桂的宣大軍,用反間計殺死袁崇煥,全身而退。

    2,趙率教是崇禎親自下令增援遵化的,並不是袁崇煥讓趙率教去送死

    清軍攻破長城的大安口後,崇禎就慌了神,恨不能讓全國的軍隊都來勤王。大安口在遵化的北邊。趙率教雖然是袁崇煥的部下,駐紮在山海關,離遵化約360裡,但崇禎可以直接下詔指揮。崇禎讓趙率教去遵化堵決口。

    趙率教直接帶了5000騎兵,日行120裡,倍道兼行,三天到達遵化。騎兵的正常行軍速度是一日60裡。趙率教犯了兵家之大忌,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

    崇禎也沒告訴趙率教有多少清兵,趙率教還以為只有萬人左右清兵的騷擾,犯了輕敵大忌。遵化的總兵也不讓趙率教入城休整。

    袁崇煥駐紮在寧遠,離山海關200裡,離遵化560裡。袁崇煥曾經派人追趙率教,告訴他清軍是大舉入侵,要趙率教入遵化城謹慎迎敵,等待大軍雲集,但沒有追上。趙率教的疲憊之師陷入數萬清軍的埋伏,全軍覆沒。

    3,清兵入關後,為何不直接攻克遵化,而是靜悄悄地等待趙率教自投羅網?

    黑袁崇煥的人就問:為何清兵在遵化附近埋伏4天,精準地等待趙率教?是不是有內奸?

    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

    當時的清兵在野戰上佔據優勢,但攻城的能力還欠火候。所以清軍是要圍點打援,用野戰把明朝的援軍打掉。

    第一次清兵入關目的是掠奪,最終還是要從長城關口回東北。清兵從大安口入關,出關的第一選擇當然是大安口。大安口最近的城池是遵化 。清兵必須要拿下遵化。

    但是皇太極要聰明一點。

    當時明朝最有戰鬥力的軍隊是袁崇煥的寧遠軍、滿桂的宣大軍。

    皇太極想透過圍點打援,至少要在遵化打掉其中一支軍隊。另外皇太極對袁崇煥的寧遠軍有些忌憚,當清軍圍攻北京城時,萬一袁崇煥派一支大軍前來遵化和大安口,封住清軍出關的要道,清軍很有可能被甕中捉鱉。

    皇太極還擔心袁崇煥圍魏救趙,趁清軍在瀋陽空虛,直撲錦州、瀋陽,一鍋端了清軍的老巢。所以皇太極在遵化附近等了幾天,看看明軍的反應,不出所料,崇禎的反應非常愚痴。

    4,崇禎正確的迎戰姿勢

    崇禎看到清軍入關,有些驚慌失措,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安危,沒有通盤考慮國家的整體形勢。

    北京城內還有10萬明軍,加上各地的勤王部隊,除去寧遠軍,差不多有15萬人,守北京城綽綽有餘。

    此時崇禎的正確迎戰姿勢是,派袁崇煥的寧遠軍,直撲清軍後防空虛的錦州,拿下錦州,再奔瀋陽。崇禎再派宣大軍等幾萬人據守大安口等幾個長城關口,在北京地區清野堅壁,調集20萬勤王部隊到北京地區,形成圍魏救趙、甕中捉鱉兩大計。

    可惜,崇禎沒有這樣的頭腦,只有自私自利的剛愎自用。

  • 5 # 古海遊

    很多史料為黑而黑。袁崇煥因崇禎皇帝中了滿清反間計而被磔死,罪名是通虜謀叛。所以很多明遺民寫的史書對袁崇煥極盡誣衊。試看:

    “先是降將李永芳,獻策於大清主曰:兵入中國,恐文龍截後,須通書崇煥,使殺文龍,佯許還遼。大清主從之。崇煥答書密允,復以告病回籍,乃寢。至是,再任,思殺文龍,則遼可得。”

    ——《明季北略·卷四》

    點評:難道那時候就有電子竊聽器。清營訊息瞭如指掌。“崇煥答書密允”,密允,你怎麼知道?答書在哪裡?所以這些情節就是小說,編出來的。後人研究發現,確實是摘錄自袁崇煥死前為陷害袁而編的小說《鎮海春秋》。明末政治,套路很深。

  • 6 # 木谷雲峰

    袁崇煥只是個將軍,他是個沒有戰略眼光的將軍,他做不了帥才。讓他督薊遼軍事,是崇禎用人的錯誤。他不是戚繼光,李成梁,他沒有那兩下子。他只不過是被皇太極牽著鼻子走。在戰略上,袁崇煥差的太遠,說白了,他是個傻逼。後來他的死,就跟他沒有戰略眼光有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線攝像頭無網可以錄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