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貴港漁夫

    野外釣魚最好的餌料還是蚯蚓,大、小魚,各種魚種通殺。我一般去野外釣魚都帶上一點蚯蚓。通常釣到過黃骨,鯰魚,鯉魚,鯉魚,草魚,羅飛,白條,翹嘴,黃鱔,塘鯴等,從這個足以說明蚯蚓餌料還是很好用的!

    關於對作釣影響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1.釣點水域狀況;包括水面大小、水的深淺、水面或水下的水草及障礙物情況、水的流向及流速等。

    2.季節溫度情況;應根據不同季節,不同溫度來選擇釣點釣法;還可根據不同魚類對溫度的適應性來合理選擇各季節垂釣的魚種。

    3.天氣狀況;包括氣溫、氣壓、風向風力、晴雨、日夜溫差、冷空氣或颱風的影響等。

    4.另外還有聲音幹繞,人為活動影響,及網魚電魚等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關於影響海釣之十大因素

    浮游磯釣一般以鯛類魚為目標魚,由於此種魚是海魚中智商最高的魚種之一,所以,釣這種魚自然也就多了一份挑戰性和刺激性。近些年來,由於淡水水面的減少、工業汙染加重等原因,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海釣隊伍中來。然而不論是新老釣友,每次出釣大部分不能順利地釣上目標魚,經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天氣過於好。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日子,對於外出海釣的朋友來講確實是個好天氣。然而越是這樣的天氣對於海魚來講越不舒適,特別是黑鯛等有智商的魚類,很難在這光線充足的天氣裡近岸索食。即便是有魚其索食也不太積極,警覺性會更強,大多數魚此時都躲在很隱避的地方索餌,所以要釣到目標魚,的確有一定的難度。

    二、潮流的因素。海釣的一切活動都跟海潮有關。海魚的活動覓食更是如此。如果是沒有合適的海流和環境,儘管海水裡有大量的食物,海魚索餌也不可能很積極,除非是特別飢餓的魚,一般魚這時是不愛張口的。

    三、水溫達不到或水溫太高的因素。海魚一般都是洄游性魚類,海魚之所以洄游是為了尋找適應其生存的一環境。水溫過低時,海魚不進食開始洄游,如不能洄游時就會被凍死。反之,水溫過高時,海魚一般會降低食慾或向深海洄游,待水溫適應後再游回來。鯛類魚最適應的水溫是18,22?,水溫低於15?時就很少進食了。

    四、選釣位是關鍵。在任何一個釣場不是隨便找一個地方就能釣上黑鯛來的,釣點必須擁有黑鯛集聚的條件或是黑鯛遊弋覓食的路線,這一點對釣果有很大的影響。

    五、誘餌的因素。以往看到有不少釣友把誘餌帶到釣點,機械地找個標點把餌投到大海里,若碰上鯛魚就說有魚,若碰不到魚或者釣不著魚,就說水中無魚,換地兒繼續撒餌直到把餌撒光才算完成過程,也算玩了一次海釣。在沮喪之餘,殊不知把魚誘到什麼地方去了,更不知誘餌有多少種,以及同一種誘餌在各種水域的表現和撒餌的技巧。

    六、釣組的因素。這是一個最常見的問題,有的釣友用某一釣組在某一天某一水域為其立過功以後,就一味地執著在這種釣組上,一直認為他的釣組是最佳釣組,一般對外還秘而不宣,無論到哪裡作釣都不願將它改變。今天釣不到魚就說此地無魚,怨三道四。另有釣友是憑想象在家中拴好釣組去適應所有水域。到釣場後,只按所學的理論知識演示拋竿控線等手法,一天下來累個半死,還是與魚無緣。這些人的釣具往往都是很先進的。都被視為掌上明珠。

    七、釣術和技巧的因素。多半釣友是在初學或提高階段,對於操竿控線、抗擊外來因素影響方面不是很熟或不能應對,使釣組不能發揮其很好的功能,達不到正確的標點,就更不用提“8”字操竿法等技巧了。

    八、意志不堅的因素。在釣場上最易犯的就是這一點。每到一新的釣點,把釣組拋進大海,打上幾十勺誘餌,稍等時間如不見有動靜,又換一釣點再打誘餌拋釣組,搞得滿水面是釣餌,到處是標點。如果看到有人從標點以外的地方拉上一條魚來,就要去打堆兒或又要換釣點,不能正確的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判斷魚應該在什麼地方,怎麼把魚誘到你的標點中來。再有一旦某人釣到一條目標魚,大家便一擁而上,大有搶魚的勢頭。結果把魚哄跑了誰也釣不好。

    九、受雜魚的影響。在標點內由於打誘餌的原因,極有可能招來很多雜魚,這些雜魚多集中在中上層水面,多的時候可看見誘餌打下後水面起水花。在防波堤上施釣,雜魚主要是小白魚、小梭魚和黑頭,特別是黑頭,只要標點裡有這種魚(不管大小),無論你用什麼釣餌,誘餌一律盜走,影響釣餌與目標魚的相遇機會。從而影響釣果。

    十、人為的影響。海釣之時,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當你打好了誘餌,理好了釣組準備拋竿施釣時或剛見上魚時,捕蟹的船來了,一會兒海釣的船又來了,搞得你無處下手,只

    1/2頁

    好無奈地等待或重新選釣點。再如釣上一條黑鯛後,周圍的人馬上圍過來,這撒餌,那拋竿,

    一會兒撒的滿水面是誘餌,把魚誘散了,結果可想而知。

    總之,釣魚是一項綜合性比較強的活動。很考驗釣魚人的綜合素質。

  • 2 # 吳城視野

    蚯蚓是萬能餌,大部分的魚類都比較喜歡吃蚯蚓,不過夏季不太適合用蚯蚓,小魚比較多,蚯蚓偏腥,招小魚,夏季可以用偏本味的餌料,釣大體型魚還可以玉米螺絲作為釣餌。釣魚還是特別受天氣的影響:一般說來,春天和秋季是釣魚的旺季,冬季是釣魚的淡季。

    早春天氣變暖,水溫上升,過冬的魚兒開始覓食,但魚類多在中午暖和深水處活動,所以此時利於在深水中釣底層魚。在水草叢生、蘆葦拔節的時期,到淺灘處最有利於釣魚

    夏季雷雨過後空氣清新的時刻,風平浪靜的清晨和傍晚是垂釣的好時機。但在盛夏,日光強烈,水溫高,同時水中的餌料充足,又是幼魚發育時期,此時難釣大魚,以早晚垂釣為好,中午可在樹萌下或深水處垂釣。

    秋天水溫上涼下暖,魚游水底層,此時宜釣深水中的底層魚,但到中午水溫升高,魚游到上水層淺灘覓食,此時也有利於釣魚。秋天氣候穩定,魚肥壯食量大,此時大魚、成魚容易上鉤,所以常常釣到大魚

    冬季水冷草枯,魚群很少活動,一般都潛入深水處休眠越冬,特別是雨雪或寒潮過境時,更少有魚類活動。在暖和日麗的中午,水溫比較高,仍會有少量的魚游到向陽深水處覓食或曬太陽。

    2

    晴天雨天

    一般情況下,只要是晴天,除夏天中午和冬天的早晨、夜晚外,其它時間都較適宜釣魚。陰天或小雨的天氣,除冬季的早晨和夜晚外,其他時間也都適宜釣魚。夏天陣雨之後也有利於釣魚。但大雨和暴雨之後,含有大量泥沙的渾水流入,極不利於釣魚。

    3

    風力風向

    除了寒冷的冬天外,在一般情況下,刮3級以下的東北風、東風、東南風,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有利於釣魚。而刮南風或西南風都不利於釣魚,但在夏天的早晨或黑夜,冬天的中午還是可以釣魚的。刮西風、北風的天氣,一般不利於釣魚,只有在夏天雨後,才可能有所收穫。另外不論什麼風向,只要風力達到5級以上,都不利於釣魚。

    4

    氣壓、溫度、水中溶氧

    氣壓高低直接影響魚類的活動。氣壓高時水中含氧量多,魚兒感到舒適;氣壓低時水中含氧量少,魚兒感到難受。因此在大風雨或悶熱的低壓天氣下,魚無心攝食而浮游在水的中、上層或躲在水草間休息。在春夏季節雨後天晴或在秋高氣爽等高壓天氣時,魚類活動量大,攝食能力強,有利於釣魚。

    魚類的生長、發育、繁殖都受到水溫的影響,魚的體溫也隨著水溫的變化而改變。一般淡水魚適宜的水溫在12~20℃之間,當水溫降到5℃以下或超過30℃時,超出了魚兒適宜生存的範圍,便很難釣到魚了。

    與垂釣直接有關的是水中溶氧量的變化狀況,而水中溶氧量的變化又直接受到氣溫、水溫、氣壓、光照、風力、風向等的影響。一般來講,在江河等動水水體,溶氧豐富。在池塘水庫等靜水水體,水越深,溶氧越不足。在風和日麗光照充足時溶氧豐富,在流水口、進水、口、風口、綠色水草邊、淺而向陽和麵積大的水體等,溶氧充足。狹長而深的水體溶氧少,水瘦魚瘦。水質肥的水體中溶氧量變化大,故對魚類的生理影響較大,雖然餌料豐盛,魚類生長快,但遇惡劣天氣溶氧量大量消耗而使魚類“浮頭”。因此,外出垂釣時,一定要看天測“氧”、看水測“氧”。

    5

    雷天、霧霾、霜天、冰雹、強冷空氣

    雷電系空中帶異電的兩塊雲相接近時,因放電而發出的強烈的爆炸與耀眼的亮光。魚類有喜靜怕驚的習性,尤其懼怕巨大聲響與震動等驚擾。霹靂閃電,雷聲隆隆,魚類受驚後將會迅速躲藏深水隱蔽處潛伏不動,故不適宜釣魚。

    霾是空氣中懸浮著大量的煙、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渾濁現象;霧則是氣溫下降時,空氣中所含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漂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聚合體。霾分為陰霾和濃霾,能見距離為2~4公里;霧分為薄霧和濃霧,能見距離為0.05~1公里。春末、夏季、秋初時節遇到陰霾天氣,由於能吸收大量的Sunny,氣溫適宜,適宜釣魚。冬季陰霾天氣,則不適宜釣魚。一般來說,霧天釣魚比較困難。若即若離的短暫薄霧,待旭日東昇時即行消失,不影響釣魚。如果全天大霧或連續幾天濃霧,則不適宜釣魚,若遇到霧散初晴,又颳起了西北風,則釣魚可獲豐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姜昆說:五年前不理解李宏燁相聲,到現在都不知道為之寫過序的書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