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秘製林三歲

    青銅樂器是夏商周三代音樂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歷史遺存。在洛陽地區發現的青銅樂器如銅鈴、鉦、鐃、鎛、編甬鍾、編鈕鍾等,幾乎包括了青銅樂器所有的種類,構成了一個基本完整的青銅樂器的系統。不僅體現了洛陽先秦三代青銅樂器發展的脈絡和重大成就,顯示了洛陽地區在中國古代音樂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湖北隨州發掘的曾侯乙墓中的青銅樂器,為青銅樂器的研究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考古資料。 青銅樂器是夏商周三代音樂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重要的歷史遺存。洛陽地區先秦三代出土的青銅樂器由於處於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的核心,因而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首先 由於洛陽地區特殊的政治背景、歷史地位和河洛文化悠久深厚的積澱,造就了高起點的洛陽古代音樂文化形態,夏商兩代最早的國家、政權、文字、曆法、青銅等劃時代的文明,和兩週時期的“禮樂文化”都使得洛陽古代音樂真正開始形成了一個有代表性的系統。被納入禮樂制度的音樂,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主流文化地位,成為王權制度的展現。洛陽地區出現的大量青銅樂器,不僅作為統治階級財富和權力的象徵,更是先秦三代禮樂文化精神的直接反映和典型代表,尤其甬鍾、鈕鐘的使用更為洛陽地區曾經周公制禮作樂、大規模實施禮樂等級制度的真實記載和證明。另一方面,這些在洛陽地區獨特文化背景下產生的青銅樂器,從二里頭夏文化中的銅鈴,商末周初的銅鐃、銅鉦,直至西周和春秋時期的甬鍾、鈕鍾、鎛鍾歷經了夏商周三代長約2000年之久的青銅時代,形成了一個持續時間長,樂器種類多,相對比較完整的青銅樂器系列。而且在音樂史上不僅具有橫向斷代研究的意義,更具有跨越先秦三代縱向系列研究的價值。這是洛陽地區先秦出土青銅樂器的一大特點和優勢。 第二 洛陽地區古代先進的青銅文明孕育了洛陽先秦時期的青銅樂器。青銅材料的發現和利用,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生產力水平,也為藝術創造開闢了一個新的天地。從洛陽先秦青銅樂器的發生、演變過程,不僅顯示了從遠古陶鈴到青銅鈴、鍾,樂器材料的變化對音樂發展的重要作用和影響,而且體現出洛陽先秦三代青銅樂器發展的脈絡和重大成就。在洛陽出土的先秦青銅樂器中,二里頭夏文化遺址出土的銅鈴為中國最早的青銅樂器,三門峽上村嶺虢太子元墓出土的春秋早期銅鉦,是現知中國年代最早的一例銅鉦。同墓出土的一組春秋早期的無枚編鈕鍾也是現知年代最早的一例編鈕鍾,併為中原型別的代表。其他出土重要青銅樂器,如大量的編甬鍾、編鈕鍾也都典型地集中了樂器從形制、音量、音色、音律、編組、紋飾、銘文、調音手法等各種特徵。尤其在西周時期出現“一鍾二音,三度音程”的青銅樂鍾,以一種規律性的方式在編鐘的設計和鑄造中反映出對音域、音律、音量、音色的審美追求和音樂觀念。同時也反映了當時青銅冶煉、鑄造與樂器製作、調音設計等方面的專門技術和高度的音樂科技水平。不僅為古代樂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標準器例,而且顯示了洛陽地區在中國古代音樂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三 目前洛陽地區出土的先秦青銅樂器是否可以代表先秦三代洛陽地區禮樂文化中青銅樂器的基本面貌,這仍然是一個需要繼續探究的問題。以洛陽地區古代青銅冶煉鑄造工藝的領先地位、先程序度和洛陽三代時期,尤其西周時期所處的禮樂制度的核心地位來衡量,出土的青銅類樂器似應更加充分、更加突出。但目前尚未發現代表兩週王室最高水平的青銅樂器,也未有類似湖北隨縣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大型編鐘或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晚期墓出土的王孫誥大型編鐘等奴隸主貴族所用的青銅樂器。究其原因,是由於受文物出土情況的侷限,還是由於等級制度更多更嚴格的束縛,而未能象其他地區那樣出現僭越、過制現象,尚不得而知。因此,這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將有待於更多的考古依據和歷史文獻,以對洛陽地區先秦青銅樂器及洛陽古代禮樂文化有新的更加深入、更為全面的瞭解和認識。 先秦時期樂器發展的特點編輯 製作材料 曾根據樂器製作的材料,把眾多樂器歸納為八類,稱為"八音"。其八類名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進行樂器分類的方法。金類樂器如鍾、鏞、鉦;石類樂器如離磬、鳴球;土類樂器如壎;革類樂器如鼓、;絲類樂器如琴、瑟;木類樂器如祝等;匏類樂器如簧、竽;竹類樂器如簫、言。這一歷史階段,見於記載的樂器已有一百多種。 形制 吹管樂器的形制方面,遠在上古時期已有開口管樂器與閉口管樂器兩種型別。開口管樂器如、骨哨(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等;閉口管樂器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壎(仰韶文化遺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等,由於他們在發音原理上的不同,豐富了中國管樂器的演奏方法,並各自具有不同的藝術表現能力。 製作 簧管樂器竽、竽在當時製作的水平已很高,而且品種多樣,已有大、中、小等 多種形制。特別是竽,在當時宮廷樂隊中地位十分重要,為"五聲之長","竽先,則鍾瑟皆隨;竽唱,則諸樂皆和。"(見戰國《韓非子》)竽處於領奏、主奏的地位。 鍾 鐘的製作已很精細,工藝水平相當高。如隨縣曾侯墓出土的樂器(公元前435年,戰國初期),其中有編鐘64 件(鈕鍾19件,甬鍾45件),楚王送鎛鍾1件。分三組排列,說明早在戰國初期中國已有七聲音階的應用,且十二律齊備,可以在三個八度範圍內,構成完整的半音階。各鍾還錛有銘文兩千八百餘字,載有各地域的音律問題。 演奏形式編輯 ① 先秦時期已有彈絃樂器琴、瑟,它們除用於聲樂伴奏外,據《列子》、《呂氏春秋》等文獻所載有關伯牙、子期知音的傳說,可以推斷出當時已有琴獨奏藝術的存在,且以大自然為描寫物件,並已具有一定的藝術概括能力。 ② 在上層社會和宮廷音樂中,樂隊組合形式有多種,其規模均很龐在。如《韓非子內儲說》所載,齊宣王喜聽竽聲,曾組織有三百人的大開型竽合奏樂隊,供其娛樂欣賞。從曾侯乙墓發掘的樂器來看,有青銅編鐘、石編磬和鼓、瑟、琴、笙、排簫、八種,共124件。絕大多數樂器陳放在中室,編鐘、編磬分別沿中室南、西、北三壁立架懸掛,鼓、瑟、笙、簫列於其間,展現出古代上層社會大型樂隊的一種組合形式。 新華網長沙12月20日專電(記者 黃興華)湖南省文物管理部門日前在汨羅江畔的一處商代遺址上,發現一件商周時代青銅樂器。專家稱,這一器物在南方十分罕見。 19日,文物考古專家、原湖南省博物館館長高至喜等一行來到青銅樂器出土現場,他們透過對出土器物和現場採集的陶片等綜合分析後初步認定,這件青銅獸形樂器出土現場屬商代遺址,樂器屬商周時期的文物,距今約3000年。 汨羅市文物管理所所長趙磐介紹,這件似象似豬的青銅樂器,重13.05公斤,長52釐米,寬28釐米,厚度有1.5釐米,上面有乳丁紋、雲雷紋、魚鱗紋三種紋理,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典型紋飾,也是青銅器時代很重要的禮器,一般只有一定等級的貴族才能使用這樣的青銅禮器。 專家稱,此次出土的青銅樂器並非出自墓葬,而是出自一處遺址,應該不只一件,很可能有一組。目前,當地文物管理部門已對出土現場加強保護,準備在近期儘快進行詳細勘探調查後,進一步瞭解其文化內涵和文化屬性,以便做進一步的考古發掘。 1 中醫 醫院_全國中醫館排名_國醫大師... -中醫 醫院?國粹中醫館雲集眾多老中醫... 免費諮詢:中醫醫院網站 武漢國粹中醫門診部廣告 武漢卓美醫療美容門診部官方預約 武漢卓美醫療美容門診部主營: 醫療... 免費諮詢:整形得花多少錢 武漢礄口卓美醫療美..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 2 # 大A66a

    提到商周樂器,我們首先想到的往往都是編鐘,曾侯乙墓出土的這一組青銅樂器,將我們帶回鐘鳴鼎食的春秋時代,領略千年前的風采,那麼當時又有

    鐃nao 鐃是中國古代使用的青銅打擊樂器之一,流行於商代晚期和周朝初年,一般是三件一組,大小不一。鐃又叫執鍾,顧名思義就是用手握著柄部,另一隻手進行敲擊,多用於軍事號令 鉦 鉦的外形像鐃,但是形體更為龐大,高度最大可達89釐米,所以鉦又叫大鐃。鉦也是流行於商代晚期和周朝初年,作用是起和聲,或者指揮其他樂器。

    鐸 duo鐸是一種大型的鈴鐺,形狀像鐃、

    鉦zheng,但是形體更小,而且帶有方形短柄。鐸內部有舌,即可敲擊發聲,又可搖晃發聲,多用於宣佈政教法令和軍務號令,盛行於中國春秋至漢代。

  • 3 # 一介須翁

    夏商周三代最具有文化代表的樂器是什麼?這個問題首先要談一下"樂"。在我們的中華民族談"樂"首先要"禮",叫"禮樂"。樂器是從禮樂中派生出來為"禮樂"服務的。

    禮樂本源自先民的祭祀活動,禮為祭神的供奉,樂為娛神的歌舞。故周公之前,禮樂的主要功用是敬神。周公之後,禮樂則成為維護社會等級制度的禮儀規範。周公制禮作樂,以禮樂化成天下,奠定了中國禮樂文化的基調。所以有黃鐘、大呂、太簇。五音(五聲)、七聲以及十二律和三分損益法等等……。孔子曾說:"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在孔子看來,夏、商、周在禮樂制度上的變化是"損益"的關係,殷承於夏,周又承於殷。孔子說夏、商、週三代的禮樂文化是有因承關係的。

    至於最有文化代表的樂器有:鎛鍾、扁鍾、馨和殷墟出土的特磬、甬鍾……等等。

    下圖為周代青銅蟠螭乳釘紋縛鍾四虎鎛,是精美的西周青銅樂器西周青銅乳釘蟠螭紋甬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嘉慶抄和珅億萬家產,為何還經常為錢煩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