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1點心理學

    情緒失控,簡單理解即情緒在短時間爆發出與平常不一樣的狀態。可能是瞬間的大發雷霆,也可能是瞬間的沉默不語,也可能是摔東西砸南北,還可能是嚎啕大哭,甚至傷害別人傷害自己等等。

    情緒失控,表現出的可能是情緒反應,但往往也伴隨著行為反應。

    十一認為情緒失控可以從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理論分析。

    “三我”即本我,自我,超我。簡單的理解可以認為,本我是黑化的自我,超我是神聖的自我,自我就是現實中的自我。

    在一般情況下,自我同時受到了本我和超我的影響,比如你很餓了,於是決定去吃好吃的。碰到美味當然停不下來,本我告訴你“吃吧,難得這麼有喂口”,超我卻說“你不是要減肥嗎,這麼吃絕對不行。”而本我會結合自身狀態和條件,選擇吃到什麼程度,不會完全的受到自我或超我的控制。

    然而,自我的任何一個決定,如果沒能很好的處理本我與超我要求的轉化,就會把他們之間的矛盾積壓下來。一旦積壓過多,自我就會出現暫時的崩潰,轉而由本我或者超我將積壓的矛盾表現出來。

    比如情緒失控,如果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傾向於本我,把黑暗的,不好的情緒隨處宣洩,而將超我壓抑住,那麼久而久之,自我對超我的限制就會達到一個極限,超我的能量就會爆發。

    反之,一味傾向於超我,而沒有很好的處理本我的欲求,那麼,本我的積壓也會達到一個極限,從而爆發。

    因此,從“三我”角度,情緒失控是我們沒有處理“三我”之間矛盾產生的結果。

    反過來,如果我們處理好了“三我”之間的矛盾衝突,也就可以很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緩和極端情緒的出現了。

  • 2 # 鵜鶘心理陳小康

    情緒是個體對於外界刺激的一種綜合性的反應,他包含生理、行為和認知三個部分。所以,我們能感受到的情緒其實是對於外界刺激的評價和因此產生的身體變化及反應衝動得到的。

    情緒失控是壓抑的動機集中爆發的現象,或是極端的迴避行為。第一種就像“范進中舉”。范進中了舉人後,以前對於舉人生活強烈的壓抑動機得到釋放,機體無法應對爆發的情緒體驗,造成了情緒的失控,變成歇斯底里式的瘋狂。第二種常見於創傷後的個體體驗。因為無法面對突如其來的不良事件,產生強烈的情緒迴避,從而出現情緒失控。

    情緒是每個人適應環境的必需品,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合理的運用情緒,開心的時候就要笑,不開心的時候就哭,而不是選擇逃避或掩飾不好的情緒。

  • 3 # 心夥伴

    兒童的情緒最容易失控,隨著年齡的增長,情緒也會不斷的趨於穩定。

    情緒是很抽象的概念,它是指一個人對外在世界的主觀感受,是一種心理狀態。人的情緒通常會比較穩定,能夠控制,除了在一些極端的環境下。如果一個人不能有效控制情緒,會遭受精神折磨,甚至出現精神病。

    情緒的變化,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先天的有基因決定,後天的由文化決定。在不同的文化裡面,同樣的情緒,會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例如,在中國文化裡,就有喜歡嚎啕大哭的情況,表示悲傷。如果是在西方國家,會被認為有點過分表達。而一個領導在公司上經常責罵下屬,會被認為是性格有問題。如果是在社群,不懂得以回擊別人,會被認為懦弱。

    當我們的情緒,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而這往往不能夠被發現。很多時候,情緒激動都是迫不得已,只有事後才有所察覺。支配我們情緒的,是潛意識,在極端的情況下,潛意識失去控制。如果想要避免情緒失控,要做的就是懂得及時緩解情緒,內心有不滿要及時發洩出來。可以去運動,可以去看書,也可以去看看電影。還以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講內心的變化,用書寫的方式記錄下來,等到一定時間之後,可以查閱,在過去尋找原因。

    總之,每個人的情緒都有變化,關鍵在於你用什麼樣的方法去控制它。

  • 4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本篇由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吳瓊燕老師回答。

    我們舉一個常見的例子來說明:

    你拖著疲憊的步伐下班回到家,看到家裡的玩具丟得滿地都是,你會有怎樣的反應?(第一標槍:家裡的凌亂)

    你可能會衝著孩子大吼:“誰叫你把玩具扔得滿地的!”

    這時你的愛人走過,對你沒有詢問,反而指責你:“誰家娃不是這樣玩具滿地扔,犯得著發那麼大火嗎?”(第二標槍:被愛人指責,你感到生氣胸悶)

    於是你的情緒失控了,你的憤怒爆發了,你忍不住把孩子的小屁屁臭打了一頓,還跟愛人吵了一架。(第三標槍:你像個孩子一樣渴望關愛,然而愛人冷落、忽視了你,你內心的憤怒爆發了)

    火發完後,接著你感受後悔和羞愧,羞愧感源於社會道德的約束,因為從小到大我們被教導發火打人是不對的(第四標槍:自己行為與道德約束不符帶來的羞愧感)

    然後你感到悲傷,因為你愛的人沒有關注你。(第五標槍:你渴望的愛沒有得到的失落和無助)

    很多時候,沒有第一標槍,已經引了發第二標槍,你莫名地感到生氣、憤怒、羞愧、悲傷、無助…… 為什麼?

    因為你的大腦裡形成了固定的信念和行為模式。如上例,你內心深處(潛意識裡)希望周圍的人給你愛(尊重、關注、信任、認可、接納、理解、支援),如果得不到,你舊有的信念和模式就出來了:你無意識地、固執地認為”ta不愛你”,於是你的大腦讓你控制不住地發脾氣,像個孩子一樣撒潑,心智回到了孩童時代。

    你情緒失控的舊有信念和行為模式是怎樣形成的呢?

    是在過去成長經歷中的千百萬次的不斷“被指責”、“被吼叫”、“被打罵”……中,大腦的神經連結不斷地“被強化(放電)”形成的——固有的神經迴路。

    這個強大的神經迴路在你的大腦接收到警報時(被指責/否定/忽視……),立即啟動警報,大腦某些負責情緒的部位變得活躍,引發身體內相關化學物質的變化、身體反應、情緒反應、行為反應:逃跑、戰鬥或僵住。有的人可能遺忘或轉移情感,有的人可能與你爭吵鬥爭,有的人選擇躲開;有創傷模式的人可能回到從前的危險情境的體驗和感受中,感受到危險而引發情緒的應激障礙。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難以擺脫的情緒反應模式(或創傷後應激障礙),不僅需要改變舊有的認知和信念,還需要藉助心理學的方法幫助大腦構建新的對現在的你有利的神經迴路。

  • 5 # 霍體清

    情緒失控這種現象如何從心理學上解釋?

    我們都看到或聽說過某些人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做出比較極端的事情。應該分為兩種,一是焦慮太高的時候,出現驚恐發作,癱軟,幻覺甚至打人、殺人等,就是焦慮太高導致,太害怕,這是一種條件反射現象,可以透過練習改變這種條件反射。還有一種就是脾氣暴躁,像張飛那樣的人,遇到刺激控制不住,大發脾氣,這種情況不是害怕,但很多人過後後悔,可是以後還是控制不住。這也是一種條件反射,也可以透過練習改變條件反射。

  • 6 # 心理諮詢師王旭亮

    分析心理學的大師榮格曾經說過:我們都知道人人都擁有情結,卻很少有人知道,情結也會擁有我們。

    情緒失控,用分析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就是情結不受我們意識的控制,在扳機事件的啟動之下,情結自動爆發。由於情結在我們的無意識中,大多數不被我們的意識覺察,但情結本身又附帶有大量的情緒能量,所以情結爆發的時候,一般都是失控的,會讓周圍的人感覺嚇一跳,不可思議,不至於等等。

    情結一般都是是由創傷造成的,如果想要了解情結的相關知識,建議大家可以看看分析心理學的相關書籍。

    自體心理學研究的方向是自戀,因此情緒失控,自體心理學認為,更多的是一種自戀性暴怒。自體學派認為,自戀性暴怒屬於更廣闊的非心理領域的攻擊,其理論認為,自戀性暴怒與通常的非摧毀性的暴怒有明顯不同,自戀性暴怒並不是退行到原始的攻擊性驅力,反而是內在的精神病理,只有當自己的基本結構受到傷害時,才會出現自戀性暴怒。自體心理學認為,根本病理在於自體缺乏自體統一,對於自體破裂的易感性。從惱火到狂怒,不同程度的自戀性暴怒是對於自體客體關係深深失望的結果。

    在經典的精神分析理論中則是認為人格結構“本我”,“自我”,“超我”不能很好的協調統一。

    在自我心理學派中,情緒失控更多的是一種防禦機制,即置換,簡單地說,比如上司對於丈夫的責罵,丈夫只能遷怒於家庭中的更安全客體比如說是妻子或者孩子。

    認知治療中則認為情緒的失控是認知方面出現社會功能性失調,導致情緒不受本人控制,出現行為上的失控。

    希望以上的回答可以幫助大家。

  • 7 # 雄哥14505

    我佩服這幾位心理學家。 能為患者服務 也是說發揮了 心理學的作用

    剛 才看了幾個心理學者的文章 感慨萬分 如 有個叫相心理師的文章 講得差 又不讓人評論 什麼口頭禪。會決定人生 胡說八道 我有個外號叫 他媽的領導。 因他在游擊戰爭時 學了個他媽的口頭禪。十句話有兩句口頭禪 他人生也美滿 離休後兒孫滿堂 還有的自稱心理學家 或心理學的 專門不務正業 在網上如算命先生一樣 透過人的外表判斷一個人。 或連富人和窮人 根本差別都不懂 大談枝節細末的事。 甚至於一個大男人 大談女人特徵 教女人要這樣那樣

    學不至用 而閉門胡思亂想 幼稚地大談複雜社會上的人和事 這是給心理字抹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雨過天晴後看到的景物詩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