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教人的那些事兒
-
2 # 田隆泰
縱觀世界各國的職業教育,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到本土化,本地化。也就是結合本國本地職業需要培養人才。國際化可以是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技術的國際化,而不是職業教育的目標本身。換言之,所有的教育,都應該是為本地本國本民族服務的,進而為全人類服務。脫離本國本地的國際化無從談起。
-
3 # 圍棋啟蒙教育
一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要做好國內職業教育實踐,為國際化打下堅實基礎。應充分發揮中國職業教育已有的豐富經驗優勢,允許各地區和職業院校探索適合本地區產業發展水平與居民教育偏好的職業教育發展策略和措施,積累豐富的可供輸出的模式和做法,並在此基礎上系統地梳理、提煉經驗和理論,以便更好、更有的放矢地進行輸出。
二是政府要有清晰的目標和策略,建立跨部門的協作機制乃至機構,將教育部門、人社部門和外交部門以及海外中資企業囊括進來。在此過程中,尤其要把握服務海外中資企業和輸出中國教育、文化之間的關係。
三是操作層面應有執行能力較強的運營和執行機構實施專案。出於規避政治風險和提高執行效率的考慮,政府機構不宜直接充當具體實施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先鋒隊,而應設立類似德國國際合作機構這樣的組織,牽頭前期調研、市場開拓、專案開發與實施等工作,接受政府委託的第三方的監督與評價。
四是研究要先行,在系統深入理解特定國家地區經濟社會和教育特點的基礎上制定方案。儘可能全面綜合地考慮各方面的情況,預計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再進行專案實施和執行,不宜過快過激。
五是要與中國駐海外的各種機構和組織合作。國家和區域之間差異巨大,而地方性知識的充分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要有掌握當地情況的合作伙伴,共同進行專案的策劃和實施。
六是職業教育的輸出和國際合作需要從小專案開始試點並靈活調整,不宜一下子鋪開。我們需要吸取德國職業教育國際化過程中花費巨大但成效一般的經驗教訓,在投入資源時要更加謹慎,在充分了解各方面條件後有序地開展專案。
-
4 # 聚焦職教
(一)紮根中國 融通中外
一方面,要正確理解中國高職院校所處的國際環境,找準自身定位,明確發展目標和方向。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職業教育的性質和規律,理性看待中外職業教育的差異,對國外職業教育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找到國際職業教育真正卓越之處和先進經驗,併為中國所用。
(二)立足現實 面向未來
1.立足現實是指,一是要立足當代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現實,與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制度機制實現良性互動;二是要緊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時代步伐,深化產教融合,為經濟社會建設發展提供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使高職國際化辦學與解決好產業經濟發展中的現實問題相統一。
2.高職國際化辦學還應以面向未來、引領未來為目標。中國高職國際化的辦學核心在於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獨立精神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能運用創新思維分析和解決未來遇到的各種複雜問題,善於將人類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於生產實踐場景中的高階技術技能人才。
(三) "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
第一層次是外向性“引進來’與“走出去”。外向性“引進來”主要表現為中國高職院校引進國際優質高職資源和先進標準,借鑑國際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等;外向性“走出去’主要表現為中國高職院校師生走出國門,透過參與國際職業教育人才交流合作專案的途徑,出國考察和學習交流。
第二層次是內向性“引進來”與“走出去”。內向性“引進來”表現為中國高職院校擴大留學生招收規模,調整留學結構,招收更多東南亞、非洲等地區的學生。內向性“走出去”表現為中國高職院校大力開展境外辦學或者境外合作辦學,積極參與制定國際職業教育標準與規則等。
(四)注內涵提高質量
一是要在國際化建設的過程中把握好內涵建設的各個節點,使高職院校內涵建設與國際化建設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二是要加強國際經驗的本土化實踐,切忌一味照搬照抄國際職業教育機構的標準或做法,要結合中國國情和自身校情,在借鑑中實現創新發展。
回覆列表
廣西近年來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關於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決策部署,以“一帶一路”教育合作為核心,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以“交流互鑑合作共贏構建職教共同體”為目標,推動廣西與東盟國家職業教育交流的務實合作。職業教育,是中國與東盟國家友好合作的橋樑紐帶,更是廣西職業教育落實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的具體行動之一。截至目前,廣西與教育部共同舉辦了四屆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展暨論壇,與東盟各國近200所院校建立合作關係。近5年來桂留學的東盟國家留學生達3.7萬多人,成為招收東盟國家留學生最多的省區之一。2017年聯展暨論壇上通過了《南寧宣言》。該宣言提出了,建立包括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標準制定、專業建設、校企合作、技術培訓、政策建議、文化交流、理論研究等方面的共同體,中國和東盟各國將探索課程互認、學分互認、資格互認,建立開放互通的職業教育合作框架;開發實施互惠共贏的師資交流與合作專案;開展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和創新領域的合作,支援職業教育協同行業企業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服務經濟全球化;鼓勵各國共享跨國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資源,推動建立職業教育留學生專項獎學金制度。共同關注弱勢群體,為少數民族、邊境農村人群等弱勢群體提供更有效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諮詢服務;共同關注資訊科技使用,提高職業教育資料質量,構建質量保障體系;共同關注可持續發展,融入綠色經濟、綠色產業和綠色社會教育理念,推進“綠色職業教育”等。《南寧宣言》的釋出,標誌著構建中國—東盟職業教育發展共同體和共同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的共識初步達成,對中國和東盟各國深入加強職業教育合作,融入 “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總書記進一步提出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新要求。加快教育強國建設必須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有利於教育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職業教育治理現代化是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對職業教育發展提出的現實要求,也是職業教育適應教育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下,我們也要以國際化的職業教育治理視野,吸收各國治理經驗,將國際上標準化的治理規則與正規化納入中國職業教育治理體系,透過“選擇性輸入,為我所用”以及“融合性改造和融合,由外到內”兩個階段,用以提高中國職業教育治理水平。另一方面,職業教育治理本土化是一個有一定依存性的相對概念,是與職業教育治理國際化互補的發展趨勢,因此,中國要發揮教育國際影響力,在經歷了“選擇性輸入”及“融合性改造和融合”兩個階段之後,應進入“創造性的輸出”階段,將“引進來”的職業教育治理經驗經過本土化的重塑並重新“走出去”的過程,也就是“由內到外”的顯化。《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及其配套檔案將開創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分別確定為戰略任務和重點任務,強調教育國際化在實現教育現代化戰略目標中的重要支撐作用。但是 “大眾化”的標準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中國各省市經濟和職業教育水平發展不平衡,與世界各國在政治、經濟、人文交融的緊密度等方面千差萬別,因此透過“選擇性輸入”“融合性改造和融合”“由內到外”加速中國職業教育現代化及提升國際影響力方面所選取的策略必然會不同。首先,考慮廣西作為經濟和高等職業教育欠發達地區,如何藉助自身優勢特點,發揮以廣西為支點的中國—東盟職教合作樞紐作用,推進自身治理水平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提升廣西服務教育現代化和建設教育強國的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優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其次,考慮廣西高等職業教育領域如何構建“由引進轉向輸出”的國際交流合作新路徑新機制,才能形成與東盟國家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的聚合效應,實現職教共同體內部成員價值共認、人才共育、發展共享、利益共贏的東盟國家構建職教共同體?
針對以上兩種思考,現階段廣西職業教育“走出去”戰略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為:
1.政策保障缺失。2017年在天津召開的中國—紐西蘭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論壇上,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宗瓦認為,這些年來高職院校一直在探索各種各樣的國際化辦學形式,然而全國1300餘所高職院校在這個領域長期以來所做的探索是“活躍”但“不成氣候”。近些年來,廣西教育主管部門儘管安排用於支援職業院校走出去開展交流與合作的經費,但由於走出去辦學或者培訓,首先需要師資,出國交流手續報批各方限制層層疊加,很難成行;其次需要裝置,使用這類經費購置的裝置屬於國有資產,根本帶不出去,政策保障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2.公平性原則缺失。本科招收留學生有國家專項獎學金,然而職業教育沒有任何的獎學金制度。本科院校國外合作辦學專案學生獲得的學位獲得教育部認可,但職業教育與國外本科合作提供的本科以上學位並沒有獲得認可。職業教育體系很難與普通教育體系相融合。
3.認識有待加強。目前仍有為數不少的職業院校,尤其是中職學校,仍缺乏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理念,制度建設、機制保障,跨文化元素融入課程體系改革深度仍遠遠不足,交流手段更是乏善可陳,更多隻是停留在“出去看一眼”“協議籤一張”等形式上。
4.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廣西透過兩次職業教育攻堅與國際化探索,為自身發展和與東盟國家優勢相互結合注入了新鮮活力。職教聯展暨論壇活動影響度越來越高,為廣西職業教育國際化提供了非常廣泛的合作空間,儘管如此,目前見諸國內區內媒體關於廣西職業教育國際化的高頻詞基本還停留在“鐵道、五菱、柳工、衣路工坊、電商谷”等,反映出廣西職業教育國際化仍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針對以上突出問題,廣西職業教育界需要對標《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規劃等要求,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進一步明確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思路和方向,提升對服務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建設所需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政治站位,積極主動構建一個政府、學校、企業、行業協會等多主體共同參與,廣西“三大定位”建設及“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倡議相互融合,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與促進廣西高職教育現代化建設相銜接,與東盟國家構建職教共同體為區域合作創新試驗,形成廣西與東盟國家區域職業教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實現合作共贏惠民生,成為中國—東盟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新的增長點,對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形成有力支撐。
此外,要構建“以職業教育相關標準為支撐紐帶,以校內部門協作、國內外政行企校多方協同”的驅動機制,與東盟國家共同打造“魯班工坊”式的職業教育合作平臺,探索在職業教育領域開展“由引進轉向輸出”的國際交流合作新路徑新機制,深度參與廣西與東盟國家職業教育規則、標準、評價體系的研究制定,實現人才培養標準互通、經驗互鑑,形成與東盟國家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的聚合效應,促進東盟國家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三鏈融通”;以真實專案帶動,促進“專業+企業+行業+產業”四業共進;輸出“當地化”職業教育合作標準,助推東盟國家職業教育提質升級,實現職教共同體內部成員價值共認、人才共育、發展共享、利益共贏,紮實推進落實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的教育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