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羅廖夫

    俄羅斯的超級大殺器是在一次表彰活動的被普京正式確認的。這次活動是一次爆炸事故中喪生的核科學家遺孀們被高調邀請到了克里姆林宮做客,接待她們的不是旁人,正是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普京除了向這些家屬表示慰問和悼念,併發放“勇氣勳章”。普京在悼詞中稱:“這些偉大的俄羅斯科學家們,從事的是一項非常困難、重要且關鍵的秘密任務,我們正在探討的是世界任何其他國家都無法比擬的、最前沿的科技思路和解決方案。一旦這種蘊含這種科技的‘超級武器’被研發出來,那麼在未來幾十年內俄羅斯的國家主權和國防安全將會得到保障。”

    這是俄羅斯官方首次證實:俄羅斯正在研製史無前例的“超級武器”,並將繼續對其做出改進。這種超級武器就是早已流傳已久的“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為了應對來自西方的軍事壓力,俄羅斯近期頻頻亮劍,展示俄軍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強大的戰鬥力,以此來作為其阻遏西方國家軍事冒險的一種手段。據環球網報道,俄羅斯日前已經在北極新地島部署了“海燕”和動力巡航導彈發射器,並計劃展開相關試驗。

    俄羅斯“海燕”和動力巡航導彈,是從2003年開始研發,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這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巡航導彈,已經開始進入實彈發射試驗的階段。換句話說,距離這款導彈列裝俄軍戰備部隊,似乎已經為期不遠了。按照慣例,俄軍一款新型現代化導彈在正式入列前,需完成不少於15次的各類試驗。所以這款核動力巡航導彈要形成全面戰鬥力還需二三年時間。

    這款被命名為“海燕”的巡航導彈,俄軍內部正式代號是9M730,北約代號SSC-X-9。有關“海燕”導彈效能方面,目前俄方並沒有公佈其詳細資料,因此外界目前仍一頭霧水。不過,俄羅斯相關研發機構所公佈出來的零星資料,讓外界可以先一步看到這款導彈的“模糊面目”。

    “海燕”和動力巡航導彈發射時的長度12米,巡航時的長度約9米,直徑不超過0.8米,重量在2.2噸到2.4噸之間,飛行速度約250米每秒。海燕導彈採用可程式設計修正的自動慣性制導體制,巡航高度為7米~6000米,可以搭載高爆彈頭或者核彈頭,是一款核常兼備的亞音速巡航導彈。

    海燕導彈最引人矚目的是,不但具備高度隱身能力,同時還配備了一臺核動力渦噴發動機。核動力噴氣發動機,是直接利用核反應堆的熱能加熱空氣膨脹以後驅動的噴氣發動機,其原理是當導彈飛行中,進入進氣道的空氣首先被預壓縮,經過壓縮的空氣流經核反應堆時,反應堆會對空氣進行高溫加熱,這樣壓力進一步增加,最後從噴口中噴射而出,產生巨大推力。

    由於使用核動力,導彈可以擁有無限航程的能力,甚至有訊息稱這種導彈可以在大氣層上面連續飛行三年。不管是真是假,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這款導彈所具備的良好機動性和無限航程等優勢,可以讓它輕易繞過敵方的防空系統,並在對方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動攻擊。

    總體上來說,俄羅斯發展一種以核動力為基礎的巡航導彈不存在什麼技術門檻,俄羅斯擁有豐富的研製超小型核動力裝置的經驗,包括核動力衛星、核動力破冰船、核動力潛艇、核動力飛機。以小型核動力裝置發展幾種殺手鐧武器,俄羅斯確實有這個能力。例如去年俄羅斯就主動曝光了超遠端核動力魚雷,這次再宣佈研發核動力巡航導彈,並不令人意外。

    儘管俄羅斯宣佈將在北極進行海燕巡航導彈試射,並一再暗示這種導彈不久將會進入俄軍服役。不過,有關海燕導彈到底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是否具備真正列裝部隊的條件。除了偶然出現一些真假難辨的、有關俄方試射這種導彈的訊息外,其真實的發展情況至今仍是一個謎。

    更何況,俄羅斯這種導彈的優點雖然很明顯,但使用小型核反應堆作為導彈動力,導致這種武器的風險性極高。畢竟,如果在試驗或者作戰時出現意外,無異於就是讓自己的軍隊捱了一次戰術核打擊,這種風險俄羅斯能夠承受得起嗎?

    所以,俄羅斯雖然在研發核動力巡航導彈的真實性已確認無誤,但這種導彈最終是否能夠投入使用,外界普遍持懷疑態度。不過,這種質疑並不能阻止俄羅斯,繼續研發這種危險性極高導彈武器的努力。

    當然,俄羅斯對核動力巡航導彈的執著,並不意味著就會將其列裝部隊,相反,俄羅斯可能將這種導彈的研發,當成阻遏北約軍事威脅一種手段、或者未來與美國進行軍控談判時,討價還價的籌碼。

    時值美俄關係極度緊張之際,俄羅斯高調放出海燕導彈試射的訊息,據環球網分析,可能就是俄方應對美俄緊張關係的一種手段,同時更是為了在未來美俄軍控談判中增加討價還價的籌碼。

    面對美國及其盟友的圍追堵截,在經濟、軍事等領域上的實力都處於劣勢狀態情況下,俄羅斯顯然有點吃不消了。所以,俄羅斯此次高調公開核動力巡航導彈的試射訊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想對北約形成一種威脅作用,以此來緩解自身的安全壓力。

    與此同時,俄羅斯也似乎試圖將這款列裝機率相對較小的導彈,準備在未來與美國進行軍控談判時,在有可能被迫做出某種妥協的情況下,讓這款不具備多少實際使用價值的導彈,作為對美國“妥協”的一種“犧牲品”。

  • 2 # 魑魅涅槃

    最近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俄羅斯已經在俄靠近北極的新地島部署了俄最新研製的“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並且計劃開展相關試射活動。熟悉新地島的朋友都知道,新地島早在蘇聯時期就是著名的核試驗場地,著名的大伊萬氫彈就是在新地島進行的核試驗,在整個冷戰期間,新地島也成為了蘇聯最大和最重要的核試驗場所,據不完全統計從1954年蘇聯決定在新地島建設核試驗場開始到1990年蘇聯解體,新地島上共進行135次核試驗,其中空中84次,地面1次,水上2次,水下3次,地下42次。而此次俄羅斯選擇將最新研製的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放在這樣一個有著不一樣背景的場地進行發射試驗,背後的目的不言而喻。

    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作為俄羅斯近幾年繼匕首、皓石、先鋒等多款高超音速導彈之後祭出的“大殺器”,最大的特點就是搭載了早在蘇聯時期就開始研製的小型化核動力噴氣式發動機,同時還可以搭載核彈頭和具備隱身能力,這也就意味著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不僅理論上具備高達幾萬公里的幾乎無限射程優勢,再搭配上核彈頭和低可視的雷達隱身設計,綜合作戰實力就相當於永遠盤旋在對手頭頂的一把利劍一樣讓人心驚膽顫。

    而此次俄羅斯選在在新地島這樣的地方部署並計劃進行試射活動背後,就是要利用靠近北極的新地島這樣的極地地區特殊的地理空間優勢,確保“海燕”開展相關試驗的安全性和隱蔽性。因為海燕使用的核動力噴氣式發動機在產生推力的過程中,勢必會產生微量的核輻射從而破壞環境,但是介於海燕作為一款巡航導彈其又不能和核潛艇一樣加裝厚重的鉛堆來做有效的核輻射防護,所以對於俄羅斯而言在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的試射上還是要儘可能的找一個更為安全可靠的位置進行,這樣就算導彈發射失敗掉落爆炸產生的環境影響也是最小的。而新地島位於俄羅斯靠近北極圈的內層位置,最北邊就是荒無人煙的北極海域,非常適合進行這種對外界環境有影響的核試驗活動。

    還有一點就是北極海域不同於其他地區,幾千公里內荒無人煙而且環境差異比較小,那麼其他國家想要趁此機會對此次試射進行偵察還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北約國家的海軍艦艇或者是偵察機想要在北極海域進行抵近偵察,可真的是沒把俄羅斯過去幾年在北極的武裝部署放在眼中。同時坐過中美航班的朋友都知道中美航線並不是從太平洋上空飛過,而是直接從北極上空飛過,主要原因就是直線距離更短,那麼俄羅斯此次選擇在更靠近美國和北歐多國的北極海域進行核動力巡航導彈也有這方面的考慮吧。

    當然俄羅斯故意大肆宣傳的進行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試射,背後的真實目的恐怕還是為美俄之間的《軍控談判》增加籌碼。前幾年在特朗普政府執政時期美國單方面退出了維持了幾十年的《中導條約》後開始單方面研製新型武器以保證自身領先,同時還加強了對俄羅斯的圍追堵截和經濟制裁雙重打壓手段。對於俄羅斯而言受西方國家圍追堵截下俄羅斯繼續裝備更多的新型武器裝備以保持軍力平衡,但是受西方國家經濟制裁軍費預算不斷下調,使得俄羅斯想要依靠傳統的手段增加軍事作戰實力已經不太可能。所以俄羅斯這幾年大力發展高超音速武器,就是看中了當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還沒有裝備高超音速武器的空擋,藉此和美國進行軍控談判增加籌碼和話語主動權。

    比如在2020年的美俄《新戰略核武器削減條約》延期談判中,俄羅斯已經同意將最新的先鋒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加入到該條約中,從而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和主動權;現在又釋放出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背後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如果美國繼續對俄羅斯進行更進一步的圍追堵截的話,那麼俄羅斯的核常兼備武庫中將增加海燕這種戰略大殺器,而且俄羅斯更是能夠將其和皓石高超音速反艦導彈一樣部署到海軍軍艦中去成為“常備”武器裝備之一;但是美國要是有誠意的話,俄羅斯也願意將其和先鋒高超音速彈道導彈一樣納入到《新戰略核武器削減條約》中去,此次試射就是給美國傳遞一個意思,就看美國怎麼迴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業簡史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