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筆

    1942年8月7日,戰事焦灼的太平洋上,美軍開始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圖拉吉島等島嶼陸續登陸作戰,企圖進一步打擊日軍,這一次大規模聯合作戰,使得日軍徹底喪失了戰爭主動權,這就是著名的瓜島戰役。這次戰役進行了大半年,大型海戰6次,小戰無數,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日軍最終難以支撐,彈盡糧絕之下,只能選擇撤退,戰爭後期,美軍已經掌握了制空權,而且駐島日軍物資匱乏但是仍舊能夠安然撤退,這是為什麼呢?小史官先給朋友們說說當時的情況然後試著分析。戰爭後期日軍雖然狼狽但是實力猶存。

    瓜島戰役打的很激烈,因為日本一旦失敗,便喪失了進一步堵截美軍物資通道的機會,而且會逐步喪失戰略主動權,所以投入巨大。但是美軍也看的很明白,所以也協調部隊狠狠打擊日軍。此次戰役日美雙方損失戰艦分別為13萬噸和12萬噸,其中航空母艦3艘,甚至1萬名日軍死在運兵船裡,可謂是損失慘重。戰爭末期,日軍飛機比美軍少了100多架,而其餘艦艇也是效能上比不過美軍。島上的情況對日軍來說更是悽慘,此時美軍在島上佔有絕對優勢,而日軍可謂是困獸猶鬥,物資匱乏,只要美軍進一步清掃,躲在叢林裡的日軍就只能去見他們的天照大神了!

    美軍戰略判斷失誤,日軍有詳細地計劃。

    就在島上的日軍朝不保夕的時候,日軍指揮部卻沒有命令他們自殺式衝鋒,而是一反常態的準備營救,也許是日軍撐不下去了,國內以及各戰場都在苦苦支撐,所以選擇撤退儲存有生力量。如果日軍撤退,理論上是不會得逞的,畢竟美軍虎視眈眈,有著絕對的實力。小史官覺得,日軍能夠在美軍眼皮子底下撤退成功,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美軍戰略預判失誤。在美華人眼裡,日軍都是亡命之徒,每次打不過都會選擇卑鄙的自殺式衝鋒,所以美軍是在等待,打算困死躲在叢林裡的日軍,但是這一次美軍的判斷是錯的,日本人撐不住了,所以選擇撤退。其次,日軍方面為撤退制定了較為詳細的計劃,用驅逐艦和潛艇配合撤退,僅有的飛機用來突襲美軍機場,麻痺美軍,然後派遣少量部隊配合駐島日軍撤退,逐步收縮防線,因為駐島日軍基本上喪失了戰鬥力。畢竟是撤退,或者說逃命,日軍還是上心的,所以戰鬥力也會被逼出來,而美軍則不同,在日軍一系列的反常行動中,沒能夠及時作出正確的判斷,雖然再一次擊敗了日軍,但是還是有大批日軍成功撤退了。

    我是酷愛歷史的潁州小史官,喜歡文史野趣的朋友別忘記右上角關注哦!

  • 2 # 崎峻戰史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說起來有些諷刺,向來崇尚進攻的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組織最為出色,可以打滿分的作戰行動卻是兩次撤退作戰,即1943年1、2月間的瓜島撤退作戰和1943年7月的基斯卡島撤退作戰,這兩次行動都是在美軍掌握制空制海權的情況下,成功地以較小的代價將困守孤島的日軍部隊撤回後方,被譽為“奇蹟般的作戰”,而且兩次行動的代號都是ケ號作戰(中文一般稱為K號作戰)。基斯卡島撤退作戰的成功要素主要是利用了北太平洋海域陰雨多霧的有利氣象條件,同時加上指揮官的果敢決斷。相比之下,瓜島撤退作戰的規模更大,條件更艱險,組織更為複雜,缺乏氣象掩護,且島上日軍尚與美軍處於接觸狀態。筆者以為,日軍從瓜島成功撤退的原因在於高層決策明確,陸海軍通力合作,前期準備周密,行動果斷迅速。

    索羅門群島地圖,瓜島位於群島的東南部。

    首先,從瓜島撤退是1942年12月31日由大本營御前會議做出的最高決策,得到了天皇裕仁的批准,是由天皇本人拍板決定的,可謂直達天聽,這就促使陸海軍最高指揮層必須認真組織實施,力求成功,具體作戰指導由陸軍第8方面軍司令官今村均中將和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共同實施,這個指揮層級相當高;其次,在整個瓜島戰役期間,陸海軍其實一直配合脫節,各打各的,海軍雖然在鐵底灣打得熱火朝天,還在外海實施了兩次航母交戰,但實際上對陸地戰鬥的支援非常有限,但是在戰役的最後階段,陸海軍在從瓜島撤退的目的上達成了高度一致,配合密切,有力地推進了作戰計劃的實施。

    日軍大本營御前會議現場,端坐中央的就是天皇裕仁。

    在指揮協同層面上達成理順之後,前線部隊針對撤退作戰進行了周密的作戰準備,於1月9日擬定了作戰計劃,要點是繼續向島上運送補給、維持島上部隊的生存,同時島上部隊收縮防線,做好撤退準備,同時實施航空壓制作戰和佯動作戰,製造日軍即將再度進攻的假象,迷惑對手,最後以驅逐艦編隊在夜間實施撤運,計劃在1月底至2月初實施。具體來說,從1942年12月底開始,日本海軍恢復對島上的運輸行動,使用驅逐艦和潛艇在夜間向島上投送補給物資,同時撤出部分傷病員。

    日軍加強了索羅門群島中部的機場整備,集結了300餘架飛機,從1月15日開始對瓜島周邊實施頻繁的航空攻擊,力圖壓制美軍的航空優勢,為隨後的撤退創造條件。從1月19日直至撤退作戰結束,日軍飛機每夜都會襲擊亨德森機場,同時對新幾內亞東部的盟軍基地實施空襲,以分散對手的注意力。在1月25日和27日還組織大機群對瓜島實施兩次航空殲滅戰,第一次由海軍實施,出動72架零戰和12架一式陸攻,第二次由陸軍實施,出動69架隼式和9架九九雙輕,雖然戰果寥寥,但對美軍形成了相當的壓力。1月29日至30日,日軍又出動25架一式陸攻對瓜島以南倫內爾島附近的美軍艦隊實施空襲,擊沉了“芝加哥”號重巡洋艦。2月1日,日軍13架九九艦爆襲擊了瓜島水域的美軍艦船,炸沉1艘驅逐艦。日軍高強度的航空作戰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軍的航空優勢,並極大誤導了美軍的判斷。

    1943年1月30日被日軍魚雷擊中後艦尾下沉的“芝加哥”號重巡洋艦。

    在展開航空掩護作戰的同時,日軍還在海陸兩方面實施佯動,誘騙美軍。在陸軍方面,日軍組織第38師團第230聯隊補充兵約750人,由矢野桂二少佐指揮,稱為矢野部隊,作為援兵於1月14日開始分批乘驅逐艦登陸瓜島,這支援軍對外宣稱是“新一輪反攻的先鋒”,實際上是擔任撤退作戰的後衛掩護。在海軍方面,日軍派出“利根”號重巡洋艦和伊-8號潛艇前往吉爾伯特群島以東海域活動,並炮擊坎頓島,海軍通訊部隊也大量傳送虛假電報,製造日軍艦隊準備大舉出動的假象,轉移美軍注意力,隱藏作戰企圖。

    為了防備在美軍海空優勢下驅逐艦無法撤運部隊的情況,日軍還準備了備用方案,於1月28日派兵佔領了瓜島以西50公里的拉塞爾群島,建立了接應點,如果驅逐艦撤退遇阻,則使用小型舟艇從島上撤兵,以拉塞爾群島為中轉再度後撤。值得一提的是,日軍在作戰期間高度注意保密,沒有發生類似於中途島海戰或山本司令官遇伏那樣的情報洩密事件。

    瓜島亨德森機場鳥瞰,這座機場周邊浸透了日美兩軍士兵的鮮血。

    經過前期的周密準備,日本海軍集結了22艘驅逐艦,在2月1日、2月4日和2月7日的夜間,分三次從瓜島成功撤出13000餘名陸海軍部隊,期間屢次遭遇美軍海空兵力襲擾,1艘驅逐艦被擊沉,3艘重創,但撤退行動基本順利完成。佔領拉塞爾群島的部隊也於2月7日撤回。此次作戰結果讓日本陸海軍大喜過望,聯合艦隊曾悲觀地估計此次作戰至少要損失一半的驅逐艦,僅能撤出島上半數部隊而已。2月9日,日軍大本營釋出了“從瓜島成功‘轉進’”的公報。直到此時,美軍才意識到瓜島日軍已經溜之大吉,不得不以略帶遺憾的結局結束了持續半年的瓜島戰役。

    參加瓜島撤退作戰的“朝雲”號驅逐艦。

    就美軍方面而言,可以說對日軍作戰企圖做出了嚴重的誤判。經過數月的鏖戰,尤其是領教了日軍的瘋狂進攻後,美軍從上至下都認為日軍不打下瓜島誓不罷休,這個慣性思維嚴重影響了美軍對日軍行動的判斷,日軍前期的作戰準備活動無一例外地都被認為是新一輪攻擊的預兆,因此美軍沒有做出相應的部署對日軍撤退實施截擊。

  • 3 # 江氏小盜龍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二戰太平洋戰場最為持久的一場島嶼爭奪戰,美日雙方投入了大量兵力和兵器。到1942年12月,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日軍已經完全處於被動挨打。從12月中旬開始,美軍向日軍陣地發動了猛烈進攻,日軍在拼死抵抗之中不得不撤退。

    圖注:聚集中的日軍驅逐艦,它們將要執行從瓜達爾卡納爾島撤出殘餘部隊的任務。

    1943年1月9日,日軍下達了代號為“ケ號作戰”的撤退命令。經過周密的部署,2月2日凌晨,日軍派出19艘驅逐艦撤出了第一批日軍。2月4日,日軍派出1艘輕巡洋艦和22艘驅逐艦撤出了第二批日軍。2月7日,日軍派出18艘驅逐艦撤走了最後一批日軍。透過三次大規模的撤退行動,日軍一共從瓜達爾卡納爾島上撤出了10652名官兵,整個過程相當順利。

    之所以能夠成功撤離如此規模的部隊,一方面是日本海軍計劃周密,另一方面是美軍完全沒有料到日軍會撤退。日軍選擇凌晨撤離部隊,等天亮之後,日軍驅逐艦早就離開美軍航空兵的攻擊範圍了。

    當美軍弄清日軍行動的真正意圖時,對方早已經溜之大吉。1943年2月9日,美軍宣佈佔領瓜達爾卡納爾島,前後長達6個月零2天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以美國的勝利告終。

  • 4 # eeyhcsaw

    主要是美軍判斷錯誤。日軍從拉包爾來的飛機持續轟炸亨德森機場,裝作要進攻的樣子,而私下裡派船偷偷撤兵。美軍認為日軍還不至於撤退,就因為這個錯誤的判斷,美軍即使看到日軍的船隻,也認為那是運送補給的,所以日軍才能從島上撤走了大概1萬2千人。瓜島上有三萬多日軍,只有5千人是戰死,其餘都是餓死,病死 。由此充分暴露了日軍的補給運輸能力之差,也由此可以預見日本難以在長久的維持戰爭了。他們的攻擊能力在1943年瓜島戰役結束以後已經基本達到極限。

  • 5 # 戰略論

    由於日軍在瓜島附近並不擁有制空權,日軍在附近擁有各類飛機300架,美軍擁有飛機430架,而沒有空中的掩護,海上的撤退行動勢必冒很大風險,為此日軍指定了如下的海上撤退方案。

    首先便是奪取制空權問題,日軍決定在1月30日和31日對瓜島附近美機場和艦隊進行航空總攻擊,以期暫時削弱美軍對瓜島附近制海權和制空權的控制,然後以具有快速性的驅逐艦和隱蔽性的潛艇實施運送任務,期間海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確保艦隊的空中掩護。

    由於在瓜島的日軍已經因極度缺乏物資而基本喪失戰鬥力,儘管已經開始收縮地面防線,但能否堅守到撤退時間仍舊幾乎大有疑問。因此,日軍在開始撤退行動之前先向瓜島輸送了以第38師團補充兵員臨時組成的矢野大隊,以加強島上日軍的地面防線。

    2月1日,由20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開始實行第一批日軍的運送,雖然損失了2艘驅逐艦,但是運送卻取得了成功,美軍的艦隊和飛機試圖進行了阻攔,但被日軍航空兵所擊退。隨後的第2批於2月4日,第3批於2月7日進行,基本都很順利,沒有遭到什麼損失,日軍總計全部撤離了陸軍9800名,海軍830名。

    日軍此次撤退行動能取得成功,除了海軍和航空兵部隊的努力外,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美軍對日軍此次撤退行動的誤判,美軍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次撤退行動,以為是日軍在對瓜島做大規模的增援,在第一次進攻受挫後便放棄了進攻,以圖儲存實力同日軍做長期的戰鬥,這給了日軍以絕佳的機會,最終得以安全撤離瓜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傅雷家書1954年優美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