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23273373227

    一、仔蟹培育

    仔蟹培育是將15萬隻/㎏左右的蟹苗(也稱大眼幼體)培育1個多月,經5次以上蛻殼,長成3000只/㎏左右的仔蟹(俗稱Ⅴ期幼蟹、豆蟹)過程。培育方式有網箱培育、水泥池培育和土池培育。

    ⒈網箱培育

    網箱培育蟹苗有水體溶氧高、生長快、成活率高等優點。網箱用聚乙烯網布或尼龍篩絹編成,通常網箱規格選用長4m、高2m、寬1m。敞口加蓋網,在蓋網短邊的一側裝縫拉鍊,便於開啟進行飼餵和操作。網箱可設在水深1.5—2m處、有微流水、水質清潔無汙染的湖泊、池塘等處,一般沉入水中0.7m。蟹苗放養密度5000—6000只/ m3水體。網箱中需投水草等水生植物作為蟹苗的附著物。

    ⒉水泥池培育

    圓形或長方形水泥池,面積在20—50㎡,池深40—50㎝,水深20—30㎝,放苗前對池子進行洗刷消毒、投放一定量的水草,並進行衝氣,每m3水體放苗2萬隻左右。

    ⒊土池培育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底質較硬,池埂不漏水,池四周需建防逃設施,面積2—5畝,水深0.8m。每畝水面放苗5—10kg。蟹苗下塘後最好利用池中培育的水蚤等浮游動物,如天然餌料不足,可用雞蛋和魚糜按1:5比例拌勻蒸熟後,帶水搓成魚漿均勻潑灑全池,大眼幼體階段可每隔4小時投餵一次,日投餌量為池內蟹苗總量的150%—200%。變成Ⅰ期幼蟹後,可以用魚糜、蝦糜、黃豆糊投餵,以後增投碾碎的螺蚌肉、豆餅等餌類,日投餵次數從3—5次逐步改為1—2次。日投餌量前期佔幼體總量80%,中後期為50%—20%。培育期間要經常衝氣、加註新水,以保持溶氧充足。

    二、幼蟹培育。幼蟹(又稱蟹種、“扣蟹”)培育是為成蟹養殖提供種子的重要一環。在這段時間,河蟹蛻殼次數多達7次,生長快,增重倍數大,因此加強飼養管理特別重要。

    ⒈稻田培育

    培育蟹種的稻田必須環境安靜,能灌能排,保水保肥能力強的粘土或壤土,事先需開挖環溝、田間溝和暫養池,單獨建進水渠道,用鈣塑板、石棉瓦等材料建防逃設施。放養時間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每畝稻田放養蟹苗0.5—1kg,蟹苗先圍欄在環溝中培育,溝中可均勻地布入附著物,蟹苗入池後開始投餵飼料,大眼幼體階段投餵雞蛋黃,每2—3小時投餵一次,進入1期幼蟹後改投魚糜加豆餅和麩皮,投飼率從100%降至5%—7%,日投餵4—6次。在水稻秧苗栽插活棵後可測定培育池中仔蟹的規格和數量,可撥去環溝四周的圍欄,讓幼蟹自行爬入大田。為了提高稻田的利用率,還可放養部分鰱、鱅魚種以攝食稻田中的浮游生物,一般畝放30—50尾。

    ⒉池塘培育

    培育池以3—5畝為宜,池深1.5 m,水深0.8—1 m,要求池底淤泥少並向水口方向傾斜,以便秋季捕撈時方便,進水宜在池面上方,出水口處設攔網,池的四周要有防逃裝置,放養前做好池塘清淤消毒,池中移栽伊樂藻、苦草、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每畝放養蟹苗0.5—1kg或仔蟹2萬—3萬隻。幼蟹培育階段餌料投餵一般前後期以動物性飼料為主,中期主要投餵麩皮、小麥片、水草等,投飼量根據飼料種類、水質狀況、天氣情況、水溫及仔幼蟹攝食強度而增減,要經常巡塘,注意蟹池的防逃、水質的變化,要保持水質清新,防止水質惡化。

    池塘應選擇靠近水源、水量充足、附近無化工廠等汙染,水質良好,符合GBll607-1989國家漁業水質標準。

    ②池塘條件

    ⒉苗種放養前準備

    ①清塘消毒在蟹种放養前10—15天進行,常用的清塘消毒藥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粕等,用量根據水深、淤泥量而決定,如生石灰,幹法清池,每畝用量為60—75㎏,溶化後全池潑灑。生石灰清池不僅能殺滅水中有害生物,而且改善池底土質和增加水中鈣的含量,這對河蟹的生長髮育有重要的作用。

    ②種植水草

    水草既是河蟹棲息、避殼場所,也有淨化水質的作用,同時,還是河蟹喜食的好飼料,常見的水草有輪葉黑藻、伊樂藻、苦草等,水草的覆蓋面積達池塘的60—70%,過多的水草應清除,水花生帶設定,在蟹种放養後進行。

    活螺螄肉鮮美,河蟹喜食,是較理想的優質天然飼料,一般移植時間在清明前,每畝水面移植200-250kg。

    ⒊苗種放養

    放養時間和數量根據蟹種的規格和來源確定,如放養的100-200只/kg的蟹種,一般在1—2月間進行,畝放500—800只;如放養的2000只/kg左右的仔蟹,一般在4—5月間進行,畝放2000—3000只。為了消耗水中的浮游生物,起淨化水質作用,可同時放養規格為50—100g/尾的鰱、鱅魚種,畝放50尾左右。

    ⒋飼料投餵

    河蟹是雜食動物,常用的植物性飼料有各種水草、小麥、玉米、稻穀、豆餅、麩皮等;動物性飼料有螺、蜆、蚌等底棲動物、屠宰場下腳料、魚蝦類、血粉、蠶蛹、蠅蛆、蚯蚓及枝角類和橈足類昆蟲;除天然和人工單一餌料外,還有全價配合餌料。餌料的投餵應堅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四定原則。定時即每天上、下午各投餵1次,以傍晚5—6時投餵為主;定位即定點投餵與適當撒灑相結合,保證所有的蟹都能吃到飼料;定質即餌料新鮮不變質,葷、精、青飼料合理搭配;定量即具體根據生長階段、季節、天氣等因素靈活掌握投餌量,保證蟹吃足吃好,忌忽飽忽飢。

    ⒌水質調控

    蟹池水位堅持“前淺、中深、後勤”的原則,即前期保持淺水位,以提高水溫,促進蛻殼;中期特別是炎熱的夏秋季要保持深水位,始終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平時自然蝕水、水位過淺時,要及時加水;水質過濃時,則應及時更換新水,尤期是夏秋季更要勤換水。換水時進水速度不要過快過急,可採取邊排邊灌的方法,以保持水位相對穩定。換水次數,6月份前每週換1次水,換水量1/5—1/4,7—8月份每週換2—3次水,每次換水1/3,9月份後每5—10天換1次水,每次換水1/3—1/2。所注入的新水要防止溫差過大和有外源汙染。

    ⒍補草投螺

    水草既是河蟹可口的飼料,又是河蟹在水中的附著物;螺螄營養豐富,還含有河蟹發育所必須的鈣、磷等物質;水草和螺螄都能吸附水和土壤中的肥份,有助於改良底質和水質。除在蟹种放養前後播種苦草、移植水花生、浮萍等多種水草,同時投放活螺螄讓其在蟹池中繁殖生長外,養殖期間還要不斷補充水草和螺螄,保證使水草的覆蓋面佔池塘總面積的60%左右,螺螄的數量達到每m21000只以上。

    ⒎日常管理

    要堅持早晚各巡塘一次,一查水質狀況,發現水質變化及時採取加水、換水措施;二查河蟹攝食情況,調整餌料的投餵量;三查水草附著物和天然餌料的數量,如暫養池中水生植物和螺螄被蟹吃掉應及時補充;四查防逃設施的完好程度,尤其是大風大雨天氣要隨時檢查,嚴防河蟹逃逸;五查病害生物以及敵害侵襲,發現不正常情況,及時採取措施加以防範。

    湖泊網圍養蟹

    ⒈網圍建設

    採用雙層網圍,兩層網間隔5m,網圍四周用毛竹(樹木)作固定樁,每根樁間距為2—3m, 將裁剪好的聚乙烯網片縫好後用繩子綁縛在樁上, 上下左右拉成平面,網底部用石籠子和地錨固定,使網腳與底泥貼緊,石籠壓入底泥20cm, 網上部高出水面1—1.5m, 頂部再裝上“T”型的網片,網的上邊設有30—50cm垂直向下的塑膠蒲膜做成的網簷,並與網貼緊。

    ⒉種草投螺

    網圍設施建好後,用電捕器捕清養殖區內的大型兇猛性魚類,2—3月份栽種伊樂藻,每m2用草莖2—3kg,勻成幾束用腳踩入湖底淤泥中,1個月左右即可生根、生長,達到繁茂,並同時移栽幾株蒿草和蘆葦等挺水植物,水面上移植佔總面積1/5左右的水花生群落。清明前向網圍內投入鮮活螺螄,每畝500kg。為蟹魚創造良好生態環境和提供優質的天然餌料。

    ⒊苗種放養

    蟹种放養在種草投螺1個月後進行,也可先圍一小塊將蟹種提前放入。套養魚種在5—6月份放養。所放蟹種用高錳酸鉀或食鹽、魚種用漂白粉或敵百蟲等藥物藥浴消毒10—30分鐘。選擇正宗的長江水系優質“扣蟹”,要求規格一致,160只/kg左右,每畝放養量控制在600只以內,同時可套放6—9cm的鱖魚、2—3cm的黃顙魚大規格苗種,畝放養量分別為20尾和50尾左右。

    ⒋飼料投餵

    定期補充水草、螺螄,使蟹攝食天然餌料為主,前期為了使螺螄繁殖生長,可適當投餵一些鮮螺蚌肉和小雜魚,後期每天投餵一次投餵南瓜、土豆絲和鮮魚、魚粉、豆餅、大豆製成的餌料,以補充天然餌料的營養不足,保證蟹的膘體肥壯。所投飼料要求新鮮、適口、不黴變、腐爛變質,對吃剩的餌料要及時撈出,以免敗壞水質。

    ⒌日常管理

    主要是做好防逃工作,在蟹种放養初期,由於環境突變,幼蟹活動頻繁,最容易逃跑。因此,在放養後的半個月,要堅持每天檢查網圍的防逃效果,嚴防河蟹從破損處或底綱下逃跑。在養殖後期,由於河蟹生殖洄游規律的作用,其逃跑的機會增多,必須嚴加防範,保證防逃設施完好。在7—8月汛期,做好網圍設施的加固工作,備好一定數量的防汛材料,防止風浪颳倒網圍設施。其次要做網圍四周的清掃工作,及時清塗堆積在網圍四周的浪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楚雄的古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