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半夏微陽

    回到長安的朱全忠隨即露出廬山真面,他比李茂貞更為驕橫,不臣之心溢於言表。朱全忠在殿堂上宣佈事情,眾官員都避席而立,一身傲骨的韓偓十分鄙視朱的行徑,依然端坐不動,稱“侍宴無輒立”。

    他的傲岸觸怒了朱全忠,又因他為昭宗寵臣,參與樞密,朱全忠恐其於己不利,故屢進讒言陷害韓偓,致使韓偓一再被貶。

  • 2 # 手機使用者86762864109

    光化三年(900年),宦官頭子左右神策軍中尉劉季述發動宮廷政變,廢昭宗,立太子李裕為帝。韓偓協助宰相崔胤平定叛亂,迎昭宗復位,成為功臣之一,任中書舍人,深得昭宗器重,多次欲立為相,都被力辭。

    中書門下同平章事李繼昭依附宦官頭子韓全誨,排擠崔胤,崔胤召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入朝,意欲抑制宦官集團。 李茂貞入朝後,擁兵跋扈,崔胤又想召宣武鎮節度使朱全忠入朝牽制李茂貞。韓偓諫道:這樣造成“兩鎮兵鬥闕下,朝廷危矣”,應一面罷去李茂貞,一面處理宦官。

    議尚未行,而李茂貞、韓全誨已將昭宗劫往鳳翔。韓偓聞訊,星夜趕往鳳翔行在,見昭宗時慟哭失聲。昭宗任韓偓為兵部侍郎。後朱全忠兵到,敗李茂貞,殺韓全誨,韓偓隨同昭宗回長安。

      韓偓回長安後,見朱全忠比李茂貞更為驕橫,心中甚感不滿。

    一次,朱全忠和崔胤在殿堂上宣佈事情,眾官都避席起立,只有韓偓端坐不動,稱“侍宴無輒立”,因此激怒朱全忠。朱全忠一則惱怒韓偓無禮,再則忌他為昭宗所寵信,參預樞密,恐於己不利,便藉故在昭宗面前指斥韓偓。

    崔胤聽信讒言,也不予救護。 朱全忠本欲置韓偓於死地,幸經京兆尹鄭元規勸阻,被貶為濮州(今山東鄄縣、河南濮陽以南地區)司馬。不久,又被貶為榮懿(今貴州桐梓縣北)尉,再貶為鄧州(今河南鄧縣)司馬。

    韓偓離京,使昭宗左右無親信之人。

      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弒昭宗,立李柷為昭宣帝(即哀帝)。 為收買人心,偽裝豁達大度,矯詔召韓偓回京復職。韓偓深知一回長安,即入虎口,便不奉詔,攜眷南逃到江西撫州。

    威武軍節度使王審知重視延攬人才,派人到撫州邀韓偓入閩。天祐二年(905年)八月,韓偓自贛入閩。

      

      韓偓入閩後,在長汀、沙縣寓居一個時期。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改國號梁,王審知向朱全忠獻表納貢。

    韓偓對此心有牴觸,想再回江西。從沙縣走到邵武時,王審知急忙派人前去挽留。但韓偓因感“宦途險惡終難測”,功名之念已淡,堅拒王審知的任命。在從邵武回到沙縣後,不久又經尤溪到桃林場(今永春)小住,然後進入泉州。

    在泉州,受到刺史王審邽父子的優禮接待,住泉州西郊招賢院,多年來疲憊的身心得到憩息。 在飽覽當地風物之時,又感嘆“盡道途窮未必窮”,興之所至,寫下許多有名的詩篇。

      不久,韓偓到南安漫遊,認為這裡是晚年棲止的理想地點,便在葵山(又名黃旗山)山麓的報恩寺旁建房舍,以為定居之地,時稱“韓寓”。

    在這裡,韓偓下地耕種,上山砍柴,自號“玉山樵人”,自稱“已分病身拋印綬,不嫌門巷似漁樵”,過著退隱生活。 樑龍德三年(923年),韓偓病逝,威武軍節度使檢校尚書左僕射傅實為其營葬,墓在葵山之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背投電視原理?